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氨基观察(ID:anjiguancha),作者:方涛之,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千金买马骨”虽然是中国典故,但远在大洋彼岸的FDA理解十分透彻。
2021年,FDA批准了Biogen的Aduhelm上市,使其备受争议。
因为FDA批准Aduhelm上市的理由是,用药后患者淀粉样斑块减少。但淀粉样斑块引发阿尔兹海默症,只是医学界最重要的猜想之一。
不过,FDA的这一决定,对于整个阿尔兹海默症药物研发领域,注定影响深远。
一方面,Aduhelm的获批,无疑能够给药企们带来更大的信心。毕竟,阿尔兹海默症被称之为“研发黑洞”,2000年至今99.99999%的药企都吃了瘪。
另一方面,FDA将阿尔兹海默症药物审评标准,从临床指征转向标志物指征,也将激励更多的“千里马”们涌向前方。
今年11月以来,阿尔茨海默症领域好消息不断,礼来的Donanemab、Biogen的lecanemab相继公布成功的3期临床数据。
虽然Donanemab、lecanemab都难言出彩,但阿尔兹海默症研发领域注定会好戏不断。
而在这些药企们的带领下,我们距离攻克阿尔茨海默症终会越来越近。
一、第一只箭——Lecanemab
在Biogen的Aduhelm因疗效、定价遭遇惨败之后,阿尔兹海默症药物研发并没有“哑火”;相反,相继迎来“丰收期”。
第一只箭,是Biogen/卫材的阿尔兹海默症药物lecanemab。11月29日,Biogen/卫材在医学顶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公布了lecanemab三期临床试验的完整数据。
结果显示,Lecanemab成功达到了临床终点。具体来看,lecanemab的临床三期试验,使用的是全球认知和功能量表CDR-SB做为主要终点。
CDR-SB是阿尔茨海默症相关试验结果评定参照标准,它主要衡量认知功能和记忆功能。总分0-18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越差。
在接受治疗6个月后,lecanemab组与安慰剂组的CDR-SB评分出现统计显著的差别,在接受治疗18个月后,lecanemab组的CDR-SB评分的增加了1.21分,而安慰剂组评分增加了1.66分,两组之间的差异为0.45分,具有统计学意义。
当然了,lecanemab的疗效并不能称之为“完美”。
这一量表的总分为18分,相比之下,0.45分的改善并不算特别明显。正因此,有市场人士表示,0.45分改进是否有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讨论。
但不管怎么说,lecanemab更重要的意义,是使得淀粉样蛋白假说重获新生,为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的研发指明了道路。
如下图所示,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差别持续扩大。由于lecanemab需要长期服用,其对于患者而言更大的益处可能在18个月之后出现。当然,这还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来证明。
此外,临床试验中的淀粉样蛋白负荷变化、以及ADAS-cog14、ADCOMS、ADCS-MCL-ADL这三项认知/行为评估结果,均达到了次要终点。
在安全性方面,lecanemab有所缺陷,但似乎也并不严重。在这一背景下,华尔街的分析师们预测,lecanemab获批的可能性很大并且将成为一款重磅炸弹药物,销售峰值可能超过90亿美元。
二、第二支箭——Donanemab
过去的一个月,可以说是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的丰收之月。在lecanemab之后,“第二支箭”——礼来的Donanemab也传来了好消息。
11月30日,礼来公布了阿尔茨海默症治疗药物Donanemab与Biogen/卫材的Aduhelm头对头试验结果。
虽然,阿尔茨海默症发生机制尚未有确凿的定论。不过目前大部分药企的药物研发都是以Aβ假说为指导,即阿尔茨海默症发生β-淀粉样蛋白(Aβ)过度表达聚集成淀粉样斑块有关。
按照这一假说,药物对患者大脑中的淀粉样蛋白斑块清除越是完全,对于控制疾病发展就越是有利。Aduhelm、lecanemab、Aduhelm都是如此,不过机制有所不同。
包括lecanemab和Aduhelm这些阿尔茨海默症治疗药物,都是与低聚物和原纤维形式的β-淀粉样蛋白结合,对沉积的淀粉样蛋白斑块亲和力较低。
Donanemab则是一种靶向N3pG改良形式β淀粉粉样蛋白斑块,其优势在于直接靶向沉积斑块起效。
机制的差异,或给Donanemab带来更好的效果。在与Aduhelm的头对头试验中,这一点也被证明。
结果显示,在头对头临床试验中,相比于与Aduhelm,礼来的Donanemab拥有更强的清除患者大脑中淀粉样蛋白的能力。
在临床试验中,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Donanemab和Aduhelm组患者达到淀粉样蛋白斑块完全清除的比例分别为37.9%和1.6%,淀粉样蛋白斑块水平分别比基线水平降低了65.2%和17%。
不难看出,在清除淀粉样蛋白方面,Donanemab比aducanumab的效果更好。当然,淀粉样蛋白斑块清除水平的高低,并不意味着对阿尔兹海默症药物的意识改观有所帮助。目前,这仅仅只是基于“假说”。
不过,不少市场人士认为,Aduhelm已经率先获批,Donanemab自然也没有问题。早在2021年10月,礼来已向FDA提交了Donanemab滚动上市申请。
2023年,lecanemab和Donanemab都将直面FDA审判。届时,两位“先驱”的结果,无疑将影响整个Aβ机制阿尔兹海默症药物的研发走向。
三、药企吹响冲锋号
过去,阿尔茨海默症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创新药死亡谷。从罗氏、礼来再到强生、辉瑞,在阿尔茨海默症领域埋葬过太多大药企的野心。
和药企一样感到失望的,还包括患者。即便科学技术几十年来不断发展,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的患者命运都非常一致:
在被脑海中的橡皮擦擦去所有记忆后,走向死亡。
如今,事情或许会开始改变。
实事求是地说,不管是Donanemab还是lecanemab,能给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带来多大好处,还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但在乐观情况下,它们能够顺利获批上市,至少可以证明一点,阿尔茨海默症不再是“研发黑洞”。
只要药企能够拿出相对具有说服力的临床数据,监管层并不排斥批准新疗法上市。这对于后来者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
可以说,在阿尔茨海默症领域,最为艰难的第一步已经跨出,有这些药企的成功在前,将为后来者提供更多攻克阿尔茨海默症的勇气。
目前,国内包括恒瑞医药、绿谷制药、东阳光药、海正药业、通化金马等均有布局。
虽然这并不意味着,阿尔茨海默药物研之路会变得容易。想要真正治愈阿尔茨海默症,药企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不管怎么说,我们距离真相只会越来越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氨基观察(ID:anjiguancha),作者:方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