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有这样一起横跨中美两国的抚养权争夺案:案件历时7年,一路从田纳西州地方法院打到了最高法院,更换了5任主审法官,其案件结果也是几经反转,甚至最终促成了中美两国关于抚养权法案的修订及增补,震惊世界!那么这背后,究竟是个怎样复杂又曲折的案件呢?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年仅8岁的中国小女孩贺梅,从小被美国白人家庭收养,然而,从贺梅未满1周岁开始,她的亲生父母贺绍强夫妇就与养父母贝克夫妇就抚养权问题开始了漫长的拉锯战。

2007年,当法院判决贺绍强夫妇终于夺回女儿监护权时,国内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都是一片称赞之声,这起案件更被评为2007年度十大国际经典案例。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故事发展到这里并不是结局。

在这之后,幼小的贺梅与弟妹共同经历了父母感情变故,同时也因为语言文化问题,感到难以适应。几年之后,贺梅重新回到养父母家中,在美国度过了她的高中时期。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血缘的牵绊、文化的冲击、情感的迷茫...... 这场萦绕中美两个家庭的漫长战争,曾让贺梅痛苦不已,她从来不敢谷歌自己的名字,也不敢面对自己的过去。 回看这起轰动中美的跨国监护权争夺案,曾有人坚定支持贺氏夫妇要回自己的亲生骨肉,而另一部分舆论却认为当初贺梅留在美国才是最好的选择。

如今,17年过去,案件走向究竟如何?案件中的人物又会迎来怎样的结局?让我们一起来看。

“淘金梦”笼罩下的阴影 1965年,贺绍强出生在湖南邵阳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在认识贺梅生母罗秦之前,贺绍强和第一任妻子受当时盛行的“美国淘金梦”吸引,选择了申请美国大学奖学金出国读书。 第一任妻子在北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攻读硕士,拿全额奖学金;贺绍强则去往另一边,在亚利桑那州攻读英语教育硕士课程,夫妻两人处于异地状态。来自农村家庭的他们一边读书,一边打工,还要寄钱回家给父母补贴家用。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他们的时间被不断压缩分割,挤成碎片,聚少离多加上文化差异的影响,两地分居的婚姻生活渐渐变得脆弱不堪。1996年,夫妻双方协议离婚。离婚的第二年,贺绍强幸运地获得了孟菲斯大学经济学专业硕博连读全奖的机会。 经历过情感的巨大变故,贺绍强开始变得不爱说话,一门心思追逐学业。然而,异国他乡的生活显然是孤单而寂寞的,沉寂一段时间的他决定托朋友介绍对象,学历不再是硬性门槛,人好就行。随后贺绍强在朋友推荐、寄送过来的照片中,一眼相中了贺梅的母亲——罗秦。 罗秦面容姣好,不仅家境殷实,而性格外向、谈吐自信。经过近1年的通信和电话联系后,奔着结婚为目的去的两人觉得对彼此已经有足够的了解,于是携手迈入了婚姻殿堂。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恋爱期间,因听闻贺绍强老家遭遇水灾,罗秦当即汇款一两万,这样贴心的举动更坚定了贺绍强结婚的决心。然而,结婚的过程一波三折。因签证原因,他们暂时只能以陪读方式共同生活。 初到异国的罗秦是兴奋的,两人在孟菲斯租的小房里充满了生气与家的味道。同居一个月后,两人有了爱情结晶,贺梅。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罗秦凭借着出色的厨艺,在当地结识了很多同在异乡打拼的朋友,家里频频有客人来访。但贺绍强总是独来独往,他始终是安静的,不说话,也没有朋友来玩。

性格的差异在朝夕相处中,开始频繁出现摩擦。但为了肚子里的孩子,罗秦选择了忍耐。

直到1998年10月18日,孟菲斯大学教学主管的一通电话打破了二人平静的生活,贺绍强被投诉涉嫌一起“性骚扰案”。 此时,贺梅仅仅8个月,正在孟菲斯大学读经济学博士学位的贺绍强被一名女中国留学生控告,以补课之名企图性侵犯。学校因此取消了贺的奖学金和在学校的助教工作,失去工作的贺夫妇每月生活费仅四百美元,家庭运转开始捉襟见肘。 这起性侵案的起因是女中国留学生齐晓君找贺绍强借500美元,却遭到了拒绝。她控告贺绍强用钱勾引她,并从背后对她实施了性暴力。他们曾在教室里单独相处了四十分钟,然而除了两位当事人外,没有任何证人和证据可以确定这期间发生了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这四十分钟引发的一系列冲突,成为了困扰贺绍强多年的噩梦,也加深了贺绍强与罗秦的感情危机。2003年庭审结束,两人依旧各执一词。最后贺绍强被判定性侵罪名不成立,风波才逐渐平息。 然而,这起无妄波折席卷了两人平静的生活,他们夫妻俩忙于官司,无暇照顾小贺梅。于是尝试寻求了社会机构的帮助,并与当地的“中南基督”慈善机构联系签订“临时照料协议”,将小贺梅临时寄养在美国贝克夫妇家中。 在帮助贺夫妇抚养贺梅的过程中,贝克夫妇展现了极大的善良。常以过来人身份去劝慰他们,并对夫妻两对孩子的探望行为表达了欢迎。这些举动顺利取得了贺梅夫妇的信任,他们对这个异国家庭充满了感激,殊不知,一场巨大的变故正在悄然酝酿...... 随着日子渐久,贝克夫妇提出以为贺梅办医疗保险需要监护权为由,要求其签署无固定期限的书面抚养协议,由此,贝克夫妇也顺利获得了法律上的贺梅监护权签字认可。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然而,令贺绍强夫妇没有想到的是,协议签订之后,贝克夫妇态度发生了大转变。他们开始有意阻止贺夫妇看望贺梅。在照顾贺梅的过程中,也故意让贺梅忘记自己的出生,融入到贝克夫妇的新家庭中。  1999年9月,贺氏夫妇与贝克夫妇商量接回贺梅,但贝克夫妇拒绝归还。 

抚养权争夺大战 1999年9月,就在性侵案举行听证会后,虽然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但是校方还是取消了贺绍强的学籍。这意味着失去合法身份的“黑户”贺绍强不得不和罗秦离开美国,返回家乡。 10月,当他们向贝克夫妇表达要接小贺梅回中国时,遭到对方拒绝。只因贝克的妻子对小贺梅产生了感情,无法接受失去小贺梅的痛苦。罗秦据理力争,但贝克不以为然,表示:“反正你们随时都可以来看孩子”。 这一场争夺孩子抚养权的拉锯战,一打就是7年多。等贺绍强夫妇最终获胜时,贺梅已经8岁。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为了夺回女儿,夫妻两做出了很多尝试:

2000年5月,贺氏夫妇向少年法庭提出收回监护权的诉讼,但被拒绝。 2001年,贺梅2岁生日那天,为了阻止她和亲生父母一起拍摄全家福,贝克直接报警把两人赶走。这样的举动让越来越有危机感的罗秦情绪几度崩溃,贺绍强意识到,协商已无法解决问题,于是一纸诉状将贝克告上法庭,誓要夺回女儿。

然而,家庭条件优渥的贝克夫妇并不慌张,他联手地方法官,通过延迟开庭、延后归档文件等等方式,将案件审理时间不断推迟,阻扰贺梅和亲生父母的见面。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为了要回孩子,贺氏夫妇只能继续在餐厅洗盘子,起早贪黑打工挣钱。但这些也更让贝克夫妇认定,贺绍强夫妇情绪不稳定、收入无保障,不具备抚养孩子的条件。

为了永绝后患,贝克反手将贺氏夫妇告上法庭。

2004年5月,法官判决中止贺氏夫妇的父母权利,并将贺梅的抚养权判给了贝克夫妇。判决的理由是贺氏夫妇故意遗弃。“按照田纳西州法律,贺家父母4个月蓄意不见孩子、不支付赡养费,构成蓄意抛弃小孩,应被剥夺抚养权!”

这对中国夫妇彻底被击溃了,他们痛苦不堪,却毫无办法。

2002年,因为思念女儿,罗秦偷偷去到贝克家里探望,却被警察带走,被关进监牢长达33个小时,而此时,她正身怀六甲。事件一经报告,立刻引起了中国驻美使馆的注意!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就在移民法庭的法官依法作出驱逐贺绍强和罗秦出境决定时,中国驻美使馆持续跟进,出面担保在性侵、监护权及贝克夫妇领养贺梅三起案件完结前可暂时留在美国,并及时给贺夫妇提供必要的帮助,要求法院公正审理此案。 与此同时,中美两国主流媒体也对这起案件给予了大量关注。华人岳东晓主动站出来,免费帮助他们争取在美的合法权益。在各方力量的帮助下,贺氏夫妇化悲愤为力量,他们层层相告,整整5年,不停上诉,无数个日夜,无数次陈述,终于在2007年,案件迎来了峰回路转。

岳东晓指出了一个关键性证据,即在当初签订的寄养协议上,从未出现过“领养”字眼,且贺家随时可收回抚养权。加之中国驻美使馆的施压,1月,该院一致通过撤销原判,将监护权还给贺绍强夫妇。

“我们认为贺梅的父母并未在知道其后果的情况下将监护权转移给贝克夫妇,因此他们拥有更高的监护权。”贝克夫妇还将被迫支付所有的法律费用。 听闻结果,贝克夫妇当场恸哭,几年的朝夕相处已让他们建立了深厚的亲子情感,一时感到难以接受。 

图片来源华人生活网,版权归作者所有 2007年7月24日,贺梅终于回到阔别七年的贺绍强夫妇身边。罗秦环抱着女儿,泪眼朦胧:“贺梅,我们回家”。 至此,这一长达7年的抚养权大案终于划上了句号。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案件结束后,田纳西州众议员哈德威提议针对该州法律条例中“故意遗弃”这一项修订,即“亲生父母亲在探望被领养子女或支付抚养费时,若遭对方阻止,不应该视为‘故意遗弃’。” 哈德威表示,如果法案通过,他希望这条法案以“贺梅法”命名。 

图片来源中新网,版权归作者所有 随着官司的结束,中美两个家庭的矛盾也随之散去。贺邵强多次对媒体公开表示,“我们要让孩子记住贝克家的好,记住他们的爱,贝克夫妇也可以随时来看贺梅”。 是的,即使曾对薄公摊,贺绍强也会记得贝克夫妇的好,在他们捉襟见肘时,雪中送炭好好照顾了贺梅,并让她度过了平和快乐的童年时光。 甚至判决之后,贝克夫妇对贺梅顺利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给予了积极配合。在贺夫妇决定回国时,贝克一家还专门赶来送行,他们亲吻贺梅并告诉她:“你有两个家庭。” 

连接中美两个家庭的纽带 7年时间,两个家庭争来夺去,但处于事件最中心的贺梅,却始终没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事实上,随着贺梅渐渐长大,生身父母在其成长中的缺位,让贺梅更加习惯了贝克夫妇的爱。

当8岁的贺梅被强行带回到贺绍强夫妇身边,她痛苦不已,舍不得贝克太太,希望留在贝克夫妇和妹妹所在的家里。她不想走,所以死死抱住了贝克家里的柱子。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贺梅不会中文,与父母弟妹沟通有障碍,她甚至认为自己是个墨西哥人,只吃西哥菜、戴大檐帽、不洗脸不刷牙,以消极抵抗的方式来释放焦虑情绪。

对于女儿的不适应和拒绝沟通,罗秦只能默默接受。她翻开贺梅小时候的照片,一张张地和她分享她所不知道的儿时故事,不停地告诉她,爸爸妈妈从没有想过抛弃你,这么多年,他们始终想念着她,能够再次团聚,他们感到无比幸福。

罗秦与贺梅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相处,贺梅终于完全接受了贺绍强夫妇,2008年2月,她如期和父母、弟妹返回国内。回国当天,国内数10家媒体蹲点拍摄贺绍强一家,欢迎他们回家。

事情发展到这里,本以为这一家终于迎来了欢喜团圆的结局,但让人大跌眼镜的反转又出现了...... 

图片来源华人生活网,版权归作者所有

2008年6月10日,贺绍强突然前往长沙市雨花区中级人民法院诉讼离婚,并向妻子索赔10万人民币赔偿以及分割儿子的抚养权。

提到贺梅,这位媒体描述中的「坚强父亲」却满不在乎地表示:“也许让贺梅回到家,就是个错误,当初我早就想过放弃,是罗秦坚持要要回女儿。” 谁都不会想到,7年时光夫妻并肩“作战”,却抵不住回国短短的3个月时间。

心灰意冷罗秦受不了和丈夫的频繁争吵,独自带着三个孩子回到重庆生活,而独来独往的贺绍强则一个人生活在长沙,失业后辗转当地找工作。罗秦也不再执着于过去,放下那些恩怨,开始变得豁达。

 因为三个孩子都在美国长大,没有学籍,所以他们只能在四川国际学校上学。一位家长了解了罗秦的举步维艰,匿名帮三个孩子交了学费,孩子们才有机会继续读书。 

图片来源华人生活网,版权归作者所有 开朗的罗秦为了照顾贺梅的情绪,一直与贝克夫妇保持着联系。随着时间的流逝,罗秦和贝克一家的关系意外得到了缓和。

回国第二年,贝克邀请贺梅及其弟妹返回美国过暑假,罗秦同意了。在那里,孩子们洋溢的快乐也感染了罗秦,她决定让孩子们重返美国读书。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2011年,罗秦在拿到了拆迁款300万元后,立刻联系贝克夫妇,表示自己将把孩子们送到田纳西上学,并拜托他们帮忙照顾贺梅和弟弟。之后,弟弟因不适应美国教学环境而重返家乡求学后,而贺梅及妹妹则一路从高中读到了本科毕业。 事实上,刚回到田纳西的贺梅并不快乐,因为她的身上,萦绕着太多的关注和讨论。

她不敢在谷歌上搜索自己的名字,不敢回忆这么多年辗转两个家庭的过去,那段曲折的过往,无数次向自己和围观群众强调,自己是一个可怜的“受害者”,是一个被夹在两个家庭、两个国家、两种文化之间的边缘人。

贺梅与寄养一家兄弟姐妹的合照

好在,她有始终不放弃她的妈妈,有关怀呵护她的养父母,当生活恢复平静,当周围的讨论不再,长大的贺梅开始学会面对过去、拥抱真实的自己。

“我学会一种新的语言(汉语),去过被曲解的中国;我学习怎样去爱我的原生家庭,去理解各种不同的观点;我有勇气分享自己的故事。”

“记住我自己的过去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我的一部分,我应该拥抱真实的自我。”

或许,克服恐惧的最好方法,就是直面它。

 



图源网络 版权属于原作者

 2022年,贺梅顺利从St. Lawrence University毕业。

毕业典礼颁发学位证书时,贺梅重新换上了贝克家的姓氏,改名为Anna Mae-He Baker,中间名则仍保留自己的中文名字。

图源网络 版权属于原作者

虽然在贺梅的成长过程中曾出现过阶段性身份认知的错位,但历经两个家庭的爱恨、两国文化的熏陶之后,她开始自信而坚强地面对人生。

未来,她希望成为一名外交官,学习国际关系专业,努力“为全球化、为女性权益做出贡献”。

图源网络 版权属于原作者

作者:Anna。在四维空间永葆热情与好奇的探索者。 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