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汽车 (ID:caijingqiche),作者:李皙寅、赵成,编辑:施智梁,原文标题:《德国车企在华投资连破纪录背后的三点常识》,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德国头部车企正接连扩大在华投资,金额屡破纪录,备受舆论关注。
10月13日,德国大众宣布投资2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67亿元)与中国智能计算平台提供商地平线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聚焦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开发,创下大众汽车入华40年来的最大单笔投资纪录。
地平线是中国的头部自动驾驶芯片公司,自成立以来,地平线已完成C轮融资。目前与国内超过20家车企合作,获得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战略投资,征程系列自驾芯片出货超过150万片。
大众汽车集团是全球头部汽车集团,2021年,汽车销量为888.2万辆,仅次于丰田汽车位居全球第二。
无独有偶。近日,有媒体曝出诞生于1959年的经典小车品牌MINI,将走出英国牛津郡工厂,将电动汽车生产线落地在中国江苏省张家港。宝马迷你(MINI、BMW MINI)是英国的微型车品牌,现在隶属于宝马集团(BMW)旗下。围绕这一业内既定的“旧闻”,自英国至欧洲再到中国,引发全民关注。
而在今年稍早些时候,宝马中国投资150亿元的新工厂刚刚投产,也刷新了宝马集团迄今在华最大的单项投资纪录。
“德国车企加强在华投资,其核心还是为了中国市场,他们不仅考虑到中国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方面的市场先发优势,同时也为了适应中国未来可能的法规和供应链需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德国企业在做更长远的布局。
如果熟悉汽车产业,并不会觉得如上信息突兀,具体原因有三:
第一,伴随中国市场成长,持续投资共享发展红利,本是一种常态。
今年6月,宝马在辽宁沈阳的里达工厂投产,总投资150亿元,是宝马迄今为止在华最大的单项投资。对此,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介绍称,对于宝马集团来说,“家在中国”不仅是一句承诺,更是切实的持续付出。里达工厂在加速电动化转型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今年2月,宝马集团在华晨宝马所持股份由50%增至为75%,而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间接持有剩余25%股份。同时,新合同的期限延长了18年至2040年。
2018年,国家首次确认了汽车股比开放的时间表,当年宝马是最先宣布股比调整的品牌。深感中国市场的优势和高质量对外开放,外资始终视中国为投资热土。
今年9月,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1月份至8月份,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927.4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6.4%(下同),折合1384.1亿美元,增长20.2%。
德国经济研究所今年8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德国在华投资约为100亿欧元,创下历史新高。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入三季度我国吸收外资增速有所放缓,但仍然维持10%以上的正增长,且可能受到人民币汇率贬值的计价影响。整体来看,今年以来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成绩优异。
中国成为全球车企不能放过的战略重心。以奔驰为例,过去7年,中国一直是其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德国宝马MINI也曾表示,中国市场已经成为MINI全球战略重点地区。
第二,作为全球汽车新技术策源地,在中国更容易瞅见汽车的未来。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上,早已坐稳了销量全球第一的交椅。数据显示,1月至9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387.7万辆,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13.2%。9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达61.1万辆,创单月历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首次突破30%,达到31.8%,较去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
与电气化一起发力的,还有智能化。2021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出货量达到1370万辆。预计2022年,我国智能网联系统装配率将达到53.3%,2025年装配率将达到75.9%,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对于宝马和大众们来说,中国汽车市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产业链完备;消费者接受度高,愿意为新技术买单。可以在中国市场,实验最新技术、投入最新产品,并将相关经验和车型导向全球。
“此举是集团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场推进战略转型、强化在华业务的核心基石。”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CEO贝瑞德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在智能网联和智能驾驶方面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远超预期。自动驾驶技术水平的高低,将决定未来汽车企业成败。
宝马在中国用以租代购的模式,探索了新能源的应用场景;试水了高端网约车出行市场;通过技术扶持了包括宁德时代在内诸多产业链;还在中国设立了全球首家数字化公司——领悦,推动集团在中国的全渠道营销、销售管理及客户生命周期管理等领域的数字化建设。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与服务创新中心研究员王良博士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产业链韧性很强,伴随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供应链密集型产业,更是深度嵌入中国。
第三,生意本就是生意,这是本不该掀起如此大波澜的旧闻。
这一轮宝马MINI的生产,引发了全球的舆论的关注。从英伦三岛到欧洲大陆,再到中国市场。不同的观察者,给出了迥异的解读。
事实上,这本身并非一则“新闻”。长城与宝马合资,在江苏张家港建厂,并成立新品牌光束,生产电动MINI,是一桩已有两年的“旧事”。
诚然,这两年,这一项目略显神秘,进展尚不清晰;但此前《财经》记者就曾从知情人士得知,项目一直在稳步推荐,今年原定有计划公开部分进展,后因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迟缓发布。
“旧闻”能重新引爆全球舆论,变的不是信息本身,而是读者固有的观念和视角。诚然,宝马MINI在业内,被视作英国汽车工业缩影和巅峰之作,但基于比较优势活用全球资源,中国造全球卖,整个产业链乃至全球消费者均能受益,本就是过去几十年人们习以为常的惯例,本不值得在这一点上有如此热度。
更何况,细细算账,作为一款要全面转向新能源的品牌,宝马MINI一年的销量,远非张家港合资工厂能够一口吃下的。与其目前纠结,张家港的合资工厂,是不是独占了宝马MINI纯电车型的所有产量;不如客观看待这一新闻事实,有几个问题值得每一个当事方思考:当初的辉煌,在新的技术变革下能否有效延续?为提振自身竞争力,自己应该做什么努力?在汽车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又应该何去何从?
值得留意的是,在大众、宝马们加码在华投资之时,有的车企则有些摇摆不定。
10月17日,神龙汽车官方发布消息称,神龙汽车今年销量突破100600辆,超过2021年全年,实现了连续23个月同比正增长。同一日,Stellantis集团CEO唐唯实对外表示,正考虑为标致、雪铁龙等旗下品牌在中国实施“轻资产”战略,包括是否要在中国保留工厂,仅留下进出口生意。
对此,神龙汽车方面相关人士回应《财经》记者称,外界理解有误,中法双方正在谈判,后续消息将在不久后公示。
加码还是减码,入局还是离场,有时候只是不同站位角色人的视角不同,让生意回归生意,往往能看到更远的未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汽车 (ID:caijingqiche),作者:李皙寅、赵成,编辑:施智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