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李歪歪,责编:江湖边,头图来自:《正常人》


前段时间,一个叫“假性恋爱”的词上了热搜。点进去一看,原来是在描述一种“只有暧昧、没有承诺”的关系。


具体来说就是,经常像情侣一样相处,比如一起吃饭看电影,关心日常,牵手拥抱接吻,但又不是真正的情侣:没有确认过彼此的关系,没有承诺,互动的频率、热情度也不稳定。其中一方可能会怀疑:我是不是谈了个假恋爱?


这种“似爱非爱”的灰色地带,其实有个专门的概念:情境关系(situationship )。这是一种更加开放的关系形式,还是不负责任?如果发现自己处在一段“情境关系”中,还要继续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种“情境关系”


有这9个迹象,你可能进入了“情境关系”


所谓情境关系,指的是会做很多情侣做的事,满足对性、亲密、陪伴的需求,但没有承诺,也缺乏明确的关系界定。


如果你看过埃里克·侯麦的电影,一定对这种关系形式不陌生。在他的“春夏秋冬四部曲”里,就有很多“界定不明”的关系,男女主在一起谈人生谈理想谈哲学,对彼此有感情,甚至住在一起,但却不以“男女朋友”的身份界定对方,会去跟别人约会,甚至还会跟对方谈论自己的约会对象。


▷ 电影《冬天的故事》
▷ 电影《冬天的故事》


在现实生活里,一段情境关系,可能会有下面这些迹象:


1. 没有定义关系的谈话:没有直接沟通过“我们到哪一步了”,当你试图谈论时,发现对方会有意回避


2. 互动的频率和对方的表现很不稳定:会在一段时间联系紧密,也会“失联”好几周;有时非常亲密,有时又非常疏离


3. 你们的关系没有“向前一步”的感觉,一直停留在一个阶段


4. 你没有进入对方的社交圈,对方的家人和朋友不知道你的存在


5. 你对你们是什么关系经常感到困惑


6. 你们没有真正敞开过心扉,谈论自己对这段关系的感受,也没有表露过脆弱


7. 你们不会谈论未来


8. 你感觉你跟对方在一起只是因为“方便”,而不是互相吸引:比如你们住得很近,又恰好都单身,需要人陪伴。但你们对彼此并不真的感兴趣。


9. 你发现对方也在跟别人约会。


进入“情境关系”的3种原因


很多人都会经历这种亲密关系中的不确定和模糊性。美国 2014 年一项针对 2647 名单身人士的调研发现,69% 的人表示难以确定自己跟当前约会对象的关系状态,甚至不确定对方是“一起玩的朋友”还是“约会对象”。


这可能跟这些原因有关:


1. 年轻人生活的变动性变强,这影响了他们对亲密关系的态度


近几年一些研究发现,因为疫情、经济下滑带来的不确定,很多年轻人都会把职业发展、财务的优先级放在亲密承诺之上,对亲密关系采取更务实的态度,更谨慎地给出承诺。


在一项针对 Z 世代的调研中,70% 的人表示拒绝排他性关系,66% 的人愿意接受关系不会向更进一步的承诺发展。在一些情境关系的案例中,双方会因为当前对彼此有好感在一起做情侣做的事,但彼此都知道,未来会去不同的城市发展。


2. 需要情感联系,但没做好准备开启一段严肃的关系


比如刚分手,想用新关系带来的刺激帮自己走出来;再比如刚到一个城市,需要陪伴、照顾。这些情况往往看重关系的功能性(给自己的好处),却缺乏开启一段严肃关系的动机。


3. 回避承诺,亲密恐惧


它还跟一个人的依恋风格相关。研究发现,回避型依恋的人会拒绝增加承诺水平,“更进一步”的亲密和责任会让他们感到恐惧。


▷ 美剧《老友记》
▷ 美剧《老友记》


“情境关系”里没有承诺,但承诺为什么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斯特恩伯格提出过有名的“爱情三角理论”。他认为,所谓的“真爱”要包括三个要素:激情、亲密和承诺。


而情境关系,很明显缺少了一个关键要素:承诺。


为什么承诺对一段亲密关系如此重要?


1. 承诺的核心作用:确保依恋的存在


2010 年一项关于亲密关系和承诺的研究发现,当浪漫关系进行到一定阶段,随着依恋感增长,人们会出现一种特殊的焦虑感:害怕失去对方。在关系中投入的时间越长,潜在的失去感就越严重。


而承诺的作用,就是为了安抚这种焦虑感。它传达的讯息是:我重视这份关系,我保证我不会走。一旦双方能感知到这种讯息,情感安全感就会大大增强。


2. 给双方直面自我、解决问题的动力


很多研究都发现,承诺会让人们会从更长线来评估这段关系,而不仅仅基于当下的感受,这会提升双方解决关系问题的动力。比如在冲突时采用更有建设性的沟通方式、为了关系中的共同利益适当牺牲自身的利益。而这又会进一步提高关系质量。


另一方面,在一段有承诺的关系里,个人自身也会得到成长,比如更深度袒露自我,在对方理想形象破灭之后建立更深刻的联结。正如心理学家乔丹 彼得森 在谈论“婚姻的本质”时所说的:


——你要把自己跟一个同样不完美的人绑在一起,是不是傻?


——就是。但没有这些束缚,有些事你永远学不会。你会跑掉,跑掉就不用敞开心扉了。


▷ 美剧《老友记》
▷ 美剧《老友记》


我们容易把承诺理解为一个结果:我确定这份关系是适合我的,因此我做出承诺。但其实,承诺也是影响亲密关系质量的变量——


当我们做出承诺,我们会更愿意为这段关系付出,这些付出让这段关系成了对的关系,让对方成了对的人。


讨厌情境关系,我还该继续下去吗?


事实上,情境关系的发生绝不能用简单的“渣”概括,它有复杂的原因,也跟其他关系形式一样,各自存在利弊。而要不要继续,最重要的标准就是:你在这段关系里的真实感受。


你可以结合下面的信息评估下:这种关系是我想要的吗?


情境关系的好处:


1. 打破“惯性承诺”,给人们思考关系的机会


密歇根大学社会学教授伊丽莎白·阿姆斯特朗指出,情境关系打破了传统线性的关系发展步骤:约会—同居—结婚—生孩子,这给关系带来了新的可能,让人们有机会思考自己究竟想要怎样的关系。


承诺也分不同的动机,因为“我想跟这个人共度余生”做出的承诺,和因为“习惯了就他吧”做出的承诺,对关系的影响也是完全不同的。2011 年一项关于承诺的研究发现,亲密关系中的很多承诺都是“惯性承诺”:比如因为同居时间久了,即使感情没那么好也选择结婚。这种非关系导向的承诺,会给婚姻质量带来潜在的风险。


从这个角度,“不轻易做出承诺”也是对关系负责的表现。


2. 在压力较小的情况下,获得情感需求的满足


心理学家萨布丽娜·罗曼诺夫(Sabrina Romanoff)说,情境关系能够让人同时体验处于恋爱关系中和单身的好处,而不需要承担太大的责任。这对正处于自我探索期的年轻人,其实是件好事。


但前提是,你们可以做到这些:


  • 在这段关系中,你们双方对关系的期待和需求达成了一致;

  • 你们都没有因为缺乏承诺感到痛苦;

  • 你们可以随着关系的流动,进一步沟通彼此的感受和需求。


▷ 电影《夏天的故事》
▷ 电影《夏天的故事》


情境关系的弊端:


如果双方对承诺的期待不一致,在关系中投入更多的一方会受到真实的伤害。


有研究发现,比没有承诺更伤害关系的,其实是承诺的不对等。它会造成关系中的权力不平衡:对关系投入和期待更多的那方会处于弱势,这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在关系中感到困惑、焦虑和沮丧,被动攻击,破坏性的沟通方式等。


如果你是期待承诺,并因得不到感到痛苦的一方,主动开启一次“澄清关系的谈话”非常必要。直接去问对方:


  • 你如何看待我们的关系?

  • 我们各自的需求是什么?可以被满足吗?

  • 我们对关系的发展有怎样的期待?


如果不能达成一致,放下期待,离开这段关系,是对自己的保护。


▷ 电影《夏天的故事》
▷ 电影《夏天的故事》


最后想说的是,情境关系虽然看上去压力更小,但其实对双方维护关系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正如关系教练 Aiana 所说的:


“很多寻求情境关系的人可能认为这种关系很容易维持,但事实上,只有那些彼此尊重、沟通充分而透明、对自我和对方诚实的人,才能真正从这种关系中成长。”


参考文献:

Scott M. Stanley et al.,Commitment: Functions, Formation, and the Securing of Romantic Attachment,2010,doi: 10.1111/j.1756-2589.2010.00060.x

Carl Rodrigue  et al.,A metasynthesis of qualitative studies on casual sexual relationships and experiences,The Canadian Journal of Human Sexuality,2016,DOI: 10.3138/cjhs.253-A6

Kenneth Tan et al .,Seeking and Ensuring Interdependence: Desiring Commitment and the Strategic Initi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Close Relationships, https://doi.org/10.1177/0146167219841633

Amber L. Pope,Intimate Relationship Commitment: An Integrated Conceptual Model,Journal of Couple& Relationship Therapy(2013),doi :10.1080/15332691.2013.806717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李歪歪,责编:江湖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