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墨腾创投(ID:MomentumWorks),作者:MW,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上周(8月24日)美股开盘前, Grab发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的季报。整体上营收增长超预期(79%)、在以外卖为主的配送业务亏损比例收缩了,而且出行领域的利润率也有了提升。


我们聊过的分析师普遍认为这份财报还不错,有意思的是财报出来第一个完整交易日股价跌了超过12%,关于这个的原因我们有些猜测。



这里是我们看到的一些信息和我们的一些看法:

 

1. 美元走强对Grab最终的业绩数字还是有明显的影响的,如果排除汇率因素的话GMV和营收的增长分别是34%和85%,按当前汇率换算的话则降低到了30%和79%;


2. 管理层在电话会议上也表示了对宏观不确定性的谨慎。和上周冬海不同的是,Grab继续给出了年度的GMV和营收指引,下调了GMV增长预期但是营收增长则精确到了上次季报给出的预期的上限。在电话会上,管理层也一再强调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Sustainable)这个词出现了12次; 


3. 整体的月交易用户提升到了3260万人,大体上恢复到了2019年第四季度(也就是疫情前最后一个季度)的水平。管理层也强调了今年一直以来一直在追求高质量的用户和高质量的GMV,也就是对补贴不敏感并能够使用Grab“超级应用”上面多项服务的用户以及他们产生的GMV;


4. 出行服务看起来还没有能够从疫情中完全恢复,虽然我们地面上看到东南亚很多首都的堵车已经恢复到了熟悉的水平了,但是Grab出行业务GMV目前只有2019年第四季度的2/3的水平。我们在地面做了一些调研,整体市场都还没有完全恢复。还有,出行上印尼虽然是个看起来很大的市场,但是在GMV上面对整体东南亚的贡献其实是比较有限的;


5. 外卖和配送方面,Grab停掉了新加坡、越南和菲律宾的前置仓业务,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毕竟,这个业务目前全球都没有跑通,尤其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更是不应该投入。Grab的竞争对手看起来也在收缩相关业务。


整体看来Grab在马来西亚收购的线下连锁高端超市Jaya Grocer应该比较稳妥,只是这个模式能否复制还不确定。也看得出Grab管理层在生鲜杂货这一块比较谨慎,季报也把这块业务实现收支平衡的预期提前到了2023年第一季度;


6. Grab管理层提到了认为借贷业务的增长空间巨大,并且认为目前主要向司机和商户提供贷款不仅提高了平台粘性,也把坏账率控制在了很低(小个位数)的水平。我们觉得其实Grab在这一块可以更大胆一点,提供比目前BNPL更为激进的消费信贷未必不可取。毕竟用户基数在那儿,风控模型也可以在实践中快速完善;


7. 总体而言,出行、外卖和支付等业务经过这么多年,整个行业的逻辑大家应该能看得比较清楚了。Grab要做的其实也没有太多神秘的东西,就是要持续优化运营效率、逐步缩减补贴比例、实现各个业务板块的收支平衡和整个公司最终的盈利,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平衡增长。和美团在国内的努力轨迹其实在大方向上是一样的,可以做到但是很不容易;


8. Grab手上还有超过77亿美金的现金和其他流动性,未来的两三年要实现增长和盈利的目标还需要很多产品、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并且即将推出的数字银行也需要投入。不过在这些方面Grab的管理层看来一直是比较谨慎的。


股价为何会下跌?

 

财报公布以来很多朋友问我们,这份财报还不错啊,为什么股价会跌这么多?

 

我们猜测可能是套利行为,财报当天盘前一度涨了7%,然后开盘后快速回撤了12%,看起来是有很大的抛压。而之前的四周,一定程度上受到Uber财报的提振, Grab的股价一度涨了30%。 

 

另外,看到一些评论在比较Grab和Goto的市值。这种比较其实没有太大的实质意义:Goto在雅加达市场上市,和Grab(以及冬海)上市的美股市场在规则、合规要求、流动性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比如Goto只有3%左右的股票是可以自由流通的,而Grab则是95%。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墨腾创投(ID:MomentumWorks),作者: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