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寒冰,责编:kuma,题图来源:《华尔街之狼》


朋友凯蒂,每年生日的许愿都是“早日暴富”,毫不掩饰她对金钱的渴望。但事实上,她的经济状况一直都不是很好。


她工作能力强,也够努力,却总是很难赚到钱,毕业后的几份工作薪水都不高。稍微有点积蓄,就会出现一些意外状况,比如借钱给朋友、或者忽然被迫搬家,然后又回到没钱的状态。


英国心理治疗师 Anca Carrington 研究和金钱相关的心理学,她发现:金钱和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人在生命早期的焦虑经验都可以体现在金钱上。


你为什么总是赚不到钱?


也许不是能力不够,运气不好,今天这篇文章想给你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潜意识里的创伤,正在阻拦你成为一个有钱人。


一、对金钱的敌意,阻拦了你和金钱建立良好的关系


你觉得钱是个好东西吗?


人们往往觉得自己会不假思索给出肯定答案,但其实在有些人心里并非如此,他们对金钱的观念可能相反,甚至充满敌意:“钱很可恶、很恶心,不是个好东西。”


他们会不自觉地回避和钱有关的很多事情。比如在职场、亲密关系中都很难和对方谈钱,尤其难以表达自己对钱的需求。朋友小 A 就是这样,工作能力强,但总是无法开口提加薪,拿着和自己能力不匹配的薪水,实在受不了就只好离职。


有时候面对自己时似乎对金钱没有敌意,但放在别人的身上,对钱的敌意就会浮现出来。比如看到一个喜欢的博主忽然接了广告就会有点不舒服,讨厌那些赤裸裸表达对金钱的欲望和野心的人


对金钱的敌意导致他们就算赚到钱往往也留不住,总是莫名其妙地处于负债中。比如制造意外事件或者冲动消费把钱花出去,钱成为了“烫手的山芋”,只能在手中短暂地停留。


那这种对金钱的敌意从何而来呢?


还是上文的小 A,他有个脾气暴躁的父亲,小时候挨打是家常便饭,后来青春叛逆期为了反抗父亲选择了退学,早早进入社会工作,日子一直过得挺艰难。


在早期生活中,他没有得到充盈的爱,很难发展自己的功能,把父亲体验为了敌人,自然认为外面世界都是坏的、有敌意的。而在这样一个可怕的外部世界里(小 A 的自我认知中),自己又怎么能得到金钱呢?


精神分析认为金钱会引发仇恨。对成年人来说,钱永远不够用,激发了因为早年爱的缺失所引发的抵抗和攻击性情绪(Muriel Dimen ,1994)这种对外部世界的敌意会让我们即使需要钱,也很难和钱建立起好的关系。


另一方面,这种敌意可能来自和金钱有关的创伤。


比如一位来访者,小时候家庭清贫但很幸福,后来父亲下海经商赚了钱后出轨,父母争吵了很多年最后离婚,这些经历会让这个人牢牢地将钱和痛苦的感受联系在一起,认为钱是可怕的。


所以他在婚后忍受着妻子对他“赚不到钱”的责备却不愿改变,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一旦有钱了,幸福就会烟消云散。


二、罪恶感和内疚感,让你不敢成为一个“有钱人”


如果说对金钱的敌意是一种愤怒,有些人面对金钱感到的更多是“害怕”,他们不敢成为一个有钱人。


他们可能入职场几年还做着最简单的基础工作,总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似乎在躲开一些和金钱有关的情景,比如晋升述职的时候 ppt 出了问题、马上要谈成合作的时候客户退出。他们也不太敢去发展和赚钱相关的技能,一边抱怨没钱,一边持续让自己处于贫困的状态里。在他们的认知里,赚钱异常困难,成为有钱人是难以想象的。


金钱是用来满足我们需要的,为什么有些人会“怕”?


来看小影的故事。她在一个比较贫困的环境中长大,小时候经常开学了学费还没凑够,现在父亲五十多岁还在外打工赚钱,父母从小挂在嘴边的就是“钱难挣,屎难吃。”还经常跟她诉苦:“你花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一定得好好学习啊。”


这样长大后的小影,面对钱总有一种罪恶感。一方面,她担心变得强大(赚到钱)会毁灭他人,所以用贫穷持续惩罚自己来抵消在其他方面的优越感:“父母还过着苦日子,我怎么能有钱呢?”另一方面,当她拥有更多的钱,自我满足了,会感到与照顾者分离的悲伤,仿佛背叛了父母。不敢赚钱的背后,是小影压抑多年的攻击欲以及受惩罚的愿望。


但赚不到钱并不能真的缓解内疚,因为会有更强烈的内疚找上门来——那就是存在主义的内疚。压抑赚钱的渴望是压抑生命的活力,当人们限制自己不去经历很激烈很敏锐的生活,也不实现自己的潜能时,就会为自己未被运用、没有活过的生命感到内疚。


还有另一种情况,有时候人们让自己持续处于一种钱不够用、无法被满足的处境中,是对始终未完成的养育者的爱的一种强烈需要,不想为自己负起责任来。这背后往往和某些未处理的丧失有关。


比如一位女性,她从小父亲缺失,长大后一直无法财务独立,是对于在物质上缺位的父亲有一种持续存在的潜意识幻想:“如果我独立了,成功了,那也代表着我不需要父亲了,我永远也得不到父爱了。”


这是一种巨大的悲伤,只有完成对丧失的哀悼,放弃对拯救者的幻想,心甘情愿为自己负起责任,才能准备好当一个成年人——这意味着可以赚钱、有能力满足自己,照顾好自己。


三、有钱,是我们变成一个更好的人之后自然而然的结果


如果意识到自己和金钱确实存在一些有问题的关系,那应该如何改变呢?


说实话,立竿见影地改变很难,就像一种依恋模式、思维模式,金钱观也是长年累月塑造而成。改变需要耐心,但你可以试试这些建议:


1. 察觉到你和金钱的关系问题,是改变的第一步


你和金钱的关系里面有哪些糟糕的观念?带着这些感觉生活一段时间,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你还可以和父母聊聊他们的金钱观,梳理自己和金钱有关的经历,尤其是那些创伤性的,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对金钱的看法。也许你会发现一些重复上演的“剧情”:比如总是只能赚一些小钱,遇到大笔收入就会搞砸,或者不敢和有钱人打交道,有钱的朋友在场就会不自在……


有些东西一旦被我们接纳和看到,就会慢慢开始松动了。


2. 感受金钱带来的积极体验


你可以有意识地用钱犒劳自己(在合理范围内),比如一双喜欢很久的球鞋、一场旅行等等,通过在这个过程中的积极体验来感受金钱的“好”,慢慢松动对金钱的负面信念。


3. 通过和人的关系来修复和金钱的关系


你可以尝试在生活中建立一些好的关系——能够让你感到舒适、安全和支持,可以是和伴侣,也可以是朋友。然后这些良好的感觉会内化进去,也能逐渐改善我们和金钱的关系。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借助心理咨询(我愿称之为:可以付费买到的好的关系。)


记得投资人张潇雨说过一句话:“投资成功,是我们变成一个更好的人之后自然而然的结果”。或许,变得富足、拥有爱,也是如此。


当我们内心不再恐惧和匮乏,当过去的创伤不再阻拦当下的生活,才能和这个世界建立起真正好的关系。


参考文献

Anca Carrington, Money as Emotional Currency (The Psychoanalytic Ideas Series) 1st Edition,2015

【英】梅兰妮·克莱因著,冀晖译,《儿童精神分析》,2020年,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Salman Akhtar MD,Money as Emotional Currency: Psychoanalytic Ideas, 21 February 2016, DOI:10.1002/aps.1481

Muriel Dimen,Money, love, and hate: Contradiction and paradox in psychoanalysis, January 1994,DOI:10.1080/10481889409539007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寒冰,责编:ku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