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数学不好,似乎地球人都知道,还被编成了各种段子在网上流传。

甚至有的中国家长因为对英国人数学差的印象根深蒂固,拒绝送孩子到英国留学。尤其是在孩子年纪较小的阶段,生怕担心英国人的数学水平低,耽误了孩子的前途。          

图片来自网络

早在2014年,英国国家数学能力中心就曾得出结论,因为英国人数学差,每年给英国带来200亿英镑的经济损失,这相当于GDP的1.3%。这是因为民众数学差导致了工资水平降低、公司利润减少和政府税收削减。

你看看超市里的商品标签就明白了。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如果说这些都只是生活中的小插曲,不妨碍大事,那么在2014年苏格兰政府举行独立公投时,媒体上计算赞成和反对的百分比出现问题就另当别论了,屏幕上投反对票(52%)和赞成票(58%)的加起来,竟然有110%。

图片来自网络

你到底是叫人家独立,还是不独立呢?

但说姐仔细看了一下台标,写的是CNN。CNN是美国电视台,不知道这字幕是英方工作人员出错,还是美方工作人员出错。不过这锅已经被英国人背了。

在网上还有另一张广为流传的图,计算的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的奖牌数,中国以13金6银7铜暂列第一,总奖牌数应该是26枚,但屏幕上的总数却停留在23枚?

说姐又仔细一看,电视台的台标是NBC,又是美国电视台,“数学差”的英国人继续背锅。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说这些电视屏幕上的数字出错的锅全甩在英国人身上有些冤,那么下面这些英国领导人被当场要求进行数学计算,却答不上来,就没有什么借口可找了。

2015年,时任英国首相的大卫·卡梅伦在伦敦北部一所学校发表了关于教育和乘法表重要性的演讲,当他被记者问8乘以 9得多少时,这位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毕业的首相却拒绝回答。

卡梅伦当场出糗这事儿是跑不了的,不少英媒都有报道。

图片来自《独立报》

图片来自网络

一种普遍的说法是,卡梅伦拒绝回答是担心自己回答错了。

此前不久,时任财政大臣的乔治·奥斯本在电视节目中被7岁男童问“7乘以8等于多少?”时。他也拒绝回答,还好男童马上讲出正确答案,化解了尴尬场面。

图片来自网络

看来这届英国政府的数学计算能力堪忧啊。          



英国人数学差该赖谁?

英国政府统计数据显示,现阶段英格兰大约800万成年人的计算能力相当于小学生水平,16岁至19岁青少年中只有大约一半人在学习数学。

在英国,学生于16岁完成GCSE(相当于中国初中会考)的数学必修考试后,数学就不再是必修科目。

据英国的《学校周报》报道,与2021年比,在2022年的GCSE数学考试中,在中高段达标的考生比例出现了不同层度的下滑(Grade 9为最高成绩)。

图片来自《学校周报》

对于18岁参加A-level考试(相当于中国的高考)的英国学生来说,数学只是选修课,因此不选数学的人大有人在。

另据BBC报道,英国的数学和科学课程在欧洲排名倒数第四,落后于立陶宛、捷克和匈牙利。另一份报告显示,英国数学基础教育的“发展能力”排名仅为第28。

图片来自网络

英国民众的数学能力为什么那么差呢?有人分析,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刚刚说了,英国人到了16岁之后就不用学习数学了。所以初中毕业之后,不少学生在高中就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更多人喜欢文学、历史、音乐和体育,而不是数学和科学。

文化因素不仅导致学生们对数学缺乏兴趣,也还会对教师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在看到数学差给国家经济造成的影响后,去年10月刚上任的新首相苏纳克在今年年初就表示“英国人要学习数学到18岁”之后。今年4月,他不仅重新公布了相关数学教育改革愿景,还批评了英国人的“反数学心态(Anti-maths mindset)”。

图片来自BBC

苏纳克在一所大学进行演讲时批评了英国人“数学不好也没关系的文化认知”,他认为这样的理念会让孩子们无法获得在工作中所需的技能,从而“处于劣势”。

“我们要改变这种反数学心态。我们要开始重视计算能力,这是一项重要的技能,跟阅读一样是基础学科。”这位“学霸”首相曾在牛津大学林肯学院的哲学、政治学及经济学以一等学位毕业,之后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取得了MBA学位。“这事关改变我们这个国家如何对待数学的看法。”

图片来自网络

苏纳克补充道:“我们不能坐视糟糕的计算能力造成每年上百亿的经济损失……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系统,给予年轻人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这也是我们商业上所需要的,从而让我们可以和世界最好的企业来竞争。”          



数学计算能力差并不等于国家的数学水平

尽管,连英国人自己都承认,他们数学不好,但数学计算能力差却和国家的数学水平是两回事。

历史上, 英国出现了很多伟大的数学家。比如世界最知名的数学、物理学家之一的牛顿,他与莱布尼茨一同创立了牛顿-莱布尼茨公式(Newton-Leibniz formula),通常也被称为微积分基本定理,揭示了定积分与被积函数的原函数或者不定积分之间的联系。

图片来自网络

著有《数学原理》的伯特兰·罗素也是英国人,他提出了出了罗素悖论,对20世纪数学基础产生了重大影响。

图片来自网络

还有被誉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的艾伦·图灵,也是英国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

图片来自网络

就算是在近现代,英国也贡献了不少数学人才。

被称为数学领域“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每四年颁发一次,在由国际数学联合会主办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举行颁奖仪式,每次授予2至4名有卓越贡献的年轻数学家。 获奖者必须在该年1月1日前未满40岁,每人能获得1.5万加拿大元奖金和金质奖章一枚。

图片来自网络

截至2022年,世界上共有64位数学家获得了菲尔兹奖,其中两位为华裔数学家,分别是1982年获奖的数学家丘成桐和2006年获奖的数学家陶哲轩。

2022年的菲尔兹奖授予了四位获奖者,其中就有来自牛津大学的数学家詹姆斯·梅纳德(James Maynard),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解析数学,这极大促进了对素数结构和丢番图分析的理解。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世界各高校按照菲尔兹奖的获奖人数进行排名,那么英国的剑桥大学以12人次排在第五位。

截至目前,剑桥大学还是获得诺贝尔奖项数量第二多的大学,共计获得121个诺贝尔奖,仅排在哈佛大学之后。

图片来自网络



英国和中国的数学教育有何不同?

英国人的数学计算能力普遍较差,但却出了不少数学家,而中国学生的数学能力可以说是出类拔萃,在国际上却很难获得认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育儿师和大学心理教师陆北归纳出的几点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其一,数学水平不等于计算能力。

“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全世界都有目共睹。而且在国外大学,中国孩子的数学成绩也从来都不差。但是计算能力,尤其是日常应用中的数学计算能力,和真正的数学研究所需要的能力,并不一致。”

也就是说,中国的数学教育更多依赖公式数学,只要学生能把公式记牢,多刷题,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而英国人学数学更强调实践,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存在,比如建房子要用多少材料,炮筒要设计多长的发射轨道才能打到敌人的目标区域,飞机要飞这么远要携带多少燃料等等。

在中国,基本上每位小学生都能熟练背诵九九乘法表,甚至有的小学生可以准确地背诵圆周率之后的若干位数。

图片来自网络

一些英国人得数学底子不好,不仅是因为在英国以往的数学教学中,他们没有背乘法口诀表的习惯(但近年来,英国也开始向中国学习,引进了乘法口诀表),而且英国人从小就习惯了使用计算器。

即便在考试时,计算器也可以带入考场,而公式更不用背诵,就直接印在试卷上。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考试中更注重的是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能背诵多少公式。         

其二,欧美的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

“和国内的教育不一样的是,欧美国家的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但是到了大学,就完全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也就造成了,绝大多数外国人的数学水平特别差,很多时候连20以内的加减法都算不清。而那些热爱数学的人,则开始畅游在数学的大海中,证明了一个又一个悖论。”陆北分析道。

在英国,一位数学成绩超前的孩子可能在中学就接触到了微积分和概率等知识。

如果你对数学一直有兴趣,可以学到高中毕业,甚至在大学里继续研究。但如果你对数学不精通,可能在初中毕业之后就不再接触数学。

所以这就导致了英国人的数学能力是两极分化的,一部分人可能连普通的个位数加减乘除都没有掌握,这部分人步入社会后,在一些初级岗位工作,就会出现“低级错误”;而另一部分人,则拥有出色的数学能力,他们能在科研和工作中运用他们的数学能力,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而后者,恰恰又是对数学最有热情的一群人,因为他们选择学习数学是自愿自发的结果,是真的感受到了数学带来的魅力。相较之下,他们也更容易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取得成就。

 图片来自网络

其三,欧美的数学教育更偏重思维。

“国内的数学教育,更偏重的是计算能力。而欧美的数学教育更偏重思维。数学思维对于深入研究数学是必不可少的。国内的孩子都很喜欢刷题,但是可能并不太关心,公式是怎么来的,基础原理是什么。而国外培养的数学思维,就会让有兴趣学习数学的孩子,有能力进一步研究数学。”

在英国的课堂上,老师更尊重孩子的数学天分。比如老师会要求学生自己证明某一数学理论,而不是老师教,学生学,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更看重学生的思考过程,而不仅仅是看学生这道题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



结语

当然,无论是中国还是英国的数学教育,都有各自的长处和不足。

中国近年来也对数学教育上进行了改革,新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已于2022年发布。开始强调在基础教育阶段注意培养学生得数学素养的形成,即在潜移默化中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此外,中国还从统一的国家教科书政策转变为根据课程标准授权不同版本的教科书,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丰富。

据了解,尽管不同版本的教材呈现方式不同,但大都聚焦知识理解、技能训练和经验积累,强调数学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提供丰富学校资源,拓宽学生们在数学领域的眼界。并且要求学生采取探索与合作的多元化学习方式。

图片来自网络

近几年,英国也不断在数学教育上加大投资力度,并且加强了与中国的交流。

从2014年4月起,中英双方正式确定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此后双方互派了数百名数学教师交流学习。

英国教育部2016年7月宣布,英国将在4年内投入4100万英镑,在8000所小学推广上海式数学教学方法。

2018年,英国还宣布投入1.88亿英镑提高教学水平,英国教育部有关人员表示,相信中国教师的经验能在英国教育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图片来自《文汇报》

新首相苏纳克上台后,更是大力推进英国人学习数学至18岁这一目标。

为此,英国政府将建立一个包括数学家、教育领袖和企业代表在内的顾问小组。该小组将对学校中教授的核心数学内容进行审查和打分反馈,并将考虑是否需要引入新的数学教师资格考试等。该小组将研究计算能力高的国家是如何教授数学的,还将考虑如何利用新技术来帮助教师。

另外,苏纳克还承诺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并在英格兰各地建立40多个数学学习中心,旨在提高数学教学的标准。

图片来自网络

但无论在中国还是英国,要对数学教育进行改革并非易事,期间要经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值得高兴的是,中英两国都已经认识到了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拿出了切实可行的方针去实施。

究竟未来中英两国的数学教育会有哪些改变?说姐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