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1日上午9时许,袁隆平院士夫人邓则、长子袁定安、次子袁定江携家人前往湖南长沙唐人万寿园纪念袁老。潇湘晨报 图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2022年5月21日,在湖南长沙唐人万寿园的袁隆平院士墓前,回响起其家人们吟唱《送别》的歌声。

一年前,被国人亲切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与世长辞。

官方讣告称: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我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同志,因病于2021年5月22日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国士无双,袁老千古”“吃米不忘种稻人”“富饶禾下梦,稻香满春秋”“我一定好好吃饭,袁爷爷一路走好”……一别一年,无数网友不约而同地在这一天诉说着对袁隆平院士的哀思。

正如去年那个细雨飘摇的长沙城,络绎不绝的人群自发来与袁老作别。

“事业有人在继承”

“父亲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杂交水稻的研究、推广事业。他有两个未竟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两个梦想都有人在接力,父亲的事业有人在继承。此时此刻,父亲心里应该非常欣慰。”袁隆平次子袁定江如是说。

5月20日,由湖南农业大学举办的袁隆平院士逝世周年纪念会在长沙举行——在“520”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袁隆平院士家人、生前同事、学生和好友和湖南农业大学师生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袁老绵延不绝的爱。

袁隆平与湖南农业大学结缘久远,他自1999年起担任湖南农业大学的博士生导师,2010年成为湖南农业大学的双聘院士。在他科研团队里,90%以上是湖南农业大学毕业生。



湖南农业大学隆平楼。中新网 图


袁老已逝,但他始终牵挂、奉献一生的杂交水稻事业仍在继续:

2021年9月28日,在四川省米易县,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三优2号”实现亩产1085.99公斤;

2021年10月17日,在湖南省衡南县,由袁隆平院士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以1603.9公斤再次刷新纪录;

2021年11月26日,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双季稻亩产3000斤高产攻关黄埔示范基地开展晚稻测产验收,由袁隆平院士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达1509.5公斤;



2022年5月6日,三亚市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试验示范点稻田。新华社 图

2022年5月6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攻关示范项目迎来早稻测产,早稻平均亩产实现910公斤;

2022年5月1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袁隆平三子袁定阳宣布启动“袁梦计划 3.0”,并表示已完成袁隆平院士生前提出的“三年内帮助兴安盟水稻每亩增产100公斤”目标的技术模式验收,创造了兴安盟水稻产量新高……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袁隆平院士生前的这句话如今被镌刻在他的墓碑上,而他毕生追求的杂交水稻事业的种子也已撒向祖国大江南北。

“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作为湖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双聘院士、作物学博士生导师,袁隆平生前在出席学校新生开学典礼时,曾将“知识、汗水、灵感、机遇”八字箴言赠送给高校学子。

而这八字箴言背后,也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2022年5月20日,袁隆平院士首届学生、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第一副主任谢长江,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传》及袁隆平院士修改定稿的作者手稿捐赠给湖南农业大学。新湖南客户端 图


在湖南农业大学2022年5月20日举行的袁隆平院士逝世周年纪念会上,袁隆平院士首届学生、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第一副主任谢长江,将自己珍藏已久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传》及袁隆平院士修改定稿的作者手稿捐赠给湖南农业大学。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传》是袁隆平院士的首部科学家传记。34年前,该书由北京“当代中华科学英才”丛书编委会组织编撰,谢长江经袁隆平推荐,担任该书的作者,在两年多时间先后10余次对恩师进行了深入的采访,最终成书。

“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1990年1月9日,谢长江在为写书第10次采访恩师袁隆平时,抛出了这个藏在他心底已久的重要问题。

素来严谨的袁隆平没有急于回答学生的疑问。经过一夜的思考,第二天上午,袁隆平用“汗水、灵感、机遇”6个字回答了他,并讲述了自己的科研历程。让谢长江没想到的是,11日一大清早,袁隆平又急急来到他的住所:“在昨天讲述的‘六个字’的基础上,还要增加更为重要的两个字,那就是‘知识’。如果没有长期的知识积累,我到现在也可能还只是一名农民育种家……”谢长江将恩师的“知识、汗水、灵感、机遇”8字成功秘诀增添到书稿中,首次向世人披露。

除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传》的手稿,曾经陪伴袁隆平走过一生的贴身衣物和办公用品也于近日被正式收藏。

2022年5月19日,袁隆平家属代表、湖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段美娟向学校捐赠了袁隆平院士遗物。此次捐赠的遗物共计26件,其中包括有袁隆平2016年出席首届“吕志和奖”颁奖典礼时所穿着的唐装以及出镜率最高的格子衬衫等珍贵物品。

据介绍,袁隆平院士的一生极其简朴,他日常穿着的格子衬衫都是35元一件,使用的签字笔都是两、三元一支的普通记号笔。



2022年5月19日,袁隆平院士家属代表、湖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段美娟向学校捐赠了袁隆平院士遗物。三湘都市报 图

在整理衣物时,段美娟还分享了一个故事:2016年,首届吕志和奖以“世界粮食供应:安全及可靠性”为关注领域,向袁隆平院士颁授“吕志和奖-持续发展奖”,并奖励了2000万元港币。袁老并没有把奖金用在自己身上,而是全部投入到了他最热爱的杂交水稻研发。”他说,有了经费后,我就可以买更多的肥料,请更多的人员,发展杂交水稻,使水稻达到更高产量。”

袁隆平逝后,人们悼念的文辞中常用“国士无双”来概括,可何为国士?或许,答案就藏在这些使用了60余年的英文字典、见证了杂交水稻高产更高产的计算器、出镜率最高的格子衬衫中……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文康农: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从未停止探索和追求!


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纪念日。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在袁隆平逝世一周年之际,“政事儿”先后采访其工作助理辛业芸、“爷爷的水稻田”项目发起人曾松亭,及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文康农,共同追忆怀念袁隆平院士。

【人物简介】文康农(Carlos Watson),1995年至2014年在位于洪都拉斯的中美洲经济一体化银行主管国际合作资源调动,2014年加入联合国粮农组织,2021年2月起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



文康农(受访者供图)

袁隆平院士的贡献

“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帮助数十亿人实现了粮食安全”


政事儿:你2014年加入联合国粮农组织后,致力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尤其是消除饥饿。可否谈谈你对袁隆平院士的印象?

文康农:2016年1月下旬,第五届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计划磋商会在湖南长沙召开。会议期间,我参观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这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中国的参考中心之一。我当时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代表团的成员之一,有幸与袁隆平先生见面交谈。当时,我对袁隆平先生早有耳闻,也对他在杂交水稻领域的成就十分钦佩。见面交谈过后,他对杂交水稻研究的热情和执着,令我印象尤为深刻。



2016年1月,文康农参观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与袁隆平合影


政事儿:去年5月22日,听到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后,你是什么感受?你怎么评价袁隆平院士对推进世界粮食安全、消除贫困作出的贡献?

文康农:我还清楚地记得,去年我是从杭州“国际茶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回来的路上,看到了这个悲伤的消息。人们对这位巨人的离去纷纷表示哀悼,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他在当天悲痛地追思:“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我敬爱的大师千古!”

袁隆平先生因研究出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系而闻名全球,这为他赢得了 “杂交水稻之父 ”的美誉。虽然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但他从未停止对高产杂交水稻的探索和追求。去世前,他还在开展耐盐碱水稻育种工作。他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帮助数十亿人实现了粮食安全。

由于袁隆平先生和众多农业科学家的努力,中国拥有了越来越强大的农业科技,为中国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在世界粮食安全领域所作的努力

“中国一直通过扩大双边和多边等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减贫事业”

政事儿:你怎么看中国在世界粮食安全领域所作的努力和贡献?

文康农:随着经济和农业的发展,中国一直在努力参与区域和全球农业合作以及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积极响应和参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等涉粮国际组织的倡议和活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粮食安全理念。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一直通过扩大双边和多边等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减贫事业,加强农业对话、信息共享、技术交流与合作。

我们也注意到,近年来,中国不断创新南南合作模式,通过基于团结、平等、独立等原则的新模式、新方法,助力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

中国是1996年以来最早在农业领域开展南南合作的国家之一。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信托基金于2009年正式设立以来,中国已宣布向粮农组织捐赠1.3亿美元,目前已进入第三期实施阶段。过去十余年间,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计划累计派遣了250多名中国农业技术专家,前往多个发展中国家进行实地教学、分享知识、技术和经验,培训活动共计超过1300次。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有五家南南合作领域的研究与培训机构成为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参考中心,其中一个就是由袁隆平先生及其团队领导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政事儿: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奋斗,中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和6%的淡水,养活了占全球近20%的人口。这对世界来说意味着什么?

文康农:中国的粮食年产量连续几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在实现粮食自给方面为世界树立了一个非凡的榜样。

这一成就深深植根于中国政府强有力的政治承诺。“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工作议程中的首要任务。连续19年来,中国政府每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把重点放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上。有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领域的农业科技突破,以及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中国农业发展成效显著。

未来粮农组织与中国的合作


“继续携手中国伙伴,服务中国三农,分享中国经验”

政事儿:今年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40周年,也是你任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一周年。未来粮农组织将与中国开展哪些领域的合作?

文康农:我于2021年起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及朝鲜代表,当时中国正在制定”十四五规划“。在与中国政府磋商探讨制定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中国的《国别规划框架(2021-2025)》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粮农组织更好地与中国合作,结合中国国情,为中国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国别规划框架(2021-2025)》确定了“十四五”期间双方合作的三大重点领域:一是促进粮食体系转型,达成更好的生产和更好的营养,实现共同繁荣;二是增强粮食体系韧性,创造更好的环境,保护地球;三是加强国际和区域农业合作,增进伙伴关系,实现所有人更好的生活。

今年是粮农组织在中国设立代表处40周年。在过去40年里,粮农组织和中国一直有着密切而富有成效的合作。粮农组织支持并见证了中国农业发展。我们愿继续携手中国伙伴,服务中国三农,分享中国经验,为支持中国乡村振兴、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发挥更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