今年3月美军“航空航天部队作战研讨会”在科罗拉多州彼得森空军基地召开,该地也是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驻地,此次会议由美军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官肯尼斯·威尔斯巴赫主持进行。

相信很多军迷对此人有所耳闻了,他在上任之后在许多半公开的美军高层研讨活动中露面,且每每发言必谈到一些热点问题,往往都能和中国扯上关系,因此也得到了“对华鹰派”的头衔。

比如说在去年这个时候的作战研讨会中,威尔斯巴赫就提到了一次中美两国隐身战机在东海上空近距离接触的事件,并透露了一些比较专业的信息。



比如说威尔斯巴赫认为解放军已经具备了通过预警机为远程地空导弹提供中继制导的能力。而在今年的研讨会上威尔斯巴赫同样是高谈阔论了一番。

他首先以俄乌战争开篇称:俄乌战争已经展示了当强权对邻国使用武力时候会面临何种境况,一场俄乌战争让西方空前团结了起来,中国在未来也必然面临类似的处境,只要中国动用武力,那么印太地区的国家将会团结起来对抗中国的武力。

众所周知由于滑稽的立场问题国内媒体报道这类消息的时候往往并不能正确地概括其含义,就差每一句话后面都嘲讽批判一番了。

所以我尽可能用简单通俗的方式转述一下威尔斯巴赫的发言:“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证明了,军事技术与军队训练水平相对较低的一方,在复杂环境的战场上(主要指城镇环境与筑垒区域)也能有效地抵抗、迟滞优势方的战略进攻,并且美军与盟国们的军队拥有数量上更占优势的空中力量”。



开篇的主旨就是强调“台海一战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随后他提出了美国的优先策略:能够通过武力威慑方式阻止解放军攻台是最好的,但现状是美国的武力威慑已经不再绝对可靠,必须为战争作准备,对中国的军事体系进行充足的、针对性的准备。

解放军拥有一套基于在优势地理态势上的,依靠大量的中短程弹道导弹与其他高价值军事资产建立起来的“区域拒止”体系。

这套体系最大的特点在于通过精确打击美军的军事设施,从而阻碍美军的战略调度,并实现在局部战场上的兵力优势,而要打破这套体系,美国空军的作用将至关重要。



威尔斯巴赫认为:美军最主要的战略目标在于阻止解放军攻台,而实现这个目标的路径,则是大量地击沉解放军的军舰,特别是在台海,解放军的两栖攻击舰。

后续的其他类型的登陆船只,以及运送补给跨过海峡的运输舰,大量击沉这些军舰将成为迟滞、阻止解放军攻台的主要最重要的办法,美军的作战思想与战略指挥,甚至于军队建设都将服务于这个目标。

他还对目前处于研发阶段的B-21战略轰炸机寄予厚望:这种廉价、大量装备的具有出色隐身特性与多用途能力的武器平台将在未来的台海战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于美军年度举行的“航空航天部队作战研讨会”,简单介绍一下,他是一个美军高层的战略规划讨论会议,由美国空军的高层机构轮流主办。



比如说去年这个会议就是由美军米切尔航空航天研究所主办,而今年则更加贴近实战化由空军航天司令部举办。

由于这类大政方针实际的形成与制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此实际上这个会议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个宣布美军战略重心调整结果的平台,要将他们说的话视为“结果”而不是真的在讨论什么。

所以当她们说“需要考虑如何阻止解放军攻台”的时候,实际上的意思是说他们必须要这样做,并且这已经成为了实际上的重要发展议题,更进一步地说,就是说美军已经实质性地进入了临战状态。

如果要对比的话,现在的中美关系形势不同于冷战,可能更类似于冷战危机时候的状态,双方对爆发战争的预期不再是“有风险,但短时间内似乎打不起来”,而是“风险巨大,且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会爆发战争”。



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是因为拜登政府企图用非军事手段解决问题的尝试失败了,对中国的经济遏制战略并没有发挥什么效果,这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针对中国的经济战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经济都不景气的现状。

理解这一点要站在美国的角度看:对华经济战的目标是遏制中国经济而不是说把全球经济搞的一团糟。

如果形成后一种局面就算中国经济受到影响美国也失败了,成功的经济战必须是中国吃亏最大,对其他国家波及面较小,这样才能证明美国有能力排除中国重构体系,有能力对华脱钩。



否则如果对华经济战将全球经济导向一个低速发展乃至于经济倒退的局面,只能证明对华脱钩战略完全无法实现,那么这样一来就等于遏制中国发展的目标无法实现,甚至连冷战都无法维持,必须尽快出重拳早点打热战解决问题了。

在2023年就是这种局面,我们看到了全球范围的经济下行,美国自己问题也不小,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产业升级受到的影响并不大,还从俄乌战争中获利颇多。

另一方面,则是俄乌战争改变了美国精英的一些看法,让他们对自己小弟们的战斗力有了比以往更高的期待,对乌克兰的期待,以及对台湾当局的期待。



实际上仔细了解俄乌战争爆发前期美国的回应,我们就不难发现当时拜登政府应该是一种比较悲观的看法,他们一开始并没有预料到乌克兰能够抵挡住俄军的攻势。

这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说在战争爆发的第一个月,美国并没有拿出实质性的,很有杀伤力的对俄罗斯的制裁政策,也没有对乌克兰提供多少援助。

在战争的第一个月,乌克兰得到的援助,差不多只有北约的情报支持;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以及对乌克兰较大规模的军事援助都是战争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的事情。

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尽管美国已经提前数个月掌握了俄罗斯即将发动战争的动向但其实是做好了默认乌克兰被吞并的心理准备。



最终当乌克兰出乎意料地抵挡住俄军攻势之后,给美国最高决策层肯定也会造成影响,他们该盘算一下了:如果乌克兰能抵挡住俄军的攻势,是不是说台湾当局也有机会以武拒统呢?

只不过有一点他们是很清楚的:台湾岛不同于乌克兰,四面环海且周围近距离内没有美国势力的强力支撑点,乌克兰还能靠着陆地通路得到军事援助。

台湾岛这个死地真要打起来必然被解放军完全封锁,因此美国不能指望说给军事援助然后靠台当局自己去拼命,他们必须在军事上有所行动。

而通过击沉解放军登陆舰、运输船的方式阻止解放军投送登陆兵力、运送登陆部队需要的物资给养,就是他们计划中的军事准备。



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就在这里,美国为什么会制定这样的战略,他们一方面寄希望于通过发动战争的方式彻底地摧毁中国的经济与军事、政治潜力。

从而继续维系自身的霸权,但具体到军事层面的战略上却制定了一个“防守反击战略”,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谁都知道美军现在已经很缺乏对中国构成直接军事威慑的能力了,除非解放军主动出击露出破绽恰好还被美国抓住,损失了绝大部分的海空军战力与战略威慑力量,否则就算美国投入一切力量,也难以建立起登陆中国本土的办法。

当年萨达姆面对联合国军干涉,自信的认为战争最后会决定于拿着步枪与刺刀的士兵,空中打击并不能直接赢得战争。



这种看法是完全正确的,美国人也承认这一点,他们一直将地面战斗视为“决战”,只不过当年萨达姆自己投降了因此没有发生地面决战。

而在最终的地面决战中,美军要如何获胜呢?

他们的陆军规模并不大,美国陆军本质上是一支短小精悍的干涉型陆军,并没有真正建立过在大陆地区与路权强国决战所需要的庞大陆军,他们能够投入到东亚地区的陆军力量在规模上不到解放军的三分之一。

换而言之,虽然拜登政府在今年以来很明确的进行战争威慑,明确表达了通过战争实现其政治目标的意愿,但与此同时他们也承认一点,就是自始至终他们没有认为美军有能力登陆中国本土实现战争目标。



他们的胜利是寄托在一个大前提上:通过类似于当年海湾战争那种海空军方向上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并结合政治上的施压与斡旋逼中国主动投降。

这种施压既包括了对中国经济基础的破坏,也包括直接的核威慑,比如说最近一些美国媒体人曝光的“拜登赞成对中国的全面核战争灭绝计划”,同时还包括政治上,通过操控中国国内的亲美派从而实现促成一个他们想要的投降协议。

但无论是经济基础的破坏,还是核威慑,这两点都有同样难以解决的障碍,中国的经济基础毕竟是非常牢固的。

中国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额能够占到全球年度贸易额的接近三分之一水平,摧毁中国的经济基础其影响是全球范围的,就包括美国自己都会受到影响。

如何在这个大前提下维持对全球秩序的控制,不至于招致其他国家的群起攻之?换而言之,美国在这个过程中自身不能承受太大的损失。



而核威慑层面上,中国虽然名义上的“朋友”不多,但在“核”这个问题上拥有一个绝对可靠的朝鲜,与另一个不算绝对可靠,但相比之下也足够忠诚,至少比日本、英国对美国要更忠诚的俄罗斯,他们的核力量都是美国必须考虑的。

因此站在美国的角度上,对中国发动战争的胜利条件并不容易凑齐,这是一场非常复杂的战争,美国必须要实现很多目标,展示他们的力量,让国际社会相信中国在军事对抗中必败无疑这样才能减少他们的行动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的秩序失控的风险。

也就是说美国需要赢得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胜利,在一场消耗战亦或者是海上决战中摧毁中国海空军相当大比例的作战力量,并且这一切最好是在短时间内发生。



如果说预设战场在中国近海以美国主动进攻的方式展开剧本,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解放军的区域拒止体系确保了这一点,美军无法在军事调度受到严重威胁,组织大规模军事行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造成有效的威胁。

因此他们需要一个把战场拉远,比如说在台湾促成“台独”逼解放军主动出击,这是他们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有利的开局,就像用乌克兰消耗俄罗斯那样,用台湾消耗中国,然后伺机主动出击发动大规模的战役损耗解放军的海空军战力。

将国际舆论以及国内舆论都导向更加相信他们能够获胜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必须尽可能让台湾当局生存更长的时间。

那么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阻止解放军的登陆行动,也就是击沉中国的登陆舰船,这实际上是一环扣一环的,所有的行动都服务于一个赢得战争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