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上怎么展出这么多国产品牌,不应该都是进口展品吗?”科思创展台上,一位“绿牌”观展人士有几分疑惑。

逛上一圈不难发现,进博会里的“国货”并不在少数:上汽智己L7出现在德州仪器展台,高通摆出了一排小米、联想、一加等国产手机,爱普森的VR演示用的眼镜竟是来自上海的诠视科技……

记者一番询问发现,这些“国货”通常是引进国外先进材料和技术后不断“本地化”的产品,正是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的最佳注脚。

两辆国产车“驶”入进博展台

“我们最多一天有七场签约活动,成了3号馆最热闹的展台之一。”最近几天,科思创进博会项目联合负责人项青直言脸都笑僵了,“我们展台摆得满满当当,但是几乎没有一件自家的产品,几乎全是合作品牌。”

科思创的展台上,高合新上市的旗舰轿跑HiPhi Z尤其亮眼。虽然外观和智能交互非常吸睛,可是这家德国化工企业为何把宝贵的进博“C位”拱手让给一家国产车企?记者了解到,这款高合汽车使用了科思创和立邦联手打造的绿色低碳汽车涂装,相对于传统配方能有效减少碳排放,大幅减少石油基资源的使用,除了应用于金属车身样件,车身塑料件也使用同款涂料,实现“以塑代钢”,通过减轻车身重量满足更长续航需求。



“看似在展示国产合作品牌,也宣传了我们的工艺技术,这样的双赢局面,让我们在进博会上收获了非常多客户意向。”项青说。

另一辆全新的上汽智己L7,也出现在德州仪器的展台上。“你看车头的LED大灯用的就是我们DLP技术,130万个可寻址像素,可以在车辆前方进行投影,增强人与车的互动体验。车载TI AWR2944毫米波雷达传感器,还能更快速进行盲点检测和转角导航。”德州仪器半导体事业部销售经理梅务昆在介绍智己L7技术参数时如数家珍,好似介绍自家的产品,“我们主要是提供芯片和技术解决方案,更多的国产汽车搭载我们的芯片,更能凸显出我们在汽车电气化方面的优势。”



“去年参展进博时,我们是拉着合作伙伴一起来参展的,今年是合作伙伴排着队来找我们,我们还得再三挑选。”科思创中国区总裁雷焕丽自豪地说,“以前科思创只有几个产品,现在加入更多中国伙伴,我们的产业链也会更健康发展,‘进博朋友圈’越来越大,这句话实至名归。”

更多本地化服务加速落地

随着中国伙伴的加入,配套的进口服务也逐渐出现国产化和本地化的趋势。欧姆龙健康医疗在进博会期间展示的“MMC(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健康便利店”项目,集成“智慧化医疗硬件+医院级诊疗服务”,在中国已成功落地。

“目前,我国加速老龄化,慢性病患者已超3亿人,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到总疾病负担的70%。”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王卫庆教授表示,国家政策层向慢病管理倾斜,慢性病防控与治疗政策体系正在逐步建设。

对此,他也坦言,慢病患者的治疗周期漫长,但仅靠院内医疗资源,无法做到定期回访和后期干预等精细化服务,而我国的慢病院外管理相对比较薄弱,需医院和零售联动,构建信息化的慢病管理体系,欧姆龙的MMC健康项目便是其中一个实践。



“我们将最新仪器放在社区医院或药店,方便市民随时检测,数据可以与医院共享,实现慢病管理。”欧姆龙战略推进室室长佳娜告诉记者,上海的医疗资源非常丰富,欧姆龙选择国大药房等大型连锁药店合作,目前已在上海布局两家。同时,还推出了MMC社区版健康驿站,深入社区覆盖健康医疗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在上海与万科已达成合作意向,也在和中海、金茂物业等洽谈中,计划明年将辐射更多社区。”

栏目主编:李晔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雍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