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 (ID:covricuc),作者:October神无月,原文标题:《〈芳心荡漾〉:在“抓马”的浪涛中,偏航的女性故事》,头图来自:《芳心荡漾》剧照
《芳心荡漾》是爱奇艺“拾光限定 狂花系列”女性系列展映剧推出第二部作品,是接力《摇滚狂花》的第二棒。讲述了三个不同年龄的女性的爱情故事:38岁离过婚的职场女霸总张帆,30岁与男友进入七年之痒的保险销售潘晓晨,20岁的恋爱脑研究生罗潇潇。
这部剧在宣发时就以“抓马”作为卖点,跌宕的剧情、快节奏的推进和轻喜剧的呈现,让许多观众将这部剧与美剧《致命女人》对标,期许看到大女主的复仇爽剧,然而这部剧中呈现出的女性特质显然不能让观众买账。有的观众称这部剧为“国产版低配致命女人”,也有人称之为东八区的性转版。
这部剧集齐了秦岚、蓝盈莹和郑合惠子等关注度高的美女主演,还加上了李雪琴脱口秀作为衔接线索,试图在逐渐套路化的女性题材剧中另辟蹊径,可从豆瓣评分和观众评论来看,这部剧并没有达到其预期效果。为什么这样一部大胆创新的“她”题材作品,却收获众多差评?
一、在喧嚣与欢笑中被消解的女性议题
这部剧涉及到职场性骚扰、长跑爱情的变质、被渣男欺骗被“小三”等话题,然而,这些女性具有切肤之痛的议题在这部轻喜剧中不仅被潦草带过,甚至被娱乐化地消解了,这正是观众对这部剧感到“愤怒”“无语”的一个重要原因。
保险销售潘晓晨即将与男友进入七年之痒,男友已不爱她于是便设局请一位健身教练勾引她,事成后女友“出轨”,他便可以自然而然结束这段感情。然而男友为了完成父母心愿,又反悔和健身教练的约定,向潘晓辰求婚。男友求婚前约潘晓辰去爬山,在爬山前男友的许多反常举动令她感到害怕:
她虽怕男友心生歹意要谋杀自己,但还是答应一同前往爬山。在她以为男友要痛下杀手时却戏剧地发现男友是要向自己求婚。
在这场局中,相恋7年的女友先是一件漂亮但失去了吸引力的物品,被两个男人随意谈论、随意交易,后又成为满足父母心愿的工具人,成为宜其室家的妻子候选人。
这种所谓的反转更像是披着“喜剧”外衣的地狱笑话:下次你发现男友买刀并约你爬山的时候,不要害怕,或许他只是在做手工戒指盒,准备向你求婚哦~
而从女性的视角来看,无论是七年爱情长跑后的变心之痛还是杀妻之恐在一些社会案件中都曾经出现过,是每一个女性都能或多或少带入并共情的真实事件。
可是这些真实而沉重的女性议题却在这场荒谬戏谑的局中被消解了,这也折射出许多女性群像剧对于女性议题“蹭热点”式的探讨,重重拿起却又轻轻放下。
地狱笑话式的令人不适感还体现在对职场性骚扰的刻画上:
职场女强人张帆发现下属被男同事侵犯,她愤怒地采取行动,找男同事对峙,并鼓励下属勇敢站出来报警。可是在发现自己的“小狼狗”男友是男同事的儿子时,她执着的正义突然不再重要,怕小男友承受不了真相的打击,她想尽办法隐瞒真相,甚至要毁掉证据。
在剧中,职场性骚扰,竟成为了推动爱情线的工具。本来执着于保护女下属权益的张帆,为了保护男友情绪,想要毁坏存放着证据的优盘,而其男友要修复优盘。在争夺与修复之中,两人产生了一场意义不明的床上纠缠。
争夺优盘、追寻真相竟成了“性张力”“工业糖精”的催化剂。这种荒诞超出了喜剧技巧,让观众感受到了一种真实的对女性的“背叛”。
在看见女性、言说女性的女性剧中,女性反倒成为了被消费的对象,她们的喜怒哀乐成为增加戏剧效果的工具,背后隐含的伤痛和恐惧却被彻头彻尾地消解,只为搏观众一笑。在女性群像剧中,剧情本应通过反映女性生活的图景,再现女性的困境,引发社会对于女性处境的关注和思考,以期解决现实问题,但是这样的女性群像剧里,现实问题却变成了让剧情更“抓马”的工具,成了一种本末倒置。
在欢声笑语的氛围中,男主女主们热热闹闹的分分合合,剩下的只有在风中凌乱的观众。至于女性有着切肤之痛的社会问题,早已消解在反转再反转的抓马中。
二、作为点缀之物的女性独立
除了对严肃女性议题的粗糙处理,女性角色们的“分裂”与“反逻辑”,也让部分观众哀叹“放过女性”。
剧中的女主们尽管作为经济强势的一方,仍旧承担着家务;她们一方面强调做自己,却依旧花心思在吸引伴侣上;她们对于男友们的凝视并未感到冒犯,反而视为爱的象征。
比如潘晓辰以为男友吃醋要带刀斩情敌时说:
前一秒还在为生命安全担忧,后一秒突然又觉得这恰巧证明了男友对自己的爱。
这种分裂感来源于:她们所谓的独立女性形象不过是另一重自我规训的枷锁。即我只有成为独立女性才能够找到自身独特性,从而拥有真正的爱情。
这种独立女性形象是由父母、男友、同伴、职场、社会共同构建起的对女性形象的新期待,并不是她们自身觉醒而达到的自洽状态。也是为什么很多观众认为很多女性剧中的角色始终有一种“外强内弱”的分裂感,打着独立女主的旗号,又做着各种“恋爱脑”的行为。
在这部剧中,“独立”并不指向纠正两性间不平等的依附关系,而是作为女性角色的装饰品,更好地帮助她们获取异性的目光,无异于一只“斩男色”口红或者“纯欲风”香水。
比如在这部剧中,独立强势的潘晓辰仿佛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工具人:卖保险到销售冠军是为了供男友读书,自律健身是为了穿上男友送的小码裙子,和健身教练暧昧是为了挽回男友的爱,连成为独立女性仿佛都只是因为男友性格软弱,需要一个“强势的独立女友”。
由此展开,所谓的女性成长也不过是陈旧的爱情戏码,即披着“独立”外衣的女主角遇到她的真命天子后,将自己的外刚内柔充分的呈现,展示出自己的反差感与吸引力。每当女主遇到困难或危机时,男友便骑士般从天而降,完美化解。
充满着自我凝视与规训的女性爽剧,不过是披着女性力量的“升级版玛丽苏甜宠剧”,投射着对女性的规训与曲解:女性并不需要真正的独立,只需要做一个外观上的精致独立女人。
这种撕裂感中,“独立”是包装华丽的谎言,亦是精致的糖衣炮弹。
三、独立女性的坐标在于自己
在《芳心荡漾》这部剧中,对于女性独立是这样表达的:
“感情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感情只有对于我们女人来讲才那么重要,遇到一点问题就要死要活,如果我们可以像男人那样把精力放在事业上,让自己过得更好,哪怕是没有感情,一个人也会很快乐。”
这段感叹由职场女强人张帆说出,意图传递出,女性独立就是要拎得清放得下,要专注搞事业而不是为了情感寻死觅活。
可是“我们要像男人一样把精力放在事业上”的金句本身,充满了对男性和女性的刻板印象,男性就是理智的、专注事业的,暗含着”我们只有像男人一样,才能真正独立”的含义,仿佛女性想要独立只有把自己变成某种程度上的“精神男人”。这类独立的表达也体现着对女性自身能力的不信任,即使披着女性爽剧的外衣,仍旧是无法自洽的自我否定:女人是感性的、情绪化的,而成为独立女性就是要舍弃女性气质,像刻板印象中的男性一样。
纵观层出不穷的女性题材剧,书写女性的作品中总有一些独立女性仿佛是性转版的“成功男性”,除了精致西装、细高跟、烈焰红唇的女性装扮,她们在职场中的自信霸道,对旁人散发着冷漠疏离的气质,唯独对小男友妩媚一笑的情节,和早期的言情剧中的男霸总并无什么两样。
女性独立的塑造必须是成为刻板印象中的“精神男性”吗?
细腻、共情、理智、清醒这些看似对立的品质对于人类来说具有平等的重要性,这些美好的本质上是模糊性别的。成为独立女性就是发掘自身的多维潜力,实现自己的发展。女性的自我追寻也不应简单的以男性价值标准为自己的定位坐标。
也许,我们渴望看到的独立女性,是摒弃了“二元对立”的性别观念的自洽个体。
只有跳出“像男性一样”的独立执念,才能让无数观众解读出无数种可能性,在女性成长剧中看到自己的侧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 (ID:covricuc),作者:October神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