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刚到医院,就有一辆120急救车准备出发,随车医生邓颖告诉我们,他们要去养老院接一位危重病人。来到养老院,邓颖和护士了解到老人已经几天没有进食,存在呼吸困难等症状。

把老人抬上救护车后,随车的护士赶紧给老人插上了氧气,连上监护设备。10分钟后,救护车从养老院赶回医院,但是抢救室却没有床位了,更让人揪心的是家属也联系不上了。

虽然联系不上家属,但急救不能等,几名医护人员赶紧给老人加了一张床,做好各种应急救治。

在几名医护人员的协作下,邓颖给老人做完了检查,按照检查结果,他们给老人做了相应的治疗及方案。很快,老人呼吸不畅等问题就得到了缓解。邓颖说,最近因为急诊科人手紧张,她从妇产科被抽调过来支援。目前,急诊科有22名医生,不少都和邓颖一样,是从别的科室抽调来的,他们大部分已经感染过新冠病毒,面对最高峰时400多人次的急诊量,他们有些疲惫,但仍然尽心尽力对待每一名患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留察室医生 何益平:医院及时调整策略还有各种预案,全院所有的人来支持我们的急诊。

这会儿,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正在抢救的是一位19岁的小伙子,因为有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小伙子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了呼吸衰竭,急需呼吸机进行支持。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 院长 罗勇:现在我们就想办法把他转到呼吸内科去,协调一台呼吸机,这一次确实重症比较多。平时的话,一个是总量没有那么多,第二个是这次短时间内重症比较集中一点。所以我们想办法给他协调好,尽快把他转上去。

经过院长协调,终于在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找到了床位,但科室的无创呼吸机已经用完,不得不从老年病科又调来一套,这名患者顺利地转进呼吸科重症监护室。5个小时以后,记者再次来到监护室,发现这名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都趋于平稳。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 唐小葵:在呼吸机的支持下,他才能达到一个平稳的水平。比如说心率,如果不戴机器的话,他是117到120次,戴上机器后,就是80几次。氧饱和度,戴着机器以后是98,他现在处于生命体征平稳的状态。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 院长 罗勇:我们医院现在有重症医学床位一共145张,我们是要求重症医学床位全部开放。现在,重症医学床位基本上处于满负荷的运行状态,对于保障基础的医疗救治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院方介绍,目前,各科室、特别是急诊科的床位已经超负荷。如何保证能够及时救治患者,保障后期重症患者能住进重症病房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周发春:一些病情相对平稳的病人在第一时间能转往一些其他的专科病房,确保ICU的病床使用率,能真正地服务于需要抢救的危重症病人。

对于非重症患者,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等科室,也腾出了不少床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医生 杨婷婷:现在我们病房的26张床已经住满了,高龄的、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比较多一点。

在急诊科,医生护士仍然在不断忙碌着,2023年也悄无声息地到来了。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 高洁:过年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是很正常的,再累也要坚持下来,凭的就是一份对医学、对生命的执着。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内科医生 张露:大家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迎接春暖花开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