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大规模超视距地面战争。在大量卫星、无人机、侦察机对战场全天候24小时的全面监控下,具有态势感知优势的一方已基本实现了发现即摧毁的能力。

随着这场冲突逐渐陷入白热化,美国军方也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和反思,并试图将从中吸取的经验与教训应用到未来的军队建设与战争中。

美陆军参谋长詹姆斯·麦康维尔将军在做总结时提到了装甲力量的运用以及远程火力打击的重要性。

他认为俄军之所以表现不佳,一部分原因是未能在战术层面将装甲兵、步兵和空中支援有效整合在一起,另一部分原因则是他们的对手能将战场情报转化为对敌方高层与关键节点的打击能力。



美国安全中心防务项目高级研究员克里斯·多尔蒂表示,俄军的武器从性能上来说远超乌军,但他们无法相互分享信息,因此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在谈到美军现状时,美军高层认为,在过去二十年里,美国陆军一直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地进行低烈度,静态化的制安战,而非现代化大规模的地面战,这导致了美军在应对正规战时已经有些力不从心。

在前些年北约内部举行的各项大比武中,美国陆军的成绩一直不甚理想,虽然这并不能说明美陆军的战斗力已到了不堪的程度,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目前的存在的诸多问题。

在谈到乌军最大的优势时,美国人认为是西方提供的太空侦查技术帮了他们大忙。



在俄乌冲突期间,美军和北约不仅为乌克兰提供了大量的航空和航天侦查资源,还对俄军通信系统进行了监听与干扰。

俄乌冲突爆发伊始,乌克兰就取得了几乎所有西方国家商业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卫星的访问权。北约还将侦查卫星和侦查飞机收集到的俄军情报与乌军进行共享,以便乌方及时作出反应。

按照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的说法,美军收集到的情报只需要1小时就能送到乌军手中,这赋予了乌军远超俄军的,对时间敏感目标的打击能力。

俄乌冲突的结果表明,部队一旦在战场上停留太久,必然会遭到敌方火炮、无人机或其它远程武器的攻击。



如果说空基与天基侦查能力算是美欧对乌克兰方面的单向“技术扶贫”,那么对于火箭炮的灵活使用则突显了乌军的主观能动性。

在俄乌战场上大出风头的美制M142“海马斯”火箭炮是一款轻量化的自行多管火箭炮,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命中精度高、部署方便、机动性强等特点。

在作战时,乌军通常会将“海马斯”隐藏在俄军火炮射程之外,一旦寻找到“猎物”,就会单车或多车机动到发射阵地进行发射,然后打完就跑,不给俄军反击的机会。

这种依托公路“快打、快跑”的游击战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战果,这也让火力密度不到俄军五分之一的乌军,经常能打出不落下风的火炮对攻战。



而相比乌军,俄罗斯陆军却一直把建设重点放在了坦克等传统装备上,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远远落后于时代。

虽然俄军也装备了诸如BM-27、BM-30等性能尚可的多管火箭炮,但这些武器自动化程度较低,且缺乏精确制导弹药,根本无法像“海马斯”那样神出鬼没,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既然美国陆军在乌克兰战场上总结出这么多经验,像“海马斯”这样的美制武器又表现的如此出色,那么万一今后遇到了比俄罗斯陆军更强的中国陆军,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虽然中美两国未来爆发热战的可能性并不是太大,发生大规模陆战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但也不妨将二者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比较,看看究竟谁才是目前的“地表最强”。

俄军之所以经常被被弱得多的乌军牵着鼻子走,归根到底还是在态势感知与通信能力上吃了亏。

据悉,自从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以来,已经有数颗俄军用卫星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使用。其中一颗甚至4月份刚发射升空,一个月后就失效了。

与严重缺少侦查卫星的俄罗斯相比,中国目前已经拥有了上百颗“遥感”、“高分”、“实践”系列卫星。这些卫星在性能指标、技术稳定性和数量上均远超俄罗斯,仅次于全球第一卫星大国美国。



以“吉林一号”系列高分辨率遥感卫星为例,该卫星由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据传曾用光学镜头锁定过一架飞行中的F-22战斗机。

目前在轨的“吉林一号”卫星共有75颗,能在30分钟内对重点目标重复观测。而当“吉林一号”138颗卫星组网完毕之后,将能实现10分钟内对全球任意位置目标的回访,从而大大提升解放军对时间敏感目标的跟踪与打击能力。

当然,对敌方进行精确定位与持续监控只是对敌实施打击的第一步,后续工作则要交给各种远程火力打击平台来完成。

目前,中国陆军一线作战部队的远程火炮无论是多管火箭炮还是身管火炮都基本实现了自行化与数字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陆军远程火力打击方面,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中国陆军面前耍威风。



就拿解放军陆军最新型号的PHL-191远程火箭炮来说,该炮采用了8X8轮式高机动越野底盘和模块化装填系统,在弹药威力、射程与载弹量上均超过了美军的“海马斯”。

在通常情况下,“海马斯”火箭炮只携带6枚口径为227毫米的火箭弹,而PHL-191远火则会携带8枚口径为370毫米的火箭弹。

此外,“海马斯”使用的普通火箭弹最大射程只有80公里左右,而PHL-191远火370毫米火箭弹的射程可以达到180公里左右,完全可以在“海马斯”射程之外对其进行吊打。

即便对手使用了射程300公里的ATACM战术导弹,PHL-191远火也有射程为480公里的750毫米火箭弹进行应对。“海马斯”所引以为傲的从卫星到无人机的侦查、通讯体系,解放军也一样不少。



考虑到中国强大的工业产能与较低的生产成本,一旦双方同时使用远火“洗地”,吃亏的恐怕只能是老美。

除了多管火箭炮外,解放军近年来在身管火炮方面也进步神速,一系列新型号的自行化火炮已陆续装备部队。

历史上,解放军继承了前苏联的“大炮兵主义”思想,一直将炮兵视为陆军建设的核心。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保卫南疆的战斗中,解放军炮兵就曾以极为凶猛的火力给“东南亚小霸王”好好上了一课。

进入新世纪后,解放军陆军炮兵开始陆续装备了05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与PCL-181型155毫米卡车炮。前者在综合性能上丝毫不逊色于美军的M109A6自行榴弹炮,而后者更是美国陆军所没有的 “新玩意儿”。



与PHL-191远火一样,PCL-181型卡车炮也具有良好的战略与战术机动性,可通过运20、运9等飞机进行快速部署。

该火炮具有信息化程度较高,配套弹种齐全等特点,非常适合以“快进,快出”的方式,对敌方重要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以及对敌方集群目标进行火力压制。

在乌克兰战场上,与PCL-181十分相似的法国“凯撒”卡车炮就受到了乌军的高度评价。不难想象,装备数量更大,制造与使用成本更低的PCL-181如果投入到类似的战场环境中,一定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当然,打仗并不存在“你出炮,我也要出炮”的死板规定。对付“海马斯”等机动性强的远程火力打击平台,最好的办法还是进行空中打击。因为比起地面装备,飞行器的机动性能显然更强,生存能力也更高。



对于当下的解放军而言,“彩虹”和“翼龙”系列无人机无疑是对付“海马斯”们的最佳选择。

“彩虹”家族中的“彩虹”-5是该系列无人机中的最新款。该机最大航程超过1万公里,当挂载16枚AR-1空地导弹时续航时间超过40小时,完全可以在“海马斯”的预设阵地或行进路线附近提前设下埋伏。

虽然“海马斯”经常昼伏夜出,善于躲藏,但“彩虹”-5装备的合成孔径雷达能让其在任何时候都无处遁形。

而且当“彩虹”-5发现目标数量过多,自己携带的弹药不够时,还可以通过数据链招呼附近的其它无人机前来增援,以编队方式对“海马斯”进行围歼。



在“彩虹”-5约200公里/小时的巡航速度面前,最高时速仅80公里/小时的“海马斯” 将陷入打不到,藏不住,跑不掉的被动境地。

事实上,俄军在和“海马斯”周旋了一段时间后,也总结出了一套反制方式,例如增加空中侦查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其弹药补给系统的侦察。

一旦发现目标,俄军就会招呼己方的火箭炮甚至战术弹道导弹对其进行打击。此外,俄军还将自己的指挥中心和弹药库进行分散布置,并适当后撤。虽然这样做会降低作战效率,但生存能力却大为提高。

总之,美国的“海马斯”火箭炮的确是一款性能非常优异的远程打击武器,在俄乌战场上也有着上佳的表现,但对这种武器我们也没必要过于神话。



对付“海马斯”,其实我们有的是办法!

至于麦康维尔将军在总结时提到的对于装甲力量的运用,则多少反映出美国陆军再度“复兴”坦克等重装甲装备的意愿。

本世纪初,时任美国陆军总参谋长的埃里克·新关上将提出了“快速反应旅级战斗队”的设想,旨在提高部队的快速反应速度和应对低强度局部冲突的能力。

不过此后的历次局部战争证明,像“斯特瑞克”这种薄皮大馅、火力贫弱的轻量化装甲车,哪怕面对单兵火箭筒与T-55这样的老古董,也经常被打的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于是,当初还算是引领时代潮流的“斯特瑞克”,如今正面临着“中年下岗”的命运。 相信俄乌战争之后,美国陆军势必会进行一场针对未来地面战争的大讨论,将下一代轮式步兵战车提上议事日程。



与美军颠覆性的军改不同,解放军在军改后组建的合成旅虽然也和美军一样,分为重型、中型与轻型,但在野战伴随防空与火力上却明显强于对手。

哪怕是最强调机动性的轻型合成旅,未来都有可能装备配备11式突击车、122毫米卡车炮以及122毫米火箭炮车等重火力武器。

而在陆战突击主力坦克方面,美国陆军最先进的M1A2 SEP V3(M1A2C)主战坦克在综合性能上的确要强出中国陆军99A型主战坦克一筹。

虽然99A首次实现了我军各作战单位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交战能力,在“打穿防住”等基本能力上也算过得去,但该坦克在“豹”2A7、M1A2C等国外最新型号的主战坦克面前无论是火力还是防御都已经明显处于下风。



随着俄罗斯的T-14、德国的KF51“黑豹”、美国的艾布拉姆斯X等各国新一代坦克的相继亮相,曾经的“陆地之王”99A也到了要找“接班者”的时候了。

不久之前,99A型主战坦克总设计师毛明对外表示,未来中国主战坦克的乘员将减少为两人,采用无人炮塔,模块化设计,车体以及在炮塔上集成多个软硬杀伤防护系统,信息化程度较99A将有质的提升。

从毛明总师透露出的信息来看,解放军未来主战坦克的大致轮廓已清晰可见,相信不用等太久,大家就能一睹其尊容。

根据毛明总师的描述,解放军下一代主战坦克的综合作战能力必将远超解放军现役的99A,以及豹2A7、M1A2C等世界顶尖的主战坦克。



由于中国的主战坦克对战略机动性没有过高的要求,因此该坦克在防护能力上应该会大大超过普遍轻量化的欧美未来主战坦克。

俄乌战争向世人证明了传统的会战式打法已经穷途末路。信息化时代的地面战争讲究的是战场监控和感知能力,以及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笔者相信,作为这场冲突的旁观者,解放军一定会从其中得到某些启示,继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战斗力。

从解放军陆军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万一有朝一日真的遇到了美国陆军,凭借我军强大的远程火力、海量的无人机,以及具有全新概念的未来主战坦克,对方将很难占到什么便宜。当然,前提是我军已经掌握了制空权与制电磁权。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