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鏖战了10个多月,目前看起来是越来越被动了。进,寸步难进,退,无路可退,不退不进又消耗不起,这就是俄罗斯目前的处境。

可能有人会认为,战场在乌克兰境内,战火摧毁的都是乌克兰的设施,死伤的也多是乌克兰人。只要俄罗斯坚持下去,最先扛不住的一定是乌克兰。

其实这个观点毫无道理。因为乌克兰是卫国战争,这仗不管打多久,乌克兰都没有后退的余地。俄罗斯要跟乌克兰拼消耗,是必败无疑。



一个最值得参考的例子就是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当年苏军即使取得了战场上的绝对优势,最后仍然被持久战拖垮了。

而如今俄军比当年苏军的情况更糟,俄罗斯既没有取得战场上的优势,也没有经济后勤上的优势,这仗继续打下去,对俄罗斯来说只会越来越艰难。



俄军为什么会打成这样?回过头来看这场战争会发现,俄罗斯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失去了取胜的机会。如果把这场战争划分成四个阶段,那么俄罗斯在每个阶段的表现,其实都并不尽如人意。

第一阶段:合围基辅失利导致闪电战失败

按照最早的计划,俄军是企图在二三月间摧毁乌克兰政权,并占领该国大部分土地的。基于此,俄军在战争初期派出了几路大军,从乌克兰的西面、北面、东面、东南面实施战略突击合围。

但结果众所周知,围攻基辅的计划失败了,同时其他战线的进展也不顺利。基本只有南线从克里米亚出发的部队是按计划行进的,但后来在敖德萨附近登陆的行动也未能实施。



很显然,俄罗斯低估了乌军的抵抗意志和实力。乌军战斗力超出预期,没有出现一触即溃的情况,导致俄军的整个作战计划都不得不重新制定。

第二阶段:顿巴斯决战不彻底为乌军反攻埋伏笔

4月,俄军从基辅、哈尔科夫周边撤军之后,在北顿涅茨克和南部的马里乌波尔展开了新的攻势。

从战略层面看,俄军收缩战线变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是非常正确的。只要当时俄军能在顿巴斯地区歼灭乌军主力,依然可迅速结束战争。但无奈俄军的计划再次落空了。



俄军围攻马里乌波尔持续了一个多月,进展非常缓慢。后来乌军退守到亚速钢铁厂之后,战斗又持续了一个多月,直到5月中旬才结束。

亚速钢铁厂之战乌军被俘约4000人,阵亡超过4000人,而俄军和顿涅茨克武装也付出了数千名士兵伤亡的代价。

俄军在强攻马里乌波尔的同时,也加强了对乌控卢甘斯克州首府北顿涅茨克及周边地区的攻势。俄军依靠火力优势成功夺取了红利曼、利西昌斯克等关键城镇,取得了第二阶段的胜利,但并未实质性地重创乌军,未能达到歼灭乌军主力的目的。

俄军占领了大量城镇后,防线进一步拉长,补给也越来越繁重。由此导致俄军的进攻能力受到了极大的牵制,同时也给后来乌军成功反击埋下了伏笔。



第三阶段:乌军大反攻与俄军大溃败


大约从7月开始,乌克兰军队在得到了大量兵员补充和北约武器补给之后,开始实施反攻计划。乌军用美国援助的海马斯火箭炮和无人机等火力,重点袭击了俄军的后方补给线和军火库,让俄军先后退出了战略要地伊久姆、红利曼、赫尔松等地区。

从9月开始,乌克兰陆续收复了大片土地。而俄军在失城陷地的同时,装备和人员损失也不小,以至于俄罗斯不得不在全国紧急动员30万新兵投入战争。

第四阶段:进入战略相持,俄军孤注一掷

进入冬季后,乌军的反攻节奏逐渐慢下来,战局进入相持阶段。至此,俄军再次改变打法,开始使用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和无人机打击乌克兰的基础能源设施,造成了大面积断水、断电、断暖情况的出现。



俄军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打击乌克兰的战争潜力,摧毁乌克兰人的反抗意志,但这一招其实并不高明。因为俄军把有限的导弹火力用来攻击乌克兰的民用设施,对乌军来说反而是一种压力的减轻。

并且,摧毁民用设施还会造成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招致国际社会的谴责。这对俄罗斯是极其不利的。

目前来看,俄军的导弹战也的确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乌克兰方面不仅没有出现投降的情况,反而还进一步将战火引向了俄罗斯国内。目前俄罗斯国内的多个机场和能源设施也遭遇了乌克兰无人机的袭击。



未来俄罗斯如果继续轰炸乌克兰,那么不排除乌克兰会对俄罗斯境内更多目标发起攻击的可能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俄罗斯民众对这场战争的态度,从而给普京政府带来更多的压力。

“三缺”问题限制了俄军战斗力进入防守阶段之后,俄罗斯的劣势就越来越明显了,损失也越来越大。即使是打成现在这个局面,也几乎耗光了俄罗斯的所有资本。

目前俄罗斯正面临着严重的“三缺”问题,如果无法得到缓解,那么未来俄军的战斗力只会变得越来越弱。



第一缺:武器装备

目前俄军最紧缺的就是导弹、无人机等武器装备。从外界盛传的俄军从伊朗买无人机、从朝鲜买火炮的消息来看,俄军的武器装备的确难以为继了。

据外媒估计,俄罗斯已向乌克兰发射了超过4000多枚导弹。而战争远没结束,俄军还需要预存一部分导弹以备不时之需,所以俄军可用的导弹已经非常少了。除了导弹,俄军的飞机、坦克也都非常紧缺,包括新兵的单兵装备和过冬服,也并不充足。

目前俄军使用的大多数装备都是冷战期间苏联的库存。一旦这些库存清理完了,后续补充速度跟不上来,那么俄军还能否保存现有的战场火力优势就是值得怀疑的。



第二缺:指挥官与兵员

为这场战争,俄军最初投入了大约20万部队,后续轮换和替补的部队也达到了上百万。目前俄军在乌克兰战场的损失保守估计已超过10万人,其中包括大量的将校级军官。

而且随着战争的持久化,俄军的兵员损耗还在继续增加。虽然俄军新征的兵员已经陆续投入战场,但他们的战斗力显然还达不到要求。再加上一线指挥官的紧缺,必然会让俄军战斗力进一步被削弱。



第三缺:资金保障

俄军一枚导弹平均价格为300万美元,4000枚导弹的费用就高达120亿美元。俄军各种口径炮弹平均每枚价格约为1000美元,每天消耗1-5万枚炮弹,算下来也是几千万美元。

以前去库存毫无压力,当库存消耗完了要制造新的导弹或炮弹的时候,对军费捉襟见肘的俄罗斯来说,就是不小的负担了。

根据福布斯的计算,俄罗斯在战争后的9个月时间里直接军事支出已达820亿美元。目前这一数字应该已超过了1000亿,这还不算稳定的国防开支和其他间接失。



持续庞大的战争消耗,对于正在遭受西方经济制裁的俄罗斯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俄罗斯被西方制裁后经济已遭受重创,即使是赖以生存的石油天然气出口收入,在西方限价令之后也是一落千丈。

2021年,俄罗斯对七国集团和欧盟国家的石油出口收入约有1100亿美元,占俄石油制品出口总额的70%,而今年前9个月这一比例已下降到了24%。按照俄罗斯官方的乐观估计,2022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下降约2.5%。

一方面战争开支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经济收入越来越少,这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俄罗斯战争投入的能力和战争潜力。



不能速胜,俄罗斯将难以收场当然,俄罗斯缺的东西乌克兰同样缺,甚至可以说乌克兰比俄罗斯更缺。但不可否认的是,乌克兰背后有一个庞大的后援团支持,这是俄罗斯无法比拟的。

打成这个局面,俄罗斯几乎已经付出了所有,但乌克兰背后的美国和北约其实还只是付出了很小一部分力量。

目前西方国家支援乌克兰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为乌克兰提供战争信息,包括俄军的动向;二、为乌克兰军队提供武器装备;三、向乌克兰战场派遣志愿人员;四、为乌克兰提供经济援助。



目前美国和其他北约国家还没有给乌克兰支援太多重型武器,就已经给俄军造成如此大的损失,假如未来乌克兰得到更多的攻击性重型武器,那么俄罗斯如何抵抗得住?

所以说,未来乌克兰的战争潜力是远大于俄罗斯的。俄罗斯如果在短时间内无法取得战场上的优势,那么被拖入持久战之后,只会越来越不利。

目前俄军控制着乌克兰大约4万多平方英里的土地,占该国土地面积的17%。相对来说,已处下风的俄罗斯现在更希望回到谈判桌上来,以保住这部分“胜利果实”。



但乌克兰方面却并不急于谈判,乌克兰已经提出了比战争初期更苛刻的谈判条件,如俄军退出包括克里米亚在内的所有俄占领土。为此,乌克兰方面还公开宣称“将尽一切可能收复克里米亚”。

那么,乌克兰最终会实现自己的目标吗?

其实乌克兰要收复克里米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包括收复其它已经并入俄罗斯的“四洲”,在没有美国和欧洲的支持下,乌克兰也是不可能完成的。

所以,乌克兰将来能否收复这些领土,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美欧的态度。而目前美欧都并不希望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战争继续扩大,甚至引爆三战或核战争。



因此美国及北约对乌克兰的支援一直是有所保留的,原因就是为了避免刺激俄罗斯,从而导致战争失控。

除非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如果明年俄罗斯的经济和军事都遭遇重创,导致俄军无力反击乌克兰的攻势,或者无力扩大战争的时候,那么也不排除美国支持乌克兰收复更多土地。



总之,美国是否支持乌克兰的进一步行动,主要还是取决于俄罗斯的实力。

在接下来的半年,俄罗斯表现得越虚弱,那么乌克兰收复东部四洲及克里米亚的信心就会越坚定。届时美国和北约对乌克兰的援助力度也会增加,那么俄罗斯就可能越难收场。

而要是俄罗斯能够坚挺更长时间,那么至少可以避免速败引发更大国内动荡的极端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