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土哥涅夫,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
我最近终于搬进了自己在杭州的家。不用租房了。
对于乔迁新居这事,中国人历来是很重视的,民间也有很多讲究,比如要挑个黄道吉日,又比如正月里不能搬家等等。本来我挑选的搬家日子是12月26日,我父母也要从老家赶过来。结果,在准备搬家的一周前,我阳了。
虽然经过四五天的休息,身体便恢复得差不多了,但考虑到近期杭州的阳性感染数节节攀升,并且将在25、26日左右达到峰值,为避免年迈的父母感染,我决定暂时不让他们来杭州。而是自己一个人叫了辆车,将东西统统拉到新家,完成“事实上”的搬迁。待年后第一波疫情高峰结束后,再和父母一同返杭,补上乔迁的相关仪式。
都说“大疫三年”。熬过了2020年,送走了2021年,现在,2022年也即将进入历史。“阳间”疫情虽然看着空前惨烈,但谁又能说不是总决战前的鼓角争鸣?而终战的曙光,似乎已在天边闪现。
回顾过去这三年,生活虽然并非时刻过得像最近这样黯然销魂,但日头上终究悬着柄达摩克里斯之剑,一种不安全感始终如影随形。
期间,无数次接到父母打来的关切电话,询问杭州的疫情,和我的近况。对于他们来说,大城市的不安全感与日俱增。而我每次只能重复、机械地安慰道,杭州还好。
从防疫的角度来说,杭州确实还好,有时候我都纳闷,它是怎么做到的?或许只是一种幸运。也是靠着这份幸运,三年里,我完成了买房、装修、搬家的“三步走”,结束了四年半的“杭漂”岁月,从此转入定居模式。为即将到来的本命年,开了一个还算不错的新局。
二
2020年疫情刚刚暴发时,杭州和其他很多城市一样,几乎人人被封控在家,每个社区都有门岗把守。偶有一两例疑似传闻,就能把整座城市搅得人心惶惶。
记得那年的除夕,有位朋友一家原本定在外面的饭店聚餐,因为疫情突发,不仅没人再敢堂食,哪怕去取订的菜,他也是做了许久的心理建设,鼓了十二分的勇气,外加全副武装才出的门。
这也是杭州唯一一段全城被暂停的时光。这种恐慌情绪持续了大概有两三个月,随着4月8日武汉解封而慢慢消散。期间支付宝团队研发的健康码被推广至全国,为抗疫插上了数字化的翅膀,也令杭州“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名声更加深入人心。当时,舆论对于健康码总体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它也成为疫情发生后,杭州收获的第一波赞誉。在此后的三年里,杭州还会因为其灵活的政策、人性化的措施,以及防疫不忘民生的种种做法,而多次赢得掌声。
不过在2020年那个料峭春季,人们想得并没有那么“长远”。大家普遍以为,新冠就是另一场非典,“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随着夏天来临、气温升高,疫情也该告一段落了。之后便是重启经济,搞钱!
作为一座高度依赖土地财政,卖地收入长年位居全国第一的城市,杭州的经济复苏是从楼市反弹开始的。其反弹速度之快、力道之大,更是出人意料。当我在那年5月份决定买下最近搬入的这套房子时,怎么也不会想到,短短半年后,其挂牌价居然上涨了近百万。由于需求火爆、房源不足,当初的中介甚至还打来电话,劝我卖了套现,赚笔差价。
事实上,不只是房地产,2020年杭州的整个经济基本面在经历了一季度4.8%的负增长后,到二季度便已止跌反升。当2021年的钟声敲响时,城市留下的是一份全年增长3.9%,各方面都还算不错的经济答卷。并且因为武汉跌倒,杭州的全国排名还上升到了第八,距离外界称呼它的“第五城”又近了一步。
三
杭州再次面临被疫情多点包围,已经是2021年底的事情了。
其中一个爆发点东新园,距离我住的地方只有一公里,这也是我第一次与新冠疫情亲密接触。为此我们小区还被封闭管理了一段时间,社区团购的菜送不进来,需要自己走到路口去取,但影响也仅此而已。并且随着确诊人员转运、隔离,小区很快又重新放开。
当时谁都没有意识到,在这看似平静的水面底下,新冠病毒已经悄悄经历了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等四代变异,即将迎来奥密克戎大杀四方的新阶段,并由此颠覆国人对于新冠的认知,令之前两年行之有效的种种防疫措施逐一破功。
待到今年三四月间上海“静态”后,全国一度风声鹤唳。但神奇的是,虽然跟上海近在咫尺,期间还发生过所谓一对母女千里“投毒”事件,但即使在最严峻的时候,也只有拱墅等个别区进行过封区应对,地铁也只关闭了途径该区的那几站,整条线路始终保持运营状态。
杭州也因此成为GDP前十大城市中,唯一没有搞过事实全域静态管理的城市,甚至连全员核酸的情况都没有发生过。
是杭州运气好,浙江人务实,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也说不清楚。身处其中的我只知道,这座城市不仅始终没有停摆,相反就像我个人一样,在这三年里还干成了几件大事。其中第一件,就是区划调整。
跟其他城市区划调整主要是撤县设区、扩大市本级范围不同,杭州的问题是行政区“大的太大、小的太小”——面积最大的临安区是最小的上城区面积的120倍,后者即便放在全国,也是仅比上海黄浦区(20.5平方公里)大一丢丢的超级迷你区(26平方公里)。
为此2021年4月,杭州进行了一场可能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单次力度最大的调整,一口气动了六个区,包括分拆余杭,合并下城拱墅、上城江干,钱塘新区升格为行政区。
调整前,余杭区不仅在杭州,甚至在整个浙江都是独孤求败式的存在;调整后,各区之间的经济、人口实力更加均衡,出现了三大城市中心齐头并进、各区你追我赶的发展局面。考虑到之后国家便连续发文,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扩张、坚持行政区划保持总体稳定,不得不说杭州是赶上了区划调整的“末班车”,幸运极了。
四
同样被杭州幸运赶上的“末班车”,还有地铁。
曾几何时,地铁是杭州城建的一大短板。直到2012年11月,杭州第一条地铁1号线才建成运营。而在此之前,天津、南京、沈阳、成都、重庆、佛山、西安、苏州、昆明等众多二线城市,早都已拥有了地铁。
接下来的几年,杭州地铁的建设速度始终不温不火。到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末,杭州地铁运营里程仅为130公里,远低于南京(394公里)、武汉(387公里)、成都(435公里)等经济规模相近的省会城市。
但过去三年,抓住举办亚运会的契机,杭州地铁开启了大跃进模式:
2020年,5号线后通段、1号线三期、6号线一期、7号线首通段、16号线等线路开通,地铁里程数直接从130公里翻番至300公里,主城10区实现了地铁全覆盖。
2021年,又新增了8号线、9号线一期北段、7号线市民中心站—奥体中心站、5号线二期等几条线路。
2022年,虽然杭州亚运会延期,但地铁配套工程仍如期完成,里程数又增加了约172公里。光9月22日一天,就有19号线、3号线北延段、10号线黄龙体育中心站“三线齐发”。
至此,杭州地铁三期线网全网贯通,总里程达到516公里,排名超过重庆、深圳、南京和武汉,升至全国第五,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和成都。
可以说,地铁是疫情三年杭州城建最耀眼的成就。而且根据湖南、潍坊等地政府透露的信息,目前,国家已经不再受理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申请(即首轮规划)、已有地铁的城市从严控制新一轮建设规划审批。这点从杭州地铁四期线路遭到大幅删减也可得到验证。但三期贯通毕竟为杭州地铁网打下了不错的基础,这么看,杭州已经算够幸运的了。
五
但其实城市和人一样,幸运都是垂青有准备者。比如最近,杭州发展又迎来一记重大利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随后,新任浙江省委主要领导赴阿里调研。
种种迹象表明,平台经济最艰难的时刻正在过去。
过去几年,因为针对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监管风暴排山倒海、绵绵不绝,唱衰杭州的声音也一直没有断过。但一场疫情让人们看清,社区团购并非跟菜贩抢饭碗的无良资本,而是给居家出不了门的人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方便。没有这些平台,多少隔离中的人要挨饿?多少重病患者无法第一时间得到救命药的配送?
现在,疫情即将过去,理智正在回归,城市重新复苏,仿佛一切的一切都已柳暗花明又一村。唯有时间,逝者如斯,一去不返地行进入第四个年头。
回望这三年走过的路,很多东西似乎正在恢复到疫情前的模样,但仔细体悟,又分明已被永远地改变。比如生活的轨迹,比如每个人的心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土哥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