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打了一年多,目前攻防态势已完全换位。实际上自去年退守到第聂伯河右岸之后,俄罗斯就成了守方,以“守卫”新占领的乌克兰“四洲”领土为主要作战目的。
对于普京来说,只要能守住这些“战果”,就可以对内有所交代,这是普京谈判的前提。
但乌克兰方面,不仅誓言要收复被侵占的“四洲”——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赫尔松,而且还准备一并拿回此前被吞并的克里米亚。
只要乌克兰拒绝割让土地,那么这仗就只能继续打下去,一直打到对方投降或者自己认输为止。那么俄乌双方究竟谁会先扛不住呢?
俄乌双方战损估算为了这场战争,俄乌双方各自都付出了巨大的损失。理论上讲,损失越小的一方,胜算会越大。
据央视4套最近引用的数据,此战中俄军总共投入兵力超41万人,阵亡1.8万人,受伤4.45万人。而乌军投入的兵力达73.4万人,阵亡15.7万人,受伤23.4万人。
按照这个数据,俄乌军队战损比已接近1:10。若真如此,俄军应该不至于会转攻为守,退守到第聂伯河右岸了。那么,双方的战损究竟如何呢?
先看乌克兰。去年9月,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曾提到,当时乌军阵亡和战伤减员人数分别达到61207和49368。今年年初他再次披露,乌军在今年1月至少损失6500名军人。
再参考其他数据来源,乌军在前线的阵亡人数可能在1-10万之间,而伤亡总数应该远超10万人,上限可能是央视引用的数据——近40万人。
再看俄罗斯。因为战时伤亡数据在俄罗斯属于国家机密,泄密者最高可判处7年监禁,因此要获取相关数据并不容易。
据绍伊古披露的一组数据,俄军在截止去年9月21日之前,共有5937名将士殒命沙场。这个数字显然过于保守。
而据英、美、挪威等国的国防部或情报机构的公开数据,俄罗斯可能已有近20万士兵在乌克兰受伤或战死。
综合估算,俄军阵亡人数可能在3-6万之间,伤亡总数可能在18万以内。如果这个数据接近事实,那么前面所说的乌克兰伤亡近40万的数据,也就是可能的。
根据数据分析,虽然俄军的损失可能要略好于乌军,但同样也付出了难以承受的损失。否则的话,俄罗斯也不至于在去年紧急动员30万新兵参战。
持久战对俄罗斯更不利在现阶段俄乌双方都不具备打败对手的绝对能力,即使是俄罗斯,打成这个局面其实也拼尽了全力,使用了除核武器之外的所有能使用的手段。
所以目前俄罗斯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来结束这场战争,双方只能进入持久战阶段。而打持久战,拼的是耐力,谁能保持有生力量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者,就如同抗日战争中的中国、阿富汗战争中的塔利班。
但要拼耐力,俄罗斯显然不占优。因为乌克兰背后有绝大部分欧洲国家,以及日、韩、巴基斯坦等亚洲国家的支持,武器和物资供应,还是比较充足的。
反观俄罗斯,目前公开支持俄罗斯的国家只有朝鲜、白俄罗斯、叙利亚等几个小国,不仅数量少而且国力也弱,即使支援俄罗斯也是杯水车薪。
更重要的是,至今还没有一个国家公开承认给俄罗斯提供武器。这意味着,目前即使有国家私下为俄提供武器,数量和种类也应该是非常有限的。
另一方面,在经过西方一年的制裁后,俄罗斯的能源经济损失已非常惨重。虽然有中国、印度等国继续买进或增购俄罗斯的油气,但这个增量是无法弥补俄罗斯在欧洲损失的市场份额的。
因为中国在购买俄罗斯油气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沙特等中东国家的油气。中国不会把能源订单交付一个国家,这不符合中国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的战略。
所以即使中国增购俄罗斯的油气资源,数量也不会太多。而且,从俄罗斯进口油气的管道也有限,海上运输更不方便,所以即使要大量增购俄罗斯油气,也不现实。
打仗需要充足的财力支撑,普京不会不明白,经济总量不如中国广东的俄罗斯,继续跟整个西方耗下去会是什么结果。
当年苏联在阿富汗耗了10年空手而返,而且还把苏联给拖垮了,如今俄罗斯的实力要比苏联弱得多,能坚持多久还真不容乐观。
普京或许在等中国下场既然持久战对俄罗斯不利,那么普京还有什么筹码耗下去呢?
其实,普京最大的筹码是中国。普京之所以选择耗,是在等待一个时机——中国收复台湾。
近些年台海局势不断升级,预示着两岸统一的时间已经越来越近。按照美国智库和高层的预测,中国大陆在2026年前后就可能会发动统一战争。
如果届时统一战争真的爆发了,那么美国等西方国家就不得不分散力量介入台海,继而对乌克兰的支援力度必然会大幅度减弱。这对俄罗斯来说,就是一个起死回生的绝佳机会。
从俄罗斯的视角看,继续耗下去,还可能把中国拉下水。目前中美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从经贸脱钩、科技封锁、军备竞赛,到意识形态的对抗,中美实际上已经进入了新冷战时代。
越往后,中美对抗只会越激烈,敌意也会越积越深。在这种局面下,中国就更需要俄罗斯来牵制美国的力量,所以也就更不会眼看俄罗斯走向失败。
在俄罗斯人看来,只要中国受到的来自美国的威胁越大,中国下场帮助俄罗斯的意愿就会越强烈。所以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成了能够挽救俄罗斯的最后希望。
对于这一点,乌克兰人看得很明白。
乌克兰前外交部长弗拉基米尔·奥格雷兹科就认为,“俄罗斯将试图获得中国的支持,和中国额外的军备。”
在他看来,俄罗斯除了说服中国人和俄罗斯站在一起,已经别无选择。
俄罗斯被西方制裁后,工业制造能力与相关技术和设备的引进,都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如今连武器制都成了问题。对此,朝鲜、伊朗、叙利亚基本是爱莫能助,只有中国有能力提供援助,包括技术支持和武器装备等。
中国的这种“援助潜力”,或许可以成为影响俄乌战局走向的关键因素。也因此,包括俄罗斯、乌克兰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非常在意中国的态度。尤其是乌克兰,在中国问题上也开始变得谨言慎行,这显然是害怕把中国推向俄罗斯一边。
中国该如何选择?那么,中国会援助俄罗斯吗?或者说,普京能等到他所期待的那个机会吗?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援不援助俄罗斯,最终只会取决于该行为是否符合中国利益。如果援助俄罗斯对中国的弊大于利,那么显然中国就不会这么做。
那么援助俄罗斯,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主要有两个权衡的维度,一个是国家安全维度,一个是经济利益维度。
从国家安全维度看,如果中国决定尽快推进统一计划,近几年就可能要面临在台海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直接对抗和冲突的风险。那么,中国有能力独自应对这种安全威胁吗?
如果没有,那么中国就需要俄罗斯分担某种压力。在这种假设情况下,中国就可能支援俄罗斯与美国作战。而代价则是接受西方制裁,放弃与西方的全部订单和技术合作。
再从经济利益维度看,如果短时间内中美不会有爆发冲突的危险,或者中国有能力独自应对一切外部安全威胁,那么就意味着中国不需要俄罗斯“站台”,不需要其分担某种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就会更在意经济利益。中国与美国、欧盟,以及日韩澳加英等西方发达国家有着紧密的经济联系,包括一些重要的技术和设备,也依赖这些国家。
相比之下,中国与俄罗斯的经贸利益非常小,其对中国经济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
基于此,中国就没必要为支持俄罗斯,而主动或提前放弃与西方的经济合作,这显然不符合国家利益至上的基本原则。
总的来说,只要中国有能力保家卫国,没有将国家安全寄托在他国身上,那么中国就不会以放弃西方市场的代价下场支持俄罗斯。
或者,即使中国支援俄罗斯,也不会是大规模的支援。中国不会成为俄罗斯发动对外战争的兵工厂,更不可能派兵直接助战,这是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