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朝鲜举行了人民军建军75周年阅兵式,这次阅兵式上朝鲜高调亮相了多款新型装备,从最引人瞩目的弹道导弹,到以往相对而言被发展优先级更低一些的主战坦克、步兵战车一应俱全。

当然我们知道以朝鲜的经济实力,尽管他们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最多也就是支撑他们在弹道导弹这个领域达到先进水平,朝鲜陆军的各类技术装备在技术很难有什么突出优点。

这次阅兵式上的重点,是朝鲜此前试射的一种射程达到远程洲际导弹水平,能够携带一枚核弹头飞行15000公里,或者携带多枚分导弹头飞行12000公里的“火星-17”弹道导弹。



导弹的发射车,无论是车体还是导弹的运输保护壳都酷似东风-41的发射车,与俄罗斯的亚尔斯洲际导弹也有一些相似。

考虑到中国的很多装备与技术也最初引进自苏俄,而中国、俄罗斯恰好又是朝鲜重要的技术来源地与很多产品实物的出口国,外形相似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而差别在于,朝鲜火星-17的导弹运载车还要更长一些,并且使用了一个9轴底盘比东风-41的运载车更大。

这说明火星-17的导弹长度与重量会超过东风-41,最大弹道高度或者搭载的战斗部重量可能还要更高一点,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重的机动发射弹道导弹。

同时这也是朝鲜装备的第一种具有较强突防能力,在使用单个弹头从朝鲜境内发射其打击范围能够覆盖华盛顿在内的美国东海岸地区的弹道导弹。



目前放眼全世界,朝鲜是第五个拥有这种能力的国家,另外四个都是常任理事国,法国是一个例外,他们已经没有跨洲际的核武器投送能力了。

这可能也是现在拜登政府在半岛问题上竟然毫无作为的最主要原因,毕竟如果他们要指责朝鲜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么问题在于:朝鲜真的有!那么对付伊拉克那套办法显然不可能再复刻一次。

但朝鲜并不会满足于此,他们已经明确了更进一步的核战略,火星-17仅仅是让朝鲜拥有最基本的对美核威慑能力,但这更多的是在政治层面。



就军事层面来讲,朝鲜的核力量也就只是给美国塞牙缝的程度,他们未来还会研发重量更大、技术更加先进,能够携带多枚分导核弹头时候仍然能够覆盖全美的导弹。

下一代的火星导弹射程会更远、末端再入大气层时候的速度也会更高,按照火星-17的标准推测,可能是携带10枚分导弹头的情况下保证15000公里射程,单个弹头下射程逼近20000公里。

届时朝鲜的核武投送能力会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四,我相信这一天并不遥远,就凭朝鲜最近几年在导弹技术上井喷式发展的先例,在已经列装火星-17的基础上,将这种导弹部分放大就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产品,这个时间点很可能就在2025年之前,正好对应上此前不久美国空军备忘录提到的“备战2025”。



在这百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的开端发生的大事件中,竟然就包括中国的一个邻国在核技术与导弹技术层面的突破,这会显著的改变中国周边的军事态势,这对中国会有什么影响?

近年来关于警惕朝鲜的声音经常会出现,这类消息十有八九会出自日本与韩国的媒体、学者口中,剩下的一点大概率出自美国,除此之外其实还鲜有其他国家站出来批评朝鲜。

因为朝鲜实话讲他们其实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人畜无害”的国家,既没有能力去威胁其他国家,也缺乏威胁他国的意愿,而且相对来说比较封闭,在外交姿态上比较被动,朝鲜在外交姿态上唯一强硬对待的国家只有两个半,一个是美国,另一个是日本,剩下半个是韩国。



对美国强硬原因很简单,因为美国是如今造成了朝鲜南北分离现状的罪魁祸首之一,而且美国也一直是朝鲜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以及对朝鲜外交封锁的主导者。

对日本强硬,则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历史上日本对朝鲜的殖民入侵,另一个则是如今日本经常借干涉半岛问题来为自己牟利。

比如说日本在解禁军事发展限制时候,提出的发展装备弹道导弹的计划就是假借针对朝鲜之名行整军经武之实。

最后半个对韩国的强硬,则是指朝鲜对韩政策相当程度上取决于韩国的姿态。



比如说文在寅时期对朝鲜奉行他们所说的“怀柔政策”,所以那几年朝韩双方民间交流还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如果说韩国以冷战政策对待朝鲜,后者也不会说去热脸贴冷屁股。

而对于其他国家,朝鲜的外交姿态则是比较务实,且带有一些孤立主义的倾向。

比如说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联合国方面当时曾提出向朝鲜捐赠包括疫苗、口罩在内的各种医疗用品等等,但这遭到了拒绝,朝鲜方面给出的理由是“朝鲜暂时对医疗用品没有急迫需求,希望联合国将这些物资交给最需要他们的人”。

当然换个角度讲,如果朝鲜真的有这方面需求,他们只需要对着北京方向打个电话大概就什么都有了,确实也不需要联合国捐赠。



而在对中国、俄罗斯这两个事关朝鲜国家安全问题的靠山方面,他们表现地比较少,不过近年来中朝关系升温确实很快,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了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

比如说朝鲜的军队其实已经全面“中国化”,无论是训练大纲、操典还是军事标准都已经全面向中国靠拢。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朝鲜人民军阅兵式上队列正步已经从以前的“弹簧步”换成了现在的“中式正步”,这其实就有点像1950年代初156工程时期中国全方面向苏联学习的那段历史时期。

那么从中不难看出在现阶段中朝关系已经是非常紧密了,其实朝鲜能够完全不顾及美国的立场去一心扩核,本身也是得到周边国家支持的情况下才可能去做的。



历史上在1950年后中朝关系经历过几个阶段,不过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就是1956年之后,朝鲜依然和中国一直维持着比较好的合作关系。

很多人肯定纳闷,为什么1956年之后解放军发展仍然高度“苏式”,原因就在于中国能够从苏联阵营的其他国家获得很多产品,历代苏联军队主战装备其实都被中国的技术先驱们拿到手学习过,这些对于中国的国防军事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比如说中国从罗马尼亚引进了米格-21MF战斗机的技术,当时罗马尼亚没办法给我们提供整机,然后就让中国的技术人员去测绘并带走了许多技术资料与零部件,让中国仿制了这种飞机。



米格-21MF的国产型号就是歼-7D或者歼-7III,这个飞机有一定出口,也少量装备部队,再比如说,位于北京的中国航天博物馆陈列着一架米格-23MF,这架飞机的许多设计后来就出现了歼-8身上。

朝鲜作为苏联阵营国家给中国帮忙也不少,而且是一步到位,70年代初期朝鲜给中国赠送了几套9K11婴儿反坦克导弹系统,然后国内科研人员对其进行仿制生产,诞生了国产的红箭-8系列反坦克导弹。

这种导弹在解放军装备非常广泛,下到步兵反坦克班组,上到直升机、步兵战车等等,构成了解放军装备体系的重要一环,在当时其实朝鲜对中国的态度和对苏联的态度比较相似。



不过在冷战结束后,中朝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原因在于,从朝鲜视角下看1980年代之后到千禧年初的一段时间中美关系升温,再加上1992年中国与韩国建交。

当时朝鲜面临的国际形势恶化到了历史上最差的时候对中国的态度也不是太好了,当然了客观上讲其实朝鲜当时也并没有做过任何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的事情。

他们也没这个本事,但在外交上对中国有所防范,好在这并没有持续很久,2010年的延坪岛炮战与黄海事件期间,中国明确表达了对朝鲜方面的支持,以及愿意作朝鲜后盾的立场,两国关系又开始升温。

从这个发展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其实中朝关系在现实主义的层面上有很深厚的合作基础,两个国家的安全其实是绑定在一起的。



对中国来说,朝鲜的存在是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地理屏障与缓冲区,而对朝鲜来说,中国的存在保障了他们不会需要面临来自陆地方向的安全威胁。

所以纵观自汉朝建立之后的中朝关系的历史,中原政权比较强大、且对朝鲜半岛没有领土诉求的时代,中朝关系都是非常好的。

中朝关系最高点的明朝万历年间,日寇两次攻打朝鲜,当时明朝倾举国之力援朝抗倭,后来清军入关灭明,李氏朝鲜内部一直沿用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年的号,用到了1894年被殖民攻占殖民之后。



所以在中国比较有实力的时期,对朝鲜是完全可以信任的,这种关系大致可以参考一下美国与以色列的关系,但比这个还要紧密许多。

因为以色列还有机会和中东国家关系正常化,但朝鲜与美国的关系是不可能正常化的,朝鲜对美国连投降的选择都没有,因为投降需要交投名状。

而朝鲜对美国唯一的价值就是接受美国的驻军要求,成为美国威胁中国东北的前哨站,但如此一来朝鲜政权也就不存在了,所以他们对美国都没办法投降。

这就是为什么伊朗嚷嚷那么多年要拥核但是毫无进展,反倒是体量只有他们四分之一的朝鲜真的搞出了核武器;所以根本也不需要考虑朝鲜核武器威胁中国的可能性。



类似的,美国还给英国出口了潜射的三叉戟D5导弹,这直接就是美军自用的型号,但美国会担心英国的核武器威胁他们吗?

国际问题上切忌是不能玩“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这套的,因为说到底,哪怕是中朝关系比较冷淡的时期,朝鲜根本上对中国没有敌意,只是对当时那个亲美的中国高度警惕,但随着中美关系变化之后,朝鲜事实上是今天中国最有力的盟友。

比如说朝鲜扩核,这其实是完全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特别是在两国关系紧密的时期,因为中国扩核本身有很多顾忌,但朝鲜扩核的政治成本并不需要中国承担,却同样能为中国提供对美国的核威慑保障。



另一方面朝鲜自身的经济实力毕竟太有限了,他们只是一个人口两千多万的国家,是断然没有能力在常规军事力量上与南方的美韩军事同盟维持均势。

中美关系恶化的时代其实朝鲜自己面临的安全威胁比以前更大,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投资也比以前更多,但如果朝鲜的核力量能够强大到足以威慑美韩的程度,那么等于是帮中国省下了大量的资源,所以中国就是朝鲜扩核的最大受益者。

美国其实一直在半岛问题上就有那么一些小算盘,几年前形势还很平和,朴槿惠执政那几年他们就在部署萨德。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说朝鲜核力量发展慢一点,今天美韩同盟在半岛上的行动难道会局限于部署萨德吗?今天美国在半岛问题上的谨慎,恰恰是朝鲜对他们施加了威慑之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