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粗暴的“限跌令”,再也拦不住房企们汹涌的降价渴求。越来越多的城市,撕裂了楼市的大口子,石破天惊:

“房价,真的可以降了!”



万万没想到,一线城市在允许房企降价这方面,率先撕开一个巨大的缝隙。

就在前几天,广州的一条新政,震惊了全国:

新项目的备案价,将由原来的按均价6%上下浮动,调整为最高上涨10%,最低可下调——

20%!!!

这意味着,广州已经大大放宽了降价幅度,新项目最多可打八折!

以均价3万的房子为例,一套100平的房子,现在可以直降60万,相当于大半个首付凭空消失。

拥有买房梦的年轻人肩膀上,又减轻了不少负担。



广州的这个举动,意味着房子降价的需求,已经开始被官方认可,被赋予了合理性。

要知道,曾经的房企降价,必然是跟业主维权联系在一起的。

从去年年中开始,为了防止房企“恶意降价”,全国多地都出台了“限跌令”,包括沈阳、昆明、张家口等多个二三线城市。



去年7月,湖南岳阳最先扛不住,打响了“2022限跌第一枪”。

从此,限跌令不时就会出现在新闻里。

具体的限跌幅度还不一样,有的城市没有清晰的标准,如浙江湖州,就强调“明显低于市场价”的,都有风险;

泰州房协则开始呼吁“行业自律”,鼓励同行们“不恶意降价,不采取非正当手段恶性竞争”;

沈阳则对任何“低于备案价”的销售行为全部叫停;

江苏南通、徐州和扬中,则分别规定不得低于备案价的8%,10%和15%销售。



至此,降价几乎成为了一场游击战——

拼命降价想要回款活下去的房企半个身家吊在房子上的愤怒业主以及害怕房屋价值体系坍塌,市场出现踩踏性大降价的地方

三者共搭了一台戏,几乎每天都有举报在这片神州大陆上演。

例如,合肥的和悦庐鸣,从从去年初的1.4万备案价,一路从1.2万,又暴跌至8500元,7折的暴跌,让一套房子的首付几乎都跌没了。

已经买了房的业主气急攻心,一封投诉信直接送到了合肥市市长的案前:

“退房也行,补差价也行”,总之,一定要政府给一个说法。



不止是业主急了,周边的楼盘也急红眼了。

转眼,又是一封投诉信交给了县委书记,指责降价让周边的楼盘卖不出去,言语间更是字字泣血:

“这是严重扰乱市场,恶性竞争。请有关部门明察!”



尖利的举报信,让官方马不停蹄地就开始约谈开发商,让对方火速撤回,并消除社会影响。

光是举报,其实还算得上是非常理智的决定。

除了砸售楼处之外,去年,张家口市还有两名业主听说荣盛城降价后,爬上17楼,扬言不涨价就跳楼。

最后由于“扰乱公共秩序”,被警方抓走拘留十日......



总之,严防死守的业主和地方,利益几乎是一体的。

但凡降价所到之处,必有维权和限跌。



问题是,为什么偏偏广州,愿意开诚布公地放开降价?

冷市下,即使是一线城市,也开始扛不住了。

截至今年8月底,广州新房的去化周期高达17个月,同比去年的9.8个月,暴涨了73%。

仅仅过去了一年,广州的全市去化周期,就逼近住建部的“18个月”警戒线——

一旦库存超过这个红线,供地就要减少,以控制房屋供给。



而大增的库存,主要来自货量极大,又无人问津的外围区,如从化、花都、增城和南沙,去化周期分别高达:

20.5,20.8,21和29.1个月。

换句话说,如果市场再不回暖,这些地方哪怕从此不再建新房,现有的货量也足够卖两年了。

正是因为卖不出去,这些地方的“0首付”、“工抵房”和疯狂打折,早就遍地爬了。

花都的雅居乐花城雅郡,房价一路从去年5月的2.3万,跌到现在的1.65万,已经逼近7折卖房;



号称位于花都CBD中轴的颐安·俪都府,从2.3万暴跌5000元,价格俨然回到6年前。

号称刚需天堂的增城,更是杀疯了。

曾经在2018年卖到4万高价的碧桂园云顶,现在特惠工抵房,最低只要2.1万,甚至比拿地价2.3万还低。

早几年买房的业主,只能抱着亏损超百万的房子,黯然神伤。

眼瞅着房子开始相互挤压,降价的预期一步步走高,广州也意识到:

市场的力量很强大,与其强制限跌,不如放宽管制,让市场回归市场。

最重要的是,降价的项目都还在外围区,不会对整个城市的楼市价值体系造成太大影响。

反而还有不少市区的优质项目,正等着这次机会涨价。

也难怪,这个千年商都会把涨跌幅度都扩大,让该涨的项目和该跌的项目,各自回到市场的应有轨道上。

事实上,真正打响“允许降价第一枪”的,是湖南浏阳。

这座靠近长沙的小城市,最近开始鼓励房企们,根据市场和自身的实际情况,自行制定让利政策。



光这一步,走得比广州还远!

这意味着,浏阳出手稳楼市,不仅仅是站在狭隘的“稳房价”这一步,就举足不前。

而是把定价权直接交给了房企,从“保价”走向“保量”。

毕竟,跟广州对楼市的自信还不太一样。

在大多数小城市,按照现在的市场情况,没有让利,就没有成交量,更别谈所谓的“稳房价”了。

一个最朴素的道理是:

比起保住好看的统计数据,还不如保住实实在在的成交量。

毕竟,所谓房价,是要在有成交的基础上才能有的。

除了浏阳和广州之外,越来越多城市虽然没有明令发文,但也在对房价的下跌暗自松绑。

例如,强二线城市武汉洪山区的一个楼盘,从2.5万的开盘价,暴跌到1.8万,单价暴跌7000元。

一位业主气疯了,直指销售“坑蒙拐骗”,一定要还他们一个公道。

对此,官方的回复是:

“商品房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由开发企业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定价,具体房屋价格由双方通过合同决定”



三个充斥着“市场自由定价”的短句,把投诉人干沉默了,只能送上一个大大的:

不满意。



但纵使是千万个“不满意”汇聚在一起,也没有办法阻挡市场的力量。

有机构梳理了中国头部20强房企的年中报数据,并且对平均销售价格做了一个计算,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

头部20强房企中,有12个房企在降价甩卖,占比高达6成。



换句话说,铺天盖地的限跌令,其实很难阻挡各种形式的降价,包括返本销售、送车位等等。

具体来看,销售均价下跌的12家房企包括:

碧桂园、保利发展、中海地产、绿城中国、融创中国、龙湖集团、绿地控股、新城控股、旭辉集团、越秀地产、金科集团、世茂集团。

个个都是大名鼎鼎的开发商。

其中,降价幅度超过10%的房企有四家。其中,跌幅最大的是已经暴雷的金科,平均项目跌幅去到了21.9%。

绿地和绿城的跌幅,也都超过了10%。

房企们的降价也实属无奈——

债务压顶叠加融资困难的同时,房子不好卖,只能通过亏本卖房来避免公开市场的违约。

市场的力量,已经给地方狠狠上了一课:

哪里有恶意降价一说,房企们只是想生存。



降价顶多只是亏本,不降价,可能整个公司都搭进去了。

当然,金科的降价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重仓三四线城市的房子,均价仅为7781元,低于万元。

更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另外8家房企的价格还在上涨,这些房企的销售均价都大于1.6万元/平,多数是重仓大城市的改善项目。

房子的分化,财富的分化,还在愈演愈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