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丨虎嗅科技组

作者丨苏北佛楼蜜、陈广晶

编辑丨陈伊凡

题图丨港剧《大时代》


从云端跌入谷底,仅仅需要48小时。

 

3月10日,硅谷银行股价在盘前再跌六成后停牌,因资不抵债在48小时内倒闭。

 

3月13日早间,九安医疗(002432.SZ)披露公告称,截至2023年3月10日,公司及子公司在硅谷银行的存款金额,占公司现金类资产及金融资产总额的比例约5%。

 

按照估算,这笔存款金额或超过6亿元。如今仍未取回,该消息发布后,九安医疗3月13日早盘一度跳水,最大跌幅达9%,不过收盘跌幅回落至2.84%。

 

硅谷银行倒闭源于两天前的一次操作,3月8日,硅谷银行宣布筹集22.5亿美元资金,以弥补债券投资亏损。这触碰市场信心,客户纷纷提取存款。

 

3月9日,该行母企股价暴跌六成,创20多年最大跌幅。投资者和存户总计提取了420亿美元存款,使该银行的现金余额跌至负9.58亿美元。

 

硅谷银行因为挤兑潮(挤提)导致资不抵债。

 

仅在几天前,美国另一家“标志银行”(Signature Bank)也没能逃脱倒闭命运,美国当局当即采取了紧急措施来支撑银行系统。

 

这是美国自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最大的银行倒闭事件。也给各大科技产业带来不小的冲击,那些如九安医疗一般“躺枪“的Biotech们又该如何从暴雷的风险中自救?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总部位于加州的硅谷银行在1983年成立,倒闭前是美国第16大商业银行。截至2022年12月31日,该行拥有约2090亿美元资产,旗下存款规模达1754亿美元,也是硅谷本地存款最多的银行。

 

根据第四季度财报,硅谷银行存款中,有12%属于医疗保健和生物技术行业

 

暴雷的种子早在2020年就已经埋下,2019年-2021年新冠疫情期间,引发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热潮。美联储当即下令,在12天内直接降息至0利率,开启了硅谷银行的疯狂”吸金”潮。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硅谷银行近年吸纳了数十亿存款,并将大部份资金投资于美国政府长期债券。

 

由于市场利率接近零,即使美国政府长期债券只支付数个百分点利息,银行仍有利可图。

 

不过,美国联储局为压抑通胀展开激进的加息行动,利率在过去一年间上调至4.75厘。较高的借贷成本削弱了科技股势头,仰赖科技业的硅谷银行也受影响。

 

同一时间,加息环境下债券回报率下降,让持有大量长久期美债的硅谷银行亏损惨重。面对危机,银行只能选择出售资产回血,进而引发了后续的挤兑事件,破产一触而发。

 

硅谷银行起源于美国80年代风投与科技创新齐飞时,主要为科技初创企业融资,与美国近半初创公司及去年44%在美上市的技术和医疗公司都有业务来往,去年,硅谷银行更是参与了去年美国医疗健康及科技板块44%的IPO项目

 

硅谷银行深深嵌入了科技创业的世界结构中,初创企业一旦加入硅谷银行的“生态系统”就可参与大量活动,结识其他投资者和创始人。

 

这一运营模式对创业者来说十分友好。

 

“硅谷银行不是根据普遍的贷款标准来决定是不是要贷款给一家企业,而是会根据企业的价值和未来 ,以及相信投资机构对企业的判断。”一位资深投资人表示,简言之就是,硅谷银行有一套专业而系统的对科技企业估值的标准。在硅谷银行贷款的利息比高,主要的收益或者说用来平衡风险的做法是会将企业融资时,有一个warrant(窝轮)。对于VC业务,也会提供一些过桥贷款 ,这些服务传统银行一般不会做。

 

对于尚未盈利,还需要长期投入的技术创新型企业来说,这样的服务尤为重要。Biotech公司,苏州逻晟生物CEO兼创始人董欣博士告诉虎嗅,创业公司选择硅谷银行主要因为科技公司大部分都用他们,并且硅谷银行和VC关系也不错,因为,没比较好的VC推荐也不容易开出帐户出来。

 

董欣自己也在硅谷银行开了账户,他说,除了银行业务,硅谷银行还会做一些“投贷联动”。举个例子,因为中国公司如果直接在美国开户,可能在开户账号上就遇到阻碍,但硅谷银行却能提供服务。“伴随着它的倒闭,对于我们而言主要会影响日常运营。”董欣博士补充。

 

董欣所说的影响,并非个例。硅谷银行暴雷后,有多家CXO机构担心客户(创新药企)存款兑现受到牵连,无法按期支付酬金,进而影响订单的支付与续签。

 

所幸,中国生物药企所受直接影响有限,其1754亿美元存款中仅12%与生物医药相关。

 

此后,多家上市的Biotech第一时间发布公告,基石药业、北海康成、再鼎医药等紧急回应,澄清本次暴雷给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均不大。

 

尽管如此,一些盛名在外却没有与硅谷银行的大药企也惨遭舆论波及,不得不第一时间出来回应,表示其在硅谷银行没有存款,其中包含信达生物(01801.HK)、康方生物(09926.HK)、歌礼制药(01672.HK)、君实生物(01877.HK,688180.SH)、开拓药业(09939.HK)等。

 

未来银行需要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虽然大多数生物技术领域的中国公司均表示所受影响并不大,但此刻硅谷银行轰然倒塌,全球范围内与美元相关联的创新企业与投资机构就成了直接受害者,尤其对于大部分既无收入、更没利润的研发型Biotech公司而言,硅谷银行的倒闭可能会导致医药行业推迟新药的开发或者被迫改变计划。

 

这个行业太“烧钱”了,可以说是一个投资周期长,回报周期更长的行业,对于专注于研发的Biotech们而言,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融资或者去低成本借贷,而硅谷银行这一“卖水人”的倒下,更多的是融资信心的崩塌。美国企业的融资导向,对中国来说,一定程度上是中国的风向标。

 

负面影响更多波及了美国本土的投资机构和Biotech。根据海外媒体的报道显示,将近一半的美国风险投资支持的技术和生命科学公司都在硅谷银行开户,客户资金总额为3420亿美元,贷款总额为740亿美元

 

同时,根据海外媒体Fierce Biotech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球有120多家Biotech裁员,而今年或更为剧烈,截至3月10日,2023年有超过45家Biotech正在裁员。同时有三四家Biotech正在进行合并重组;更为不幸的是,有至少5家Biotech宣布了破产,相当于去年一年的数字;该媒体另有一项统计了1000多家Biotech的数据,显示其中约三分之一的现金仅够维持其运营12至18个月。

 

可见如今Biotech们的日子并不好过。虽然国内的公司鲜有收到牵连,但本次暴雷也让行业内人士“虎躯一震”,这背后有一环无法逃避的逻辑——美国依然是世界生物技术领域的“珠穆朗玛峰”。

 

因此,中国Biotech的新药研发、国际多中心临床、BD交易、商业化都不可避免地与美国产生交集,而硅谷银行的众多忠实客户都是本土的Biotech公司,这让一些我国专注于开展国际化发展的相关生物技术企业不得不和硅谷银行产生交集。

 

董欣的公司,本来在国外就有个实验室,所以肯定需要一个当地银行,开展一些当地的业务。包括美国员工的工资、房租。因为美国在这些费用上,很多都是直接支付,直接到账上去扣,如果账上没钱,这就算违约了,会有很多问题。对此,董欣表示,他们的应对方式是,多存几个银行,没有啥别的办法。

 

“只能多找一两家银行,把钱分开放在不同的篮子。”前述资深投资人表示。如今,华美银行也在做一些类似硅谷银行一样的服务。

 

一位相关创业者告诉虎嗅,他选择把现金分别存在不同的银行中,比如新加坡的银行,因为现金储备是企业活下去的基础,除了技术属性,“金融”属性也需要周全考虑。

 

以前,手握技术和新潮的概念和“故事”,创业者可以如姜太公钓鱼般稳坐钓鱼台,坐等投资机构和银行把大把金钱送上门来。如今,暴雷事件必然让银行即投资机构更为谨慎,企业自己的造血能力开始起主导作用,造血的能力,决定着Biotech们能走多远。

 

为此,超过100家风险投资和投资公司签署了一份支持硅谷银行的声明,呼吁包括降低SVB倒闭的影响,避免科技公司可能出现“灭绝级事件”。

 

南京应诺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郑维义的观点是,高科技企业需要大量资金,这个资金怎么来,确实需要去研究。传统的投资是一方面,银行的信贷是另一方面,还有就是投资信贷加上别的组合拳,这都是有可能。银行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因此,即便硅谷银行倒闭了,但他依旧认为提供以上服务的机构不会减少,反而会做的更好,更高效和安全。

 

不过,做好科技企业和VC的服务,需要时间。前述资深投资人表示,目前还没有可以替代硅谷银行的机构出现。这么多年来,硅谷银行已经积累出一套服务科技型初创公司和VC的经验以及生态,这是任何银行无法比拟的,它能够更好评估科技企业、评估风险,评估企业到某个阶段该做什么事,这种积累和经验,短时间内,其他银行机构极难做成。

 

从银行的角度,郑维义说,国内今后银行提供的服务及功能可能会更多,因为要让银行支持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个相对安全的金融体系,尤其是中国的银行,但是如何组建一个又保险,又安全,又能支持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比如投贷的联动,是要去探究的,因为不可能只靠民间资本来支持,国家也需要以某种形式来支持这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无论如何,任何一起黑天鹅事件的到来总会引发不同的风暴,或大或小,但对于创业者和行业来说,靴子也总有落地的时候,相应的,更多焦虑将化为谨慎,步伐永远不会彻底停下,是唯一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