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仅仅是两线作战,那么对于中国来说其实是比较好的情况,但这并不是现实,事实上中国真正要考虑的战略威胁方向不仅仅是两个,而是翻倍的四个,尽管这种可能性不是最大的,但四线作战的威胁确实存在。
很多专家断言“中美之间必有一战”,这一方面是基于中美关系激烈博弈的现状,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两国内生性的矛盾。
内生性矛盾方面,现代美国在政治上的根本性指导方针,即“普世价值”,因为历史上的美国(二战爆发之前)就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纳粹政权,在诸如“优生学”与种族区别政策方面比德国更甚。
这种政策带来了严重的种族矛盾问题、并阻碍了美国吸纳国际高素质移民,因此现代美国在这方面高度矫枉过正,并尽可能使得本国文化朝着“普世”的方向发展,这与中国其实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关系。
其实1990年代时候当时曾经有美国学者提出过:只要中国现政权仍然维持高度本土化的文化特征,那么美国的普世价值就无法真正构建,因为这种普世价值会受到中国文化的挑战。
当时他们还列出了许多案例,比如说在中国社会,同性恋等各类少数群体能够与主体社会和谐共存不引发任何社会矛盾,而遍观整个西方世界,除了古罗马我们找不出任何类似的案例,现代西方社会是极其不包容,极其歧视少数群体的,只要中国还存在,那么美国的普世价值永远都只是个笑话。
因此以发展、强化普世价值为根本战略的现代美国,拥有一种内生性的,基于文化的对中国的敌意。中国已经在世俗层面上,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威胁,因此中美之间的战争风险是最大的风险。
而中美之间的矛盾,又因为具体的博弈现状,又制造出了三个主要的“火药桶”,分别是朝鲜半岛、台海、南海,这三个火药桶态势又有所不同,其中风险最高的是南海。
21世纪以来很长一段时间,美国其实一直没有注意到中国在南海方向上正在取得的巨大成功,1990年代末期的时候中国的南海主权已经沦落到近乎只存在于纸面上的程度,当时无论是越南还是菲律宾,在南海都可谓是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当年的中国是没有余力处理这种状况的,美国对此也乐见其成,他们非常满意地看着东盟国家普遍在南海问题上愿意上来踩一脚的状况。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发生了变化,中国经济发展带动了整个东南亚地区、东盟国家们的经济发展,在2010年代之后进一步加速,这种高速发展突然为中国带来了对东盟国家强大的经济影响力。
以至于直到今天,中国主导的“南海行为准则”这个坚决反对外国干涉南海事务的协议已经得到了除去菲律宾以外所有南海域内国家的支持。
美国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对东南亚,对南海的控制力,由此带来了强烈的反弹,但今天的美国想要重新控制东南亚、东盟、南海,已经没有任何可能性了。
长期被人们忽视的一个事实,就是“东盟”,最初其实就是美国主导下成立的,一个以敌对、封锁中国为目的,由东南亚国家组成的“亚太版北约”。
但东盟对中国的敌意在过去很多年,因为中国经济带动影响被巧妙地化解了,本世纪中国复兴之前,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长期迟滞,近些年在中国经济的带动下,包括越南在内的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速不断提高。
整个东南亚地区在全球范围的占比不断提高,这就导致东盟的反华倾向在过去40年时间里被中国带去的经济红利化解,美国的政治影响力不断地降低。
直到今天,美国已经丧失了对东盟的政治影响力,在南海事务上除了军事手段以外他们已经没有其他干涉办法了。
此前拜登参加东盟峰会,折腾了半天才给出了1.5亿美元的资金援助额度,是美国抠门不给钱吗?并不是,其实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现在的美国已经意识到了,通过资金援助、外交拉拢的方式去拉拢东南亚国家在对华政策上趋于敌对。
这种想法已经不再具备任何现实可行性,在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巨大的红利面前,所有东南亚国家事实上都亲华!这个时候他们对东南亚的投入只能尽可能少,否则必然颗粒无收。
那么既然如此,任何外交与经济的手段,美国都已经无力阻止中国完成在南海的战略布局,他们唯一剩下的办法,也就只剩下发动战争了,因此南海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战争风险最高的一个方向。
其次,朝鲜半岛与台海的战争风险也比较高,但并没有南海那么高。
美国这些年一直没有放弃加强驻韩美军的军事部署,韩国地处中国与美国之间最短导弹航线间,美国一直都想在韩国部署较为完善的导弹预警与防御系统,朝鲜半岛的战争风险在2020年代其实正在不断升高。
为了应对这种威胁,中国陆军装备最精良、训练有素最有战斗力的的部队一直部署在华北区域提防着战争的风险。
近些年日本也不断加强着针对半岛方向的军事投送能力,未来十年日本将发展出针对朝鲜的有限战略打击能力,他们会装备约1000枚射程1000公里级别的导弹用于攻击朝鲜境内的各种重要军事与政治目标。
但另一方面,朝鲜半岛强化军事力量的不仅仅是美、日、韩,朝鲜的力量也在不断壮大,2022年朝鲜进行了总计超过90次各类洲际、中短程弹道导弹试射活动,并且展示了他们拥有对美国核威慑的能力。
在一次试射中,一枚朝鲜的火星-15或者火星-17导弹以距离地面约7000公里高度的高抛弹道精确命中靶区,美国研究机构对这枚导弹的飞行轨迹进行了换算,发现如果该弹以较为平直的弹道飞行,已经具备了命中美国东海岸主要城市的能力。
而在这一系列导弹试射活动结束后,朝鲜方面也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升导弹技术与核技术,发展能够搭载多弹头的分导弹头以及高超音速弹道导弹,并在未来逐步替换现役核武器,以聚变核弹头(氢弹)取代现役的原子弹。
未来朝鲜对美、日、韩的核威慑能力将不断提高,这种能力趋于成熟的时候会有效降低半岛方向的战略风险,毕竟对美日韩来说,攻击一个拥有成熟核力量能够对他们主要大城市造成毁灭性打击的朝鲜毫无价值。
但在朝鲜核力量成熟之前,半岛方向仍然要牵扯中国大量的精力,中国海陆空三军三分之一左右的作战力量都将被牵制。
而台海方向,当然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方向,毕竟台湾问题事关中国核心的国家利益,不过台湾方向上的威胁相比南海也有所不及,台湾当局确实不老实,但他们目前也只敢试探性地打“台独牌”不敢兑现。
因为当下他们能和大陆讨价还价的筹码其实并不多,一旦“台独牌”兑现,就是大陆不出兵,两岸贸易也必然中断,届时台湾经济将彻底崩溃。
至于说台海开战的风险,考虑到佩洛西窜台之后解放军军演都要等到佩洛西离开台湾才开始举行,在某些方面讲恐怕还没有朝鲜半岛的战争风险大。
台湾问题的形势更类似于钝刀切肉让人很恶心,但事态剧烈的上升激化的风险倒是比较小的。
只不过,要维持这种相对不那么紧张的事态,仍然需要中国投入相当多的资源,需要在东部、南部战区维持一支长期做好攻台战役军事准备的庞大军事力量,才能够稳定局面。
美国其实也同样没有在台湾海峡升级事态的动机,无论是佩洛西窜台还是未来新任众议长麦卡锡窜台,这本身是服务于美国内政的一种行为,美国并没有整体上做好升级事态的准备。
在这些工作完成之前,美国在台海开战的胜算不大,但完成这一军事准备就需要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取得突破性的胜利,因此在战争风险上,台海同样是低于南海的,对美国来说,要先控制南海,才有可能在台海挑战中国。
最后一个有较高战争风险的区域,就是中印边境,近年来中印边境一直周期性的爆发争端,频率远超此前。
印度作为当今世界上对中国敌意甚大堪比美国的一个国家,之所以没有挑起战争只不过是因为自身实力过于不堪,但不代表他们没有这样的想法。
1962年中印边境上的战争,当时的一个基本背景,就是印度正在时任总理尼赫鲁的领导下印度国内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改革派们需要一次“胜利”检验自己的改革成果,而在复杂的事件发展之后,最终他们脑子发昏把目光放到了中国身上。
而现在的情况,其实和1962年前是有一些相似的,莫迪这些年也在印度国内进行着大刀阔斧的社会改革,从“废钞令”开始,莫迪的改革已经深入到了土地改革层面,在这种改革现状下目前印度国内处于一个民族主义高涨的阶段。
而在外部,他们将中国视为印度在世俗层面上的最大敌人,恰好他们又赶上了一个中国面临严峻外部威胁的时代,印度在对华政策上与美国进行部分的联合。
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尽管由于两国实力的巨大差距,印度并不敢轻举妄动,但假如说未来南海一战打响,印度是否会趁火打劫?
近年来中国的军事建设也为此有所准备,中部战区第77集团军在成立后陆续编入了多支原驻扎于北部战区的劲旅,时刻防范着中印边境上可能的威胁。
因为中印边境不会是打破僵局的战场,但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在美国出兵的前提下,第二次中印战争的风险同样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