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中国进口了24架苏-35,这批战机单价相比国内自产的歼-11B要高出不少,24架的订单花掉了25亿美元,单价一亿出头,要知道这还是我们中国买的价格啊!

虽然说1990年代之后之后直到2014年之前中俄关系也就那个样,千禧年初俄罗斯军队的主要假想敌之一还包括解放军,但在中俄军贸这一块俄罗斯也算得上待客有道,但即使如此,中国引进苏35这个项目俄罗斯还是没怎么给我们优惠。

因此当年中国进口苏35这个事情国内军迷圈子也是议论纷纷,对此存在很大争议,很多人就觉得这个俄罗斯的飞机现在买来不怎么样,还不如国内自己研发,毕竟一亿多美元一架这个价格比美军的F-35还要昂贵,要是拿来买歼-10差不多能买俩!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原因导致进口苏35看上去并不是什么好决定。

首先,我们知道俄罗斯的电子技术一直是比较差的,苏27基本型那个重1吨的倒卡雷达,重量是美军同期F-15C装备的AN/APG-70的4倍,但性能就比较差劲了,还比不上F-15A使用的那个AN/APG-63。

而这个问题一直到苏-35也是存在的,苏-35这款战机在俄罗斯空天军服役都已经是2014年的事情了,但它装备的雷达仍然不是现在先进水平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而是一款名叫“甲虫-E”的无源相控阵雷达(PESA)。

相比有源相控阵来说,无源相控阵的每个收发单元(T/R模块)并不能单独调节功率,因此一些功能上还是存在限制不能完全发挥出相控阵雷达体制的优势。



而解放军在2014年之后基本上是准备要给所有一线主力机型都装上有源相控阵的,而苏-35交付到中国空军已经是2018年之后了。

即使不拿来和歼-20比较,而是和其他四代机比其实也算不上顶尖,至少在很多方面它比不过歼-16;然后2022年解放军还列装了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歼-10C,苏-35在某些方面可能还比不过前者。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就是俄罗斯给苏-35的配套导弹其实是比较差了,俄罗斯空天军现再装备的主力空空导弹分别是R-73与R-77。

R-73这个我们都很熟悉了,世界上第一款具备大离轴角的格斗空空导弹,在其刚刚服役的20世纪80年代领先世界。



但如今过去快40年了,其他国家相继推出了各种高性能格斗导弹,基本都要比R-73强那么一点,比如说中国空军现在的主力格斗弹霹雳-10E,各方面都要比R-73强那么一些。

如果说格斗弹方面毛子还算是有点东西,那中距弹这方面,他们就真是落后时代了。

R-77研发于苏联末期,苏联解体之后的1992年服役,是俄罗斯研发的第一款主动中距雷达弹,这款导弹装备于俄军的各型主力战机,也会装备在未来俄罗斯的Su-57上。

但这个导弹它采用了很有特色的格栅式尾翼。



格栅翼的气动控制能力是很强的,但问题是,阻力太大,特别是中低空时候的阻力非常大于是这个导弹在中低空的射程就比较糟糕。

当年中国引进苏-30的时候买了一批R-77,然后空军飞行员试射之后吐槽连连,这款导弹可以说就拉低了俄制战斗机的作战能力。

对于这种情况俄罗斯自己心里肯定有数,但俄罗斯这些年没钱,搞出什么新装备都会试着去国际市场捞钱,而苏-35的外销之路就并不顺利。

前些年埃及和印度尼西亚曾经透露过引进苏-35的倾向,连前期合同都签了,但后面还是放弃了,取消订单的原因,一方面和他们的经济状况有关,另一方面呢?苏-35本身的一些缺点多少还是影响了销路。



甚至在今年4月份,俄乌冲突爆发后还传出过俄军一架苏-35S被击落的消息,当然并没有被完全证实,但这让苏-35本来就并不太好的名声雪上加霜,以后在国际市场上恐怕很难卖出去了。

导弹这方面,中国这种大客户可以自己解决,但印尼、埃及这些就根本没有自主航空工业的国家,他们没能力自己解决。

苏-35卖不走,一方面是该机的航电系统、雷达放在2020年代呢并不能完全让人满意,要说改进,其实俄罗斯还是改进不少,苏-35的座舱玻璃化程度就很高,很有现代感,完全摆脱了苏-27那副钟表店的样子,但除了雷达的无源阵劣势以外,该机的电子对抗能力欠缺也是一个较大的弱点。



无论是苏-27还是苏-35,对抗电子战干扰的能力都不怎么样,虽然说它不是专职的电子战机,但现代空战环境下各种战斗机都具备了基本的电子对抗能力,在这方面苏-35的提升并不大。

对这一点解放军就深有体会,苏-27来华之初,作为中国服役的唯一一款四代机,解放军对其爱不释手,但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很长时间。

千禧年后中国空军的技术水平迅速发展,特别是借着歼-10A服役列装这个契机,解放军试验了不少技术,特别是电子战方面。

前些年金头盔对抗演练中就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桥段:对抗演练的双方飞行员都驾驶着搭载国产电子战吊舱的歼-11,双方从超视距干到视距内,结果雷达还没把电子干扰烧穿,双方飞行员都能目视对方飞机了竟然雷达还不能锁定。



后来苏-35来华之后也上演过类似的戏码,总之解放军对于苏-35的雷达抗干扰能力和电子战方面偏弱势的情况还是比较不满意的。

从历年金头盔的演练相关官方报道来看,很多飞行员认为歼-10B的雷达要比歼-11A/B更好用,因为雷达、电子战方面弱势,歼-11作为重型战斗机的载弹量优势都被抵消了很多。

那么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斥重金购买这样一款看上去其实缺点不少的昂贵战机呢?

具体原因我们只能试着分析一下,不过可以确定一点,就是中国对于引进苏-35这件事情其实一直很上心。



虽然军迷们嘴上看不起这个飞机,但是军方和国家层面上是很迫切想要买一些苏-35的,这一点在苏-35军购整个项目过程中有充分体现。

中国引进的苏-35的项目是2015年签署合同,2016年交付第一批、2018年全部交付完24架的,但在此之前,从2007年开始,中国就已开始与俄罗斯洽谈引进苏-35的相关项目事宜,前后谈了8年。

而当年,苏-35这个项目实话说还不知道搞成个啥样,因为俄罗斯空天军拿到飞机都是2014年的时候,中国在这个飞机还在研发的时候就已经在俄罗斯谈引进了,不难看出中国空军和政府层面对这件事情很在乎。



最后俄罗斯卖一亿多美元一架也算是有点宰客,宰客的原因可能和以前引进苏-27之后的一些事情有关系。

90年代中国引进苏-27的时候其实和俄罗斯签的协议里面包含一个内容,就是说中国引进苏-27之后要以许可证形式生产至少200架苏-27/歼-11A。

但后来呢我们想着要省钱,就没履行这个条款,对此俄罗斯还是比较不满的但也没多说什么,之后再卖给我们苏-35的时候宰一笔也就很正常了。

千禧年之后,当时中国空军就已经提出了对苏-27进行深度改进的需求,苏-27在国内的许可证生产版本就是歼-11A,而第一个国产改型是2008年推出的歼-11B。



但歼-11B的改进不是很大,主要就是雷达换成了平板缝隙天线的国产雷达,并换装了全国产的航电与飞控系统,但提升不是特别大,空军对这个型号也不是很满意。

而且当时国内对苏-27的改进碰到了很多困难,首先中国千禧年之后的航空发展基本是跟着西方学的,整个研发标准都是如此。

然后苏俄研制苏-27是他们自己的一套研发标准,所以国内仿制与改进这款飞机存在很大困难,对于苏-27这款平台的很多固有缺陷我们没办法改。

这其实是后来引进苏-35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说中国空军服役了好几百架苏-27、歼-11,这些飞机以后怎么改装?空军方面还是很希望看一看俄罗斯的经验。



毕竟就算埋汰俄罗斯电子技术差,雷达做不好做不好,电子战能力不行,但论对于苏-27这款飞机本身的认识,俄罗斯肯定是比我们了解深入很多的。

解放军飞行员对苏-35飞行性能的评价就很高,认为这个飞机的飞行性能相比我们自己装备和改进的苏-27发展型号要强不少。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引进苏-35的好处,就是这个飞机装备的117S发动机比较先进,最大推力达到了14.5吨,比中国服役的任何一个型号的战斗机使用的发动机都要更加先进。

对这款发动机的逆向测绘与研究可以帮助中国自己的航发工业,航空发动机这方面也是目前俄罗斯少数拥有的对中国有优势的领域了,当然如果未来俄罗斯愿意的话,我们可能还会引进他们给苏-57准备的产品-30发动机。



总之,中国航空技术总体上确实非常先进了,但还是有一些短板存在,特别是对于一款并不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飞机这种短板被放大了。

所以2010年前后中国对苏-27改进的过程中其实中国遇到很多困难,我们知道前些年还有歼-11D的项目。

虽然披露的信息不多,但从有限的信息上能够推断出该机的很多特征,比如说大面积地运用复合材料并且机头采用了隐身设计,从机头雷达锥的角度看,雷达是倒置在机头上,而且是个有源相控阵。

但歼-11D这个项目后面还是没消息了,其中的原因?肯定不可能是航电搞不定,因为沈飞的歼-16和歼-15的电子战型号都列装部队了,不可能搞不定一个歼-11D的航电,更有可能的原因还是机体结构改进不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沈飞对歼-15、歼-16的机体进行大改,也是引进苏-35之后的事情了,该机来华之后俄罗斯方面提供的配套服务,也为中国空军改进苏27家族的各个型号带来了很大帮助。

从这个角度讲引进苏-35还是非常值得的,25亿美元买来24架,就算是给多了一些,但考虑到这为中国空军改进自己装备的数百架苏-27家族飞机的帮助,这值得。

换个角度讲,当年为了省钱没完全履行合同,违约金总是该一些的,俄罗斯在中俄军贸方面也算是个厚道的卖家,看看他们怎么坑隔壁印度的,所以不能太让人吃亏。



而且改进歼-11系列对解放军的重要性它不亚于发展隐身战机,中国是一个领土非常辽阔的国家,因此中国对于拥有超远航程、作战半径大的重型战斗机的需求很大,苏-27系列确实存在许多缺点,但解放军很清楚:其他飞机就算没这些缺点,我们拿来也没多大用。

国产的歼-10技术上还是比较先进的,但歼-10在设计之初因为当时要求比较简单,其实是留下了不少遗憾的。

比如说歼-10的作战半径不是那么够用,歼-10的载弹量放到四代机里面也算是总体偏少的,早期的歼-10A只能携带4枚中距弹配2枚格斗弹,差不多只有歼-11的一半。



而且苏-27系列因为本身尺寸大、空重高,有很强的设备兼容性,是中国手头唯一一款具备发展电子战型号的战斗机,所以现在到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苏-27家族延伸发展而来的歼-11/歼-15/歼-16都是解放军的绝对主力。

海空军两个军种,陆基和海基的航空兵,我们的高性能电子战机都指望苏-27家族,相比收益而言,引进苏-35的投入是微不足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