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蹦迪班长(ID:MrDisco007),作者:爆肝唐,头图来自:《九品芝麻官》剧照


惭愧,活这么大还是没学会如何优雅地骂人。


尤其在看别人稳定输出的时候,我在屏幕这头往往只能捶胸顿足,费半天劲憋出一句:骂得好。


这张嘴扔给我多好啊?


按照经济学理论,有需求就有市场。嘴笨的人多了,凭张嘴厮杀全网的“嘴替”就出现了。



假设一个场景,如果有人说你肤色黑,你不开心,与此同时对方确实比你白,你怎么在不否认事实且不骂脏话的同时,骂到对方哑口无言?


是不是短时间不知道从哪里开头,却又很生气,等到想起如何回怼的时候,对方拂袖而去了。


于是你把场景描述给“嘴替”,让嘴替替你过怼人成功的瘾。



嘴替一听,这还了得?气氛都到这了,不开麦是不行了,干,必须干。旋即小嘴儿抹了蜜,屠人不眨眼。


先这样,提出疑问,把问题抛给对方,以彼之矛攻彼之盾,让他蒙圈。



然后这样,揭示本场battle的主题。



再这样,善用比喻句,抒发思想感情。



最后这样,开放式结尾,留足想象空间。



这段持续一分零六秒的反击,就问你听完了痛快不?


虽然嘴替没有办法穿梭时空真替你骂回去,看似没啥用,但解气。


这位被别人说肤色黑的网友,明显吵架没发挥好,而在网上,像这样的人,还真不少,



在“吵架没发挥好”小组,我发现了世界上另一个我。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想必许多男女们已经开始上膛了。而且,如果一笑而过,打马虎眼,相似的问题会接踵而至。抱着一击必中的决心掴过去,范德彪有言,小树不倒我不倒。



先抛过去一份免费的人生规划,你催婚我就催生,礼尚往来。


豆瓣@Foxxxxxxyuki(我死了以后,你能来看看我吗)
豆瓣@Foxxxxxxyuki(我死了以后,你能来看看我吗)


眼看对方使出一招“解决问题就要解决出现问题的人”,给后代一刀切,题主选择畅想未来,曲线救国。


豆瓣@Foxxxxxxyuki<br>
豆瓣@Foxxxxxxyuki


这时候,对方火力已经弱下来了,趁热打铁。三句话,治好对方的内在美。


豆瓣@Foxxxxxxyuki<br>
豆瓣@Foxxxxxxyuki


这些或许只停留在文字交流的阶段,在线下真实场景,不由得人边打字边思考如何怼回去,甚至当脑子跟不上嘴的时候,泪水不争气地从眼角留下来。



长春一位居民张女士,是创业大街某小区的业主,当她回家的时候,把车停在了饭店门口的公共停车位上,停完车正想回家,从饭店里陆续走出来几十个穿着工作服的工作人员,告诉张女士,这是火锅店专属停车位,不在餐厅用餐不可以使用停车位。


饭店据公共车位为己有,张女士耐心地为对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饭店工作人员见对面张女士不简单,正不知道如何狡辩的时候,使出一记“乱拳”,给张女士贴上“神经病”标签。。


张女士一听,既然不想有事儿说事,就按没事找事处理。于是她心一横,站这不走,给饭店负责人盘盘道。



当一两个人从饭店走出来,而后陆续走出来十几个人的时候,他们一定觉得,这是一场人多势众的必胜之战,然而,张女士“打断施法”,不论对方什么阵型,自己稳如泰山,狙他们。


饭店工作人员纷纷背着手,欲逃离现场回到舒适的饭店空调间时,交警来到现场处理矛盾,责令整改,不改的话,一个车位罚五千。



网友评论,这位张女士在现场的即兴发挥,是我们即便做了复盘都很难实现的程度。



但你以为嘴替只能怼人的话,这是把嘴替的作用看窄了。


有共情能力的嘴替,在总结人生道理,说出金句方面,让一塌糊涂的小年轻醍醐灌顶。


经常能听到有人发表言论,被听到的人冠以“人间清醒”的帽子。他们说的话能够跟听者共情,让听见的人茅塞顿开,对对对,把我想说的话都说了。


在一个采访里,李雪琴这样回答自己的走红之路:你不下桌,菜早晚会转到你这。



这句话可以套用到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场景。坚持找工作,总有一家工作单位用你;坚持炒菜,总有一道菜能吃;坚持说脱口秀,总有一天能说出你满意的段子......总之,熬下去,熬下去,就是一切。


当我们套用到实际场景,并且匹配上的时候,我们认同了嘴替讲出的道理。但听过很多道理,依旧说不来。


这是为什么?


或许,嘴替说的话,是脱离模版的高分答案。


不得不承认,网络热词嗨嗨嗨、绝绝子、我真的会谢、拴Q等等,早已频繁出现在人们的交流中,替代我们复杂的语言表达,一以贯之,占据普通人大脑,引发表达失语症。


表达失语症是一种病症名称,是指患者能理解他人语言,但构音器官的活动并无障碍,有的虽能发音但不能构成语言。


白话讲,这是病理性的阿巴阿巴。跟我们健康者的表达还不一样,我们有理解他人语言和构成语言的能力,只是这能力似乎在减退。


网络流行语好比帮助人走路的拐杖,原本都是两条腿一样长的人,拄拐的人多了,忽忽悠悠就瘸了。



逐渐,卖拐的人发现拐卖的挺好,有了市场加成,转而进行产品研发,不仅卖拐,还卖上轮椅了。


“拴Q”等短语化流行词演变成段落表达,好像背下几段,就能成功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我在一个帅哥自拍帖下面发现了句长长的表白,看得我十分羡慕,有这样的创造力,何愁搭讪不到帅哥,除非他发现你是复制粘贴。



如果背不下来这些大段文字,互联网总有办法吸引你的注意。“xx文学”就像800字高考作文模版一样,贯穿你的语言表达系统。


娇妻文学、废话文学、凡尔赛文学等在互联网裂变,网友们都不用教,举一反三,三生万物,套用模版,做大做强。


娇妻文学代表<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娇妻文学代表


这种新鲜的表达一开始会让人觉得很有意思,但时间久了,这种新鲜感变成了浮于自我表达之上的语言泡沫,看着挺热闹,实则一戳就破。


不仅如此,流行语就像狗皮膏药,很难甩掉。我发现,就算在生活中有意地规避这些词汇、句子,我也会在不知道和别人说什么的时候,用“七日不见,如隔一周”这样的废话缓解尴尬。


废话文学代表<br>
废话文学代表


这些语言表达的泡沫就像魔法一样,给我们的嘴封印了,都怪互联网。


可我们不能全怪互联网。


俗话说得好,欲学此功,必先自宫,当废话文学等固化表达充斥在我们的语言系统中,我们或许该反思一下,是我们给了它们“侵犯”的机会。


不论嘴替还是互联网文学,当我们希望让嘴替替我们发声,或者用网络文学来规范化我们的表达时,我们在潜意识里已经率先出让了思考的主动权。


懒得想,把自己思考的过程让给别人,嘴替也是我们的脑替。


我理解,让出思考主动权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不敢说,一个是不会说。


当一个热点事件出现时,在没有耐心看完新闻时迫切地打开评论,发现写出热评的人说的很有道理,我们点头如捣蒜,还不忘给他们点赞。


于是复制粘贴观点,或对观点进行补充,这比看完整个事件,再输出观点容易多了。既能快速参与到事件的讨论中,又能降低被指责说错话的风险,两全其美,何乐不为?


不敢说,是怕自己说错,怕干不过。


小时候别人抢你手里的一块糖,你都得追人两条街,边追还边骂。


长大后,别人抢走你手里块糖,你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破口大骂:要不算了。问你怎么不追了,你说,他反手打我怎么办?


怕麻烦,怕别人抓着自己的言论不放,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自由地发表言论前先左右看看情况,先自律再自由。


再说不会说这件事,你可能听过一些高频词汇,比如赛道、赋能 、私域流量、势能、颗粒感等等,也可能听过一些关联词比如就是说、也就是说等等。


这些词能够进行任意的排列组合,甚至都不用变换顺序,就能编成一段看似很专业的大厂商务对话,虽然没在大厂厮杀过,但综合毕生所学,索性给大家编一段,简单感受一下:


就是说在这个赛道里,能够给你更多的赋能,也就是说做出私域流量,推动行业势能,这样的话,能够给予观者一个颗粒感。


你能理解这人想说什么吗?



他但凡能说一句,我们的预算不多,但你的活得好好干,我都能夸他一句有幽默感,而不是骂他不会说人话。


真懂这些词的意思,还能给对面听这段话的人讲明白,想必功力不浅,但往往事实事与愿违。


令人反感的不是那些专业名词,而是不懂装懂,人云亦云的说话风格,让自己一瓶不满半瓶咣当的知识储备变的所剩无几。


综合以上因素,当我们懒得思考的时候,有人在积极地思考,这些思考的人发声了,在我们不敢说、不会说的时候出现了,我们认为是有人在替我们说话,替我们发声。


可认真想一想,替我们发出的声音是我们真正的声音吗?


就算是一模一样的,用自己的大脑输出,用自己的嘴说出来,不会更有力量吗?


我们一直在呼唤,让世界听听我们的声音,听听我们年轻人独立、清醒、与众不同的声音。


世界来了一听,她确实没少听,比如:


嗨嗨嗨、家人们,我真的会谢、拴Q、叮叮叮叮.......


世界一听,皱了皱眉头,扭头就走了。


如果连话都要别人替我们说,那么你不是被绑架,就是在心甘情愿地进行自我阉割。


但前者可能性不大,往往是一边索要言论自由的权利,一边懒得思考,进行观点表达的自割,到头来还怪世界把你抛弃了。


咋啥都绕着你转,你是太阳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蹦迪班长(ID:MrDisco007),作者:爆肝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