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雍和配文:
“今天零点39分,五原路,七十多岁的老先生用椅子拉着半身不遂的妻子,去做核酸。夜很寂静,我却无法安宁:两个老人,在暗夜里挣扎的身影。昨夜今晨,上海有几个街区不平静,居民通宵做核酸检测。”
看到这样的纪实摄影,我内心第一反应是:
又是雍和!
前段时间我刚刷到他的一组疫情作品。(文末详细给出)
如果你没听说过他的大名没关系,镜头会带你了解一切。
你只需要知道他是一位持续记录上海四十年的摄影老炮。
现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在我眼里,他可能是最爱上海的上海人。
前
方
高
能
预
警
第一章:记忆之上
1982年-1999年
第二章:新世纪来得像梦一样
2000年-2019年
第三章:战疫
2020年-2022年
“拍照不是靠道理去分析,而是和这个城市同呼吸、共命运获得的一种本能。”
从1982到2022,上海四十年,庆幸雍和老师一直在场。
这是黑白的力量。
这是真实的力量。
这是凝视的力量。
作为纪实摄影:无矛盾,不摄影。
雍和说:“我对事情不褒不贬,我只是把一个事实或者现场呈现出来,每个人自己去做判断。”
镜头自己会说话。
雍和的作品,充满了对城市化进程的担忧与反思。
那些诗意的构图语言里,藏着不容更改的历史真相。
或不安,或沉重,或荒诞,或无言。
当工人爬高几十米进行空中作业,他们脚下是无数层巨大的、圆形的、充满工程之美的刚性结构:
当皮肤黝黑的老人弯腰低头坐在JCC专卖店前,路边的年轻姑娘昂首阔步,匆忙赶路。两人都很瘦,但瘦与瘦之间,相差万里:
3月31日封城前后的上海,乌云下,如同一座孤岛的城市,正在与一个打着雨伞的行人隔江对望:
这就是上海。
这也是中国。
说到底,雍和老师镜头关注的,始终是人。
四十年的沧桑巨变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或许不值一提,但它对于你我,却是全部。
庆幸有雍和老师这样的记录者,它让我们的生命长度不至于坍缩成一个个零零散散的点。
这些作品时刻提醒人们:
我们这样活过,我们也这样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