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看来宽阔的太平洋是否能够容得下中美两国,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但在七八年前至少当时两国高层还认为宽阔的太平洋能够容得下两个大国。
2014年中美元首会谈时类似的声音曾出现不少,而那个时候的美国总统还是奥巴马。
奥巴马任内提出的“重返亚太”实际上并没有多少针对中国的意味,“重返亚太”这个概念对于美国这个国家而言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实际上不仅不能看作是针对中国,反而应当将其视为是时任美国政府试图与日期崛起的中国共存的尝试。
因为当时的国际趋势就是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在经济上事实上与中国绑定的整个东亚地区的进入了一段经济高速发展期。
东亚地区正成为一个新的全球经济中心,在这种背景下任何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势力必然都会寻求在东亚地区比较强的政治影响力。
美国的“重返亚太”其实主要就是基于这一目标,但在军事上当年美国的动作其实并不多。
奥巴马执政是2008-2016这八年,现在美军比较重要的军备发展项目,要么就是1990-2000年间立项且如今仍在进行的项目,代表性的案例就是联合攻击战斗机(JSF),要么就是特朗普上台后的新项目,比如说“高超音速吸气式武器概念”(HAWC)。
美军对应“重返亚太”这个政治主张的,其实也就是在西太平洋地区稍微加强了一下军事基础建设,翻新了一些军事基地,和特朗普上台之后搞出来的各种大动静其实没法比。
虽然受现在距离奥巴马卸任已经过去了六年,中美关系以及国际政治的大环境今非昔比。
但过去的现状告诉我们,共存的选项也许在历史上的某一段时期是存在的,这就决定了未来也许也存在类似的选项,只不过那个时候的共存,与过去的共存就有很大不同了,双方的势力范围,利益边界需要重新划定。
过去十年的中美关系变迁,美国始终不太愿意承认中国,既不愿意承认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不愿意承认中国发展取得的成就。
根本上讲,即不承认中国的政权合法性,以“极权”、“非民主”等定义否定美中和平共处的可能性。
特别要注意的是,特朗普执政后期美国政界承认“和平演变已经失败”,这在美国的政治语境中。
即否定了对华温和、友好政策的合法性,因为在美国的政治语境下,当年苏联解体后面对中国这个“制度敌人”,克林顿政府是通过“和平演变”来肯定对华温和政策、否定开战倾向的。
而长期不承认中国的政权合法性,因此过去美国给中国的待遇是比较低的,这也是现在中美矛盾的根本来源:
即中国的国际地位与中国自身的实力、对国际社会的贡献严重的不匹配,那么未来如果说要重新划定边界,那恐怕就不是过去的要价了。
在这方面其实台湾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千禧年的后五年,当时“和平统一”一度曾很有可能实现,但当时的美国政府并没有最终在这个问题上作出决定,脑子里还想着把岛上的伪政权留着后面打“台湾牌”。
除了台湾以外,美国在西太平洋对中国封锁线的前沿还有很多桥头堡,日本、澳大利亚就是代表。
再往前追溯,在2016年南海危机之前,菲律宾等马来群岛国家也是可以看作美军前沿阵地的。
现在的澳大利亚已经是美军规划中第三岛链在未来的战略核心,以及美军在南太平洋上最为坚固的战略支点。
但另一方面要注意的是,澳大利亚在经济上其实和中国的联系要更多,虽然最近两三年中澳贸易损失比较大,但澳大利亚除开中国以外的主要经济合作对象是东盟,而东盟经济本质上就是中国经济体系的外延部分。
也就是说实际上现在我们也可以近似认为,澳大利亚就是在中美之间左右横跳。
一方面他们其实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受益对象,另一方面呢,澳大利亚在国际上的地位、存在感完全是其西方国家的身份基础提供的。
即因为澳大利亚是英联邦国家,而当今的全球霸主美国也是英联邦国家,所以他们也跟着鸡犬升天。
并且澳大利亚确实也在一些问题上给中国造成了麻烦,比如说中国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利益,我们在南太的战略布局受到的最主要阻力就来源于美国和澳大利亚。
中美之间也许可以共存,但容不下一个左右横跳的澳大利亚,这句话说的可不仅仅是澳大利亚,也不仅仅是说他们左右横跳。
基辛格多次在公开场合谈到过“修昔底德”陷阱,并将其视为是中美关系的一种未来,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所有的修昔底德陷阱归根结底都是新旧强权国家利益上无法调和的根本性矛盾,且任何一方都不愿意进行让步。
但如果说美国能在一些核心利益问题,比如说日本再武装问题、半岛问题、台湾问题上接受中国的主张,那么共存不仅有可能,而且中国其实在那种情况下是美国国家力量的重要来源。
因为在东亚、西太平洋之外的地方,中美利益仍然是高度一致的,而且这种现状还会以十年为尺度继续持续下去。
中国过去毕竟是靠着全球化将自己的经济体量抬了上来,一方面,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的一些边界正在束缚中国的发展。
但这个经济体系本身,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并不是要桌子的势力,恰恰相反,中国本身就是维系这个经济体系的重要力量。
抛开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的上千项限制政策,除此之外,中国对外贸易仍然是按照这个经济体系下的规则进行的,在非洲、拉美、欧洲,在那些遥远到中国的国家力量并不能触及的地方,这个经济体系、现行的国际秩序也在保护中国的利益。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的立场比一些北约国家都要更加温和。
1960年代的时候美国找上法国人的麻烦,结果正好赶上了一代英杰戴高乐最后执政的时代。
在戴高乐领导下法国政府一套组合拳,先是取走存在美国的黄金,然后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然后和苏联开展对话,这三招每一招都是对着西方体系的痛点打,在这之后三四十年时间美国一点都不敢惦记法国那一亩三分地。
而如今中美交恶已经四五年了,类似的事情我们还真没有做过。
也就是说,和平的大门至少如今还是开着的,毕竟50、60后的这代人成长于中国同时被美苏两大阵营威胁的那个时代,他们对未来的追求,其实也很简简单单。
就是能够把台湾拿回来,能够建立东亚、西太平洋地区的平衡政治,也就足够了,他们真不见得有把美国扬了然后重返汉唐盛世的雄心。
所以换句话说,太平洋足够大,能够容得下中美,但前提,是不能再有任何类似于澳大利亚这种将反华作为其国家利益的一种基础的国家。
西太平洋不能有任何明确参与中美关系的国家,中国对东亚、西太平洋的政治诉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不仅中美和平是可行的,甚至在国际上,两国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
这种左右横跳,既是美国对华战略的结果,也是东亚、西太平洋地区中美两国影响力高度重叠、交织、竞争的结果。
最本质上,是东亚、西太平洋地区政治主导权发生动摇,中美两国在争夺这种主导权的映射。
在这种局面结束之前,共存是不存在的,就像必须把棺材板盖上,才能说盖棺定论,现在美国人做的事情,就是没有在试图共存。
而当这种局面结束的时候,就意味着中美至少有一方明确地获得了主导权,假如说是中国赢的话,那么东亚、西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形势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届时在政治上会发生重大变化的国家,不仅仅是澳大利亚,还有日本、韩国、菲律宾、越南等等,越南和菲律宾在没有美国支持下,断然不可能对南海有任何动作。
但如今他们还是经常在南海恶心人的,这就是美国干涉的结果。
至于说澳大利亚,中国可能管不了那么远的地方,并且考虑到文化上,澳大利亚是英联邦国家和美国的关系自然很紧密,因此他们的定位应当是一个完全中立国,即绝不参与任何中美关系中的政治性议题。
在这种前提下,澳大利亚的经济与相对国际地位还是可以得到保障的,现在的澳大利亚现状就是一方面政治上高度亲美反华,但另一方面在经济上,其实澳大利亚是直接依赖东盟,间接依赖中国。
我们可以看到就是当莫里森下台之后,工党上台了,现在澳政坛算是比较清净了,澳大利亚的工党新总理的政治立场就是比较理想的,对华政策稍微提一提,表示一下中立、文化上亲西方的立场,除此之外就是该干嘛干嘛。
诸如此类,只有美国放弃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各个进攻中国的跳板,放弃维持这种对中国的战略封锁态势,这样才算是能够共存。
现在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周边的美盟国挨个折腾,日本还请美国部署核武器,澳大利亚在搞核潜艇,台湾岛上指不定哪一天也会出现战略武器。
中美共存,其大前提,就是将美国人设定的安全线推往后移。就像现在,他们仍然在事关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有重要的影响力。
比如说台湾问题上的长期干预,以及在国际上炒作涉疆议题,严重地阻碍了中国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将这种影响力扫清之前,共存其实和投降没区别。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要共存,中国的报价是什么?
在我看来,这个单子可以列出一本册子了,从中国主权的角度出发,首先是台湾问题,美国不能干涉,并且要主动放弃对民进党、国民党的一切支持,促成中国和平统一所需的外部条件。
然后在钓鱼岛、藏南问题上,美国停止一切对印度、日本的政治支持,放弃“联印抗中”的现行印太战略,而在半岛问题上,停止促成局势紧张的任何行为。
所以并不仅仅是容不下左右横跳的澳大利亚,左右横跳的澳大利亚只是一个代表,它代表的是目前整个西太平洋地区对中国很不友好的政治形势,以及美国控制东亚国家反华的现状。
在对东盟问题上不得寻求破坏地区稳定,停止对澳大利亚发展核力量与海上战略打击力量的支持,并且停止目前正在进行的将澳大利亚建设为“第三岛链”中心的行为。
将西太平洋地区的的驻军至少撤出第一岛链,以及第二岛链北部(日本本州岛、北海道等地)地区,并不得寻求在东亚地区驻军,而在东南亚地区撤出所有在东盟国家的驻军,即中国现有的经济势力范围内不得有美军驻军。
这就是中美关系发展到今天这种程度,和平共存所需要的条件,因为中美关系已经紧张到了实际上现在打起来大家都不会感到意外的程度。
那么现在谈共存,中国的安全边界在哪里?中国的经济利益如何保障?这些都不满足的话,怎么共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