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哪怕到了2022年,就美国政府自己都说自己工业不行了,但真的就有不少人把美国当成是“地上天国”。
就好像他们只要国会拨钱就能迅速重建曾经规模庞大的制造业,然后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样下水个几百条军舰,几十艘航母用人海战术把人给淹死。
认为就算美国制造业规模做不到比中国更高的产能,也能依靠其先进的技术实现用质量战胜数量的胜利。
我只能说这样的看法缺乏对现代工业基本、客观的认知,也缺乏对历史的了解!如果说钱真的那么管用,那美国今天的很多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对于个人来说,钞票能够解决很多很多问题,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钞票能否解决问题取决于很多因素,具体到美国身上,根本问题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没人!没有足够的资源去维持工业。
首先,现代工业体系是一套极其复杂的,规模庞大的,需要大量人口、资源去支撑起运行与生存的体系。
而现代工业化的思想其内核从来不只是要求质量,对数量的要求也是存在的,在这套思想中,数量对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没有庞大的数量支撑起来的足够大的体系,质量是不可能好到哪去的。
单就这一点,中国对比美国都是拥有极其强大优势的,因为中国人多,中国有四倍于美国的人口!
哪怕是从2016年之后中国的劳动人口已经开始下降,但体量摆在那里,下降了6年之后的现在以及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劳动力人口数量上比美国都有很大优势。
而这种数量优势反过来讲,也是构成质量优势的重要条件,道理也很简单,“国家队”在通常情况下它一定是要比“省队”更厉害的。
很多人看不起中国规模庞大的工业体系,整天吹捧日本、德国那种“雕花工业”,瞧不起规模效应带来的优势,这是一种很肤浅的看法,如果说一个国家的实力是数量与质量的乘积,那么这两者就应该是同等重要的。
还是谈谈历史吧,今天中国与美国的对比,其实很类似于一百年前美国与英国的对比。
一百年前的1920年,全世界最尖端的工业在哪个国家呢?在英国!一百年前英国还是这个世界上的“技术先驱”,他们拥有最先进的技术积累,无论在航空技术、电子技术这些应用科学领域还是说理论物理的领域。
那个时候美国最顶尖的学者大多都有留学英国的经历,这与今天中国的情况也比较相似,中国最顶尖的学者,有留美求学经历的也比较多,但比例上还不如当时美国学者留英的比例高。
美国在产业、科研层面全方位超越英国,还要等到20世纪60年代,也就是二战结束的将近二十年后,而在此之前,美国接过全球霸权的衣钵靠的从来都不是最尖端的技术,而是足够先进的技术与极其庞大的规模优势。
世界上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是英国在二战前制造的。
再比如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哪个国家的?很多人肯定都以为是美国的ENIAC,但这是错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英国在1944年1月造出来的“科洛萨斯”,比美国还要早两年多。
科洛萨斯在问世后随即被英国军队投入到情报工作中用于计算破译德军通信密码,而且科洛萨斯的技术水平远超美国人1946年搞出来的ENIAC,它仅重达4吨,耗电量只有4.5kw,很多地方都要比美国的ENIAC更强。
但后来世界记住的是谁?是美国,是规模优势的美国,而不是质量优势的英国!
100年前,美国是依靠着其产业上的规模优势击败了英国的质量优势继承了英国的霸权,100年后的美国同样进入了这样一个对比过程中,只不过这一次身份互换,美国成为了质量优势的一方,他们面对的是规模优势的中国。
好消息是,今天中国的规模优势要远比当年美国对英国的规模优势要更大。
不要看着现在美国GDP很高,就觉得他们真的在经济上有优势,GDP只是一个直观的体现交易总量的指标,还要看GDP的结构组成。
中国的GDP组成结构中,第一产业(原材料)贡献了GDP的7.5%左右,第二产业(制造业)构成了GDP的40%,剩下来的将近54%是第三产业(服务业)。
而美国的GDP组成结构中,第二产业(制造业)占GDP比重约16%,第三产业(服务业)占GDP比重达80%,也就是说,真要对比制造业产值,中美之间的差距是非常悬殊的,毕竟中国GDP也算达到了美国的80%。
一个很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就是第三产业发展能够贡献大量的GDP以及就业岗位,并且第三产业发展起来也比较容易,但第三产业的GDP含金量可没那么高。
至于技术优势?很多人以为美国的技术优势是一种可靠的优势,以为只要技术先进,技术发展够快,就能一直依靠先进的技术去建立对其他国家的竞争优势。
但我要说:技术优势是一种极其低效率的优势,如果可以的话,尽可能地应该用规模优势去战胜对手。
因为,维持技术优势的成本太高了,为了维持技术上的那点优势我们需要常年地投入海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而追赶者们,在有前人参考的情况下赶上来所需要耗费的成本低得多,技术先驱用几千亿美元的海量投入换来的技术优势,后继者可能只需要上百亿美元的投入就能将其抹平。
这种投入与收益的巨大差距,导致了就算是美国也无力长期维持技术优势,他们的技术优势岌岌可危,否则的话,他们为什么要动用政治手段,以不符合市场经济,不符合自由贸易原则的方式来对付中国企业?为什么他们在面对华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企业的竞争时候显得那么无力?
中国并不是第一个让美国动用这种可耻手段的国家,往前算日本是最早挨刀的!
所以在我看来,中美关系的现在以及未来发展过程里,中国最不怕的就是军备竞赛,别说一百条航母了,美国人能造一百条驱逐舰就很厉害了,二战时期那种美国依靠产业规模优势淹死对手的事情,在可预见的未来就不可能重演。
今天的美国,还在运作的10万吨以上的大型船坞、船台只有一个,位于纽波特造船厂,和平时期美国开动现有造船业的全部产能,只能够同时同时建造一艘航母,打起仗来使上吃奶的劲又能多到哪去呢?
今天美国造船业的衰落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虽然二战时候美国海军造了很多很多军舰,但其实当年的美国造船业并不是他们的优势,历史上美国的造船业一直是比较差的,属于那种在国际上竞争不过对手,生存完全靠政府补贴的情况。
当年造船业最强的国家是海上霸主英国,19世纪的时候,英国造船企业在全世界把美国的造船企业打地满地找牙,1890年时候英国造船业占据了全世界80%的市场,直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946年,英国造船业的全球市场占比也高达50%。
这是什么概念呢?当今世界上造船业最强大的中国,占比也就45%左右,历史上的英国造船业甚至比中国还要强将近一倍!而那个时候的美国造船业还在靠着政府的贸易保护政策赚本国市场的钱!
二战时期因为军队订单多,美国船企迎来了一段红利期。但好景不长,大战结束后军队订单削减美国船企开始走下坡路,现在基本上就靠军队订单混日子了。
到2021年的时候,美国造船企业的全球产能的约0.7%,而中国是45%,差了64倍。
当然了海军军舰的产能上差距没那么大,因为中国船企的订单主要是商业订单,而美国船企的订单绝大部分是军队订单,但造船业本身是一个军民融合度比较高的行业,大部分船企和平时期造商船,打起仗来也能造军舰。
所以在战争时期,如果不考虑两国战略打击力量对各自工业体系的破坏,中国海军的造舰速度应该至少也是美军的10-20倍以上。
中国害怕军备竞赛吗?中国不怕军备竞赛,中国怕的其实是美国不搞军备竞赛,而是用现有的存量优势遏制中国的发展。
而美国也从来不是一个很擅长军备竞赛的国家,恰恰相反,冷战时期美国远比苏联更加穷兵黩武,但却因为军备竞赛过于沉重的财政负担导致了深重的国家危机,要不是1970年代之后美国人迅速调转方向,他们会比苏联先解体。
而今天的美国在军备竞赛上相比冷战时期还要弱小许多,国内社会运作建立在巨量的社会福利之上,军费看着确实特别多,但军队采购武器装备的成本价格又很高。
现在美军还能够维持巨大的规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资产足够多,其实美军近二十年来看着军费那么多,但都不够他们花的。
美军现在的装备服役周期比2000年时候长了不少,这倒不完全是因为冷战结束后砍军费,因为美军冷战后军费也没砍多少,更主要原因其实是美国产业空心化在最近三十年来越来越严重之后,制造飞机大炮军舰的成本越来越夸张。
还是拿造船举例子,中国为什么造军舰便宜呢?因为中国的船企平时造商船,军队下订单了他们造军舰就当是补补身子,中国船企是不指望军舰订单挣多少钱的,他们挣钱都靠卖商船,一年卖出去的商船排水量加起来上亿吨,而军舰?
中国海军造舰够快吧?一年也才下水百万吨出头,这点收益和商船市场没法比,所以中国船企接军舰订单完全可以不挣钱就当为国家做好事,成本自然是便宜。
但美国的船企拿不到什么商船订单,全家老小指望着军队那点可怜的订单养活,纽波特造船厂开工一条核动力航母,挣的钱要供养他们整个相关配套企业十年的经营开销!
结果自然就是中美两国开工一条差不多大的军舰的成本天差地别。
军用市场从规模上讲终究只是民用市场的零头,中国军工企业这么多年来为什么强调军民融合?最开始是军队没订单了,要去民用市场挣钱养活自己,后来不缺钱了搞军民融合,那是为了降低武器装备的成本。
现在美国人遇到的问题,就是他们对付俄罗斯这种穷国,确实还能用高价武器对付一下,反正不缺钱,但对付中国这种有钱、产能足够强的国家,他们这套玩法撑不住了。
这几年国内一直提倡所谓“高质量发展”,什么是高质量发展呢?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要制造业,不要太多的服务业;因为服务业打起仗来没有什么用处,但制造业却能实实在在地转化成战争潜力。
而如果美国想要逆转这种颓势,需要的不仅仅是钱,因为钱买不来东西就是废纸,根本问题上还是美国要重建制造业,有了足够规模的制造业,才能用钱买来东西。
毕竟美国人总不可能把先进的军工技术给盟国,然后自己拿着钱从盟国那里买东西不是?哪怕是美国这种产业空心化,热衷于把制造业丢出去的国家,他们也知道,军工业必须牢牢握持在手里。
所以哪怕日本和韩国的造船业其实还比较厉害有和中国竞争一下的能力,但美国绝对不愿意让日韩帮他们造军舰。
而中国最近两年时间经济不景气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刻意压制服务业,为了应对美国的战争威胁将制造业摆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优先发展导致了消费紧缩就业岗位不够多。
虽然我们经常说“打起仗来中国的外向型经济不好过”,但美国的服务业为主的经济日子只会比我们更惨。
而现在,美国想要重振制造业还非常困难,因为美国想让一个国家建立产业规模的优势,那么对这个国家而言收益最大化的办法是什么?
是和当下拥有最大产业规模优势的国家合作,就像上世纪90年代后中美之间的合作一样,这种合作能够为后发国家较快地带来发展,而中国对此也是好不排斥的,毕竟越南这样的国家,他们的体量摆在这里,他们的战略位置摆在这里又怎么威胁中国呢?
当然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看,如果说美国那么容易就能重建制造业,他们为什么还要去扶持别人啊?有中国的先例在这里,为什么不老老实实自己重建产业呢?
以今天美国的财政能力,不要说军备竞赛与扩军,仅仅是让现在这个规模的美军更新装备完成军队现代化都比较困难了。
而当今世界上,发展是主旋律,人生来不是为了对抗,对抗只不过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对于中国来说,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以尽可能少的军事投入,去换取尽可能大的发展空间。
对于美国来说,他们无论如何都要避免与中国的军备竞赛,而一旦打起仗来,美国绝对不会允许中国发挥其产业上的规模优势。
问题不是说打起仗来美国人能不能造几百条军舰给人淹死,而是他们要如何阻止中国造出几百条军舰淹死他们?因为中国是真有能力造几百条军舰啊!
最近10年中国海军新造的军舰排水量加起来,是美国冷战后新造军舰排水量的好几倍!就算质量差一点,数量够多啊,更何况在海军这边,中国还是更先进的,搞不好是质量与数量的双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