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为了坚定继续干涉俄乌冲突的决心,说服国会为这场对全世界造成深远影响的战争继续撒钱。

10月初美军前副参谋长杰克·基恩接受媒体采访说:截至目前,美国仅仅为俄乌冲突花费660亿美元,并且俄乌冲突仍然以美国视角比较乐观的方式发展。

这样说倒也确实不假,实际上如果不是近期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的投入可能还小于660亿美元这个数字,从今年2月24日到8月初,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总计是250亿美元而从9月开始美国援助突然大幅增加。

但即使如此,这个投入也是微乎其微的,我们可以参考一下阿富汗战争,美军入侵阿富汗多年。



尽管美军在阿富汗的行动规模一直都不大,这场战争主要以治安战形式展开,但美军在阿富汗也消耗了巨量的资源,从2001年入侵阿富汗到2021年撤军,20年间美国总计为阿富汗战事花费了2.26万亿美元。

资金投入的高峰期是2009-2014年,而这2.26万亿美元中,有约一万亿美元是美国军事行动的直接花销,5300亿美元是战争债券的利息,这笔钱属于自己左手转右手,除此之外还有886亿美元用于扶持阿富汗亲美政府与军队,剩下的就是各类杂项。

平均摊下来,美国每年为阿富汗战事的花销是1130亿美元,这个数字已经大大地超过了目前美国给乌克兰的经济、军事援助总计660亿美元的花销。



而泽连斯基政府绝对也算是对得起美国人的支持,想想看,美国人扶持的阿富汗亲美政府连塔利班都打不过,甚至不等美国人撤军,亲美政府就垮台了。

而泽连斯基带领的乌克兰政府那实实在在打的是俄罗斯的精锐正规军,美国人在海外扶持的国家里面到目前为止,泽连斯基政府无疑已经是最能打的了。

并且考虑到美国从这场战争中获得的直接经济收益,那简直是大赚特赚!

现在已经十月中旬距离冬季并不遥远,欧洲的天然气价格已经突破天际,美国的一艘LNG船从东海岸出发装上满满一船天然气只需要花费不到8000万美元,前往西欧的商业港口停船卸货后,一船天然气能卖出四亿美元的天价,其中3.2亿美元的利润直接够再买上一条LNG船以及装满一船天然气的花销。



在这方面拜登已经将特朗普远远甩在了后面,特朗普在台上几年嘴上说是要给美国石油巨头们找出路,但美国石油企业在那几年生存环境谈不上很好,也就是靠着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往中国卖了一批高价天然气。

反观拜登,气候变化议题丝毫没有影响他给本国石油企业找出路,这次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天然气出口被打击限制,美国石油企业一年时间赚取的利润比前面几年都更多。

而这还并不是这次冲突为美国带去的全部收益,战争是在欧洲爆发的,有关各方包括俄罗斯与欧盟,美国卖石油天然气赚的这部分利润可以说是从俄罗斯兜里掏出来的钱,因为原本应该是俄罗斯赚这笔钱,但显然美国并不会满足于此,因为财大气粗的欧盟还并没有被榨干净。



现在的欧盟经济形势可谓非常危险,本来其实他们小日子过得还不错,欧盟地区经济上也没有受到新冠病毒很大影响。

但是俄乌冲突爆发后,欧元区通胀率直接一飞冲天和美国平起平坐,在安全形势急剧恶化的过去八个月时间里上演了这样一幅戏码:欧元区的资金大量流向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美国,而欧元区的产业大量流向全球产业中心地位的中国。

而现在摆在欧盟面前的是一个非常难以接受的事实:过去15年欧元区开启了以天然气代替煤炭作为主要工业能源地位的产业改革,他们原本试图以这种方式降低自己的碳排放,然后以“气候变化”为理由去压制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发展。



结果赶上俄乌冲突,属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气候变化这种话题在如今日益紧张的国际形势下并没有人关心,反倒是欧盟拱手将自己的能源安全命脉送到了别人手上,相比起这件要命的大事,民众们多花的天然气钱都不算什么了。

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美国人一直煽风点火,巴不得这场战争延续个十年八年,他们是真的从中获益不少,并且现在拜登政府可能还有更进一步的打算,俄乌冲突从长期来看,给美国提供了一次宝贵的机会,就是关于“制造业回流”的机会。

美国与欧洲在中国视角下合称为“西方”这个概念,但要注意的是,抛开政治话语权与意识形态上美欧铁板一块的现状。



在经济层面上,美国与欧洲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毕竟他们是现代化的先驱,如果以技术难易程度来划定产业的先进与落后,那么美国与欧洲总体上都各自占据了“先进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份额。

除开他们以外,中国、韩国、日本也占据了“先进产业”的一部分。

但我们知道,日韩在政治上算是美国自己的“嫡系”,欧元区当然也是重要的伙伴,但并没有日韩那么亲。

近些年来美国试图重建制造业,也就是“制造业回流”,低端产业美国人肯定是看不上的,高端产业的话,全球市场就那么大,蛋糕就那么大,能着手的也就是改变蛋糕分配的方式。



中国是个硬骨头,美国人除了制裁、封锁以外没有其他办法,日韩是自己“嫡系”,和自己嫡系抢肉吃这种事情干不得,也拿不到什么好处,毕竟高端产业在日本,本质上与在美国是没区别的。

那么能吃的肉,也就是欧盟这边了。

所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维持欧洲能源价格的高位,赚卖石油天然气的钱,然后金融市场上吸纳欧洲资本,并且以市场形式接收一些欧洲企业的产能,实现“制造业回流”一部分这是美国现在的基本目标。

而实现这些目标的办法,除了挑起一次欧洲腹地的战争以外,并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所以美国当然会觉得俄乌相争,他们是那个得利的渔翁。



但是这个牌桌上的玩家并不只有美国,美国并不是唯一的获利者,中国的意见也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人肯定会对义乌向欧洲出口电热毯之类的桥段津津乐道,但我必须说,要是这就算“获利”未免格局小了一点,我们要把格局打开,卖电热毯才几个钱啊?和卖衬衫换飞机有啥区别?

中国真正的收益,是这次俄乌冲突为中国的产业升级与进一步的经济发展打开的巨大窗口。

我们知道,美国拥有的是金融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在产业市场上美国的竞争力已经显著地让位于中国。



现在美国制造业从业者人口比例只有美国总人口的不到5%,而中国的制造业人口占比,根据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年鉴的统计,中国制造业从业人口占比是18.1%。

庞大的从业人口代表的并不仅仅是“人口红利”这么简单,因为最近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之后劳动力成本已经显著攀升,其实不比发达国家低多少了,庞大的从业人口背后代表的是规模庞大、配套完善的产业链。

为什么特斯拉建厂要来中国?因为特斯拉生产汽车的一切原材料、零部件其实在不过多考虑成本的情况下都可以在中国就地获得,要什么有什么。



来中国建厂,虽然人力成本高一些,但制造、原料成本大大降低,而这种产业链上的优势是中国当今拥有的最大的产业竞争优势,是美国无法比拟的。

也就是说,现阶段当然美国是从俄乌冲突中收获颇多,但中国作为完全置身事外的第三方,我们其实也算从中有所收获。

我们在金融市场上当然竞争不过美国,但是要论产业层面的竞争,这次俄乌冲突长期化,许多欧洲企业之后必然还是要考虑来中国立足了。

当然这还不算完,在讨论完经济层面的利益得失之后,我们还可以考虑一下地缘政治层面的尔虞我诈。



美国这次挑起俄乌冲突并从中获利的行为,他其实本质上是在“贷款”,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维持一个强大的俄罗斯的形象,长期来看它其实是符合美国利益的,没有俄罗斯的威慑欧盟国家怎么可能听美国人说了算?

俄罗斯终究不是苏联,对美国没有生死存亡之威胁,一个强大的俄罗斯的形象,对美国来说本身是凝聚人心的工具。

对于这一点,后冷战时代的美国学者其实深有体会,因为苏联解体以后美国才发现,让一个没能力对美国构成生死威胁的苏联的存在对他们更有利,反倒是苏联解体彻底打破了旧大陆上各个势力发展的封印。



苏联解体的那年也就是欧盟成立的那一年,而苏联解体同样永久地解除了中国面对的一大安全威胁,中东地区原本其实对苏联的问题上,是更倾向于美国的,但苏联解体以后美国要想控制中东,成本也大大提高了。

在苏联存在的时代,美国只需要考虑苏联的威胁,而在苏联不存在之后,旧大陆上处处对美国都有威胁,我们看到的就是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发动战争愈发频繁,哪怕这些战争可能对美国不是好事,他们也必须去打,因为维持秩序的成本大大提高了。

而如今的俄罗斯恰好对美国也有类似的作用,挑起俄乌冲突,现在美国不可能接受自己的失败,那么就必须打破过去他们允许下塑造起来的那个“强大的俄罗斯”这个形象,打破俄罗斯对欧洲的威胁,那么在此之后,美国还有什么办法控制欧洲呢?



也就是说,短期来看巨额的经济收益,以及对制造业回流利好的趋势,是美国从俄乌冲突中获得的收益,但长期来看,未来他们将在“控制欧洲”这个战略上支付更多的成本,而这种成本本身可以视为一种借贷后需要长期支付的利息。

而美国对此的解决办法我们也能猜到:建立一个强大的东欧。

美国一定会扶持波兰、乌克兰为代表的这些东欧地区的前苏联成员国,并且将其塑造为一个和老欧洲在政治立场上截然不同的势力,让他们替代俄罗斯的地位。

而衰落的俄罗斯,他们能何去何从?投欧是不可能的了,在欧洲腹地发动了一场战争之后俄罗斯已经基本断了投欧的机会,那就只能倒向中国了。



而美国新扶持的东欧势力,他们与中国并没有任何矛盾,波兰和乌克兰,他们其实不在乎中国和美国谁当老大,他们只是因为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需要和老大保持比较好的关系。

这一点上他们和以色列的处境非常相似,而以色列的外交,我们知道以色列是从来不敢招惹中国,甚至非常热衷于配合中国在中东的地缘战略的。

俄乌冲突长期来看,会彻底改变欧洲的政治格局,未来的欧洲牌桌上会多一位选手:以波兰为代表的东欧前苏联成员国。



而对于中国和美国来说,冲突的下半场,谁能率先适应东欧地区新的政治格局并弄清楚新时代的游戏规则,谁就能从中获利,所以说俄乌冲突,过去中国置身事外,未来呢,当然也可以说置身事外,但并不绝对,因为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国迟早也要涉足这局大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