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牛爸第一次来美国的时候,他带我去吃“最好的中餐”,一路上很兴奋地告诉我:可正宗了,可好吃了!我满怀期望的和他踏进了一个门面挺高大上餐馆,霓虹的招牌上题大字: P. F. Chang's。
整洁干净,环境典雅,服务热情。第一印象不错。
一看菜单,傻眼了。全是英文,没一道菜是我认识的。牛爸的两眼放出光来——在中国都是他两眼瞎我负责点菜,现在他表现的机会终于来了!
虽说我吃了20多年中餐,但也不是吃遍中华美食的老饕,尤其广式菜吃得少。也许这是我没吃过的菜品?我不动声色:也许是英文名字不一样,那就这个吧!牛爸又点了“桔子鸡”和“芝麻牛肉”,他还没被我训练得会吃辣:这是我最喜欢的中国菜,你也尝尝。
没一会儿菜来了,一盘子的五颜六色。定睛一看:桔子鸡就是酸甜古老鸡,芝麻牛肉是牛肉炒西兰花,上面撒了几颗白芝麻。
吃一口,妈呀,鸡肉齁甜,牛肉切得和鞋垫一样大,且嚼不动。两盘菜都勾了厚厚湿湿的芡。
我刚上大学那会儿有一阵子挺迷古老肉的,每次吃饭点这个都要被同屋的四川同学嫌弃死。我还挺委屈,但是后来被带着吃上了川菜就再也没有回头。直到认识牛爸,我才体会到了当时同学的心情。没关系,还有我的两道辣菜呢。我安慰自己。正想着呢菜上来了,我一看,有点傻眼。一尝,舌头也傻了。
这不还是酸甜鸡和牛肉炒西兰花吗!?
小样!你以为你加几根青辣椒红辣椒我就不认识你了?这就是牛爸口中的"最好的中餐"的水平?两道菜当四道卖?
我不忍心扫牛爸的兴,但也不想撒谎,只好支支吾吾地说:嗯……还不错,就是……这不是正宗中国菜。牛爸有点担心地问:那你以后要是来美国能习惯吗?原来他在担心这个。嗨,这有啥,不就是一口吃的吗。我那时候还不是典型中国胃,没有中餐还有西餐呢。古人不是云过:只要感情好,喝水都能饱。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那位四川同学一定在远方鄙视我。
吃完饭,服务员拿来账单,里面放着两个塑料袋包着的铃铛一样的东西。我问牛爸这是啥,他大惊:这不是中国人传统的幸运饼干吗?
没有,我没见过这个。
掰开饼干里面有个小纸条,写着一些预言或者鸡汤之类的话。
有时候小纸条还是挺有幽默感的。饼干的口感很像蛋卷,脆脆的也不是很甜。这是我唯一不讨厌的美式中餐的发明。而其他的一切我都很讨厌!那厚重的勾芡,除了酱油味毫无其他味道的酱汁,基本为零的刀工,毫无存在感的辣椒,
狂刷存在感的糖和酸甜酱,像洗碗水加面粉的汤(他们叫egg drop soup),
西兰花炒一切,……我恨西兰花!我们中国人根本不吃西兰花!为什么美国中餐所有的肉都要和西兰花一起炒?除了西兰花,下面几种植物也会和西兰花一样毫无预警的无规则出现在各种菜里:洋葱,荸荠,胡萝卜,青椒,罐头玉米粒,还有我最最厌恶的:小玉米。
这是什么鬼啊!?吃一口直接让我生理不适!
美国广袤土地上90%的中餐馆就是这样的。这是被"美国化"了的中餐,是最初的中国移民根据老美的口味和需求"进化"出的菜单。牛爸带我去的P.F. Chang's的确是美式中餐里比较精致口感较好的一家。更多非连锁的,甚至不是中国人开的中餐馆从环境到口感都会让你体验时光穿越,一夜来到改革开放前。如果你初来乍到不幸吃到这样一家中餐馆,你会对自己前半生的抉择产生怀疑,对后半生的幸福感到动摇。但没关系,牛妈来教你辨认这样的餐馆。一般来说,它们有以下几个特点:1,名字里带这些词:
这是重重灾区,千万别靠近30米以内!2, 招牌是这种字体:
重灾区!直接略过!3,用这种盒子打包:
用这种打包盒的餐馆不一定都是差的,但正宗的餐馆肯定不用这种打包盒。
4,给幸运饼干的。规律同打包盒,给的不一定都差,但好的肯定不会给。5,里面坐的都是老外,或者很老的亚洲人的。6,距离华人聚集几大城市市中心30公里以外的。只要掌握这6点,保证你能成功避开99%的雷。然而就算是”正宗“的中国餐馆,质量和性价比也是远远不能和国内相比的。解个馋吃个情怀还可以,但要是想追求体验,服务,情调,创新……呵呵,你想太多了。最近几年西雅图的确是开了几个还不错的中餐馆,但细数下来,最多人气最旺的还是几个连锁火锅店。为什么?因为火锅不需要大厨啊!毕业后很多年我的四川同学来西雅图玩,我提前定好位置,带她去新开不久的“最好的”中餐馆吃饭。
满心欢喜的点了几个我最爱吃的菜,酒足饭饱之后,她环顾四周,慢慢的说:你们平时就吃这些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
这熟悉的环境,熟悉的口味,连杯盘碗盏灯光桌椅,和我们十几年前聚餐如出一辙。国内同学早就从这种水准的食物中进化了无数级了,我却当个宝贝似的拿出来献宝。环境改变人,温水煮青蛙啊。
想着想着,眼泪混着不太新鲜的酸菜鱼汤,默默的往肚子里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