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水姐,题图来自:《唐伯虎点秋香》
一
最近人们总是在开发各种各样的“治愈者”,比如《隐入尘烟》的有铁和贵英,比如本为治愈精神内耗而生但最后争议不断的“二舅”等等。这个年代都快有了一个治愈者联盟。
其实说到底,就是人无论如何,都得想办法找到自信和技能,好好活着,好好对自己,有余力还要多利他。只是人们需要新鲜感,需要新选题,所以这股势力一直在孵化新人物、新载体。
每一个治愈者刷屏的时候,其实都有一些“反治愈者”出现,比如周劼炫在小城里的社会资源和家庭能量,看不上小镇做题家甚至在一线城市漂泊的人。炫富炫关系炫资源炫美貌,其实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但是炫着炫着呢,“商业模式”也会崩溃,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最近那个45岁嫁25岁国际男模的于某,从农村姑娘到身价不菲,她在杭州的医美公司,也因为隐匿收入47亿,被罚8800多万。
像深圳、杭州这样的城市,根本来不及想治愈不治愈,怎么搞钱才是永恒的旋律。即便遇到最强暴风暴雨,据说深圳人依然坚持核酸,因为第二天要上班。
近日,有个段子说:“深圳的台风有多大呢?下午冒着大雨排队做核酸,突然前面的雨棚被风刮飞了。大白说不做了不做了,大家别排了,等一下风大了砸死人谁负得起责任?结果大家异口同声喊不行,说明天还要上班没有核酸进不了写字楼一样会死人。于是所有人按住了棚子继续做核酸……”
很多有奋斗精神的人,根本不用疗伤。在不少创业者心目中,疼痛感算什么,早就关闭了感应系统。或者就像雷军说的那样,“熬过绝望低谷,你就无人能敌”,在2020年之前就体会过各种生死劫的人,现在的局面好像也不那么难。
当扛着、熬着、省着、焦虑着,成为主流心理基调的当下,保持亢奋不至于,麻木也不至于。不如有一部分人先松起来,安安静静,内心平和,低耗松弛地过日子。
然后呢,拉长时间周期去审视自己的人生。比如最近人气作家蔡崇达出版了长篇处女作《命运》,活到九十九岁的阿太,站在命运的入海口,回望一生经过的溪流与山谷,她用亲昵的语气说:“其实真正是我亲生的,只有你啊,我的命运。”它探析了支撑起中国人精神体系的最平凡又最强韧的力量。
其实道理都是相通的,载体需要时常更新,最好还有哲学性、娱乐性、传播性、戏剧性等等。我们这个时代,太需要多巴胺、内啡肽、血清素、催产素所塑造出来的幸福感了。饮食男女、及时行乐、追求刺激和新鲜感、依恋和独立的均衡、羡慕嫉妒恨与内心平和的切换,紧张和松弛的调节等等。
其实,治愈都有套路的话,就不治愈了。所以,治愈本身,最追求新鲜。活法千万种,灵魂得活泼、得坚韧。
二
其实,我倒是最近也发现一些人生道理,那就是,越是来自小城,在小城之中越追求差异性,它更能成为一种在大城市独特而被追逐的新气质。求新求变的背后一定有无数的重复、枯躁、无聊,在此之上,若是能挣脱出来,那必然有其独特势能和动能。
中国的大城,从来都是一些开放和创新的气质的集中地,追求一种自在、自如。虽然自由总是很少的,但是人们能相对特立独行地活着,还得在大一点的地方。不用那么管别人的闲言碎语,不管是什么样的婚育状态,什么样的狗血淋头的绯闻,仿佛都有其欲望沟壑里的合理性,但时不时得有一条条清流出现,这也是刚需。浊流常在,清流也常在。
小城之中的差异性之内心清流派,甚至可以流到国外去。比如芬兰动物园,可爱的外国友人合唱队还能给四川的熊猫唱四川人苏东坡写的《水调歌头》,王菲唱的现代版本《明月几时有》。
最近,孟浪的周劼,说了小镇做题家最后还是比不过靠父母的。这显得特别低俗和浅薄。真正很好家庭背景的人,其实可以做得更好。苏东坡的母亲程夫人就是典型。为什么一定要符合那个做什么坏事都合理的人性味道,为什么人不能有点突破?
苏东坡的母亲是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程家有多厉害?她的祖父程仁霸是摄录参军,类似于现代的巡视员;她的父亲程文应是大理寺丞,相当于是最高法院的分管副院长。她的哥哥程濬是太中大夫,从四品的官员,相当于副省级的巡视员。而程夫人是独生女。据说苏东坡的外公程文应活到90多岁,舅舅程濬活到80多岁。
程夫人18岁嫁给了19岁的苏洵。从社会地位上来讲,算是下嫁,但她自己丝毫没有这样的感觉。
并且还有一个背景是,当时苏洵的兄长,已经考中进士,苏家有中兴之兆。所以人啊,不能太粘在现实之中,还要有点想象力。其实现实状况本身也极具欺骗性和限制性。
程夫人嫁过去之后,日子清苦,但始终不向娘家求助。因为她怕小城里别人的闲言碎语,说夫君无能,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她丈夫苏洵呢,整日游荡,并不好学,但程夫人,从来不觉得自己倒霉,所托非人,而是任劳任怨,管好自己的内心,做好自己的事。
其实,人吧,就不能跟自己卷,跟别人卷,其实还好。自己内心里的那些负能量,才是最卷自己的,最耗自己的。
苏洵27岁之后,终于愿意好好读书了。她便说,“那家里交给我吧,你放心读书吧。”
苏洵问她:“你为什么从来不提这档子事儿,为什么从来不逼我、教育我、说我?”程夫人说:“我很早就想说了,但我知道读书必须自律、自觉,必须有真正的大志。勉强答应为别人而学,是不能长久的。”(“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
这真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女人。什么是充满智慧,就是她能耐得住岁月的洗礼,忍得住解决不了的问题的困扰。与长久未决之事和谐相处,这有时候比解决问题更具挑战。
等到苏洵两次考科举都没结果之后,他放弃了。他需要治愈下自己的内心,所以考完第二次之后,他打算南游一番。就这么不管妻子孩子了,男人至死都是少年。真的是没错。
以前的女人,没得选。自己的胸怀有多大,大后方就有多稳固。她为了养家糊口,把自己的嫁妆、首饰卖了,在眉山城南纱縠行租了铺面,做布匹生意。
她居然做得相当成功,成了当地的富婆,但她觉得,这不对啊,这么发财下去,我的子孙就愚蠢了。于是开始散财救济。
除了做生意,在丈夫去环游的那段日子,所有教育儿子的重担都落到程夫人身上,她也顶得住。她不仅让孩子们读书识字,而且让他们学习书中人的精神。
三
治愈的背后,就是一个人自我能力的强大。别人给的精神良药终究不管用,还是要看自己是不是也获得了治疗自己的方法。即便是封建社会的女人,也是没有依靠的。没有什么好炫的,也没有什么好埋怨的。敏感是一种富贵病。
程夫人其实是个压力很大的女人,她跟苏洵最初生的是三个女儿,且前两个夭折了。苏八娘是最小的女儿,再后来才生了苏轼兄弟。她的劫难大概就都在女儿们身上了。
苏八娘16岁嫁给了程濬的儿子程之才,但没有被好好对待,18岁便早早病逝了。苏八娘是苏洵的心头肉,非常有才华。(据苏洵《自尤》诗自叙:“女幼而好学,慷慨有过人之节,为文亦往往有可喜。”)
八娘1052年去世,5年后,程夫人也走了。每个人都有她背后的难。苏程两家从此断绝了关系。
我在《中年好友苏东坡》里写过一个药方叫“泯恩仇”。而当东坡被贬惠州的时候,政敌章惇知道这段过节,特定让程之才当提点刑狱使,让苏吃苦头,没想到竟反而促成两人冰释前嫌,一起写诗作画。后来还一直通信,几十封都不够写……
人生很微妙,不需要用完全没有任何缺陷,特别完美的人事物来治愈自己。其实有时候,就那么一句话,一个眼神,就充满了启动自己的力量。关键是,你还得自己本身就囤积很多力量。
程夫人就是一个本身就很有故事储量和独特性的人物。程夫人做生意的时候,眉山纱縠行的房子是租的。有一天,两个婢女熨衣物时,脚陷进了地里。一看,深达数尺的洞里有一个乌木板,下面盖着一个瓮。程夫人都能猜到里面是什么东西,知道不占用意外之财,就直接把洞给填了。
多年之后,苏轼去凤翔当官,在一棵古柳下,发现一个下雪不积雪,雪停反隆起的地方,他也猜到是古人埋丹药的地方。妻子王弗说,要是婆婆在世,是不会挖开的。苏轼觉得很羞愧。
四
苏辙《坟院记》说,程夫人“生而志节不群,好读书,通古今,知其治乱得失之故”。一个人的见识和优雅,怎么来的,真的是自己有心修来的。
对于那个“老而性严”,家里人脚步重了都会生气的苏轼祖母,她居然能得到其欢心。她的心地仁慈,特别讨厌杀生,孩子们和家仆们都不能捕取鸟雀,所以几年之后,鸟雀在低的树枝上都能看到,就连非常难得一见的桐花凤都聚集在苏家。
她不仅关心孩子们的学习,还让他们接受大自然的熏陶。所以兄弟两人年少时的爱好都非常广泛。苏轼自己种松树,跟表弟们漫山遍野乱跑,寻找梨、栗、橘、柚,还骑在牛背上读书。他还喜欢各种找寻、各种挖掘,有一次居然还挖到一块天石砚……
这里讲最重要的一点,程氏是个爱讲故事、会讲故事的人。
一个爱讲故事、会讲故事的母亲,对一个孩子的一生是很有帮助的。
程氏出身书香门第,从小也读经读史。她有一个牛逼的本领就是,以他们老家眉山为中心的周边的山水人物、神怪她都给苏轼兄弟讲过。
历史上总提起,她跟两兄弟讲范滂的故事。领读《后汉书》时,书上有篇范滂传,里面说,后汉建宁年间,坏人当道,老百姓苦不堪言,一群读书人联合起来向皇帝上书,要求惩办坏人。可是最后的结果是读书人们被抓的抓,杀的杀。范滂去县衙投案,县令都替他着急,说“天下那么大,你为什么要等死,我陪你逃吧。”可见范的品行深得人心。
但范滂说,“千万不可以,为了我的事怎么还能连累你们,也不能让我的老母亲受流离之苦”。范母来诀别说,“你堂堂正正做人,死也无恨了。”“你的为人我知道,我让你做恶事你都不会去做的。你放心去吧。”浩然正气,感动路人。
小东坡听这个故事,他想做范滂。程夫人说,你要是能做范,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母么!
内心强大的人,都是为了治愈别人而生的。对于自己内心的苦闷呢,都自己化解了,无声无息地治疗了。终究,人亲生的只有自己的命运,所以不如强悍一点,多用好的东西,影响别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水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