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最大的冷门出现了!日本队以2:1的成绩先掀翻了德意志战车、后干倒西班牙斗牛士,以小组第一的成绩挺进16强!



日本足球,再一次冲上中国社交媒体的热搜。

有人说,日本人赢在他们精益求精的死磕精神,有NHK纪录片《让日本沉默的14秒钟》为证。

有人说,日本人赢在他们虚怀若谷的学习精神,现役国家队里本就有不少球员常年效力于欧洲豪门俱乐部,比如对德国队的胜利,本质上就是德国二队对德国一队的胜利。

还有人追根溯源,说日本人赢在他们完备的足球人才培养体系、成熟的足球产业以及蓬勃发展的足球文化。

根据国际足联的统计,总人口只有1.2亿的日本,足球人口达到惊人的500万,其中在日本足协注册的球员数达到63万,而拥有14亿人口的我们,足协注册的足球人口破万都成问题。

相似的身体素质,同样“Hard”的升学模式,足球运动为什么在日本能如此繁花似锦,在我国却难成气候?

国内体育媒体人曾长期跟踪日本高中校园足球运动,并拍摄成纪录片《足球少年养成》,我们或能从中管窥一二。





校园赛事精彩纷呈

日本足球近年一直采取“双轨制”的人才培养制度,一方面持续开展校园足球联赛,另一方面学习欧洲足球强国,狠抓俱乐部青少年梯队(J联赛)建设。



后者生活和训练分开,教练只在每天训练的2小时内和球员有交流,以训练足球技术为主,旨在培养职业足球精英。

前者学习、生活、训练融为一体,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都有完善的管理和安排,学生运动员必须完成规定的文化课程学习,修满所需学分,在好好成长的基础上,尽可能成长为专业足球运动员。



日本中小学强制要求每个孩子至少参加一个社团,校园足球队就是以足球社团为依托组建起来的,一般训练次数为每周2-4次,把身体锻炼、技能培养和文化学习结合起来,根据年龄不同,又可以将校园足球划分为5个阶段:

8-9岁启蒙期

10-15岁基本战术学习与实战过渡期

16-17岁为实战期

18-21岁为成熟期

21岁以后为完成期

其中,高中联赛对应的16-17岁实战期,是学生球员流向的分水岭,有潜力的会流向职业足球联赛,没有潜力的会流向高级学校,赛事自1917年开始举办,百年的发展历史让其拥有自己的足球经理、统一的宣发渠道,以及比J联赛更专业的赛事管理。

和漫画《足球小将》里的情节类似,联赛采取一县一校制,全日本4058所参赛学校首先经过县级选手权赛选拔出48强,代表学校所在的县来到全国大赛,再经过一轮轮争夺,最终决出全国冠军。



因为代表学校、代表家乡出战,并且是以锦标赛的形式淘汰,无论输赢,每位运动员一生只有一次参赛机会,日本足协为了考察后备力量,通常也会来到比赛现场,用自己的力量给予赛事各种支持,比如世界杯级别的场馆等等,所以孩子们格外珍惜这个和全国同龄人互相切磋学习的机会,鲜有踢假球、吹黑哨等龌龊。

参与其中的豪门,既有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日本国脚柴崎岳的母校,青森山田这类文化教育优秀,体育社团发达的“重点中学”;也有流通经济大柏这种私立大学的附属私立中学;还有日本航空学园这种,集普通科与航空科职业技术教育于一体的职业中学。

豪门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比如多次打入决赛的青森山田,纵然由持S级教练证书的黑田刚执教(等同于亚足联PRO级教练资质,完全有资格执教J联赛球队),手握2位从J联赛转战而来半职业球员,一着不慎,也会止步前几轮淘汰赛。

一项精心组织、广泛参与、竞争激烈的赛事当然从来不缺观众,第97届选手权决赛,青森山田VS流通经济大柏,创造全日本10%的收视率,现场54194人的上座率。



比赛的结果,无论是重回巅峰,创造历史,一雪前耻还是抱憾出局,都是青春,都是这项赛事送给16、17岁的少年们最好的礼物。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青少年足球具备完备的赛事机制,除了上文重点着墨的全国大赛,还有综合体育大会、高元宫杯这样的老牌顶级赛事。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比赛帮助足球少年们的成长,比如New Balance Cup就集结了很多没能进入全国大赛的国内强队,虽然属于Loser之间的较量,但背靠背的残酷赛制,让比赛同样精彩纷呈。



观众席同样精彩


观看纪录片里让人血脉贲张的比赛现场,国内球迷纷纷把羡慕打在公屏上。

首先是无处不在的应援。

小到县级选手权的争夺,大到冠亚军巅峰对决,不管是在见缝插针的街心球场,还是在离家乡上百公里的琦玉世界杯体育场,球队的所到之处必有应援人员的身影。



他们的构成很广泛,有球员的同学、朋友、家人,也有球队未上场的下届学弟,铁杆粉丝等等,重要的比赛学校甚至会动员全校师生为其应援。

其中,官方应援团队组织严密,筹措资金,有专门的应援经理,业务安排,有专门的应援队长。吹喇叭的、打鼓的、唱歌的各司其职,一个球队多达50多首应援音乐,进攻有进攻的音乐,防守有防守的音乐,具体到很多核心球员,也都有不一样的应援曲目。

非官方打call人员则温暖感人,片子里特别提到前桥英育高中一位主力球员的初中同学,因为不在同一所高中,所以并不属于官方应援阵营,但只要有同学的比赛,几个哥们就穿着特制的皮卡丘应援服装,手持球员顽皮旧照制成的加油道具为其呐喊助威,当看到球队最后时刻的绝杀,同学们眼泪瞬间喷涌而出,没有任何防备。



真的是,球迷都比咱们专业。

其次,是令人动容的校园足球OB情节。

OB,old boy的简称,特指同一学校毕业的校友,英语世界没有,日本人自己创造的词意。

OB可以是在更高级别赛事效力的足球专业人士,抽空回母校来看看学弟们的训练,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和鼓励。

OB可以是白发苍苍的老人,退休后陪母校征战四方。

OB可以是体态发福的中年人,一边为学弟加油,一边给自5、6岁的小朋友做足球启蒙。



OB也可以是球员们的父母,借着给孩子加油的机会,追忆自己的学生时代。

“看他们努力的样子自己心情也会变好”,让OB们流连忘返的,与其说是足球,不如说是挥汗如雨的青春。



而不论是应援人员,还是OB,其中最难得的,是球员的家长,不同于部分中国爸妈,时刻将“踢球能踢出啥前途,还不快写作业去”等口头禅挂在嘴边,相反,拥有一个踢球出息的孩子,在大部分日本家长看来是一件十分自豪的事。

日本家长既打内心里认同竞技体育带给孩子的历练,又对其寄托了很多细腻的情感元素,有的妈妈在日记里详实的记录孩子每一场比赛的得失,有的爸爸鞍前马后为球队运输应援物资,更多的家人,很乐意买上球票,休息日齐齐整整出现在体育场,给孩子应援,也给自己放假。



以培养人间性为宗旨的教育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疑问,日本人的“卷”不是比咱们有过之而无不及么?大把的时间都用来打体育比赛,用来应援,那文化课怎么办?

“我们制定计划,就是为了让大家能平衡学业和训练,就是以两方兼顾为目标”,日本航空学园主教练仲田和正如是说,某个球员如果学习掉队,教练可能会暂时对其停止训练,直到学业达标为止。



教练还说,日本教育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培养孩子的人间性。人间性,又是日语里一个特有的词汇,大概含义是相对于动物,只有人才具有的品质。

能好好管理自己,平衡社团活动与学习任务的人拥有人间性;能通过竞技体育,获得良好的竞争心态的人拥有人间性;能感受音乐,体会节奏与韵律之美的人拥有人间性;能怀抱信念,为了梦想不断努力奋斗的人也拥有人间性.....



总之,只有人间性培养好了,一个毕业生才真正成为一个能走上社会的人。

片子里有位来自中国的小周同学,去日本前曾就读于北京十八中,一所以学习为主的重点中学,去日本后就读于日本航空学园,曾是十八中校足球队员的他,有幸通过仲田和正教练的考核,成为校足球队A队球员,并代表日本航空学园征战选手权大会。

谈到中日校园足球训练的区别,小周坦言,在日本大家平常训练很刻苦,但对比赛的输赢都抱持一颗平常心,“不管对手是什么,不管对手是不是拿了全国第一,我们就以平常心正常踢,踢不赢就是我们实力不行。”



体育,不但教会孩子如何去赢,而且教会孩子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的输,这是其他任何一种形式的教育都无法比拟的。

崇尚体育,既是人间性教育的题中之义,也暗合欧美国家看中体育的人格教育功能的精神内核,所以和欧美差不多,在学校强制性社团活动的机制引导下,体育活动在日本高中生中有广泛的参与度,并且在成熟的赛事体系支撑下运转良好。

不同之处,日本校园体育少了一些职业化,少了一些“运动第一,学习第二”的矫枉过正,在日本,高中生踢球出类拔萃,可能有机会转战至更高级别的职业联赛,也可能成为被大学录取的加分项,但一定不是决定性因素,更不等同于欧美的体育爬藤,体育俨然已经沦为学校赚钱的机器。

日本校园体育自己的特色,是社会各界非常重视高中这个人生阶段的文化传统,训练与比赛的资金来源,大多来着政府专项基金和校友捐款,而不是球队市场化运作。

大家关注比赛,大家热情参与,更多的也是对赛场上飞扬青春的期许,以及同为某个县的人,某个学校学生的身份认同,而不是比赛成绩能带给孩子带来什么现实的好处。



到这里,相信大家终于理解中国球迷圈里那句恨铁不成钢的名言:国足水平不低,只是缺少足球文化!

足球如此,整个竞技体育何尝不是呢?我们水平不低,只是对体育的认识常常流于某种具体功能的认知:

中考要考体育,我们就没命的练,甚至去外面报班,但就算足球考了满分,很多人还是不知道什么叫越位,什么叫角球,待升入高中,高考不考体育了,我们索性把其弃之一边。

一句话,我们缺乏一种从下至上自发的体育文化。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相对于欧美,相对于日本,我们有自己的国情,有自己的历史演进,很多时候照搬学习无异于东施效颦,真正值得探索的是,如何在现有基础之上,一步步改良,最终形成我们自己的特色,自己的传统。

相信终有一天,当中国青少年参与竞技体育,就像中国大妈跳广场舞那样稀松平常,中国足球一定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