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媒体预测的「春节第二波」 并未到来。春运期间,数以亿计的人踏上归途,各大旅游景区也都出现了人挤人的场面。
同时,「专家称新冠传不动了」登上热搜。在很多人看来,新冠疫情已经结束了。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新冠真的消失了吗?有没有可能再次袭来,甚至比之前更严重?
新冠病毒没有消失
大范围感染形成「免疫屏障」
其实,类似于「新冠要消失」这种陈词滥调,很多外国人早就听腻歪了。
外国网友利用加拿大数据制作的梗图,中心思想是:一到疫情向好,很多人就觉得新冠要消失。
图片来源:见角标
汉化:丁香医生
新冠病毒为什么会一波一波来,消失一阵又卷土重来呢?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病毒变异。比如说,新冠疫情的主导毒株从德尔塔变成奥密克戎,就引发了全球感染人数飙升。
不过,大多数波动中,新冠病毒并没有发生特别大的变异。导致新冠疫情波动的主要因素,是「群体免疫屏障」。
感染新冠之后,产生的抗体能够为机体带来一段时间的免疫保护,大大降低再次感染风险。
我们可以把人看成一个个小格子,主要分为三种不同的状态
蓝色:还未感染的易感者
红色:具有传染性的感染者
绿色:获得免疫力的「阳康」者
当红色(感染中)和蓝色(易感者)接触,病毒就会传播出去。
新冠病毒刚来到一个人群中时,周围都是没有免疫力的易感人群。这时,它能够迅速传开,形成波峰。
图 【1】:人群中出现新冠
图 【2】:迅速传播
随着人们逐渐「阳康」,群体中对病毒有免疫能力的人越来越多,绿色开始阻碍红色和蓝色的接触,逐渐形成了「免疫屏障」。
这时,新冠病毒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找到可传的人了。
图 【3】:免疫屏障逐渐形成
图 【4】:免疫屏障基本形成
虽然奥密克戎的免疫逃逸能力很强,但对绝大多数人,感染一次奥密克戎会有三到六个月的抗体保护,如果接种了疫苗,叠加的免疫效果会还更强些。
最终,大量「阳康」的人形成阻隔,保护住少数没阳的人,新冠病毒暂时传不动了,疫情进入波谷。
这时,多数人会感觉,新冠病毒仿佛从身边「消失了」。
但实际上,新冠病毒并未消失,而是进入了低流行水平的状态。社会面上仍然存在少数阳性感染者,能零零星星传给他人。
这种缓慢的传播链条为病毒存留了「火种」,新冠病毒仍有机会起来兴风作浪。
奥密克戎可能突破屏障再次出现
但第二波通常会更弱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下图中是 2020 年疫情以来,全球五个不同国家的新增确诊病例趋势:
图源:WHO 官网
编译重排:丁香医生
图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奥密克戎阶段,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趋势:有的只经历了一个大波,之后就一直在低水平流行。有的则间隔 4、5 个月后,出现了第二波、第三波。
但总体来说,大多数国家都符合一个规律:奥密克戎第一波是最严重的,后面几波即便存在,也会弱很多。
这还是与「免疫屏障」有关。
群体免疫屏障减弱,再加上奥密克戎变异,第二波、第三波就可能出现了。
但此时人群中还是有人拥有免疫力,以及感染与疫苗的叠加保护作用,免疫屏障并没有减弱到零,第二波的传播不会像第一波那么严重。
少数不符合这个规律的国家,例如日本,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特殊的防疫政策。
图 【5】:突破免疫屏障的第二波,因为有绿色存在,红色能感染的通常比第一波更少
不同国家的防疫措施、疫苗和药物使用情况、人口年龄构成、流行毒株特点等,都会影响病毒传播的走势。
但不管是普遍规律还是个例,事实都告诉我们:新冠走了一波,可能还会再来一波。
保持应对能力
不要掉以轻心
那中国什么时候会出现下一波?
一些机构通过数据和模型分析,预判中国下一波新冠疫情将发生在 3 月初,程度与第一波不相上下。
坏消息是,各种预判、分析,都只能作为参考。疫情的影响因素太多了,目前无法精准预测国内还会不会出现下一波新冠疫情、会有多大等等。
本图来自英国健康数据公司 Airfinity
模型预测,可能不准
那我们需要做什么?
首先要认识到,在病毒不发生重大变异的情况下,新冠在我国可能出现更多的「波峰」,也可能会长期维持低水平流行,但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消失。
我们不提倡过度防疫,但也不要放松警惕:不恐慌,不轻视。
洗手、通风的生活好习惯,要继续保持;
阳康后,不要忽视接种疫苗;
注意健康饮食、多运动,让身体保持好状态。
特别提醒有老人、基础病患者的家庭,要准备好所需的药物、血氧仪等医疗器械和抗原检测盒,发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
社会各界,包括各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养老院等老人病人多的地方,也需要充分利用这个时间窗,制定好预案,推动传染病监测系统恢复正常工作,尽量避免新冠再来第二波,带来更多损失。
本文审核专家
参考文献
[1]Bobrovitz N, Ware H, Ma X, et al. Protective effectiveness of previous SARS-CoV-2 infection and hybrid immunity against the omicron variant and severe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regression[J].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23.
[2]Chemaitelly H, Ayoub H H, AlMukdad S, et al. Protection from previous natural infection compared with mRNA vaccination against SARS-CoV-2 infection and severe COVID-19 in Qatar: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The Lancet Microbe, 2022, 3(12): e944-e955.
[3]https://covid19.who.int/
[4]https://www.airfinity.com/articles/chinas-covid-19-wave-forecast-to-have-two-peaks-where-cases-could-reach-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