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最成功的两个政权,美国与苏联,曾经都将中国视为是未来必须控制且依托的战略要地,且都对中国进行了超出今天“一带一路”级别的巨量投资。

但很可惜,他们的投资其实站在自身角度讲都失败了,当后来中美关系缓和之后,中国再次成为了美国致胜的力量来源,并且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实质性成为了美国对外干涉工作的最主要针对对象。

美国的这种干涉,对中国的内政以及今天的社会现状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并间接、直接地促成了一些中国的政策,用当时美国学者的话说:“对中国的文化渗透与社会影响,经济影响等成果,有效地佐证了美国制度与文化的优越性,也是美国对外政策最成功的案例”。



与中国关系的和解,一方面让1971-1980年美国的战略压力大大减小,得以将军费投入缩减将近三分之一,另一方面也给苏联带去了巨大的压力,让后者被迫在远东地区维持超过百万人的驻军兵力,并分散核武器威慑方向。

最终美国赢得冷战的过程中,中国的政治走向才是胜负手,因此三四十年来,中国就是美国霸权皇冠上最闪亮的钻石,是他们对外文化输出与自身优越性最重要的证明。

正是这种反差的衬托,今天中美之间关系的决裂,对美国来说,损害其实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是直接造成了新自由主义退潮的根本性因素,而这一切还要从千禧年时期说起。



千禧年时期的美国是人类历史上有史以来最强大的霸权国家,他们已经没有了任何竞争对手,且全球范围内的所有国家都对其俯首称臣、真心地认同美国的价值观与方法论。

这种认同达到了什么程度呢?以911事件为例,这本质上是一个中东反美势力策划的袭击事件,我之所以不愿意将其称为“恐怖袭击”,是因为类似的事情其实英国、美国、以色列这些国家并没有少干,如果认为911是恐怖袭击,那么英美国家同样是恐怖分子。

但在当时,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对美国提出的“恐怖主义”充满敌视,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如今我们当这是一次侵略,这是因为我们的立场变了,但在二十年前美国进军阿富汗的时候,我们将其称为“反恐战争”。



而在二十年后,我们将其称为“美国入侵阿富汗”,而与美国对抗多年,在牵制美国方面居功至伟堪称“美帝国溃疡”的塔利班,从当初的恐怖分子摇身一变,成了“反美斗士”。

我并不想讨论对错,只是指出一点,就是二十年,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除了朝鲜、伊朗等极个例以外,基本都将阿富汗战争定义为“反恐战争”,二十年之后,大家都管这叫“美国入侵阿富汗”。

这背后代表的,是美国失去了国际上相当大范围的支持!

根本上的原因,是因为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被认为并不是稳定可持续的全球化,美帝国之贪婪已经到了他们在欧洲的亲戚都难以忍受,让亲美国家都无法接受的地步。



这种贪婪成为了中国日后复兴的重要力量,如果没有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没有今天东盟整体上将中国视为“盟主”,RCEP得到域内所有国家支持的局面。

谈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许多名嘴会把锅扣到西方金融大鳄们头上,不过这与现实存在一些出入,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恶意做空的金融大鳄们的影响是相对次要的,更主要的问题出在了“资本流动”问题上。

1990年代亚洲地区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东亚各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而与此同时需要的资本也越来越多,但当时恰好赶上了美国“新经济”发展期。

美国大量冷战末期先进的军事工程技术进入民用市场开启民用化、产业化的浪潮,比如商用航天、互联网技术等等,这些技术的源头最初都是发源于军事应用层面。



这时候亚洲地区与美国形成了一种对资本的竞争关系,但很显然,亚洲地区大量的低附加值产业完全不具备与美国的高附加值产业的竞争能力,投资服装厂的资本增值率是根本不可能和投资美国硅谷相提并论的。

于是亚洲地区资本外流不断加深,资本不足、短缺又转化成金融系统的坏账,又因为资本只流出、不流入,流动性降低,许多原来存在的坏账也纷纷暴露。

金融危机正是在这种环境下爆发的,在这轮金融危机中,中国的国有银行坏账率全部跃升到了32-36%的高位,是东亚地区坏账率最高的国家。

一般我们现在谈到这次金融危机会倾向于认为中国幸免于难,但当时中国的金融危机程度是最严重的,只不过因为体制原因,政府一次性剥离了银行的不良资产,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抗压能力很强,老百姓吃得下去苦所以扛了过去。



现在我们总结亚洲金融危机,更深层次的指导思想认为:东亚地区在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正需要资本密集化的时期遭遇了资本外流,又因为东亚地区除了中国以外其他国家体量较小无法消化,导致全要素价格上升,最终酿成危机。

资本外流是一个“外部因素”,而更重要的“内部因素”,是东亚地区各国在自身体量有限的前提下又无法形成统一市场,没有足够的市场规模。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东亚地区除了中国以外,各国都因为危机导致了严重的产业流失,从此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被拦腰打断,“亚洲四小龙”成为了过去式,唯独中国,作为危机最严重,体量最大的国家在这之后仍然维持高经济增长。

因此实际上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地区国家普遍也都倾向于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整合经济体,东盟这个概念开始抬头。



在这一事件中其实原本作为全球化主导者的美国是应当发挥领导作用,协调各方共同度过危机的。

但实际上美国并没有这样做,恰恰相反,他们还借此指责中国称:“中国能够度过危机主要是因为市场化程度低,且对金融资本严格管控,所以没有受到危机影响”,这在当时是一顶很大的帽子!

周边其他国家要怎么应对呢?就是说,你美国既不承担责任,同时还不允许其他国家自己想办法解决!解决问题就成了“不市场,反全球化”,成了“国家主义”、“集权主义”。

所以之后虽然东盟的概念逐渐抬头,东亚地区各国也倾向于抱团取暖共同应对、防止这样的金融危机再次重演,但实际上东盟缺乏一个领导者,谁来当这个领导谁倒霉。



而在这之后的时代,就是中国主导东亚地区经济发展了,因为总得有人当这个领导,东盟内部出不来,就只能在外面找,美国政府是不愿意当这个领导的,他们只想要好处,却不承担义务,重担于是来到了中国身上。

从2000年代开始,全球经济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高附加值工业区西欧地区日渐衰落,中国为核心的东亚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占比越来越高,这也就是后来奥巴马政府提出“重返亚太”的原因。

意思其实很简单:“美国必须牢牢控制世界经济的工厂区”,但问题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时候又发生了类似的剧本,美国又没有承担起作为全球化主导者应该承担的那份责任。



实际上这个时候谈“中美决裂”还为时尚早,中美两国关系的破裂是一个2020年代之后的事情,甚至严格来讲呢直到现在中美关系也不算完全破裂,至少在经济政策上中国还是比较配合美国没有出台任何带有敌对打击性质的经济政策。

不过中美关系的恶化,或者说美国失去其全球大范围支持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给各国造成了严重的内部隐患。

冷战结束之后全球经济发展进入了“金融资本时代”,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资本的流动性空前高涨,昨天还在欧洲的资本今天就可能去到美国,而这种空前的流动性,也带来了空前的剥削、不平衡。



美国主导的全球化格局中,印钞、决策、定价的权力在硅谷与华尔街,生产的义务被承包给了欧亚大陆的沿海工业区,消费市场在欧美发达地区,而一切原材料、能源来源于俄罗斯、中东国家与拉美穷国们,这些贫穷地区同时还要输出大量的劳动人口。

资本从北美出发,在经济体系中循环一圈,参与者们无非是有的人赚的多,有的人赚的少,那么这个循环中,谁是受害者,谁是输家呢?很简单,不在这个经济循环中的人是输家!

就像在俄罗斯,如果你和石油寡头没关系,那除了参军当兵退役后当雇佣兵,就没出路了,问题甚至已经严重到了不在于剥削,而是没人剥削,失去价值,只能去死的地步!



而具体到一个国家内部的层面上,美国主导的全球化造成了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极大的不平等,就像在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规模远超内陆。

这不是什么中国的发展有问题,而是现在这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存在的问题,是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的特有问题,中国已经是竭尽全力尽可能减小了这种差距,但在其他国家内陆与沿海的不平等还要比我们更加严重。

这个责任在美国,但美国并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但这种不平等事实存在,他一定会带来风险,比如在国家间,带来沿海国家与内陆国家之间的竞争乃至于敌视。

在国家内部带来不同地区之间的矛盾,地域歧视、生育率下降,内陆相对衰落在这种背景下发生了,贫困的内陆地区变得越来越保守,而发达的沿海地区变得越来越“前卫”,双方互相无法理解,长期来看必然酿成争端。



与中国的合作虽然无法改变根本,但确实对于一些国家是缓解了问题的,从贸易角度讲,相比美国,几乎所有国家都更倾向于选择中国作为主要贸易伙伴。

在美国传统势力范围的海湾地区,2001年的时候沙特与中国贸易额是与美国贸易额的将近20%,二十年后与中国的贸易额是与美国贸易额的3.5倍,市场已经用脚投票了。

所以不只是说中国和美国决裂,而是现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客整体认同美国了,因为都知道这样的全球化继续下去,不断地激化矛盾,最终一定会酿成超过两次世界大战的,规模更大、席卷范围更大的全球大战,这个世界迫切地需要一个真正能够主导良性的全球化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