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Sir电影 (ID:dushetv),作者:毒Sir,编辑助理:北野武术大师,头图来自:《三体》


翻大车了?


斥资1.2亿,B站和艺画天开联合制作的《三体》动画,已经从开分6.9跌到6.4。而且,还在持续下跌中。


从前期筹备、制作到定档花了近五年时间,还是“B站量级最大的动画项目”。


开播时,阵仗拉得很大。上线不足12小时,《三体》动画在B站的播放量就破亿,站内同时在线观看人数创下平台新高。微博上,话题#三体#的阅读量近10亿,讨论次数超50万。抖音上,话题#三体动画#、#三体动画开播#相关的短视频播放量也均超过1亿……


这能算翻车?


Sir不希望轻易下结论。所以特意等了两周,看完三集内容,并翻查了《三体》IP的前世今生。却有一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现在并不是讨论国产《三体》的好时机。


01


先聊作品。


从最集中的炮火开始——“丑”



Sir一开始并不相信,毕竟这么大投资和口气,会有多丑?


打开剧集也没有想象般灾难:场景的纵深,人物的光线设计,以及动态的细节,挺在线的啊。




《三体》截图
《三体》截图


但这只是第一印象。


动画建模的问题其实不是不好看,而是不经看。


细节不经看。面部细节几乎没有,特别是暴露在强光下,轮廓和不同角度下的光影。


注意看人物的睫毛,没有层次,基本糊成一团。


有时候还会穿模。


一根手指,四个关节?



网友拿它跟千禧年代的游戏比,跟同是B站的“胶囊计划”比,甚至跟《熊出没》比,各项比拼下来,均是惨败。《三体》动画显然没有达到当前中国动画最高水平。


其次,画风也不经看,不和谐。


有时,同一画面里,会出现“粗糙”、“精致”两种完全相悖的处理。


比如这里:背景肌理细腻,落到这细腻背景上的物体却糊得像是一块橡皮泥。



有懂行的观众指出,这是用了背景素材包(欢迎专业动画师来评论探讨)


而更严重的指责在故事上


《三体》动画主体,讲述的是第二部的故事。


故事的年代,是想象中的2007年。显然,和现实中的千禧年代不一样,那时的科技要发达得多,冬眠技术、太空科技已经深入民间,当然还有日益严重的工业污染。



此时,三体文明已经发现了地球文明,并给地球发送信号:舰队在路上啦。


为避免人类科技在舰队到达之前实现“技术爆炸”,三体文明还在地球放了两颗“智子”到粒子对撞机里,肉眼看不到,但可以扰乱任何实验结果。


也就是说,我们的任何科技发现,都是假的。狠啊。


而地球也出现分裂。


人类算出,它们将在400年后到达。于是有一部分对人类文明极度失望的人类,成立ETO组织,其中最极端的,渴望三体文明占领地球,实现地球重生。


以上,是看动画所需要知道的前提。


Sir光是简单解释就用了这么长的篇幅。


而动画的开篇却异常“高效”——上来就是剿灭ETO组织的“古筝计划”。原著里这段是个大高潮:肉体和哀嚎齐飞,场面非常惨烈。


船的这一部分从钢柱间移过的瞬间,甲板上的人身体突然僵住了,人们直直地站了几秒钟就倒下了,直接分为两截,只有上半身在爬行……


审判日号开始散成40多片薄片,每一片的厚度是半米,从这个距离看去是一片片的模板。上部的薄片前冲速度最快,与下面的逐级错开来。这艘巨轮像一叠被向前推开的扑克牌,这40多个巨大的薄片滑动时相互摩擦,发出一阵尖利的怪音,像无数只巨指在划玻璃……


可到动画里,呈现的是这样:



《三体》截图
《三体》截图


像扑克牌?没有。划玻璃?没有。人被截成两半?那就更没有了。


豆瓣有人戏称:


我还以为俺们村一条小河沟呢。



Sir最困惑的是,这个场面前无解释,后无后续,几乎是孤零零地承担了开场“大场面”的任务。


类似的莫名其妙的不是一两处。忽然开始追车、忽然开始的科学实验。很燃是没错,但是为啥出现在这里,为什么就忽然燃起了?就是Sir这个原著党,也得反应一下。


虽然有可以点开的解释词条。但,词条一加,再一暂停,观剧流畅度大大降低,这不是又增加了门槛?


随着剧情被肢解的,还有人物。


原著中,大史,就是这位大块头,警察、地球防务安全部情报人员。他说主角罗辑是他见过最冷静的人。


这……冷静?


《三体》截图
《三体》截图


不光不冷静,反倒有些油腻。


课堂上调戏女学生,课下跟人约炮言语轻佻。



ETO的领袖叶文洁也是,原著中,她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老太太,即使被抓了也平心静气。而动画里,像个邪教头子,故弄玄虚,恨不得把“我是反派”写在脑门上。


叶文洁这个人物很复杂,无法用单一的“正派”、“反派”来定义。


动画里的表现有些过于阴暗。



好,以上,就是炮火最集中的动画缺点。


要Sir看,好肯定难说出口,但也没差得罪不容诛。如果非要说,那就是,平庸


《三体》动画的改编,遵循的不是原著的逻辑,而是商业化的逻辑。


开端,大场面(虽然调子没撑起来)。人物,走搞笑路线。时不时穿插一些追车、试验失败的刺激场景,抛出悬念,然后再次进入剧情平稳发展阶段。最后,再进入塑造人物的阶段。


说认真的,在丁仪面对智子的追击时,同时用五台加速器计算,对爆炸仍临危不惧。


这段,节奏把握得正好,Sir看的时候都忘记呼吸。


《三体》截图
《三体》截图


细处,也埋了些好玩的,让人看了会心一笑。


比如这里:


威尔人造肉,汉尼拔吃了都说好


或许,在普通动画里,这些都是新奇的、可夸的。只是到《三体》这个大IP,平庸,是罪,甚至比“烂”更让人嫌弃。


02


但与作品平庸形成对比的是,口碑上,无论骂还是夸,都显得过分激烈了。


动画的评论区就是一个大型“战场”。


打开B站来追番,弹幕其乐融融,开心玩梗。


有吵架的,却没形成气候。



而在其他平台则是完全另一副面貌。


微博、豆瓣、知乎:





总而言之一句话:“依托答辩(一坨大便)”。


Sir不认为差评有问题。但这些指责里,并没有太多对作品的分析,更多是主观发泄。而对这些指责的回击也未免陷入情绪化。


最刺眼的是这个结论:


《三体》是最令人骄傲的国产IP,你艺画天开做不好,就是民族的罪人。



仿佛这不是一部动画片,而是民族大义,关乎国家荣辱。


至此,无论正反方,多多少少都陷入了“饭圈式影评”。


Sir能理解这种激动。毕竟《三体》曾经且一直是中国科幻的骄傲。2015年,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亚洲人首次,火到连奥巴马都发邮件给大刘催更。


许多人也渐渐认为这不仅是刘慈欣个人的荣誉。他笔下的主角,是中国人,说中国话,以中国人的思维办事。且,看到在国际太空项目中,中国人做领袖、救世主,贡献智慧、发现真理,带着全世界人共同抗击外星文明,这是看好莱坞超英电影给不了的荣誉感。


就像当年《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





虚荣心人人都有,为自己喜欢的作品吹牛也无可厚非。


只是,当不管是官方还是粉丝,都积极参与这场“造神运动”:把《三体》塑造成中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作品,把“三体”IP看成神圣不可侵犯的民族IP……反噬很快降临。


任何改编都会被拿大号放大镜审视。


先是观众对动画的“审判”:动画里的征兵网站,怎么是美国的太空军事部门官网?



路上出现的建筑物,怎么形似美国克莱斯勒大厦?


更离谱的是,报纸上的逃亡名额诈骗广告,金额需要30万,是不是指向那30万同胞?


连下面的编号512都能成为“罪证”。



《三体》截图
《三体》截图


有没有一种可能,原著中,真的有个诈骗案,真的是花了30万呢。


Sir不一一列举。现状大概还会持续。


我们一边期待能在作品里超越,将作品冲出世界当成一种荣誉。而另一边,又不断轻视着“作品”,强调身份与成分。而这种失衡,才是《三体》们最难跨越的阴沟。


03


我们国人不是没有制作过优秀的《三体》改编。


《我的三体》,三季均上9分,刷爆B站。


短片《水滴》,出自一位中国学生之手,却得到国内外影迷,甚至大刘本人的大力夸奖。


还有前不久同样由B站出品的,科普向纪录片《未来漫游指南》。


△ 大刘:《水滴》就是我心目中的《三体》<br>
△ 大刘:《水滴》就是我心目中的《三体》


以上,是我们对国产《三体》的期待来源。


那么这种期待止于何处?


Sir想到最近的两则新闻:


一则,出现在动画版《三体》播出后没几天,称B站股价因作品暴涨。



乍一眼,新闻看似指向一波大爆,《三体》就是拯救市值的灵丹妙药。


Sir并非这方面专家。可只要动用一些常识和搜索功能,便可以得知,B站股价的上涨并非始于《三体》开播,而是11月29日,即B站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当天。


而且在开播两天之后,股价迅速回落。


《三体》是因素之一,但远没有新闻看起来那么重要。


或许更值得分析的是——是谁出于什么目的要把两者联系在一起。


二则,就是今天掀起热烈讨论的一段话。像是没什么关系的插曲,实际就像是某种现状的缩影。



评论一边倒地骂,但于冬难道不知道这段话有问题?


或许应该问,这段话是说给谁听的?


当然不是说给观众听的。


他参加的是海南电影节,海南自贸港建设赋能电影产业稳步发展高峰论坛,这是行业论坛,非大众论坛。


也不全是说给行业听的。行业比观众更懂,这些行业内的主旋律是什么,它并非行业主动选择,亦不是一两个论坛能改变的。


这只是一句特殊场合需要被说出的话,而且不无“道理”。


如果去看那段相对完整的发言,支撑论点的论据——是希望《流浪地球2》在“春节档拿出好成绩”。


对,票房。


这是国产电影极其有望,并已证明可以实现所有“超越”一条路径。


那么剩下的,诸如国产电影题材的丰富性、艺术的突破性、工业的完整性……就该留给别的场合。


但这话还是有更准确,更客观的说法。


如果让Sir去说——中国观众看待电影的习惯,的确跟电影渐行渐远了。


这是主客体的偷换:被改变的是我们不是他们。


更是概念的偷换:被改变的是视角,而不是观影习惯。


在观影之前,在品味电影之前,许多讨论已经先行于电影内容本身了——比如立场,血统,成分。


近年就出现一个最火的“影评句式”:


“**很好/不错/挺好看,可惜……”


比如国剧和奈飞两个《三体》项目前后官宣时:


“到时候不如网飞的真的笑死”


“别弄美式英雄主义,做出特色”


“三体——《美剧》,最终成别人的了”


“很羡慕国外的工业化水平,但故事还是得中国人来讲”


“如果没有偏见最好,可惜美剧哈哈”



还有——


某个国外大片挺爽的,可惜……


某个演员演技挺好的,可惜……


某国漫剧情挺好的,可惜……


《雄狮少年》
《雄狮少年》


如果说于冬早已习惯在不同场合,不同形状的沙发上说着不一样的话。那么,我们在听所有人说话之前,也都先习惯给它搬上了一座“沙发”。


《三体》,不也一直在这座沙发上?


小说横空出世,突破圈层之际。它就附加了某种“身份”。


“中国科幻之最”的名头,让它有了巨大的商业潜力,同时又在国内市场有着不少的溢价和泡沫。


三体版权之争,改编之路。俨然一出充斥着谎言与谣言,自私与贪婪,热爱与不甘的罗生门。


一方面,《三体》IP附带巨大商业价值,甚至国民热情的溢价。


最著名的“影版三体”,前前后后至少炒了十多年。


最早的时候,大刘就以一个极低地价格卖出过《三体》五年期限改编权,然而当时小说没火起来,国内科幻热情也不高。


五年,什么都没发生。


后来小说彻底火了,电影项目在各大公司,各大“人物”间辗转,随之而来的还有越来越夸张的投资金额、ppt展示,以及,越来越大的口气。


N年后,依然什么都没发生。



另一方面,这些科幻作品的背景特殊性,科幻内核,又让它在国内有着无法想象的改编难度。


Sir当然希望《三体》这样牛的作品能让中国人拍。


但,在此之前,它真的适合改编吗?


以更早投入科幻的好莱坞为例——当时有接触过,但没兴趣。


不是不好而是不能。


美国科幻片市场发展近一个世纪,对什么能拍,什么不能拍有着一套严格的标准。


只要违反一到两项,就会被否决。


而《三体》,违反了多项。


刘慈欣采访截图
刘慈欣采访截图


国内呢?


当年《流浪地球》上映,金鸡奖后台主创采访。前面都是一路欢快气氛,而当话筒递到刘慈欣时,所有人收起了笑容。


说了什么?


记者问:改编成电影,你有信心吗。


正当所有人期待一个符合此场合的答案时,刘慈欣摇着头说:没有。


大型科幻电影以前我很有信心,但看了《流浪地球》的制作难度,坦率地说,真不如以前有信心。


刘慈欣很诚恳。中国科幻无论在文学,电影,都是起步阶段,作为突破者和拓荒者,诚惶诚恐,才是常态。因为它们看的是电影本身,作品本身。


如今的《三体》也一样。


所有向发它起进攻的创作者都值得鼓励,所有改编并上线的作品都有野心。但《三体》值得挖掘的角落还是太多了。


原著有个让Sir印象深刻的小故事:


农场里有一群火鸡,农场主每天11点准时给火鸡喂食。


火鸡里有一只科学家,观察之后发现,11点食物降临,是宇宙中不变的规律。


就当它把这条规律公之于众的那天早上,食物却没有降临。


农场主把他们抓去杀了。


你很难相信它会出现在国产改编之中。


因为不仅是这个小故事,更是这个小故事结合大故事、大背景后的曲径通幽。


所以要Sir说,或许,眼前的《三体》也并不适合“中国观众”。不适合那些期望仰望星空,品味影像的真正观众——它已然被割裂和噪音包围,掩埋。同样,不适合一批喜欢以立场划分阵营,以屁股论好坏的“观众”——科幻的本心便是有风险的,科幻对社会意识的推动力,从来都来自鞭挞进步,而不是迎合守旧。这才是为什么《三体》原著得以风靡全球。


它用社会学理论,推测人类社会面临危机时的必然选择。同时,又用一种极为冷静的思考,批驳了人的情感与本性之于文明存亡的价值,临摹着必然失败的命运。露骨而冷血,热情却悲凉。它击中了读者的危机心态,获得了超越国家、阶层的广泛读者。


这些能还原吗?还原多少?


你问Sir,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等到一部国产的,优秀的《三体》改编?


坦白说不知道。


毫无疑问,如今所有中国创作者尝试都在向着这个目标迈进。


但,在与《三体》影视相关的讨论,回归作品,回归理性之前。在我们撤掉那张具有欺骗性的“沙发”之前。


不要回答!


不要回答!


不要回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Sir电影 (ID:dushetv),作者:毒Sir,编辑助理:北野武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