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艘航母003号有望在近期下水,可能被命名为“江苏”号,届时中国将拥有三艘现役航母,正式进入航母大国行列。

与此同时,在大洋彼岸,美国最后一艘常规动力航母“小鹰”号,抵达德克萨斯州的布朗斯维尔拆船公司,正式开始拆解。这似乎是中美两国的海上力量变化的微妙注脚,那么一个老问题就是——中美航母对决胜负如何。



对付中国,美国只有两艘航母之前我们从宏观上,对中美两国的海军力量做了大致的对比。

总体上来说,美国拥有的11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不过它们分散部署在全球重要海域,并不能全部上场。其实不光在空间分布上不平衡,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平衡。

这里我们延伸了解一下美国航母的部署方式。核动力航母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和续航力,那么相对应的,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庞大工程,需要定期维护和大修,随舰人员也需要定期休假。



因此美国的航母部队长期实行“三分之一部署,三分之一休整,三分之一维护”的方式。按照这个比例来算,美国目前处在执勤状态的航母应该有3艘或4艘,可是由于各种“天灾人祸”,能拿得出手的只有2艘!这是怎么回事呢?

归根结底还是美国产业空心化的恶果,冷战以后,美国失去了苏联这一强大对手,顿时有一种独孤求败的感觉。华尔街精英们上下游说,美国政府大搞金融赚快钱,传统工业要么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要么任其就地腐烂。

而美国的造船业也是重灾区之一,现如今不要说落后于中国和日本,就连韩国都比不上了,仅有的产能只能靠军事订货勉强维持。



造船业这种大机器制造必须有一定的规模效应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率,越想维持就越是维持不住,这也就解释了号称世界上最先进的“福特”号航母,花费了10年、140亿美元才姗姗来迟的原因。

随着造船码头和配套的产业链、产业工人的萎缩,修船的效率也越来越低,周期也越来越长。

目前“尼米兹”号、“卡尔·文森”号、“华盛顿”号、“斯坦尼斯”号、“布什”号都在大修或维护;“杜鲁门”号、“艾森豪威尔”号超期服役,急需休整;“罗斯福”号因为疫情和坠机事件的影响,处于半瘫痪状态。

我们就以部署在中国家门口的美国第七舰队为假想敌,纸上谈兵,进行一场中美航母对决的兵棋推演。



美国第七舰队司令部设在日本横须贺港,此外在日本的佐世保、冲绳,韩国的釜山、浦项以及新加坡等地,都有配套的军事基地,承担着西太平洋地区军事存在和机动作战的任务。

舰队大约拥有50多艘军舰、350架战机,舰队满员状态下6万人,一般以“华盛顿”号航空母舰组成的航母战斗群为核心,陆基航空兵和海军陆战队进行配合作战。

现有一艘联合指挥舰、一艘核动力航母,3到4艘导弹巡洋舰、18到20艘导弹驱逐舰及护卫舰、5到6艘核动力攻击潜艇以及5到8艘登陆舰、18艘后勤保障船和其它辅助船只。



而在2015年以后,“华盛顿”号航母开回美国本土的诺福克海军基地大修,已由同级别的“里根”号航母换防。“里根”号在去年被调到中东,执行掩护驻阿富汗美军撤离的任务,目前已返回横须贺港。

在其执行任务期间,“林肯”号从本土的圣迭戈港赶来换防,但似乎没有离开的打算,还与“里根”号在冲绳海域进行了双航母演习。

短期来看,超期服役的“杜鲁门”号、“艾森豪威尔”号分别部署在地中海和波斯湾,这两个地区对美国来说更为重要,显然不可能调往西太平洋,实际可投入作战对付中国的,只有“里根”号和“林肯”号了。



003号航母领先的两项新技术“里根”号航母是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中较新的一艘,舰长330多米,甲板宽78米,满载排水量9.7万吨,“林肯”号与其不相上下。

这级航母的主要作战力量,包括30架左右F/A-18舰载战斗机,20架左右的A-6E攻击机。

其他特种战斗飞机和直升机共计85架左右,战时紧急状态可搭载100架,“林肯”号据悉已经换装了一个中队的F-35C隐形舰载战斗机,后续计划全部换装。

而我们的003号航母,根据目前流出的公开信息来看,尺寸与美国的尼米兹级相比稍小,排水量约在8万吨以上。



参照8万吨级的“小鹰号”号航母可搭载80架飞机,003号的舰载机数量应该也在这个水平,最早的“辽宁”号因为是训练舰,舰载机数量只有36架。

之后的“山东”号有所改进,参照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舰载机总数约为50架左右。

中国目前的舰载战斗机机是清一色的歼-15,“辽宁”号和“山东”号无法满弹满油起飞,还无法搭载固定翼的预警机,在态势感知和执行多种类任务方面有待提高,所以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与美国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那我们是否可以据此说,中美航母对决,中国毫无胜算呢?



如果在大洋深处,拥有更完善的装备平台和更丰富战斗经验的美国航母,当然很难对付。但中国一向奉行防御性的军事战略,常规动力的003号航母在沿海的2000公里内,续航力已经足够了,况且它还采用了两项领先于美国现役航母的技术。

这两项新技术就是还在海试阶段的美国福特级航母所使用的,电磁弹射技术和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

号称首创新技术的“福特”号麻烦不断,几乎所有阶段都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电磁弹射每使用几百次就会出现故障,强行投入实战就是在拿士兵的生命开玩笑。

中国科研人员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在这两项新技术上实现了弯道超车,拥有了比较成熟的技术,可以预见的是,003号肯定要比“福特”号先形成战斗力。



假设003号与“里根”号一对一对抗, “里根”号的4套蒸汽弹射系统,从战机出库到起飞,一般状态下1分钟可弹射一架,紧急状态下30秒可弹射一架。蒸汽弹射系统有固有缺陷,开机需要预热,还要保证气压保持在一定水平,无法满足高强度长时间使用。

电磁弹射无需预热,在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的加持下,如果使用串联布置,可以在极短的间隔内同时弹射多架飞机,理论上能在5-8分钟内弹射起飞20架飞机,也就是10-20秒弹射一架。

不要小看这10秒多钟的差别,在分秒必争的航母大战中,谁能第一时间起飞更多的战机,谁就有可能占得先机,克敌制胜。



至于“辽宁”号和“山东”号,可以在海军航空兵的预警机和重型战斗机的掩护下,二对一对抗美国航母。

唯一头疼的是“林肯”号上的F-35C战斗机,目前只能依靠陆基的反隐身雷达,配合歼20战斗机进行拦截。不足之处在于,长波段的反隐身雷达难以进行精确定位,歼20的装备数量也不太够用。



高超音速武器是我们的强项经过以上的推演,中美航母对决,双方至多打个平手,在某些方面我们还存在劣势,可是不要忘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我们也有自己的强项,那就是高超音速武器。

高超音速武器,广义上是指最大飞行速度在5马赫以上的武器系统,传统的弹道导弹在下降阶段,速度可轻松达到5马赫,但由于弹道固定,所以并不算在高超音速武器这种战术平台的范畴。

而随着发射载具的多样化发展,高超音速武器的概念也在不断扩大。



据可靠消息,中国航母的带刀侍卫055驱逐舰上试射成功了“鹰击”21超高音速反舰导弹,射程可达1000公里。

其由轰6搭载的空射型号更是高达1500公里,巡航速度8马赫,末端突防速度10马赫,远远超出了航母编队近防系统的反应速度,一枚即可重伤或击沉万吨左右的大型军舰。

当然这种导弹是非典型的高超音速导弹,其技术来源是“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在发射上升段和中段仍然有弹道特征。



美国海军装备的“标准”3远程防空导弹,能够拦截中程和中远程弹道导弹,是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组成部分,已进入实装阶段。

这型导弹与陆基“爱国者”导弹一样,能够在弹道导弹飞行的中段进行拦截,所以“鹰击”21也并非万无一失。这时候就需要祭出中国在全世界独领风骚的神器“东风”17了。

“东风”17的原理最早由“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在1940年代提出的,主要利用乘波体弹头在大气层中以打水漂的方式连续跃进,以达到高速机动突防的目的。

钱学森弹道是超越时代的,在几十年时间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真正的实现,而中国科研人员秉承“两弹一星”精神,默默无闻地攻坚克难,在全球首先研发了实战化的导弹装备。



“东风”17在第一级火箭发动机的推动下飞出大气层,分离后进入再入阶段,也就是所谓的“中段”。

与常规弹道导弹不同的是,它在中段即可实施无规则变轨,令人恐怖的是,在变轨过程中,飞行速度不但不会降低,反而在滑翔中进一步加速。

敌方的雷达根本无法预测轨迹,更不用说发射导弹拦截了,在下降阶段,它可以继续保持无规则机动,最终加速到10马赫以上的速度,一发入魂。

而且它是通过运载车公路机动的,可以在东南沿海的山区密林中突然发射,发射地点无法预测,飞行轨迹无法预测,在未来的50年内恐怕都无法破解。



有人说“东风”17虽然厉害,但是从官方数据来看并没直接打击航母的能力,只能打固定目标,这就有些片面了。武器是死的,人是活的,关键看你怎么打。

它2000公里以上的射程可以覆盖日本、韩国全境,第七舰队母港横须贺自然不在话下。前面我们分析过,航母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非常依赖后勤保障,2/3的时间都要在母港大修或休整。

以它极快的飞行速度,完全可以先下手为强,对航母基地进行覆盖。除此之外,还可以打击陆基机场和雷达站,让美军变成瘸子和瞎子。



攻击得手后,配合其它武器,比如最新型的“东风”26中程反舰弹道导弹,最大射程可达4000公里,配合我国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第二岛链上的关岛也在攻击范围内。

届时从美国西海岸赶来增援的第三舰队,恐怕也要提心吊胆,生怕中一记从天而降的如来神掌,变成一堆废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