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江湖边,责编:kuma,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近日,33 岁的乐坛常青树“霉霉” Taylor Swift 发行了第十张专辑《午夜》。实销一周即创全美七年来最高纪录,成绩可以说是非常好了。


不过,MV 中的某个画面,却在社交媒体引发了一波对她“肥胖恐惧症(fatphobia)”的质疑。


在宣传收录曲《Anti-Hero》时,Taylor 强调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我的噩梦和侵入性思维”就是发胖。


争议就在这儿爆发:MV 里有两个 Taylor,当大码的她站上体重秤,上面没有显示读数,而是大大的“肥胖”二字。她抬起头看向小码的自己,后者失望地摇了摇头。



《Anti-Hero》MV 画面


这是一首讲述身材焦虑和不安全感的歌。部分大码粉丝看到后,觉得非常伤人和冒犯。他们回复道:


你害怕变成的样子,就是我现在的样子。老实讲,我们不需要再次被提醒:长得“像我们一样”有多吓人了。



“提醒大家对肥胖的恐惧是让一个瘦人夜不能寐的原因,就是字面意思的 肥胖恐惧症(想想她对年轻粉丝的影响力吧)。”



营养师 Erin Phillips 认为,Taylor 所传达的信息,没有考虑到对大码粉丝的伤害——她明明可以选择一种更深思熟虑的方式。比如用“不值得”“很坏”“不够好”来替代“肥胖”,以此消解后者的“贬义”意味。


伴随着一波负面评论,也有许多用户站出来为 Taylor 说话。认为凡事都要考虑“上下文”。


“你明知道她本意并非歧视,只是在强调饮食失调有多可怕。”


“作为一个胖人,我并未被 Taylor 的作品冒犯。我只是希望有些人不要把世界上的所有事都想得跟自己有关。”



“是的,瘦人最大的恐惧是长得像我们。我认为这不一定是瘦人的问题。对不起,我认为这是社会的问题。”


“作为一个致力于消除肥胖恐惧症的胖人,我的观点是,这段 MV 画面准确地反映了饮食失调对许多人的影响,以及‘肥胖’这个词有多被污名化。社会仍然把它作为对抗边缘人群的武器。



“我认为她说的是,社会告诉我们胖是坏的,她感到羞愧,因为社会让她这样看待自己。如果总是要求文艺作品术政治正确,以至于艺术家无法揭示他们试图改变的自身的消极方面,最终会阻止许多重要的对话发生。”



Taylor 确实与食物的关系不太好。在纪录片《美利坚女士》中, Taylor 曾公开谈论自己的饮食失调问题——因为年少成名,她很早就面临媒体和大众的评头论足、指指点点。


“我记得,当我 18 岁的时候,那是我第一次登上杂志的封面,标题是《18 岁怀孕》?只因为我穿了一件让下腹部看起来不平坦的衣服。”



刚刚成年的 Taylor,尚且无力抵挡风暴。“我对这些信息的反应就是,不吃饭,并过度锻炼”。


纪录片《美利坚女士》
纪录片《美利坚女士》


她甚至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照片。Taylor 说,“我饿到觉得自己会在表演中或表演结束后晕倒”。


她活在一个“需要被人喜欢”的行业里——而所有仰赖普通陌生人的喜欢而生存的工作,都面临“稍不留心就会破碎”的风险。


哪怕意识到“吃东西”会让她感觉有力气,她也还是会不断计算卡路里,并列出一个“自己可以吃的食物”list。


她害怕发胖,但并不以此为荣。这是一种更恰当的公众表达:瘦人当然也会有身体不安全感。它是一种你如何看待自己的方式,与你实际上“真正看起来如何”没有太大关系。


从这个角度看,Taylor 不仅仅在描述一种个人经历。这也是很多女性的普遍经历。


直到 2012 年,“身体积极性(body positivity)”一词进入时代精神。大众(尤其是女性)逐渐认识到,“完美身体意象”是一个不可能的陷阱。


“如果你足够瘦,你就不会拥有所有人渴望的那种屁股。如果你长了体重,足够把屁股练起来,肚子也不会十分扁平——当你循序渐进地做一件事,你很少会意识到这他*的根本就不可能。”


纪录片《美利坚女士》
纪录片《美利坚女士》


不过,仅仅因为我们认识到一种社会观念是荒谬的,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受它的支配。


喊口号十分容易:“每种身材的人都值得被爱”!但有个叫做“内隐偏见”的东西,也会潜移默化地塑造文化环境。


“我讨厌胖子,我才不会招聘一个胖子”,放到今天,这类恶意歧视言论一定会被按在地上摩擦。所以,如今的“肥胖恐惧症(fatphobia)”通常以各种针对肥胖者的微攻击出现。比如:


  • 人们觉得胖人没有能力照顾好自己。“不自律”“懒散”“不爱运动”“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是常贴的标签。


  • 人们有时不愿意和胖人合照,不愿意被人看到和一个胖人交往或者做朋友。


  • 出于“为你好”,他们可能随时随地羞辱你的身体。在不需要的情况下,对方常常会给胖人提供减肥建议;一位熟人喜欢在你面前戏剧性地放下碗筷,大声说:“哦,我太饱了,你能相信这里的菜量吗?我只能吃这么点了”。


  • 胖人常常被“物化”。周围人对肥胖的恐惧,经常让胖人成为“向下比较的工具”。他们要么被视为一个数字,要么被简化为一种性癖。一个大码女性读者留言说,我厌倦了只要穿泳衣就被夸“你很自信,很有勇气”;她们也经常遇到搭讪者,只因对方“爱好大码的身体”,而不是希望了解真实的她。


  • “健康的胖子?不存在的”。人们总是将肥胖与健康问题强行建立因果。世人不认可存在“健康的胖子”,尤其是大码女性——她一定心血管很差。如果她是孕妇——她肯定会得妊娠糖尿病。胖不仅仅是一个贬义词,它还是一类疾病的面孔。


 《大饿》<br>
 《大饿》


简单建议胖人和这些“微攻击”言论保持情感距离,虽然必要,但也荒谬。


对于社会中的个体来说,每个人都可能内化“肥胖偏见”。这意味着,歧视可能来自任何人:雇主、教师、亲人或医疗工作者。甚至包括胖人自己。他们可能不仅自我厌恶,也讨厌和其他胖人交往。


对我冲击很大的一个故事,来自心理学家欧文亚隆在《爱情刽子手》中记录的一个咨询来访者案例:“胖女人”。


在咨询初期,咨询师尚未处理好自己的偏见,他对“胖女人”贝蒂的身材存在控制不住的厌恶。他以为自己藏得很好,但还是被来访者发现了。


咨询师很尴尬。但贝蒂坦白道:


“你曾经叫我去认识其他胖子——交交朋友吧,甚至交男朋友。我拒绝了。理由是因为我讨厌团体。但我没有说出全部真相。真正的原因是我也无法忍受胖子,我会反胃,我不想被看到和胖子在一起。我怎能因为你有同样的感觉而对你不满?”


无论如何,贝蒂属于有勇气求助的那类人。


在一项有关体重欺凌、偏见和歧视的研究中,Rebecca Puhl 博士发现,体型较大者更不愿意“去看医生”或推迟所需治疗,而这与肥胖所带来的羞耻感有关。在一项调查中,24% 的医生承认,他们不喜欢与身材较大的朋友在一起,18% 的医生表示,他们对治疗 BMI 较高的患者感到厌恶。


当一个胖人去看医生,他很大几率会得到减肥的建议(哪怕并未做相关检查)。科学美国人的一篇文章指出:虽然无数研究将“肥胖”称作是健康的头号风险因素,但这些研究大多未考虑“肥胖污名化”的影响。


《美利坚女士》<br>
《美利坚女士》


然而,体重或体型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健康和幸福是多方面的,并不仅仅由体重决定。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全面健康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世界卫生组织,1948)


重要的是,别轻率地给自己贴上标签。肥胖恐惧症是一种需要直面的偏见。它不是一类精神疾病,而是一种全面的压迫系统。


虽然在 Taylor 的自我描述中,她与食物的不良关系与肥胖恐惧显著有关。在 DSM-5 的定义中,“对肥胖的恐惧”也被视为神经性厌食症的核心精神病理学特征。但并非所有的进食障碍问题,都可归结为“肥胖恐惧症”。


情绪与食物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 在心理咨询室的沙发上,有来访者用发胖来抵抗作为一个女性“被性化”的过程,抵抗被凝视的感觉。因为,自从胖了以后她不再被视为一个女性(至于是别的什么都可以)


  • 有人会在减肥到 120 斤左右的时候,极力做一些让自己发胖的事,来回避 120 斤那年在她身上发生的虐待事件。


  • 还有人用发胖来弥补一种“不够强大”的感觉。他希望自己曾经长得更“大块头一点”,这样就不会被霸凌了。他安全感的匮乏反映到与食物的关系上,暴饮暴食可以给他的自毁倾向提供了一种肉眼可见的惩罚。


与自我的身体形象作斗争,是一个长期的艰难旅程。


一些传统的建议是,我们要学习热爱食物,掌握正念饮食技巧。关注自我照顾、自我接纳、提升自我价值、爱自己。我相信,这些建议在微观层面上对摆脱个人羞耻感,提升自我同情能力有很大意义。


但这不意味着肥胖恐惧症不存在文化后果。“肥胖、胖人”是一个中性描述,而恐惧症(或者叫歧视、偏见)才是我们需要与之抗争的真正恶棍。


在纪录片里,Taylor 坦白自己正与身体里的矛盾情绪挣扎。我们知道什么是对的,知道“社会要你做一个翘臀扁肚的瘦子”是胡说八道,但我们身处其中挣扎,且不应该“因为拥有多面性”而受到指责。


对于那些抱有偏见的人,也请学会多一些同情心。他们是有伤口的人,他们暂未穿越那些伤口。


PS:最新进展是,Taylor 团队已在 Apple Music 的版本里悄悄删除了这一争议性画面,但在舆论方面暂时保持缄默。


参考文献

Eating Disorders and Cultures in Transition: Edited by Mervat Nasser, Melanie A. Katzman, Richard A. Gordon

Hayran et al,. Fat Phobia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Obesity. Journal of Allied Health, Volume 42, Number 3, Fall 2013, pp. 147-150A(4)

McCormack et al. Early Life Loss and Trauma: Eating Disorder Onset in a Middle-Aged Male—A Case Study. American Journal of Men’s Health 2014, Vol. 8(2) 121–136. DOI: 10.1177/1557988313496838

Scientific American:In Obesity Research, Fatphobia Is Always the X Factor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江湖边,责编:ku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