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何志毅(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 、北京大学教授),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1998年5月4日,作为北京大学教师,我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大会。当时的中共中央九位常委全部出席了会议,江泽民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以此为起点,教育部在211计划(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共涉及116家大学)的基础上,开始了“985”工程,即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工程。候选学校包括从1998年第一批的2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到2004年最后一批的4所,共39所大学。


理论上,211计划和985工程到2016年正式结束,从2017年开始,变成了“双一流”建设,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其中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对象42所(含A类36所、B类6所),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大学对象95所,共137所大学。


双一流更加强调学科建设,通俗地看,差别可能在于一流学科多的学校就是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少的学校就是一流学科大学,例如有的大学只有一个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二者统称为双一流大学。而且双一流要对学科进行5年一次的动态考核和调整,不像985/211院校是一成不变的。


建设双一流学科比211多了21所大学,建设42所世界一流大学比985大学多了3所。双一流的目标是,“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文件没有界定什么是世界一流和世界一流前列的标准和数量范围。


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2017年9月21日,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双一流大学名单。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19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由于在社会上,“985/211”工程比“双一流”建设历史长、影响大,因此除了教育界之外,社会上的普遍认知还是“985/211”。考虑到历史的延续性,两个名单之间的差别并不显著。



因为最近我聚焦研究国家推动的“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话题,自然就想起二十多年前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985”工程。24年过去了,结果如何呢?有多少所大学如愿进入了世界一流?这同样涉及到我们研究世界一流企业的问题,什么叫做世界一流?全球有多少所世界一流大学?有没有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和大家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中国现在有几所世界一流大学?这也都是我们对世界一流企业建设要思考的事情。世界上没有通行的世界一流大学(或World Class University)之说。


当我们说世界一流、世界一流前列,除了标准之外,多少名以内叫作一流?多少名以内是一流前列?我相信双一流政策的研究制定者们心中有数,只是在文件中没有明确说明。


根据一般公认,全球有四个主要的大学排行榜:QS世界大学排名、TIMES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名、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其它还有一些如CWUR、EduRank等等,但影响力比较大的主要是以上四个排行榜。虽然各个排行榜的侧重不一,我觉得综合起来是基本能说明问题的。尽管教育界和社会对大学排行榜的褒贬不一,认为专注于排行榜和追求排名,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效果,但似乎各个方面还是希望有一个尽量客观的排名,否则无法进行全球各大学之间的衡量比较。四个大学排行榜的指标中,最少的有6项,最多的有10项并再分为18个小项,主观指标有学术声誉、雇主声誉等等,通过问卷调查获得评分。


例如QS的主观指标占50%,称其对于大学学术声誉(占40%)的调查人数超过了13万人,对雇主满意度(占10%)的调查人数超过75000份。客观指标方面,有师生比例、国际教员与学生比例、国际论文发表数量、教员论文被引用率等等。


例如,ARWU有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校友和教师获奖人数的指标,居然占到30%比重,加上N&S(《自然》与《科学》)期刊论文数占20%,两项合计占50%,其它的50%也是论文发表和引用数量以及师均表现。因为它的排名根据就是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因此没有考虑与教育相关的指标。



我把2022年度四个主要大学排名的数据和得出的平均排名整理为下表:



如果全球排名50名(或者30名)以内是世界一流大学,那么中国有2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如果全球排名100名以内是世界一流大学,中国有6所,以上2所加上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如果全球排名200名以内是世界一流大学,中国有10所,以上6所再加上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如果全球排名300名以内是世界一流大学,那么中国共有16所,以上10所再加上南方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我认为,全球排名30名以内的才可以称之为世界一流大学,第31名至100名的可以称之为准一流大学。由此我们看到,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须久久为功。目前在100名以内的6所大学都是中国最早一批的985大学、或曰“2+7”、或曰“C9”联盟成员,其它三所中,南京大学在200名以内,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在300名以内。


除了这9所大学以外,还有7所大学进入大学排名前300,它们是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南大学。


值得注意的是,南方科技大学只有十年历史,当然不可能是985或211大学。在最新的双一流名单中,南方科技大学也只有一个一流学科是数学。


根据四个世界大学排名的综合,南方科技大学排在了中国的第11名,全球的第239名,可喜可贺,给新建大学以希望,给了老大学改革奋进的动力。



我又计算了全球排名632以内的各国大学数量,前十名国家的大学数量如下表。



之所以取632家大学,是为了和企业排名进行直观比较。据称全球共有4万多家大学,在我们的研究数据库中,全球恰好也有4万多家上市公司,分布在158个产业,按照我们的测算方法,共产生全球产业冠军企业158家和每个产业前四名的领军企业632家。按照国家排名,其中美国企业数量第一,为278家,中国数量第二,为78家。


根据这两套数据,在企业方面,中国与美国的比例是1:3左右,在大学方面是1:2左右。显然,我们高水平大学与美国的数量差距小于领军企业与美国的数量差距,我想这就是中国二十多年前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成果。但是无论大学还是企业在世界一流前沿的数量和质量,我们与强国相比差距更加巨大。


例如,我们排在世界平均排名632名以内的大学有60所,排在200名之内的大学只有10所,在50以内的大学只有2所。


今天,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显然不缺钱了,或者说,与二十年前相比,主要不在于钱的方面了。1998年5月,985工程宣布,分三年给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各18亿元人民币的经费支持,这在当时是很鼓舞人心的。


当时预计整个985工程要投入300亿元人民币,事后的事实肯定高于这个数据。但今天看来是很值得的、是卓有成效的。据查,2022年清华大学的年度经费是362亿元人民币,可与哈佛大学比肩了,第二名浙江大学261亿元,第三名北京大学210亿元,第四名上海交通大学204亿元。年预算在100亿元以上的学校有13所。



最后还是要回到世界一流企业的话题上,企业强则国家强,中央提出了关于加快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精神和指导意见,引发了我们对世界一流企业的思考。


例如,世界一流企业的定义、要素、标准是什么?全球有多少世界一流企业?中国现在有没有世界一流企业?中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是什么?中国的世界一流企业标准是否具有自己的特色?中国二十年来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可否为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提供参考借鉴?中国的大学能够为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提供什么支持?或者反之,中国的企业能够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什么支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企业孰难?肯定都难。


但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似乎比世界一流大学更容易明确,因为企业的量化标准比较客观,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量比大学全面,评价起来相对容易。尽管世界上只有对企业销售收入、市值的单项排名,没有对“卓越”(Excellent)企业、或“领先”(Leading)企业、或“世界一流”(World Class )企业的综合排名,但我们有信心在研究全球产业领军企业的基础上,探索出一个对于世界一流企业的综合指标体系,使之至少成为全球企业的重要评价之一。


但是从另外一个维度看,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难度可能更大,因为它涉及的方面更多、投入的资源更大、管理的范围更大,全球竞争更加激烈。


例如,仅仅就研发投入而言,2021年中国投入最多的企业是华为,为1457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26亿美元,是清华大学年度总经费的4倍左右。全球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在10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不少,美国研发经费投入最多的企业是300多亿美元,超过了哈佛大学一年总经费的5倍。我们相信,中国一定能够为世界贡献具有全球公信力的、与国家地位合适比例数量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企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何志毅(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 、北京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