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球范围的经济形势都进一步恶化了,这首先当然是疫情时代全球生产萧条的延续,预料到全球范围的经济下行并不困难,但超出预料的不确定因素,是俄乌战争的爆发。

这场战争远远不仅仅是乌克兰战场上的那部分战争,在现实战场之外的另一个维度上,俄罗斯与整个西方世界爆发的规模空前的经济战是更值得关注的。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国家的一些算计,毫不夸张地说,围绕俄乌战争爆发的经济战规模空前,这是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规模最大的一次“经济战”,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冲击也空前巨大。



并且如果说这种态势长期化,那么未来一些国家可能会面临当年《广场协议》签署后日本那样的命运,即微观上看经济增速迟滞,民众生活质量下降,宏观上看国家经济发展迟滞,原本的经济增量被他国拿走。

欧盟在这方面面临的压力无疑是非常巨大的,虽然他们并没有直接被卷入这场俄乌战争,但这片战场处在欧盟国家周边,实际上是对欧洲的安全环境造成了威胁。

关于这一点不需要多余的论证,自今年2月冲突爆发一年,欧洲股市大量资金涌入美国和中国,这就是最好的例子。



当然了,好消息还是有的,欧洲毕竟是发达国家的密集区,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经济下行,但也远远不至于民不聊生,就算是经济下行,欧洲地区的民众生活水平也一定是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地区的。

不要认为很多德国和法国的媒体整天渲染能源紧缺的种种危害就认为他们日子过不下去,准备过冬的柴火也不是什么很可怕的事情。

欧洲地区用柴火烧壁炉是历史传统,因为西欧在整个漫长的冬季阴天居多,烧壁炉的心理价值大于实际,以前俄乌没打起来的时候他们也年年烧壁炉。

欧洲地区的民生环境不会因为这场战争遭到太大的打击,主要影响还是经济增速方面。



比如说,终止与俄罗斯的能源贸易,受到冲击较大的其实是欧洲国家的“新工业”,他们以前确实没有考虑过将新工业建设与俄欧天然气贸易绑定带来的后果,而如今他们就正在承受自己愚昧短视的代价。

具体而言,我们知道这些年“节能减排”、“碳中和”、“碳达峰”这些概念被经常提起。

一方面应对气候变化是客观存在的一个问题,但另一方面,我们知道发达国家总是喜欢通过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但是自己还是要碳排放的,怎么办呢?欧盟想到的办法就是将传统的工业能源需求进行一个改革。



传统的工业能源主要是煤炭来解决,但是煤炭作为能源碳排放就很高,而天然气相比之下无论是用于发电还是用于发热,单位热量、能量下的碳排放都要低得多。

所以欧盟想到的办法就是用天然气替代煤炭在工业领域的能源供应主体地位,然后减小自己的碳排放,再去用“气候变化”之类的话题卡发展中国家的脖子。

近年来很多欧盟国家布局的新工业建设项目都是用天然气作为能源供应的,而如今因为俄乌战争,他们被迫中断了与俄罗斯的能源贸易,这导致了严重比较严重的工业能源短缺。



相比之下居民用电、供暖之类的需求受到的影响要小得多因为以前在民生领域他们就没那么大的天然气需求。

换而言之,相比起短期内天然气价格上涨这种小事,围绕俄乌冲突的经济战对欧洲工业体系造成的影响其实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

至于居民用气价格上涨?实话讲,好歹是发达国家地区,就算最后在消费端天然气价格上涨五倍,对欧洲人来说也不是天塌下来了,人家也不缺这点钱。

真正对欧盟影响比较大的,可能是因为天然气价格上涨,未来欧洲地区在工业经济这一个层次上会在价格上被中美两国的企业竞争。



最终体现为欧洲地区产出的高价值商品会部分涨价,降低在商业领域的竞争力,从而在长期层面上对欧盟地区的经济增速造成不利影响。

具体来说,欧盟将被迫进一步地向外界开放他们的市场,更多地让发展中国家输出的廉价商品占据他们的市场,以这种方式可以缓解因为俄欧经济战对民生造成的不利影响。

而与此同时,因为工业能源成本的提升,在一些新兴领域他们将难以面对中国、美国企业的竞争,这意味着中国与美国的企业未来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市场。



这也就是欧盟地区的经济体系,会成为中美两国经济发展的肥料这一说法的本质,而这是无法回避的,表面上看好像是他们吃了亏,但问题在于相比起其他的可能性来说,这已经是吃亏最少的结果了。

难道还能搞贸易保护主义吗?欧洲人过去二三十年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不还是跟着美国混出来的吗?

美国确实有一定的贸易保护主义动机,至少他们能从中获得一些利益,但欧盟国家是断然没有这个选项的。



在工业能源价格已经走高的情况下,进一步开放尚且可以保证能源价格上涨更多的影响企业而非居民,但要是搞贸易保护主义,那接下来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就必然是席卷整个社会的。

两害相权取其轻,在这个阶段牺牲企业的一些利益,让民众的生活不受到冲击,这是他们唯一的选项,而且这个选项,至少是体面的,是伟光正的。

接下来另一个肥料,虽然主流认为是日本,但在我看来,俄罗斯面临的危机可能更大。



诚然,日本是《广场协议》的受害者,但日本同样也是美国秩序下一个非常重要的受益者。

至少从经济角度考虑,战后的日本获得了所有他们当年发动战争所希望争取到的东西,日本的身价在当下是极高的,无论是在中国眼中还是在美国眼中。

如果说在美国鼎盛时期,当时那个改革开放热衷于个美国“双向输出”的中国是美国霸权的皇冠,那么日本,就是皇冠上最闪亮的钻石。



在这个美国急需从外界获取经济利益的时代,日本当然得交保护费,但相比起美国的那些边缘盟国门,日本的处境是最好的,而另一方面对于中国,中国在经济上有取代美国地位的惯性,在中国经济体系中日本的地位同样是最重要的。

至于经济发展停滞,日本经济已经停滞几十年了,他们只要保住现有的经济规模就够了,日本的身价无论在中国眼中还是在美国眼中,都是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



真正需要担心未来的,其实是俄罗斯!

现在俄乌战争打了这么久,俄罗斯实现目的了吗?远远没有,俄罗斯的三个战争目标:确保东乌地区事实成为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对乌克兰去军事化、确保乌克兰未来中立。

这三个目标到现在仍然是遥遥无期的!甚至在战场上,现在俄罗斯已经显出疲态了!

未来能否实现战争目标?甚至就算现在俄罗斯能打赢这场战争,但因为这个过程中的糟糕表现,未来俄罗斯的对外威慑能力都会受到损害,而这对俄罗斯这个国家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因为俄罗斯是一个没有任何“软控制能力”,对周边势力范围完全依靠军事威慑进行控制的国家。



比如说俄罗斯在白俄罗斯、中亚斯坦国家地区广泛的势力范围,支撑这种势力范围的并不是俄罗斯优势的经济体系,而是俄罗斯的相对强势军事实力,这与中美的逻辑截然不同,美国是硬控制(军事)与软控制(经济)兼备,中国是软控制(经济)。

这就意味着,战场上的糟糕表现直接破坏的是俄罗斯对其境外势力范围的控制力,很多人可能注意到了,就在最近几天,白俄罗斯已经对乌克兰软化了态度,而中亚几个斯坦国家也加快了与俄罗斯在政治上剥离的速度。

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的糟糕表现正在对其各方面的利益造成损害,这种损害远远大于欧盟地区因为这场经济战遭受的损害。



那么接下来,俄罗斯该怎么办呢?

首先,他们不再拥有任何对欧、对华外交上的议价权,俄罗斯的议价权本来其实也就不高。

因为俄罗斯的经济实在是不怎么行,并不是说俄罗斯的经济规模不大,而是在市场经济逻辑下俄罗斯经济的价值比较低。

过去几年俄欧天然气贸易,总体上俄罗斯的天然气价格一直都是很低的,这就是其经济弱势地位的体现,他们的经济筹码本质上还是政治基础提供的,而现在这种基础受到了严重打击。



当下俄罗斯还是并没有真正拿出多少与中国合作的诚意,比如说中国的一带一路,其一条中央的陆上交通线就是从中国西北部出发经过阿富汗-中亚斯坦地区-伊朗-土耳其,然后从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欧洲。

这条交通线上,现在中国其实还没有打通中亚,为什么呢,因为中亚地区传统上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

中国要修一条到中亚几个国家的铁路都还要俄罗斯点头呢,中吉乌铁路就是拖了很多年,俄乌战争打响之后结果战场遇挫,这才给中国放了行。



现在呢,俄罗斯在战场上如此失利之后,中国还是非常给面子地参加了他们主持的军事演习以及一些政治活动,接下来,俄罗斯在经济上需要找个新的大腿去抱。

那么中国是否会提供支持?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罗斯还能拿出什么诚意,而这种诚意,很可能是地缘政治利益的交割,如果说俄罗斯愿意让渡中亚地区的影响力与控制权,那么未来中俄关系“无上限”也许能继续保持下去。

简而言之,俄罗斯当下因为战场失利,实际上他们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会不断地损失地缘政治利益,美国并没有什么机会从中获益,这主要是一个对于中国而言的机遇期,特别是对于中国推动旧大陆经济一体化而言是非常好的机会。



而未来的经济形势,已经很显而易见,就是现在糟糕现状的延续,只能说看谁能挺地更久,没有谁的日子能多好过,中国经济高增速的时代恐怕已经就此结束。

中国的经济增速触碰到了当下中国在秩序内能触碰到的上限,就像广场协议前的日本一样,这种现状只要还没有被打破,那么更进一步的经济发展,本质上是不存在的。

这也就意味着,当下如果说美国经济的势头好,中国经济的前景其实会更好,而他们的经济现状也比较糟糕,那么这份风险中,也就蕴含着新的机会。



但在我看来,没必要对这种不好的经济前景有什么恐惧,这才是历史上的常态,因为哪怕强如美国,他们在整个20世纪,其实也就只有20年的好日子过。

我们回头看他们的历史,在1991年后的将近10年,以及1945年后的10年,这是他们仅有的黄金二十年,而在更多时候,美国人的经济状况也都不怎么样。

而中国呢,至少新千年以来已经过了二十年好日子,也该满足了,我们不能将一段历史上罕见的机遇期当成是历史的常态,否则未来面对真正的挑战必然会畏首畏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