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观”,是一条跨界脱口秀的原则。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ID:covricuc),作者:妙哇种子,原文标题:《不懂笑的领笑员,能为谁的笑声做主?》,头图来自:《脱口秀大会5》
经历了上半年疫情,《脱口秀大会》终于脱离了“高风险”,迎来了第五季。
不同于上一季“每个人都能讲5分钟脱口秀”的slogan,《脱口秀大会5》在“每个人都能快乐五分钟”的新口号下强势回归。新选手如B站UP主拉宏桑、长沙黄大妈让大家眼前一亮,领笑员阵容更是邀请了“大姐大”那英和“灵气逼人”的迅哥儿周迅。
然而,万众期待下,奇妙的拍灯组合和新选手的思想火花碰撞,却在尴尬和不公平的观感下渐渐冷却。外行指点内行、强行共鸣、忘记拍灯、胡乱拍灯……这次与段子一起上热搜的除了选手,还有两位槽多无口的领笑员——那英、周迅。
作为掌握选手去留“生杀大权”的四位“评委”,笑不对点的那英保留了《好声音》作风替人拍灯,仿佛神游的周迅因为忘记拍灯间接导致小鹿淘汰;尖锐鲜明的女性议题得不到共情回应,讽刺媒体的段子却被硬上价值。从领笑到不懂笑,跨界空降却名不副实,让#那英 周迅#被顶上热搜第一。
热议之下,“英讯”组合又该何去何从?
幽默不论资历:“大局观”才是跨界原则
其他综艺节目里,那英是《乘风破浪的姐姐》中的“领队”。她有时候搞不清规则、手速慢但真诚且心直口快,还曾经调侃自己上学时被老师吐槽:“长了个好嗓子,配了个狗脑子”。
比起那英,周迅参与的综艺更少。
网友对周迅的印象可能更多源自一句红毯上的“好多人啊”,尽显坦率而真诚的本色。为数不多的综艺如《向往的生活》中,她穿着花衬衫行走在乡野之间,岁月静好,宛若精灵。
然而,这些鲜明而有趣的人格特征,在《脱口秀大会》上不仅没有体现,甚至变了味。
那英很容易被氛围带动,参与度极高的她起哄小鹿“你必须挑战她,UP主”,抢着帮大张伟拍爆梗灯,周迅则如同一潭起不了涟漪的湖水,融入不了氛围地鼓掌、微笑。
当跑腿小哥南瓜谈到保安用“电瓶车”指代自己,自己拿到“单王”却没有任何平台奖励时,那英的评价是:“明年来的时候要拿个最佳外卖小哥”,周迅的点评则是:“我觉得你要坚持一边送单一边说脱口秀”。
在笑点欣赏和点评上,两位领笑员总是脱节错位。一些高高拿起轻轻放下式的套话点评不够真诚,苍白的车轱辘话无法共情选手和观众,最终都让屏幕外开怀的笑和深思的沉默被焦点转移,质疑道:“她们懂脱口秀吗?”
实际上,以单口喜剧(stand-up comedy)为主要表演形式的竞演节目,不止于说话。《喜剧的艺术》里面曾提到:脱口秀的题材是那些“困难的”、“奇怪的”、“令人害怕的”、“危险的”事情。独特的社会洞察力之外,还需要文本写作、表演表达等经过不断训练的专业技能。而突围赛中,除非是平票需要观众投票,领笑员的拍灯可以直接决定选手是否晋级。
非专业人士作领笑员,难免陷入资格评判的的尴尬境地,但也有化解之法。好评如罗永浩,他的“大局观”贯穿三季。在复活选手时,他会先让别人选,如果自己喜欢的选手被复活,就不会重复浪费名额。吴星辰那一期,“第四灯”的罗永浩没拍只鼓掌,当问及理由时,他解释道:“三个灯比较合适,如果要拍第四个灯,那就要吴星辰跟豆豆和邱瑞的水平完全一样,标准要统一。”
除了合理判断选手去留,领笑员还需要跟得上、听得懂梗并参与流程互动,用点评表达来带动气氛。因为忘记拍灯导致选手意外淘汰,发表评价时不善言辞而需要旁人圆场的,充其量是个影响观感的“吉祥物”。
前几季的领笑员中,演员如张雨绮,爱看脱口秀、跟得上热梗,有自己的立场并支持喜欢的选手;圈内人士杨天真不仅能接梗还能更上一层,贡献了著名CP“雪国列车”;“大局观”罗永浩表面稳如泰山,一开口直击本质,他对脱口秀表演有鉴赏力,重视文本传递的价值观。
《脱口秀大会3》“封神”的原因离不开黄金领笑员配置,《脱口秀大会5》目前差评的原因则来自盲目跨界的滤镜破碎。
“隔行如隔山”的行业准则,在跨界互动成为话题风向标面前被打败。脱口秀之外,杨幂在选秀节目里当评委,章子怡坐在了《中国最强音》这档唱歌综艺的评委席,池子和王濛在《中国说唱巅峰对决》中担当乐评人……
然幽默不论资历,语言取胜的脱口秀节目“来源于生活,但又不必高于生活”。比起专业技能类比赛,想要听懂脱口秀其实并不需要过于炫技的专业水平,而是需要充满烟火气的日常生活体验。
了解并接受各类议题的话语释放,在从与反叛、理想与现实、妥协与对话、冲突与化解之间有所感受……就像罗永浩所说,这是一种“大局观”,也是一条跨界脱口秀的原则。
反抗权威的幽默,被名人效应call back
在领笑员的位置上,“英讯”组合的名人效应不仅无用,还成了被反噬的槽点。
笑不对点、无法共情和套话式评价……“英讯”临时组合的表现被许多观众解读成娱乐圈208w们高高在上的“何不食肉糜”。
的确,“出圈”的脱口秀段子大多和职场困境、婚恋矛盾、中年危机等现实生活有关。普通人在生活中承受的压力、不适和矛盾,都是脱口秀中“揭短”和“自暴自弃”的文本素材。单人喜剧的输出就如同一面生活的“多棱镜”,既兼具幽默感和共情度,也能触摸时代和个人痛点,成为网友们纾解焦虑和压力的“精神出口”。
段子的好笑程度,本质是能从中寻到生活的影子,而当一个人的生活和你完全不一样时,你们的笑点自然不同。然而,60后的那英、70后的周迅不仅在生活上和90、00们脱节,在知识结构上也相对狭窄,想要点评娱乐和反讽性质兼具的脱口秀节目,货不对标。
除此以外,那英、周迅成为领笑员后的尬尴“表演”除了本人对跨界工作的态度轻视,也和节目组赛制设置、选人任人的合理度有关。
在此基础上,或许网友们对“何不食肉糜”的推断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作为一种个性化的表演和传播形式,脱口秀、单人喜剧在表达观点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吐槽式发泄”。例如李雪琴在网友公开指责她“浪费国家栽培”时不以为然吐槽道:“北大的为啥就不能做个废物呢?”在面对弟弟催婚,问为什么不找个男朋友时,杨笠回怼道:“那你为啥不上清华,是因为不喜欢吗?”
这些吐槽打破了人们对于模式化生活和既定规则的“逆来顺受”,作为紧张情绪和压力的释放,引发无数的共情心理。因此,对于表演者来说,吐槽所带来的共鸣和认可体现了脱口秀的成就感;对于观众来说,有人用脱口秀的方式替自己说出了心中的话。
所以,领笑员“领”的不仅是参赛选手,还有屏幕前无数的观众。当那英将领笑员当作此前节目的导师经验去演绎,周迅因跟不上脱口秀节奏而显得茫然不知时,一档希望“让每个人都能快乐五分钟”的脱口秀节目,因为个人对生活的疏远,偏离大部分观众的共情点,这不仅引来了节目赛制公平上的质疑,还引发观众对阶层固化、明星污名上的推断。
然而,推断的底层逻辑离不开普罗大众对明星财富和地位的认知,也离不开信息洪流中,有关明星桃色新闻、偷税漏税等事件长期的渲染。
一方面遵循着现实生活的逻辑,另一方面却是用喜剧的形式表达对于现实的不满。各种价值观在脱口秀表演中碰撞,在网络互动场域中引爆围观者关于各类议题的话语释放。
这些话语以脱口秀文本为出发点,对既定规则、传统观念和刻板印象抵抗,对传统权威抵抗。这其中,名人权威的消解也是议题之一。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第五季脱口秀大会中,名人权威的消解从脱口秀段子的内容中“出走”了,来到了领笑员的位置上。
优秀的电影或音乐作品无法一通百通,领笑员的设置意外成了检验权威的call back。她们的表现切中了大众对明星职业长久以来的反思和不满,最终只余下有关滤镜破碎的一地鸡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ID:covricuc),作者:妙哇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