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的阴影不可能说抹掉就抹掉。
“通知,今天5点到9点做核酸!”
11月14日凌晨4点,睡梦中的妈妈被喇叭里的重复声响吵醒。那时村干部正开着车到处巡游,并把喇叭声音调得震耳欲聋。
11月16日晚上8点,小巴的妈妈电话里说,家乡县城城北有些小区封了,而全县则已经连续做了三天核酸。
对于行动不便的八九十岁老人,会派专人到家里做核酸。全县幼儿园和小学停课,小孩都被家长接回来了。
位于浙西的小巴家乡有近40万常住人口,彼时只有一个无症状感染者。
这样的故事我们早已习以为常。所以,妈妈只是嘟囔几句,准备接下去的“每日核酸”。
电话这头的小巴正待在千里之外的石家庄——它是第一个在疫情管控方面出现明显松动迹象的省会城市。
近几天,石家庄每日新增新冠感染者达数百例。11月13日新增541个无症状感染者,3个确诊。11月14日新增483个无症状感染者,2个确诊。11月15日新增323个无症状感染者。11月16日新增182个无症状感染者。
从10月底到11月初,石家庄已经连续两次静默,分别为三天和一周。
但据石家庄官方信息,11月14日开始,石家庄公共场所、公交地铁,不再被强制要求扫场所码、查核酸码;不再要求全员核酸,关闭免费核酸点;封控单位从小区缩至单元楼、独户。
这些迹象,表明石家庄的疫情管控风格在快速变化,“放开”了?真相如何?我们15日一大早从杭州跑去了石家庄。
三个“矛盾”
石家庄确实在变。
11月15日下午1点多,小巴从正定机场下飞机到走出机场,预想中是需要多道“关卡”的,这个过程我们花了二十分钟左右。载我们出机场的出租车司机告诉我们,过去一般需要40分钟。
不过,出租车开在前往石家庄市区的高速道路上,车流肉眼可见地稀少。出租车后座的一床旧被子引起小巴的注意。那显然是司机自己用的。车上四处还散落着些泡面、香肠,甚至牙签。
按照防疫政策,封控小区物品不能出小区,担心有病毒残留。但没有被子和棉袄,他就没法熬过一周时间。到了晚上,石家庄气温只有8摄氏度左右。
这一案例,证明过去一段时间,石家庄疫情管理之严格。
不管怎样,那时他终于可以回家了。
当汽车驶入市区,并没有看到“完全放开”的迹象。一条条长队伍从街头排到街尾,像整个城市莫名生出了许多长触须。
后来小巴了解到,地铁、景区等仍然要求乘客或游客出示72小时内的核酸检测证明,景区、大型商场、网约车等企业或平台也仍然要求员工或平台工作者每72小时做一次核酸。
还有一种情况是人们主动之举,一位手机店老板告诉小巴,他担心自己得了新冠,继而感染他人。不少人则是担心传染家里老小。
排长队做核酸是我们发现的石家庄的一个“矛盾”。第二个明显的“矛盾”是,当这个城市决定以人们的便利为先时,多数人选择的反应是犹豫和谨慎。
一位连锁店店员所在小区封了三个单元。按理说,不在这三个单元的其他居民可以自由出入。但他们没有。通常是网购后让快递员或外卖员把东西放在小区门口,出门拿后就赶紧回家。
早上9点多,一位路口的出租车司机指着十字路口说:“没有早高峰!以前8点多就人多了,现在好多单位都没上班,学生孩子都放假了。”
小巴后多次和各类人确定有此类事发生
在石家庄定居五年的李康告诉小巴,他所在楼层中户住着两个老人,他们还不敢出门,只是偶尔下楼去旁边的菜市场买点菜,就匆匆回家。
网上一些信息,也印证了一部分石家庄人并没有对这松动表现出来明显的欢迎态度。
此外,写字楼里的创业园还大门紧锁,小吃街只有稀稀拉拉的人流,开业两天的数码城,满眼只是百无聊赖的老板和店员。
最吸引眼球的是药店,店员个个看着都很精神,有的中大型连锁药店,店员就有至少七八个,她们走来走去,说这说那。
即便是深夜时分,药店也都亮着灯、放着光,并用大喇叭不厌其烦地喊着某某药有现货,吸引路人目光。
这就是第三个“矛盾”:药店成了香饽饽,药店中人们来来往往买药的情形,有几分像疫情封控时期人们在超市抢购菜肉的情形。
一位物流公司老板给石家庄的五六个员工每人报销了500块钱的感冒药。有的人身上就揣着一盒感冒药,这就是独居者李康的状态,他揣着一包刚从药店购买的藿香正气胶囊。
走在市区路上,我们迎面就看见一个阿姨提着一袋感冒药从药店出来。
在一个连锁药店,有一个三口之家的主妇,一口气买了一大盒连花清瘟颗粒、复方感冒灵颗粒,还有一些布洛芬缓释胶囊。
这位主妇显然会让许多人羡慕,尤其是她买到了连花清瘟颗粒。如今在石家庄,连花清瘟颗粒最为畅销,但基本上已经没有现货。
“卖疯了!老板赚翻了!”这一现象,让一位网约车司机甚至叫了起来。他媳妇在一家连锁药店工作,据他透露,这几天的日营业额从2000元左右增至15000元左右。
但买感冒药还需登记信息,包括身份证号、姓名、具体药品名、数量等。表明这些感冒类药品仍然受到管控。
“吃螃蟹的人”
所谓“放开”初期的三个“矛盾”现象,本质也不矛盾。
石家庄人有充分理由担心,“放开”初期造成感染新冠的风险快速提升,有必要保持疫情封控时期的应有“素养”。
行动不便的老人、习惯上网课的小学生、“被放假”的中学生和大学生,仍然谨慎居家。国企单位、中大型企业,则也有能力允许员工居家办公或者为员工提供免费的核酸检测服务和感冒类药品。
但更多普通打工人,他们不得不出门工作。
在路边等待接客的出租车
城市中心地带的一家内衣连锁店里,一个40岁的阿姨,告诉小巴她已经上了两天班。“今天三百多,昨天还有四百多,前天五百多,(病例数)越来越少的话人家就敢出来了。人都是这样的。”言语中,透着对当前形势下出来上班的不情愿。
通过坐班赚点基本工资是她的目的。“在家待着的话,今天就没生活费赚,还要交房租。”
她所居住房屋的租金是每月1000块钱,而门店里一个月能赚三千多的基本工资。这笔收入对她颇为重要。她还提到,这两年石家庄物价明显上涨,比如鸡蛋从四块多一斤涨到六块多一斤。
据她透露,11月份这半月的营业额只有1万多,平时应该有3万多。
她是福建人,跟着丈夫来石家庄定居,已有二十多年。丈夫是五金行业的业务员,但也没什么“发展前景”。夫妻俩有两个孩子,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小学。
三年的疫情让她有点想通了:
再过些年孩子上了大学后,就回老家种地,和疫情时期的城市生活相比,在老家起码有足够吃的,也不用交房租,总之“不用心惊胆跳了”。
夜幕降临后,城市街道的行人慢慢散去,周边大楼渐渐黯淡,但普通打工人、个体户的存在感却伴随夜深更加昭然。
11月15日晚上9点半,石家庄新华区比较知名的一家饭店门口,站着表情严峻的代驾司机小雷,等了一个半小时的他还没有接到单子。
高大的他对于出门干活也流露明显的担心,比如他对刚吃完饭、没有戴口罩的小巴就表达了类似“整个石家庄就你不戴口罩”的惊讶,直到他展示了代驾APP里的余额——3块钱,“连包烟也买不了”,也就不奇怪了。
许多道路边,一个个崭新的烧烤摊、卷饼摊、小商品摊,像一盏盏灯自顾自地亮在无边黑夜里。
晚上10点,包裹严实的一位阿姨在路边支着一个摊位,卖点电瓶车需要的挡风被。她原本是开网店的,但生意每况愈下,所以开始摆地摊。但她过去半个月被封控居家,连续踩了两次“雷”,这次货还是半个月前进的。
趁着解封,她在傍晚五点钟就出摊了。过去一晚能卖个几百块钱,而今天只有一百多,但聊胜于无。
看得见的未来:三个聚焦点
“吃螃蟹”要吃多久,结果是什么?不仅仅是普通打工人、个体户面临的棘手问题,其实也是整个石家庄面临的问题。
尽管石家庄的变化在外界看来堪称是“转折性”的,但石家庄政府明文强调的是:
“实施科学精准防控,坚决防止‘一刀切’‘层层加码’‘一封了之’”。
“广大市民要充分认识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
这其中的节奏把控、搭配措施是否妥当至关重要,显然,石家庄给庄外庄内人造成一种“用力猛烈”的印象。
比如,11月14日,石家庄计划取消免费检测核酸点,但11月15日又恢复了部分免费核酸检测点。这表明未充分预估到市民对核酸的需求规模。据我们的观察,目前石家庄的核酸检测供给仍明显不足。
由于缺少免费核酸点。小巴在11月17日晚7点左右前往市二医院做收费核酸,但被告知当天供应量已经消耗完。去到市中医院时,差点没赶上匆匆就要结束核酸采样的工作人员。
其结果自然是徒增当地人的焦虑,更加助长了部分单位为了“自保”而要求核酸检测,从而造成核酸供需进一步失衡。
石家庄在看齐、靠拢“精准防控”过程中的犹豫、不熟练和试图谋求平衡的迹象并不少见。
小巴还路过新百广场附近的一个小区时,却看到了一个注明 “高风险小区”。那里围着警戒线,有“大白”以及几个工作人员在门口把手,一律神情紧张,虎视眈眈看着路人。在此之前,官方称封控单位为单元楼栋,为何还有小区?
门被锁链锁着,一旁保安强调是高风险小区
综合可见,石家庄要实现“精准防控”目标并不轻松。至于原因,或许可以用一位受访者的话来总结,“三年的阴影不可能说抹掉就抹掉。”
石家庄老百姓当前关切的主要问题是明显的。
第一,能否遏制住病例数的高增长态势?尽管过去几天无症状感染者及确诊病例总数呈现下降趋势,但仍然在数百例这样的高位。
追溯到2021年初,石家庄因疫情封控时间长达二十多天,但彼时日增病例数最高也不过几十、上百。
第二,后续感染新冠病毒的知识普及与处置政策能否明朗化?
内衣连锁店、摆地摊的两位阿姨,就表露出对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的担忧,她们只知道重症病例少去了,和多数人一样对感冒药之于新冠病毒的效用并不了解,并且关心后续相关治疗费用问题。关于老人、小孩等特殊人群的政策尤其受市民关注。
目前,不少石家庄人口中正流传“阳性病例喝几天热水就痊愈”的“传闻”,急需权威释疑。
第三,能否快速激活沉闷已久的市场。三年来,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影响人们生存问题,石家庄的“转型”让庄里庄外人翘首以盼。
在石家庄待了近三天,我们所经过的市中心广场、核心购物街、市老小区市场、其他各类街道,气氛低落。
或许只有一个叫革新街便民市场的地方令人眼前一亮。
晚上六七点,市场内外到处都是小摊小贩,大人、老人、小年轻、嬉闹少年络绎不绝、人声鼎沸,水果摊上满眼都是新鲜的水果,热腾腾的蒸汽不断从各个小吃店里往外冒,每个人都穿得精神、体面,一切都那么饱满、新鲜、有趣,这正是市井烟火气。
在整个石家庄,整个河北,甚至整个中国,它大概是星星之火的存在。但只要培育呵护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