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丹麦和瑞典发布报告,认为泄漏事件可能是数百公斤炸药的水下爆炸。
泄漏或者说袭击发生后,给本来就压力山大的欧洲碳中和计划贡献了三分之一个丹麦的年排放量,还刺激天然气期货价格冲上历史高位,天然气现货价格更是一度飙涨三倍。
面对北溪爆炸事件,全世界都在问同一个问题:
到底是谁干的?究竟又是为了什么?长期的影响会有多大呢?
凶手是谁成了关键。
大多数人心中头号嫌疑犯就是美国,西方主流媒体却默契一直把矛头指向俄罗斯。
2023年2月8日,美国资深记者西摩·赫什在个人主页发表了一篇题为《美国如何摧毁北溪管道》的文章。
文章指出,拜登团队进行9个多月“高度机密的反复辩论”后,决定破坏“北溪”管道。并且,还要不留下指向美方的证据。
西摩·赫什曾经勇敢地报道越战中的“美莱大屠杀”,获得1970年的普利策新闻奖。
而西摩·赫什的文章发出后,白宫方面三连否定“纯属捏造”。
就在前两天,俄罗斯多家媒体报道,另有一名叫约翰·杜根的美国记者提供了美国爆破“北溪”天然气管道的新证据。
约翰·杜根直接曝出演习照片和文件,以及大量行动细节。再一次加大了美国的嫌疑。
事实上,不论凶手具体是谁。对美国有利的事实,已经形成。只缺更多、更有力的证据了。
然而,美国的“强大”就体现在,即使全世界都知道是它炸的,它也知道全世界都知道是它炸的,它就是不承认,谁也拿它没办法。
退一步说,即使它承认了,世界又能把它怎么样……
01
首先说说头号嫌疑犯美国。
从一战到冷战再到今天,波罗的海就是各国潜艇巡弋的战略布控要地。
能在北约海军声呐雷达严密监控下,在水下100多米悄无声息地完成管壁40mm厚、直径一米二的钢铁管道爆破,然后溜之大吉,只有主权国家的海军力量能做到。
而沿岸国家本身基本都是北溪的受益国,能干这事,不是美国出手也得是美国帮的忙。
更何况,你美国佬想搞北溪也不是一两天了。
早在小布什当政时候,就对北溪一号的建设指指点点。
奥巴马时期,虽然哪哪都拿小布什当反面教材,但对北溪2号的反对比前任更厉害,更利用外交手段集合乌克兰、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一起对唱反调,而且直接拿出了制裁威胁。
到了一把抹去奥巴马政绩的懂王时期,不但有蓬佩奥串联巩固波兰、乌克兰等反北溪联盟,更是三下黑手致使项目屡屡中断。
第一次是无端制裁导致多家北溪相关工程公司退出项目,第二次是拿北溪投资公司下手致使资金链断裂,第三次则是直接利用俄反对派中毒事件挑拨俄德关系,导致项目一度搁置。
理由说来说去,无非是防止北溪管道强化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
但在德国的坚持下,命运坎坷的北溪2号还是在2021年9月底完成全段铺设,并在2022年1月26日在德国正式成立运营公司Nord Stream 2 AG,只差最后一步审批流程。
管道已成,俄罗斯发言人信心十足,通不通只是时间问题。
2月22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宣布,在俄乌冲突升级的背景下,德国政府将暂时停止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的审批程序。
对此,2022年2月23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宣布,针对“北溪-2”项目运营公司Nord Stream 2 AG及其公司高管实施新的制裁。
即便如此,北溪2号的向德国在内十四个老欧洲国家输气似乎势在必行,俄罗斯没有了后顾之忧。
没想到,第二天,酝酿已久的俄乌战争正式爆发,从那之后,俄罗斯供气量从欧洲总消费的41%狂泄到7.5%。
对于美国而言,北溪天然气管道连同俄罗斯的梦想终于彻底被终结。
唯一的问题是,只要北溪一号、二号基础设施存在就还有反弹回去的可能。
在管道爆炸事件发生后,一段俄乌战争前拜登威胁北溪管道的讲话就在网上疯传,懂王还亲自转发,而欧洲议会议员、波兰前外长西科尔斯基就第一时间转发了事故现场照片并配文道:谢谢你美国。
你以为他是讽刺嘛,并不是,波兰是真心希望炸了北溪。
因为在北溪爆炸事件的9月27日当天,波兰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刚好举行了开通仪式,10月1日正式开始从挪威向波兰输气。
要知道,北欧的挪威也是能源大户,有石油,也有天然气和管道。
在俄乌冲突升级后的欧洲能源危机中,1/10人口从事石油产业的挪威,将国内石油产能释放到极致,以每秒钟5万克朗的速度快速印钞。战争发生以来,过万亿的石油收入储存到国家石油基金之中,分到每个挪威人头上足足有130万人民币。
这笔打劫欧洲老乡们的钱,挪威人自己赚得心里发慌。但是,想蹭(要)碗饭吃而不得的波兰人,已经按捺不住了。
波罗的海管道由波兰天然气系统公司和丹麦国家电网公司合资开发,通过丹麦将挪威气田与波兰连接起来,总长约900公里,设计年最高输气量为100亿立方米,不但可以基本满足波兰自己的需求,还能够让波兰当上二道贩子并收取过路费,从而在能源国家大口吃肉时候,美美地喝上一口肉汤。
北溪被炸,必然提升欧洲对挪威天然气的依赖,波兰能收的过桥费也就更多。
再者说,明面上,西科尔斯基也是恭维美国。
不仅如此,西科尔斯基在“谢谢美国”之后,还发了这样一则推文:
“‘北溪’遭到破坏意味着,如果俄罗斯希望继续向欧洲输送天然气,就必须与控制‘兄弟’和‘亚马尔’管道的国家,即乌克兰和波兰谈判,干得漂亮。”
和乌克兰谈判,难度肯定比波兰要大。一旦管道改到波兰,波兰就会跟挪威一样,发一笔大财。
客观上说,挪威、波兰虽然有炸管道的动机,但是没有美国这样的国家“帮助”,并不具备作案的实力。
尽管布林肯表示,“北溪”管道爆炸是一个一劳永逸解决对俄能源依赖的巨大机会。
但是,俄罗斯不会因为管道被炸就放弃向欧洲输出能源的机会。否则,俄罗斯十几年的地缘政治努力毁于一旦了。
02
重新加入欧洲,是冷战后俄罗斯的夙愿。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迅速改善与西方各国关系,还加入了G7,甚至一度表态要加入北约,重回欧洲大家庭似乎指日可待,但摆在前面的有三个巨大阻碍:
一是美国统帅下的北约依旧对俄罗斯保持军事威胁。
二是中、东欧地区的“新欧洲”国家自沙俄时期以来的根深蒂固的恐俄、反俄情绪。
最后是,老欧洲们各怀鬼胎,很难合起来接纳俄罗斯。
这三个阻碍,终归是一个问题:
如果俄罗斯给出足够的诚意能让老欧洲们突破美国的反对配合接纳俄罗斯,北约威胁自然化解,其他小弟们的反对也无济于事。
要一举三得,俄罗斯靠什么呢?
答案正是能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气,比起由欧佩克决定供应、美国控制需求的石油,重点又是天然气。
俄罗斯一家天然气探明储量就达到了37.791万亿立方米,占了全球的28%,如果算开采量,比例还可上升到40%,只要卖得出去,在市场上具有绝对话语权。
从能源本身来看,天然气比石油开采容易,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碳排放低30%,属于清洁能源,而且可供开采的年限比石油长,是填补传统化石能源与未来可控核聚变能源的重要桥梁。
在工业上,天然气除了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是用于肥料和化工,基本可以取代90%的石油原料,而且更方便更清洁,所以无论在中国还是欧洲天然气在工业原料上的用途即将超过电力行业成为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大力开采页岩天然气,还把它视为能源革命的原因。
目前全欧洲每年消耗天然气大约5000亿立方米,主要有三个来源:俄罗斯供应约2000亿立方米;北海气田供应约1500亿立方米;船运LNG天然气和北非等其他线路供应约1500亿立方米;
作为曾经的列强,西欧国家一个个家底深厚,又有政治实力,民众生活优渥,工业体系发达,能源消费量巨大。作为欧洲经济的发动机,德国工业支柱的化工产业对于天然气的需求又格外强烈。
与此相反的是,随着北海产量的逐渐耗尽和荷兰格罗宁根(Groningen)气田的关闭,欧洲的天然气供应缺口扩大,需要更多地进口LNG和管道气填补空缺。
但即便最财大气粗的德国把规划中的四个LNG码头全部建好,每年总共能接收的天然气也不过是320亿立方米,远远无法填补两条北溪管道的缺口。
所以,欧洲的天然气还是要靠俄罗斯。
总之,能源短缺是极少能让各怀鬼胎的西欧国家统一立场的话题,也是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希望打开欧洲之门的钥匙。
能源,尤其是天然气是俄罗斯面对欧洲,除了核武器之外的第二张政治王牌。
早在2003年,趁着美国出兵中东,能源价格高涨,俄罗斯就出台《2020年前能源战略》,明确提出,对内整顿能源寡头,强化国家对油气资源的掌控力,对外以油气资源为筹码推行外交政策,复兴俄罗斯的国际地位。
当时,欧盟天然气消费量已经有1/4来自俄罗斯,德国所需天然气更是32%从俄引进。俄罗斯认为如果继续加大剂量,让德法英彻底离不开俄罗斯的能源,那么美国也挡不住俄罗斯重回欧洲。
大国博弈,不比嗓门,比的是筹码。
早在60年代,苏联就与西德开始商谈能源合作,并在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建立了联盟通道、友谊通道、兄弟通道等一系列管道,才得以在美苏对抗不断升级的七八十年代实现对西欧的天然气供应,率先缓和了与德法两国关系,并维持了信誉良好的能源买卖关系。
主要有以下两条线路通往欧洲:
线路1:“联盟”管道,途经乌克兰;
线路2:“亚马尔-欧洲”管道,途经波兰。
问题是,俄罗斯的天然气走陆路管道运输到西欧,80%需从乌克兰过境,过境收入一度占了乌克兰GDP的2.3%。然后还要经过波兰、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等多个中东欧国家。
这些国家一缺乏能源,二也缺钱,大多还一直有恐俄反俄的毛病,在苏联时期敢怒不敢言,还得称兄道弟,不敢要价,现在面对处于衰弱状态的俄罗斯,自然没有好脸色,屡屡在天然气过境费与管道架设问题上出尔反尔,坐地起价。
这些东欧的穷亲戚们算盘打得飞起,一边拿捏西欧,一边敲诈俄罗斯,还解决了自己的源短缺,一举三得,岂不美哉?
但暴脾气的俄罗斯又怎么会容忍这些幺蛾子呢?
于是,作为垄断95%俄罗斯天然气的国有企业、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简称俄气)承担起了另一个身份:
第二外交部。
俄气与外交部一唱一和,利用天然气对东欧国家分而治之,有时对某些反俄国家进行能源制裁,甚至直接断气,有时候又对需要拉拢的国家进行能源账单减免或者准许用其他方式延期偿还。
但2004年颜色革命后,乌克兰对俄罗斯软硬不吃,双方不断爆发冲突,甚至在2006、2009年两次出现对西欧输气中断事件。
为了一劳永逸,俄罗斯选择绕开这些国家,通过本就富庶的北欧,主要是瑞典、芬兰与丹麦水域,直接给西欧输气。
北溪管道工程从1995年开始,由俄罗斯提出构想,与德国谈了十年,2005年开建,2011年建成。
如今"北溪-1"输气量每年550亿立方,相当于现在欧洲和俄罗斯之间天然气贸易总量的三分之一,满足德国天然气需求的一半,对于德国工业支柱——化工业至关重要。
所以在运营北溪的Nord Stream 2 AG公司中,除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控股51%,还有德国两家公司各拥有20%的股份,剩余9%的股份属于一家荷兰公司。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卸任后还当了Nord Stream 2 AG公司的董事,可见德国人的重视程度。
由于有这个项目在,俄罗斯与德国关系成为了与欧洲关系的压舱石。
“北溪一号”完工后,俄罗斯能源外交再度发力,途径土耳其海域,供应意大利的“南溪”管道也准备在同一年开工。
2014年乌克兰危机为俄罗斯向西欧输气带来更多隐患,于是,2015年北溪一号平行的北溪二号也开工了,把输气量增加一倍,不但基本覆盖德国的进口需求,还能让德国成为欧洲天然气供应中心,赚钱不说,再也不用看波兰、乌克兰脸色了。
对于俄罗斯来说,建设“北溪”系列天然气管道是俄扩大能源出口、实现能源出口多元化,更是重新融入欧洲的战略性重要举措,是属于俄罗斯的千年大计。
最难受的是本来就穷的乌克兰,北溪一号到来每年损失7.2亿美元的天然气运输费,北溪二号更会带来每年30亿美元的损失。
气得泽连斯基把北溪二号称为对乌克兰对欧洲都是一种危险的武器。是断人财路,杀人父母,却一直没有太好的办法。
因为这也是德国主导下的欧洲千年大计。
但自从北溪工程上了轨道后,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上升到了百分之四十,本来以燃煤能源为主的德国就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关停了所有煤矿,来了一次彻底的能源转型,甚至连核能都一度计划在2023年全部关停。
而最重要的是,欧洲一体化进度大大加快了。
03
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掌握欧洲经济发动机十五年,与普京谈笑风生的欧洲主要领导人,有一个孩子气的外号:
科尔的小女孩。
科尔是谁呢?很多人不熟悉,但其历史地位堪比第二个俾斯麦。
作为提携默克尔的恩师,赫尔穆特·科尔从1982年到1998年连续担任四任德国总理,推动了两德统一、欧盟建立、欧元发行,一手塑造了欧洲走向一体化的进程。
比起执念于高卢民族骄傲的法国与游离在欧洲大陆之外的英国,德国人对于一个统一的欧洲格外用心,所以成为了欧洲实际上的领导人。
科尔本人就是坚定的“欧洲一体化主义者”,理想是建立“欧洲合众国”,把欧洲变成欧洲人的祖国,认为推动欧洲一体化是为了保证给后代带来和平与自由,关乎欧洲各国的命运,欧洲一体化是一项政治工程,决定着欧洲的未来。
作为科尔的心腹,前德国外长根舍就在1990年10月3日统一日当天直截了当的说,我们不能在德国统一后忘记欧洲统一的必要性。2019年,根舍访华时又再次强调,如果不能实现欧洲一体化,德国的统一就是不完整的。
可以说,统一欧洲.....不对,叫推进欧洲一体化,是德国政治精英的共识。
历史上,德国为了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曾发动过两次世界大战,但是均以战败而告终,受到严厉的惩罚,不但割地赔款,直到目前英法美三国在德国还拥有数万的驻军。
德国背着这么沉重的政治包袱,时不时还要被波兰恶心一下,所以想要争取经济政治空间,只能在欧盟的名义下,统一市场,统一货币,统一关税,促进劳动力、商品、资金、服务的自由流通,最终利用自身的优势,获取廉价的原料,庞大的商品消费市场,完成了以前使用战争手段才能完成的对欧洲整合。
从经济上来讲,德国得到了一个畅通无阻的欧洲统一大市场,也有了强大的金融货币实力做支撑,更解决了资源不足的问题;从政治上说,德国在欧盟内部影响力力压英法,又可以弥补没有常任理事国地位的遗憾。
为此,德国不惜放弃强势的马克来换取欧洲国家使用欧元,不断向欧洲央行注血来救助其他欧洲弱国,还甚至主动承担接收难民站上政治正确高地,从而保证了自己能够靠欧洲市场维持一半贸易顺差,然后稳坐欧洲老大的席位。
而要长久维系这种地位以及与欧洲的团结,又离不开最关键的能源。
工业需要能源,人民需要能源,欧元需要能源,所以德国必须要解决能源问题。
于是,德国与俄罗斯走到了一起,从科尔与叶利钦,到普京与默克尔,管道越建越多,关系越来越近,欧洲在德俄关系为中心驱动下,走向一体化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这是欧洲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局面。
因为近现代欧洲曾经有两次离统一最近的机会,一次是拿破仑,一次是希特勒,然而两次机会都被同一个国家摁住了。
聪明的读者肯定猜到了,就是俄罗斯。
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兵败俄罗斯,才有了后来的滑铁卢,闪击欧洲的希特勒也是打到莫斯科城下才体会到拿破仑的痛苦。
所以基辛格说:“要不是俄国,拿破仑与希特勒绝对可以建立世界性的帝国。因此俄罗斯对欧洲具有双重意义,既是均势的威胁,又是均势的关键国之一。”
俄罗斯在东西方左右横跳的国运导致自己变成了欧洲统一最不可控的因素。
但今天,这个不可控因素却因为能源问题,与德国走到了一条路上,主动投入了欧洲一体化的怀抱。
正是在俄罗斯的能源支撑下,德国拼尽全力捏合着分崩离析的欧洲,连年创下对美贸易顺差。
在美国人看来,一旦欧洲真的在德国和俄罗斯推动下,完全走向统一,那还得了?
所以,北溪必须死。
尾声
1926年,美国外交史学家塞缪尔·弗拉格·比米斯就提出了一个很多人心知肚明但不好意思谈的观点:
“欧洲的灾难”,就是“美国的机会”。
布什懂,奥巴马懂,懂王懂,拜登也懂,美利坚列祖列宗一个比一个懂。
无论是地缘政治还是经济,一个纷争的欧洲永远是美国的最大红利。
说到底,美国玩的还是英国大陆平衡的那套,只不过,美国的玩法把英国也囊括在内,根本目的就是维持欧洲的分裂来削弱欧洲,从而渔翁得利。
从历史上看,美国屡屡促成了欧洲灾难向美国机会的转化,从欧洲的灾难中获得了丰富的土地资源、广阔的战略空间与无穷无尽的移民与财富。
第一次,是拿破仑战争时期,当时世界第一的海上霸主英国集结反法联盟,美国就趁机与法国谈判,要求买下法国路易斯安纳殖民地,否则就倒向英国。
拿破仑特别想统一欧洲,他认为英国就是利用欧洲的破碎来操纵欧洲的,英国不倒,欧洲实现不了统一,所以选择拉拢扶持当时还只有十三个州的弱小美国。
拿破仑以1500万美元低价贱卖了200万平方千米的密西西比平原,还默认美国占领另一块法国殖民地佛罗里达半岛,让其领土直接翻倍,换取美国配合法国大陆封锁政策,出台《禁止进口法》和《禁运法》直接断绝与英国的贸易。
第二次是1853年,英法和奥斯曼土耳其与沙俄爆发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惨败,从波罗的海到阿拉斯加都遭遇了英国的合围和监控,美国又趁机对沙俄提出阿拉斯加的收购,沙俄用720万美元(合今天4.2亿美元)卖掉170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换取了两国联盟,缓解了危机四伏的局势。
到了一战二战,美国削弱欧洲的企图比任何意识形态、民族主义的对抗都要强烈。
一战前期,美国一方面与交战双方做买卖,另一方面在全球抢占欧洲的市场,到了战争后期又直接加入协约国,收割胜利果实,最终把全球四分之三的黄金储备和世界金融中心都移到了美国。
到了二战,即便苏联所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已经崛起,但美国仍旧把削弱欧洲,特别是英法当成第一要务。
在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明知道英国陆军兵力不足,还要求英国独自占领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而让美国迅速向欧洲腹地进军,以至于丘吉尔有种罗斯福要害我大英帝国的感觉。
丘吉尔的感觉是对的。
因为罗斯福还和斯大林一起,要求法国战后放弃东南亚印度支那,反对英国进攻巴尔干半岛,甚至趁着丘吉尔不在场,一起商量如何终结殖民时代。
最后,是苏联迅速进军巴尔干半岛与南欧地区,导致英国失去了策应中东与苏伊士运河的战略要地。
二战后,埃及要收回苏伊士运河,英国害怕彻底失去与印度的联系,只能联合法国一起发动进攻,又是美苏一起施压,英法仓促撤军。
没有了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地、法国在东南亚印度支那半岛的殖民地都难以稳定维系,旧时代的殖民体系连同老欧洲们的霸权时代一起走入了历史尘埃。
可以说,二战之后看似是东西方冷战格局对立,实际上是美苏瓜分欧洲霸权,最终东西欧分别沦为了美苏的附庸。
反过来说,欧洲如果完成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那也将是美国的灾难。
对于美国人的阴招,看得最明白的,除了深受其苦英国人外,还得是同样从欧洲分裂中受益的俄罗斯。
1897年7月,俄国财政大臣维特在与来访的德国威廉二世皇帝就“美国对欧洲新威胁”这个话题有过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
“如果欧洲是一个大帝国,欧洲各国之间不花那么多的财力、资源、鲜血和劳动来相互竞争,这些国家不拥有千百万军队来进行角逐,欧洲不像现在这样由于各国彼此害怕邻国而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兵营。
那么,欧洲就会富强得多,文明得多,它确实将成为全世界的主人,不至于因为互相竞争、互相敌视、互相残杀而衰败下去。要做到这点,首先必须力求在俄、德、法三国之间建立巩固的同盟关系。一旦这些国家建立起牢固稳妥的联盟,欧洲大陆其他国家无疑也会趋附这个中心联盟,从而形成一个大陆总同盟,它能使欧洲摆脱它本身为了相互厮杀而造成的沉重负担。
到那时,欧洲就将成为伟大的欧洲,就能东山再起,它在全世界所起的主宰作用将强而有力,并将长期保持下去。否则,欧洲和欧洲各国就会有大难当头的危险。”
一百多年后,英国依旧游离于欧洲大陆之外,但无论是德国、法国还是俄罗斯,都要面对相对于美国霸权与东方崛起而欧洲文明整体衰落的恶果,单打独斗再也行不通了,走向一体化成为了欧洲摆脱内耗、再次伟大的最优办法最快办法。
而美国却对欧洲再次祭出了分而治之,利用东欧地区与俄罗斯的纠缠上千年的矛盾,彻底断绝欧洲一体化的可能性。
所以说,美国真在乎乌克兰的领土问题吗?并不是,他在乎的一直是利用俄乌矛盾削弱整个欧洲,维持地缘政治的红利。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俄乌战争本身就是因为美国无法切断北溪管道阻止欧洲走向一体化而乐见甚至挑动爆发的。
同样对于俄罗斯而言,北溪管道本身的政治重要性完全不亚于甚至超过了2022年俄乌战争中新占那几块州的土地。
所以炸掉北溪管道凶手是谁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就这么被轻松炸掉了,就好像,一战导火索刺杀费迪南大公刺杀案的刺客是谁也没人关心,重要的是时代变了。
由于已经建好的管道被轻而易举爆破,各方几十年的努力功亏一篑,即便还能用剩下的管道输气又有什么用呢?
态度已经摆在那里了,欧洲甚至连德国已经不可能推动一体化了,退回传统能源甚至木头取暖的散装欧洲只会加速产业外流、文明衰落,俄罗斯也只能再次从西转向东,从东方的崛起中寻找国家的未来。
只能说北溪被炸的幕后操控者太狠了,区区几百公斤炸药,扭转了欧洲文明的走向,炸出了一次世界大战的效果。
并且,它甚至不用为此负责。即便是全世界都知道凶手是它。
因为,一个过于分散的世界,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制衡美国的野心和欲望,根本没有能力让美国为自己的野蛮行为负责。
反过来说,美国会想尽一切办法打压、拆散那些企图连接成“命运共同体”的国家和地区。
一盘散沙的世界,到处都是“软柿子”的世界,才是“美国梦”中的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