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校园 韩国校园的废弃,首先是从托儿所开始的。 由于幼儿园适龄儿童人数持续减少,从2019到2021年,韩国关闭的托儿所多达4000家。 在仅剩的托儿所里,儿童也并没有得到精心呵护,在济州市的一家日托中心里,一名儿童的耳朵被托管老师打到水肿。 在釜山的一家公共日托中心里,5名孩子被同一名托儿老师殴打。 韩国发生在幼儿园内的虐待儿童案件,仅2019 年就有570起。 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依然是人口问题带来的劳动力缺失。 据虐童者供述,他们虐待儿童的主要原因是“工作累,赚的少”。 因为从业人口不足,韩国幼儿园老师每天要工作至少9小时,一个人要带15个3岁左右的孩子。 这份工作,换来的年薪是2627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3.5万元,这在工资中位数2904万韩元的韩国算中下等水平。 在幼儿园废弃后,接下来废弃的是村镇小学。 位于首尔以东 110 英里的Nogok镇小学,2016年时只剩下12岁的郑正洙一名学生。 ·郑正洙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兽医 课间休息的时候,他喜欢跟他的老师李成钧打乒乓球,扔纸飞机。 郑正洙每天享受1对1教育,考试永远排第一,连竞争对手都没有,自我感觉很爽:“整个学校都属于我一个人,太爽了”。
养老院国家 我们很早之前就一直在谈论老龄化问题,但鲜有人知真正的老龄化数据在社会现实中的表现。韩国是一个非常写实的样本,可以说,现在的韩国,就是一个养老院国家。 2021年,韩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5.7%。 位于首尔北部的塔谷公园,白天跟养老院一样。 大群老年人聚集在这里下围棋、聊天,公园的色调晦暗一片,一个年轻人都不见。 在韩国安平,去地里干活的,在街上买菜的,都是老年人。 在Nogok镇,52岁的郑义真是当地最年轻的已婚男子。 55岁的农民白桂铉说:“这里只剩下年老的、没用的人。” “如果我们遇到一个带着孩子的年轻女人,我们会停下来盯着看,好像她们是濒临灭绝的物种一样。” 韩国老年人口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独居老年人的数量明显增加。 据韩国当局统计,2022年,韩国65岁以上的单身家庭有182.4万户。 金英子89岁的祖母,已经在首尔市的中浪区独居了13年。 她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赚的钱自己养家糊口都十分费力,根本无力资助母亲。 老人只能自寻出路,靠捡破烂维持生计。
步入癫狂 青壮劳动力针对目前韩国超低生育率的情况,给出了自己认为的3点成因。 首先是疯狂的房价。 目前,首尔的平均房价已经超过14万元/平米,而韩国的中位数年收入为15万元人民币,想买一套90㎡的住宅,一个人需要不吃不喝攒84年。 在韩国40~64岁的中年人中,10个人中有6个没有房产。 有绝望的老哥评论道:“我努力一辈子连厕所都买不起,更别提房子了,让LH的人和国会议员生1000个吧”。 LH指的是韩国土地住宅公社,总资产约185万亿韩元,是韩国最大的国土、房地产开发企业。 2021年,韩国土地住宅公社多名员工利用内幕消息炒房牟利,被民众知道后怒不可遏,进一步加剧了韩国房地产的低迷。 除了房地产,网友认为高昂的育儿费用他们也无力承担。 与出生率低迷相反的是,韩国的育儿产品市场正迎来爆炸性的发展,目前,韩国的育儿产品市场估价为 1.7 万亿韩元。 ·首尔Coex婴儿用品展 韩国的育儿产品,价格十分昂贵,一台进口的婴儿车能卖到1500美元,一个婴儿坐的板凳也能卖到370美元。 韩国的另一个诡异现象是,买尿布和奶粉的人群以50多岁的人为主,其次是60多岁的老年人。 ·日本也有这种现象 有的育儿产品商家为了吸引老年人购买,还发明了大字体奶瓶。 等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养育成本会大幅增加,韩国年轻人更负担不起。 在韩国,抚养一个孩子到22岁的平均费用约为158万元人民币。 整个韩国的育儿体系,又费钱又费精力,让年轻人叫苦不迭。 第三点,是韩国的女性工薪阶层,一生孩子基本等于自动离职。 2021年,韩国金海的一名护士在怀孕后被医院单方面解雇了。 据《韩国时报》报道,在韩国,每 10名有6岁以下子女的女性中,就有 4 名不得不辞职。 女性被迫离开劳动力市场去照顾孩子的比例也一直在上升,从 2009 年的 24.6% 上升到 2012 年的 25.2% 和 2015 年的 32.3%。 除了以上三点原因,还有更多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人认为,韩国政府把劳动人民当作消耗品,劳动人民不受尊重。 有人认为,男女对立严重,就业不稳定,自己只想搞钱,不想生孩子。 长期浸泡在这种文化氛围里的韩国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选择反而没什么值得惊讶的。 以往我们提到韩国的低生育率,是抽象而遥远的,而当抽象的数据侵蚀现实,往往比书本上的描述更生猛强烈。 死水一样的校园、养老院一样的公园、癌症一样蔓延的低生育率,像寄生在韩国身上的藤蔓,既缠绕在韩国民众的脖子上,也深深勒进国家的命运之中。 而低生育率的魔咒,在人类历史上,除了极少数疯狂的政客在短期内强行用行政手段扭转,还没人能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