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Sir电影 (ID:dushetv),作者:毒Sir,编辑助理:穿Prada的南瓜,原文标题:《全网骂,骂对了吗》,头图来自:《小美人鱼》
一件你们眼中的小事,近日,登上了国外的热搜。
真人版《小美人鱼》预告,在官方发布后的第一个周末,预告就获得了1.04亿的全球浏览量。
有多火爆?数据超过了9400万的《美女与野兽》、7400万的《阿拉丁》与6800万的《黑白魔女库伊拉》。
热度大?抱歉,争议更大。
视频不仅在两天内收获了150万个“不喜欢”,成为迪士尼真人电影的反面之最。发布后,推特话题#NotMyAriel(这不是我的爱丽儿)点击噌噌上涨。点进去一看,无数人就演员的肤色、外貌乃至预告中的海底世界发动攻击。
“这是丑人鱼吧”;
“海水黑乎乎的难看死了”;
“WTF……什么时候安徒生笔下的美人鱼是黑人了?”

看起来,似乎只是一桩全球化的娱乐趣闻。但随后,有关预告的争议蔓延到国内。
事情愈演愈烈。风向,也开始变得奇怪起来。
01
知乎上,有人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但,底下整整1430条的回复中,有八九成,都是在玩梗、吐槽。
那些剖析预告、分享干货的评论,都被淹没在一堆高赞的回答中——
比如呢?
集体嘲讽人鱼的肤色。

掺杂日本的政治隐喻。

对演员进行外貌羞辱。

将演员与动画版的、白人演员饰演的人鱼公主对比。以肤色,作为爱情的前提。



而你如果打开B站,弹幕中袭来的则是对黑人的蔑称,抓住美人鱼的脏辫进行历史嘲讽。
还有人表示,导演为了政治正确,甚至已经到了“反人类”的地步。


但与此同时,外网一个视频却逐渐火了起来。
黑人小姑娘们,在第一次看到预告中的爱丽儿后,露出了笑容。
我觉得小美人鱼是棕色欸~
(当你喜欢的迪士尼公主看起来和你一样)

WHAT?
妈妈他们创造了黑人爱丽儿!

她还有脏辫欸!!


同样的,在白人小女孩的视频中。她们对电影预告的反应是这样——
抱着旧版动画的美人鱼玩偶,兴奋不已。

Amazing!~

-她是黑人?
-她好漂亮啊


就此你会发现一个尴尬的现象。面对同一部预告片,成人与儿童,居然会产生两种完全相反的想法。
前者下意识会辨别主人公的美丑,用原版动画的人设进行对比,甚至联想到种族分歧、政治正确乃至阴谋论。而后者,她们的兴奋点在于:动画里的小美人鱼终于有真人版了。
那么问题来了。小美人鱼的选角,失败了吗?
02
剖开所有争议,你会发现人们对于海莉·贝莉版本的美人鱼有最大的两点不满:
黑皮肤
外貌不够惊艳
但首先要认清的问题是,大家最熟悉的红发、肤白、绿尾巴版本的爱丽儿,是迪士尼在1989年,根据安徒生的童话改编而来。
一句话,经典,本身也是二创的产物。

原版童话中的描述是怎样?Sir找来了原文。
“她有一双漂亮的白腿和小脚丫子”;
“举起她可爱的白手臂,踮起脚尖,滑过地板,跳起舞来”;
“她的皮肤像玫瑰叶一样清澈细腻,她的眼睛像最深的大海一样蓝。”

发现没?除了白皮肤、蓝眼睛与美貌之外。动画版的美人鱼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海藻般的红发,海鸥、龙虾朋友等新角色,以及最重要的名字——爱丽儿。
迪士尼史上第一位红发公主,就此诞生。

而新版虽保留了红发。但启用了黑人女演员不说,还将发型改成脏辫,并将蓝眼睛这一设定忽略,露出演员本来的褐色瞳孔。
按照当下主流审美。Sir说实话,算不上惊艳。

那片方为何执意如此?
按照导演罗布·马歇尔的说法——歌声,是选角的重中之重。
经过广泛的搜索,很明显哈莉拥有这种罕见的精神、心灵、青春、纯真和物质的结合——再加上美妙的歌声——所有这些都是扮演这个标志性角色所必需的内在品质。
在会唱歌、会和动物交流的两大迪士尼公主要素中,爱丽儿由于本身就是某种非人类的海洋生物。歌喉,成了她更为特色的标志。
有多美妙?
——以至于她会被巫婆盯上,用自己最宝贵的歌声去交换双腿。
而海莉·贝莉,从小就练习R&B的她,歌喉,恰巧是争议的另一面。
张嘴就骂的到底有没有听过她唱歌啊
超级棒的好不好


有人会疑惑,难道找不到唱歌好听的白人女演员吗?难道没有长得漂亮、唱歌好听的黑人女演员吗?
这就引出第二个问题——黑人选角。
结合歌喉、咖位、资源等等合适的女演员来看,白人选择面还会广些,但范围缩小到有色人种就不一定了。而后者的选择,几乎是必然。
众所周知,近几年,迪士尼越来越“政治正确”。
真人版《白雪公主》,女主演瑞秋·齐格勒是拉丁裔混血。

《匹诺曹》真人版,蓝仙女被改为黑人饰演。

2018年,《胡桃夹子》的男主角也是黑人。

以及即将在迪士尼一百周年诞生的“新公主”,原创动画《心愿》,女主角Asha,一身的棕色皮肤。

原因当然是综合的。
经济方面,2021年黑人成为北美市场第二大观影群体,高于亚裔、拉丁裔,仅次于白人之下。
而在文化决策上,靠儿童作品闻名的迪士尼,显然是这方面的开拓者,也是最大的责任方。
——就像孩子们的睡前故事。又有哪个父母,会忍心将成年人的偏见、分歧夹杂其中呢?
趋势,不可避免。
虽然改编也不仅限于此,但人们,却似乎只将目光聚集在肤色这一点上。就像原著中的王子,安徒生描写他是“黑发黑眼睛”,动画版改成了蓝眼睛,有人反驳过吗?


而艾尔莎,原型是《冰雪皇后》(The Snow Queen),一个将邪恶的碎片注入小男孩内心的冷酷无情的反派。动画不光把属性翻转,把坏蛋改成正面形象。还赋予了她女权、独立等一系列新时代元素。
结果呢?成就了迪士尼跳出传统公主框架,最火的流量女王。

除此之外,还有将原著中《阿拉丁》主角从中国人改成阿拉伯人;《公主与青蛙》中的女主角改成黑人;《小美人鱼》中的海鸥直接性转等等。
这些角色,从人设、人种、外貌到性别等都有调整。但他们都没有获得像美人鱼这样的巨大争议。
是政治正确错了吗?还是这一次的政治正确,反而让曾经被忽略的问题,重新浮上水面?
03
种族歧视。
是的,Sir顶着锅盖,却还是要点明这一点。
许多人会辩解:
“我没有歧视黑人,只是她太丑了”;
“难道只有中国人不喜欢吗,外国人不也打了差评”;
“黑人可以创作自己的故事,为什么要强行代入经典童话”
……
停,不要扯皮。
因为你会发现,无论后来有多少的问题,“万恶之源”都只有一个。从对种族的质疑,到对长相的辩驳,再到后来的衍生矛盾,争议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
问题来了,到底是不歧视,还是歧视而不自知?
毕竟从之前的视频我们就能看出,相比成年人,在孩子的眼中,肤色不会是个强烈的概念。


如果你是迪士尼的老粉,那么面对这一次的风波,大概率不会觉得惊讶。因为现实就是,当成年人的世界面对“政治正确”还在争辩不休时,迪士尼却始终坚持用自己的方式去迎合当下的孩子们。
那是在各种派系、团体、族群林立的世界里,所追求的一种平等的“趋同”。
无论年龄、种族、肤色、性别,哪怕不一样,但这是差别,而不是差距。
不应该问为什么迪士尼越来越政治正确。而是除了迪士尼,还有谁会这么政治正确?
迪士尼本来就政治正确,从1937年,第一部长篇动画《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开始。

它塑造过很多传统的,如白雪公主、灰姑娘这样的善良、优雅、需要王子拯救的公主形象。
随着年代推移,也出现了像贝儿、木兰、爱丽儿、宝嘉康蒂这样更具个性,勇敢,拯救王子的公主。
然而,虽然相对于过去公主形象更进步,但她们大多还是逃不开爱情婚姻对于女性形象的绝对意义。并且相对于如今,很多意识体现也有着严重偏差缺失。
比如《风中奇缘》虽然在人与自然的主题上做得格局极大,但将白人男主塑造成印第安部落拯救者,显然是种冒犯。

来到3D时代后,又多了长发公主乐佩、“别的工作室来的”(皮克斯)梅莉达、莫安娜等向往自由、搞笑女、有冒险精神、不谈恋爱甚至不唱歌的公主形象。
在《无敌破坏王2》中,还借云妮洛普的口,对过去公主们娇柔不能自理的形象大玩自黑。

与其说,迪士尼开始搞政治正确,不如说,它本来就是每个时代,每个当下新思想的一种体现。是商业头脑,也是为儿童更新童话。
如果说曾经的迪士尼给我们创造了那些经典的乌托邦。那么现在,它的对象,该轮到新的孩子们了。
爱丽儿的肤色对我的孩子并不意味着什么
但我深知对别的孩子来说
这意味重大

黑美人鱼的出现,显然能让更多孩子在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你问为什么不创作一个黑人自己的童话故事?
因为答案是:正确,不是何不食肉糜。
强行要求话语权上的弱者通过创造,能瞬间站到与强者一样的高度,这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务。
相较而言,能让弱者们参与到强者垄断的叙事体系中来,将蛋糕分发出去,这远比创造一个新的体系更直接,强劲,有力。
小女孩们的笑容是为何?因为在主流文化作品的叙事中,她们,也终于能看到“自己”。
她不是他们的爱丽儿
但她是我们的
我很骄傲
我的女儿们能在大银幕上看到与自己长得一样的公主

Sir绝不质疑大家的不安。因为在如此巨大的争议声浪下,被动摇的不仅是观众的期待,也是因为从小看到大的经典,无法接受如此的“改写”。
或者更直接点——“魔改”。
但问题是,创新,便意味着打破。就像许多人不知道,那个我们看着长大的爱丽儿,也曾经因为“魔改”被架上舆论场。
她那一头海藻般的红发,在欧美的偏见中,红发(ginger head)在中世纪被认为是女巫的标志,而放到近代,则成为了邪恶、下等、堕落的代名词。迪士尼打破了这一切。
爱丽儿的出现,使得这种发色的污名化被逐渐洗去。红发女郎,成为美丽与性感的符号。


现在也是如此。我们对黑美人鱼的不解。无论是肤色、外貌还是整个迪士尼作品的风向,都是历史上无数次争议的不断轮回。而我们,出于捍卫自己的童年,对当下孩子应该看到怎样的爱丽儿发表意见。
我们是错位的人群。我们总说我们长不大,但没有人永远长不大。却总有人年纪小。
我们的童年不可冒犯,但,上一辈怎样看待我们的童年?我们又凭什么扼杀小孩子童年的更多可能性?他们可以有这个时代标志的美人鱼。
其实,一部作品,永远不可能对所有人的口味。
小红书上,兴起的“美人鱼P图”活动,在欧美引发讨论。
伙计们出大事了
中国人正在为好莱坞电影“去黑化”

而曾经,刘亦菲的花木兰,不仅粉丝嫌弃不好看,调成冷白皮不说,剧中的妆造还被贴上“辱华”的标签。


《冰雪奇缘》的安娜,同样被嫌弃不够美,P上浓妆。

就连《青蛙王子》中的黑人公主,因为画风问题,也被批判“还不够政治正确”。


面对新出现的文艺作品,也不知什么时候起,党同伐异代替圈地自萌,成为新的内卷潮流。
但问题是,只要创新,这样的争议就永远不会停止。
黑色的爱丽儿,她或许不是最美最成功的改编。但毫无疑问,在迪士尼的创新中,各种尝试与突破,都将无可避免,如果只带着拒绝的姿态去抗拒,我们如今捍卫的“经典”,可能就不会诞生了。又或者,以审视的眼光看,哪怕是经典,也将动辄得咎。
远离男人的艾尔莎可能被打成“女拳头子”;白雪公主和睡美人将成为“恋爱脑”和“傻白甜”;爱上野兽的贝儿是斯德哥尔摩患者;而露出内裤的小叮当,放现在来看妥妥的恋童隐喻……

而美人鱼,在1989年的动画片中,巫婆要求爱丽儿奉献出自己的声音,来交换双腿,反正她有足够的美貌可以吸引异性。最后当然失败了。因为大家坚定地相信:美貌≠话语权。
如今呢?
那个本身就代表着打破物种隔阂与外貌歧视的公主,现在则成为了“过度正确”的代言。
何其讽刺。

最近,《疯狂动物城》即将上线续集。
Sir还清晰记得,当年看这部豆瓣最高排名的迪士尼电影是什么样的心情。

但最初,《疯狂动物城》是一部间谍电影,包含了电击、项圈、地下俱乐部等等黑暗元素。
上映的版本,是“政治正确”化之后的故事。因为主创团队研究后觉得,童话,需要打破偏见。就像兔子朱迪一直重复的那句,在动物城,人人皆有可能。


而如果你研究这部电影就会发现,所有的争议,在其中,都能得到解答。
“黑人为什么不自己创作一个自己种族的故事,要进入其他人种的领域?”
“她太丑以至于不能做公主。”
“历史上哪里有过黑皮肤的人鱼啊。”
巧了,兔朱迪偏不回老家种萝卜,偏要去动物城做警察。相比那些天生强壮的老虎大象,种族不占优的她,还不是稳稳拿下了警校第一的成绩。哪怕在动物城中,所有的小动物,从没有见过兔子做警察。


这就是迪士尼。它永远真善美,永远积极,永远将话语权交给孩子和未来。现实中不可能的事,童话,永远能帮你实现。
就像电影的幕后采访:
你也知道
在这个世界不是白人有多难

在这个差异巨大的世界里
有某些纽带让彼此是有共同点的
会觉得
“噢,好吧,原来你我也不是完全不同啊”
你可能看上去和我不同
我们可能被不同的方式养大
但是归根结底
我们关心的都是同样的东西
我们理应得到互相想要的尊重
我们都理应快乐的生活
理应得到爱
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这些电影可以如此强有力的原因
因为这是一篇可以让我们探讨敏感话题的新世纪童话故事

不是没被骂过,不是没有争议。但迪士尼永远不是在造梦,就是在造梦的路上。
美人鱼不是变了,而是多了。她从深海中游来,进入我们的视野。她也是世界的一份子,为什么不能唱出自己的声音呢?
就像曾经有人提问:
为什么迪士尼要花这么多时间来搞研究?

时间倒流。迪士尼本人,已经给出了不曾改变的答案。
欢笑声不会停
想像力不会老
梦想永不停歇
如果我们有勇气去追逐
所有的梦想就会实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Sir电影 (ID:dushetv),作者:毒Sir,编辑助理:穿Prada的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