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难怪。这个堂堂万亿级省会,贵为全国TOP 10城市,一个月里已经足足松绑了六次!
南京身后,长三角城市群正在“集体救市”——
最强地级市、工业之王苏州,一个月里松绑3连,取消了二手房限售时间
人均GDP全国第一的无锡,急吼吼给二胎家庭送房票,公积金能多贷40万
除了欢迎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光明正大地来,合肥顺带把买房门槛调低了
就连“端水大师”杭州也动了,一落户就能买二手房
这不是人口流失的东北,不是基础薄弱的中西部,而是中国最富的区域啊!让别人怎么活。
苏浙沪皖三省一市,用不到全国4%的土地面积,养活了全国1/6人口,创造出全国1/4的经济总量。长三角,依旧是全国最有价值的区域。
卷成麻花以后,哪些城市能买?
01
现在房子不好卖,长三角也不例外。
4月2日,浙江衢州宣布取消“双限”打响了长三角救市第一枪。这一响不要紧,南京、苏州、无锡、宁波这些万亿巨轮纷纷跟上,掀起新一轮救市潮。
松绑一时爽,一看数据还是凉。
4月长三角20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跌去了近7成,降幅比上个月扩大了11个百分点。浙江成交面积环降6%,江苏“十三太保”有12城成交环降,安徽8市仅合肥成交环比微涨2.1%,最大跌幅近100%。
在随后到来的五一小长假,新房成交直接跌穿了全国均值,宁波杭州跌幅近80%,说是脚踝斩也不为过。
越救市越惨淡?东北老铁直呼内行。
不过这里要给长三角辩白一句:实在是,疫情影响太大了。
今年以来,长三角城市圈已有超过10城有过静态管控,影响人数最多、地域最广。
因疫情防控,三四月份杭州、苏州、苏北五市线下销售基本停滞,更别提大多数上海人现在连门都出不去。
房子这类依赖线下成交的商品,一遇上疫情封控,那基本就凉了。
这么一搞,还未成形的小阳春,就这么被生生浇熄,成交断崖式下跌,回温遥遥无期。
国民经略主笔 凯风 首本城市著作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品,点击图片查看
02
疫情不光影响售楼处的生意,更影响大家的钱袋子。
往大了说,长三角引以为豪的制造业和互联网,都在水深火热里。
4月份全国共有11省工业增加值同比负增长,苏浙沪皖一个也没能跑掉。长三角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4.1%。其中上海暴跌62.6%,江苏也降了12.3%。
疫情进入第三年,又多了能源原料价格上升、大宗商品价格上调、全球通胀水平抬升、海运价格暴涨等一个个“拦路虎”,外贸企业苦不堪言。
与此同时,地方财政收入出现大幅下滑的迹象。降幅最高的南京和苏州都是“腰斩”,杭州和宁波也超过了三成。
往日里,地方政府没钱了,可以卖卖地回回血。长三角的土地财政依赖度可不低,核心城市里,南京和杭州都超过了100%。
可惜啊,这房子不好卖,开发商自顾不暇,更不愿意拿地了。南京合肥流拍率高,苏州宁波基本靠国家队撑腰,也就杭州靠着强悍的本土开发商维持了体面。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曾经吸纳了大量年轻人才,去年一顿爆锤之后便不复往日风光。原以为35岁才是职业天花板,却不想有些人刚就业便“毕业”。大厂新一轮裁员潮,最近又开始了。
所以,最富的长三角,也不得不开启了“松绑”大行动。
03
在这轮全国性的大松绑中,还暴露了长三角的一个隐患:
缺人。
按理说,长三角产业基础好,配套又成熟,妥妥的人口净流入区域,怎么会缺人呢?
这话只说对一半。
七人普数据显示,2010-2020年,长三角常住人口增加了1961万人,相当于多出了一个广州。
2021年末,苏浙皖三省的常住人口,分别较上一年增加72万人、28.1万人和10万人,分别排在全国的第一、第四和第八。(参阅《大拐点!16省,人口开始负增长了》)
可是长三角的人口增量,靠的是外来人口的迁入,而非高生育率。
2021年,江苏成为长三角首个人口自然负增长的省份。常住人口出生率为5.65‰,死亡率为6.7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1.12‰,排名全国倒数。(参阅《这是全国“最敢生”的省份》)
跟江苏排在一起的,是东三省和上海。
另一方面,老龄化正在飞速席卷长三角。
《长三角区域养老产业发展概览(2021年)》中指出,截至2020年年底,长三角地区常住人口约为2.35亿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4786.25万人,占其人口总数的20%以上。(参阅《全国老龄化地图》)
这个数字在2035年,将会变成7500万人和33%。三分之一的常住人口,是60周岁以上老人。
所以说,在这一轮长三角大救市里,有个很有趣的现象:生娃送房票。
至于能不能解决呢,还得观察。
毕竟,劝人生孩子的难度,不比劝人买房简单啊。
04
之前我们就说过,政策是城市的试金石。
有的城市可以四两拨千斤,有些却陷入越救市越没人买的恶性循环。
到现在为止,除了一线城市,全国能松绑的城市,基本都松绑了。但像长三角这么内卷的区域,还真是不多见。
5月9日,苏州二手房取消限售年限
5月17日,杭州落户就能买二手房
5月20日,南京全民取消二手房限购
这三个政策时间离得很近,而且力度一个比一个大。可以看出,在长三角内部,城市之间也在“抢客”。
不过,南京新政的“撤回”,给出一个重要信号:
长三角,不会无底线救市。
这场“恐慌性救市”,注定只是阶段性的。续命成功,使命完成,大门就会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