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曾长期面临封锁和战争的威胁。以至于当时普遍有“要准备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意识。
直到改革开放后,随着冷战结束,“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立即发生”成为了共识,而和平与发展也成为了潮流。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放弃了军事发展,更不意味着中国没有居安思危,为可能发生的战争做打算。
事实上,当今世界的各个国家都会考虑战争状态下,国家如何运转,战略资源如何准备的问题。
比如,本土一百五十多年没打仗的美国有大量的民兵,还有人数庞大的飞行,航海人才储备。奉行永久中立的瑞士,也能全民皆兵,拉出二十万装备精良的步兵。
又比如,新加坡国小力弱,但也准备了上千万桶石油以应不时之需,储备量居世界第一。
那么,在21世纪20年代的当下,中国若发生战争,各方面战略资源到底是个什么地步呢?
1,打仗期间能吃饱吗?
不管怎么说,不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人民的衣食住行是首先要得到保障的。穿衣吃饭这种人类的本能需求依然是政府要考虑的重中之重。
毕竟,现代历史上那些后方缺衣少食的国家,前线军队的斗志往往也会受到影响,且大多无法赢得胜利。
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在前线和协约国打得有来有回,而后方却陷入了缺衣少食,食不果腹的困境中,最终战败。
又比如,海湾战争后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粮食,药品不足。最终在2003年美军的攻势下土崩瓦解。
因此,要看一个国家的战略资源,最基础的出发点还是看农业。
先来看看三大主粮的产量。
2021年,中国生产了1.36亿吨小麦,2.11亿吨稻米,2.72亿吨玉米。
要知道,小麦和稻米是大多数国人的主食,玉米则是榨油和养殖动物的重要原料。如果只看这三大谷物的自给率,中国能达到95%的水平,而如果只算口粮自给率,大概在100%左右。
这意味着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大部分中国人在战时还是能吃饱饭的。但如果想要让谷物吃的好,吃的多一点,那肯定还是离不开进口。
再来看看油料作物。
2021年,中国产出了1400多万吨油菜籽,1840万吨大豆,1820万吨花生。
这三种作物的一大作用就是榨油,而同一年中国的食用油产量是2966万吨,消费量是4254.5万吨。
这意味着中国当年存在约1288万吨食用油的缺口。如果发生战争,只能自给自足的话,中国确实会面临食用油不足的问题。
肉类和渔业方面,中国在2021年猪肉产出4113万吨猪肉,1658万吨鸡肉,492万吨羊肉,698万吨牛肉和大约6500万吨水产品。
但这些与当年消费量还有一些的差距,中国在同一年里进口了212万吨牛肉,440万吨猪肉,140多万吨禽肉,41万吨羊肉填补缺口。
事关纺织原料的经济作物方面,中国的天然纤维(棉花,麻,毛,丝等)产量足以满足需求。
2021年合成纤维产量更是高达6150万吨,完全可以满足民众的服装需求。
之所以会出现天然纤维的缺口,是因为中国本身也是全球重要的服装出口国,需要满足大量的海外订单。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产地还是东北,华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广大农村地区因为从业者老龄化,耕地减少,农业机械,自然条件,粮食不赚钱的缘故,效率和积极性都有待提高。
而且,中国虽然谷物,肉类产量大,但大部分饲料原料都需要从拉美国家,美国和澳大利亚进口。
因此,如果要满足战时国民的衣食供给,就必须要想办法保住中国的各大主要商品粮基地和适宜耕种的大平原。
此外,尽管中国2021年的化肥产量达到了5440万吨,其中还有约3300万吨化肥用于出口创汇。
但用于制造化肥的原料,如硫磺,氯化钾等每年都要进口数百万吨填补缺口。
总而言之,如果中国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仅凭自身的实力是可以满足口粮和谷物需求,并且保证大众有衣穿。
但要想吃得好,穿得好,顿顿吃肉,油料管够压力还是很大的,大多数民众都免不了过一段艰苦朴素的岁月。
那么,在能源,交通和工业品方面,中国的战略资源又是一个什么状况呢?
2,能源,交通,工业实力如何?
石油,天然气,煤炭和电力是国计民生的根本命脉,也是行军打仗不可或缺的力量之源。
2021年,中国石油产量1.98亿吨(约7.53亿桶),天然气产量2051亿方,煤炭产量41.3亿吨,发电量8.112万亿千瓦时,总数相当庞大。
但因为需求同样的旺盛,中国在去年进口了64.23亿千瓦时的电力,5.13亿吨的石油,1681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和3.21亿吨煤炭。
由此可见,中国的能源极度依赖进口,电力方面情况稍好。而且,中国的能源进口极度依赖海上航运,在战时运输风险较大。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在战时完全陷入没有能源可用的局面。中国本身有一定的能源储备。
根据彭博社今年6月发布的数据,它们估计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在9.2亿桶左右,虽然它石油储备量并不固定,但大多数时候它总是保持在7亿桶以上,可以满足中国至少一个季度的需求。
天然气方面,通过在港口和内地修建储备仓,罐,中国大概能维持1800亿立方米的储量。
而在煤炭方面,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数据,截止今年8月2日,中国统调电煤煤炭库存是1.7亿吨,可供使用29天。
即便是以往低谷期,电煤库存量往往也能接近1亿吨,可供使用18天。
如果中国面临的是一场短促,快速终结的战争,中国的库存足以满足需求,大众无需为能源担忧。但如果大规模,长时间的战争,那么光靠库存肯定是不够的。
在这种情况下,大范围的推广清洁能源,扩大风电,光伏,生物电能,节能减排是必经之路。而扩大目前的能源产量也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中国本身还是有一定的能源储藏。山西,内蒙古,云南,陕西等地是煤炭,四川,贵州的天然气,新疆的油气资源都可以扩大开采量缓解不足。
毕竟,中国已探明的煤炭储量有2440亿吨,可采天然气储量50万亿立方米,可采石油36.19亿吨。
当然,全力开采本土能源意味着中国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在成本上并不划算。
在“战略性矿产”方面,根据中国工程院的观点,中国在钨、钼、锑以及稀土资源方面属于优势矿产,供应充足。
但在铁、铜、铝、锰、金、镍、钾盐和铀矿石方面开采量和储备量都存在问题,需要大量进口。
而向中国供应这些大宗矿石的主要是南非,澳大利亚,巴西,印尼,智利等国,想要对华输送都要靠海运。
当然,中国也有一些金属矿产,而且在铜矿,锰矿,铁矿方面中国的储量还位居世界前列,而且各大港口和工业城市还有一定的矿石库存。
但由于开采成本高,消耗大,这些都不是长久之计,矿石资源的短缺是中国长期面临的难题。
那么,中国的工业,尤其是重工业部门产能能够满足战时的需求吗?
答案是肯定的。
作为把“中国制造”推向世界的国家,中国钢铁产量在2021年超过了10亿吨,产量占全球的54%。
同一年,汽车产量超过2600万辆,造船完工2090万吨,水泥产量23.62亿吨……
总之,中国的大宗重工业产品产量极高,甚至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
而这在战争状态下意味着中国军工产品可能出现爆发性的产量提升,大大提高中国的军事实力。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制造业基地,尤其是重工业部门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以及内地较为发达的大城市,其生产所需的矿产和能源是需要进口的,而与之相关的从业人口也散布在全国各地。
因此对于交通运输的要求非常高,而交通能力本身也是一种必需的战略资源。
中国目前有528万公里长的公路里程,其中国道里程37万公里,省道38.27万公里,高速公路11.7万公里,农村道路约400多万公里。
公路基本覆盖到了绝大多数农村和每一个县。而在公路上运行的中国货车总数是1100多万辆。
铁路方面,中国铁路里程大约有15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4万公里,复线8.9万公里,全电气化里程10.9万公里,铁路车站5700多个。
铁路交通至今依然是中国最重要的“国土内大宗商品交通方式”,覆盖了绝大部分十万人口以上的定居点。
远洋航运上,中国目前约有1万多艘商船,总吨位超过2亿吨,其中5400多艘的满载排水量在千吨以上,远洋航运能力超过日本,仅次于希腊,位居世界第二。
在航空方面,根据中国民航局的资料显示,中国大陆有248处民用机场,内地具备航空能力的城市237个,航班线路接近5600多条,民航飞机3900多架。
此外,中国长江,珠江,黄河下游等部分河流的内河航运也能发挥一定的运输作用。
总之,中国是一个能源,矿物严重依赖进口,但工业实力,交通运输能力非常强大的国家。如果是短期战争,中国并不会存在战略资源不足的问题,但如果长期处于战争之中,中国就必须想办法打自身储备能源和进口的主意。
接下来,我们看看,中国的人力资源和现有的技术性装备储备如何。
3,人力和装备资源如何?
众所周知,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有14亿人。截止2021年5月,中国16到59岁的青壮年人口有8.8亿,这其中,有2.4亿人接受过高等教育。
充足的人口,意味着中国在战时拥有充足的兵源,也不用担心工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而且,在这8.8亿人中还有2亿多人属于技能劳动者,6000万人属于高级技能劳动者。
在飞行人才储备方面,中国民间拥有6万多名飞行员执照持有者,即便考虑到一人多证的情况,中国至少也有3万多名飞行人才储备,这个数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
而在注册船员方面,中国有170多万人,数量位居世界第一。这意味着如果发生战争,中国的海空后备人才基数是庞大的。
总的来说,中国的人力资源是世界上最充沛的,人力方面的优势是中国最拿得出手的战略资源。
最后,我们还要看看中国现有的军队人数和技术性装备数量如何。
毕竟,预备役部队,二线部队和新式装备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组织和投入战争,一开始的还得用当前保持的现役部队。
中国目前拥有200多万人的军队(含武警),50多万人的预备役部队,其中陆军机动部队85万,海军23.5万,空军39.8万。
各方面军种,兵种较为齐全,2022年军费预算约2290亿美元。
技术装备方面,中国保有了大约6000多辆坦克,其中99式和96式主战坦克分别有1200多辆和2500多辆,其余多为59式之类的老旧坦克。
另有1,200辆轮式突击炮,6700辆步兵战车,3950辆装甲输送车,600辆两栖步兵战车,2350门自行火炮和至少4000门多管火箭炮。
在海上,中国海军有500多艘舰艇,总吨位突破230万。有2艘航空母舰,2艘两栖攻击舰,8艘船坞登陆舰,48艘驱逐舰,93艘护卫舰,76艘潜艇。其中,神盾驱逐舰37艘,攻击型核潜艇12艘。
此外,中国还有1600多架各类直升机,1500多架四代机和五代机,120个营的防空导弹,300枚中程弹道导弹,1150枚短程弹道导弹和大约3000枚巡航导弹。
此外,中国还拥有三位一体,二次反击的核打击能力。中国的整体军力实际上仅次于美国,属于世界第二。
而如果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中国的武器装备必然也会大力扩充,变得比现在还要强大。
4,外部形势如何?
除开中国本身具备的硬实力,中国的软实力也是战略资源的一部分。而这些软实力可以通过文化交流,商贸和外交等方式体现出来。
因此,中国的软实力,尤其是关于外交方面的能力也是衡量中国战略资源的重要内容。
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最好用的武器莫过于通过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与其它国家建立深厚的经贸合作,使之成为他国的国家利益一部分。
在西方,中国是欧盟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是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在第三世界,中国也是东盟,中东,中亚,非洲,拉美大部分国家最大的伙伴。
而且,中国还是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印尼等不少国家重要的投资来源,也是世界上大多数能源,资源出口国最大的买主。
在金融方面,即便对于美国,中国也是其国债的第二大持有者。
通过如此深厚的经济联系,中国能够做到让全球大多数国家“重视对华关系”,在与中国交往时因为经济问题投鼠忌器的地步。
因此,全球大多数国家都主张与中国和平交往,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因此得到提高。
当然,通过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可以极大地弥补以上提到的粮食,工业原料,能源,矿产和高端科技产品等方面的缺口,从而为中国提升中国的战略资源。
事实上,中国虽然存在能源,矿产等诸多方面的资源不足,但凭借庞大的人口体量,工业实力,世界第二的军事实力,以及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的战略资源实际上相当丰厚。
全球各国中,比中国战略资源更为丰富的恐怕也只有美国一家。
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希望与中国打大规模的战争,即便是美国,也在竭力避免与中国发生武装冲突 而是希望通过和平手段与中国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