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不久美军参联会主席马克·米利上将在国会参议院质询会上论述了他眼中“解放军的六大优势”,参联会主席实际上拥有美国三军统帅的地位,也就是美国武装力量的武官体系中最高的地位。

马克·米利其人也在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就稳定美国国内局势防止政变做出了重大贡献,那么像必也是足智多谋之辈。



马克·米利对他认为的解放军存在的六大优势进行了系统、充分的论述,他认为的六大优势包括:

第一,解放军拥有清晰的发展方向,这个方向就是以美军为假想敌,服务于中国国家战略力图在东亚地区取得军事优势态势的目标。

在这方面美国处于劣势,因为美军的发展战略目标相对分散,既要考虑在传统热点地区(阿富汗、叙利亚、伊拉克)的治安战需求,还要考虑在欧洲地区与俄罗斯可能的大规模军事冲突。

甚至还要考虑未来在拉美地区对亲华国家的干涉战争,如此分散的战争目标与预设的战争场景,对美军的装备发展与体制建设提出了诸多彼此矛盾又彼此相关的要求。

比如说围绕治安战与干涉战争需求的美军轻装甲作战单位并不能适应在东欧地区大规模冲突的需求,而为对抗俄罗斯建设的重装甲部队也无法在其他地区发挥作用。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现在美国对一支拥有较大规模、装备精良,能够适应各种复杂场景的精锐陆军的需求愈发明显,但军费并不能太多地向陆军倾斜。

海空军需要巨量的经费在十年内完成军队现代化,因此只能在这些需求上进行取舍,宏观上这些问题体现为美军军费不足、军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财政资源支撑的现状。

而在这方面解放军优势明显,因为预设战场单一,主要也就是中国的东海、南海以及更远一些覆盖整个第一、第二岛链的区域,中国得以将军费集中在海空军。



第二,马克·米利还认为“随着时间推移,虽然现在解放军的军费看上去远不及美军,但实际上解放军能够获得的资源并不一定逊于美军”,这是因为拜登政府给予美军的军费支持远远不足。

举个例子,我们知道现在美国的对华政策就是所谓的“新冷战战略”,在很多方面与几十年前美国对苏联的冷战政策相似,但实际上因为财政的限制他们很难将很多设想付诸于现实。

冷战初期美国财力最盛的1950年代与冷战高峰期的1980年代,当时美国年军费开支以每年超过20%的水平增长,但几十年的后的2022年,拜登使劲薅羊毛才给美军增长了4%的军费。



那个时候美军新开一批项目,军费在两三年时间里翻倍是常态,而如今的美国政府在财政方面已经很难满足军队的大胃口了!而且有限的财政支出还要受到制造业缩水的困扰,军费投入并不那么容易被有效利用。

2009年是自1930年后美国制造业规模最萎缩的一年,在这一年美国的制造业从业者人数不超过1000万,而在经历了奥巴马、特朗普两任总统辛勤耕耘回流制造业后,这个数字在2017年才勉强爬回了1941年美国卷入二战前夜的水平。

尽管表面上看美国维持了一个技术上比较先进的制造业框架,但仍然改变不了制造业整体产值上被中国远远地甩在后面的事实。



而且现在中国的制造业发展也没有停下,每年全球制造业产值增加值的三分之一也都来源于中国,中国维持着两倍的增速。

在讨论这个问题上时候我想指出一点,就是不要将GDP作为主要参考指标,因为GDP是一个资本主义逻辑下的概念,GDP计算的是交易过程中的货币交换的过程而非商品的产量。

这就导致了发展第三产业(金融、服务业)能够迅速地撑起GDP,而着眼现实的第一、第二产业(原材料、制造)贡献GDP并没那么高。

中国为什么最近几年GDP增速在下降?除开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下行以外。



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最近几年的总体经济政策是着力于第一、第二产业,而刻意压制了能够大量贡献就业岗位、增加交易量、贡献GDP但对于国家工业实力(战争潜力)没多大作用的第三产业。

中国的GDP构成中,服务业、金融业的贡献比例远不如美国,在制造业、原材料等领域中国的优势是极其巨大的,所以普京会说“在2017年基于平价购买力中国经济总量就超过了美国”。

这就是为什么马克·米利会说“解放军未来获得的资源会超过美军”,因为明面上的军费对比虽然看上去美军钱很多,但问题是这些钱能够换来什么?

要是中国经济体系跟美国差不多的德行,现在这点军费也绝对不够解放军扩军的需求。



第三,马克·米利认为美军未来会缺乏足够的人才,但解放军并不缺乏人才。

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拥有绝对优势的总人口,而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美国,颇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意思,对于受过良好教育的美国人来说,军队的待遇根本不能与新兴产业相提并论,美军的待遇倒也不算差,但能吸引到的主要还是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那部分人。

比如说现在的美国陆军的平均教育水平就不如解放军,绝大部分基层士兵并没有接受过完整的高等教育,陆军的大头兵们,能上完高中就已经算是比较好的人才了,相比之下解放军已经逐步将主要人员构成的要求提高到专科、本科这一级,最近几年大部分新签士官都拥有本科以上学历。



第四,马克·米利认为中国海军是未来发展潜力最强的一个军种,相比起空军,中国海军坐拥着强大的本土造船业(中国造船业在全世界占比过半以上)。

因此中国海军的造舰成本很低,而与之对应的美国海军当下面临制造业萎缩与军费低迷的影响,大部分军舰服役时间都超过25年,高龄服役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较高的事故率”、“较为频繁的维修整训”。



第五,马克·米利认为中国在国际上的中立外交姿态导致解放军并不需要像美军那样耗费大量资源进行海外部署,这有利于解放军缩短自己的新陈代谢周期,在人事与装备更新层面优势显著。

第六,马克·米利认为:在国际形势动荡的2020年代,全球政治形势日益恶化导致原本在过去几十年足够满足美国战略需求的海外军事力量如今正捉襟见肘。

无论是中东地区还是欧洲地区,各国的军费投入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与此同时还有很多以往没有的高技术装备流入国际市场。

未来核扩散、高超音速导弹技术在国际上的扩散风险已经不能无视,除开针对中国以外,美军还需要在全球范围内都强化军事存在。



其实俄乌冲突同样也在涉及核武器的领域动摇了美国的国际秩序,长期以来“核不扩散”这个共识一直得以维持的根本原因。

其实是在于大家都很清楚:拥有核力量优势的大国,在一场常规战争中几乎不可能输给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一般国家。

事实上无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抛开强大的核力量,他们的常规军事力量也是非常强大的。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他们在对抗的过程中给一个小国提供核武器都毫无意义,因为这并不能改变战争的结果,反而还会增加大规模核战争的风险。



但如今俄乌冲突朝着并不利于俄罗斯的方向发展,无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在当下的环境下都有了向外扩散高价值的军事技术乃至于核技术的动机。

所以未来在全球范围内,一些比较复杂、先进的军事技术的传播发展可能性很大,比如说某一天伊朗这样的国家也可能突然拥有先进的弹道导弹与反隐身雷达等装备,这对于要在全世界维持军事存在的美国并不是好消息。

最后他还悲观地指出:在高新技术领域美军面临的竞争也非常严峻,比如说高超音速领域,现在美国在这一领域不仅完全落后于中国,甚至还比不上俄罗斯。



而高超音速技术是下一代核武器投送平台的关键技术,相比起在大气层外依靠惯性作固定航线机动的弹道导弹,在大气层内以10-20倍音速高速飞行,并且依靠气动力进行专项的高超音速导弹拥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几乎无法被拦截。

如果美国在未来5-10年无法取得高超音速技术的突破,那么届时就算拥有纸面上的核弹头数量优势,但总体上的核力量也无法对中国取得优势。

要知道2020年俄罗斯的工业产值其实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但饶是如此,俄罗斯竟然能在高超音速技术上领先美国,问题并不是单纯的军费投入不足那么简单。

因为现在美国国内甚至都找不出一家研发大气层内高超音速飞行所需要的弹体外壳隔热瓦的企业。



美国已经没有整套的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相关研发、制造产业链了,而现在美国在这一领域技术的最先进水平,其实只相当于中国国内普通高校的水平。

我们知道中国对高超音速技术是非常重视的,国内很多高校的科研院所都有相关项目,而这些院所的项目其实都是“非官方”的,就是说自筹资金,自己研制,和解放军的现役装备与新装备发展项目没任何关系。

这些院校开发出来的高超音速飞行器普遍都能达到4-5马赫的飞行速度,也就是和美军此前试射的那些高超音速飞行器相似的水平,甚至还更可靠,因为直到2022年美军没有进行过任何一次完整的高超音速导弹试射。



这就是当下美军的一个处境:虽然拥有巨大的存量优势,但是这些存量优势并不能持续很久。海陆空三军大量的技术装备需要更新换代,但军费根本不够用。

美国政府确实制定了针对中国的“新冷战政策”,但美国政府并没有足够的财政实力提供这些政策所需要的大量资源,甚至此前不久好闹出了美海军水兵欠薪事件,拖欠了大批美军水兵的出海津贴等薪金。

相比之下他们鼓吹“中国扩核”这反倒还是一个不成立的话题,因为中国扩核的速度对他们还远称不上急迫,中国扩核可以参考中国核电发展规划,预期是到2035年达成阶段性目标。



但这些问题,其实美国政界可能并没有那么关注,现在他们更关心的还是自己的前程,特朗普确实是被赶下台了,但美国政治并没有趋于稳定,拜登在内政上并没有很好的作为。

而拜登虽然口头上说自己要连任,但以他的身体状况,很难让人放心2024年的时候他能参选,而现在时间距离2023年并不是很远了,再过十几个月就是美国的大选年。

比起给军队攒出超过万亿美元的军费,围绕总统宝座的权力之争更加重要,更何况要是没有权力也拿不出这么多军费,至于说当下美国军队发展的困境如何解决,那就是美国政坛权力斗争结束之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