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氨基观察(ID:anjiguancha),作者:朱来,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2022年,辉瑞营收创下历史新高,成为首个销售额规模超过千亿美元的制药巨头。
新冠防治药物功不可没。上市后的第一个全年,新冠口服药Paxlovid的销售额一举飙升至189.33亿美元。不过,Paxlovid或许面临出道即巅峰的局面。
辉瑞预计,2023年Paxlovid销售额可能会下滑至80亿美元。原因在于,Paxlovid不再供给政府,而是根据商业市场自主需求决定。
而根据英国伦敦健康分析公司Airfinity报告,Paxlovid的处方率并不高,在英国仅用于约0.5%的新冠病患,在美国约为13%。
处方率低无疑会极大限制Paxlovid的商业化。从过去一年的经历来看,Paxlovid的需求受到新冠病毒严重程度的影响,但在这一关键因素之外,还有诸多因素影响,包括:
群众对新冠不care了
治疗时间窗口限制
疗效焦虑
部分群体不适用
口味依从性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Paxlovid在商业化过程中继续要面对的挑战。当然,这也是国产新冠口服药可能面临的挑战。
当前,君实生物、先声药业、真实生物的新冠口服药已经获批上市。另外,包括中国生物制药、众生药业、远大医药、齐鲁制药、前沿生物、云顶新耀、石药集团、歌礼制药、信立泰、翰森制药等药企,均有产品进入临床阶段。
它们是否也会遇到这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也将直接影响各自口服药的商业化成果。考验各家药企研发之外能力的时候到了。
群众不care新冠了
影响新冠口服药处方量的因素之一,是群众对新冠的担忧下降了。
过去几年,新冠病毒超强的传染能力,较高的破坏力,给全球各国均带来了极大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新冠疫苗和口服药能在全球掀起研发军备竞赛。
目前,新冠病毒随着持续变异,破坏力也有所改变。相较于原始毒株,奥秘克戎相对于原始毒株破坏力有所下降。最新流行的XBB突变株威力似乎也未增强。根据日本科学家最新研究,XBB突变株的致病性与BA.2.75类似或更低。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放松警惕。因为新冠变种毒株超强的传染能力,导致其影响范围更广,破坏力依然不容小觑。而我们也不能保证,未来出现的新毒株致病能力不会增强。
不过,很显然,并非所有人都这么认为。在海外部分群众眼中,当前新冠的风险比大流行早期要小,这使得他们不太可能寻求治疗,这也导致医生不太可能及时开药。
目前来看,这不仅是海外新冠口服药的挑战,也是国内新冠口服药的挑战之一。
治疗时间窗口限制
使得Paxlovid处方率偏低的另一大因素,是治疗时间窗口的限制。
Paxlovid通过抑制病毒复制起作用,病毒复制主要发生在病程的早期。这意味着,药物必须在症状发作的早期服用。
根据临床设计,只有在症状发作5天内接受Paxlovid治疗才有相应的效果,且越早接受治疗效果越好。
Paxlovid三期临床研究显示,在症状发作后3天内和5天内开始治疗,相对风险分别降低了88.9%和87.8%。
新冠口服药接受治疗狭窄的时间窗口,对处方的开具无疑会造成影响。这不仅与患者的就医意愿有关,更与检测手段相关。
比如,抗原检测对于新冠口服药的使用就有一定影响。正常情况下,只有在出现症状后的第2天、第3天才能显示抗原阳性。也正因此,对于使用抗原确认感染的患者来说,Paxlovid的用药时间显得非常急迫。
Paxlovid如此,国产新冠口服药也是这样。如何确保患者及时就诊,并接受新冠口服药的治疗,对于全球药企来说,都是一件需要考虑的事情。
疗效焦虑
影响海外群众对Paxlovid接受度的另一个问题是复阳。
自Paxlovid获得紧急使用授权以来,复阳的案例不断涌现,甚至白宫首席医疗顾问福奇、美国总统拜登在使用Paxlovid后,也没能逃脱复阳的命运。
这可不是偶然。根据一项大型临床数据,接受辉瑞Paxlovid治疗的患者中,7天和30天新冠复阳率分别为3.53%和5.4%。
为什么使用Paxlovid会出现复阳呢?目前尚未有明确答案,仅有科学家们提出的数种假说。
其中,最接近真相的假说,是药物暴露不足,即服用Paxlovid后症状虽然会在五天内消失,但人体内可能还隐匿着一些新冠病毒。在药物被代谢完后,人体的免疫系统却没有被完全激活,这些病毒就会再次兴风作浪。
当然,这仅是假设。能否解决复阳问题,需要辉瑞去寻找答案。对于群众来说,复阳问题影响不小,尤其是拜登的例子形成了“寒蝉效应”,使得民众对Paxlovid信赖度有所下降,最终影响处方的开具。
这背后,本质上是群众对口服药的信任度问题。对于国产新冠口服药来说,虽然尚未有复阳问题,也没有拜登这样的反向顶流,但依然需要关注“信任度”问题。
毕竟,发达的网络世界,总能使得错误的信息被快速传递。这一点,在新冠疫苗的普及过程中已有过先例。
药物限制作用
Paxlovid的另一大使用制约,是并非所有符合特征的新冠患者群体都适用于Paxlovid。
因为Paxlovid的成分之一利托那韦因通过肝脏的CYP3A4酶代谢,与众多药物存在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彼此的疗效。
Paxlovid的用药对象,更多是患有多种慢性病的老年人。而相互作用的药物,不少是老年人平时吃的许多药物(包括降压药、降脂药等)。
显而易见,Paxlovid对部分无法停用基础用药的患者十分不便。从美国门诊的使用情况来看,大约10-15%的患者,因为药物冲突不能使用;有10%~15%的患者,则是需要调整剂量。
对于部分国产口服药来说,这同样也是挑战。在跟随Paxlovid的3CL蛋白酶抑制剂中,也有部分产品需要搭配利托那韦使用,这也使得它们最终的可及性或许会受到影响。
药物口味问题
让人出乎意料的是,Paxlovid的“味道”似乎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其可及性。
根据海外服药群众的经历,在某些患者口中,Paxlovid会使得某些食物尝起来很苦或有金属味。因为治疗需要连续五天,且每天服用两次数片药物,这导致部分患者难以坚持。
更重要的是,由于其不能与许多其他药物一起服用,加上这一因素,导致群众产生了错误的认知:它有毒。
忽略错误认知的问题,一直以来制剂方式都是影响一款药物的关键所在。不同的外观、适口性、调味、甜味等因素,都有可能直接影响一款药物的前景。
所以,无论年龄大小,必须正确配制药物以给药给患者。Paxlovid的遭遇,或许也给国内药企提了个醒,这虽不是至关紧要的问题,但也要考虑在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氨基观察(ID:anjiguancha),作者: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