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李歪歪,编辑:kuma,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今天上午打开手机,发现上海的朋友给我发了十几条语音。最后是一条文字消息:希望你今天能够开心~
我一条条听完,回她:现在这个情况,开心要求真的有点高。能熬下去,就已经很好了。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感觉,这也是我想跟你说的:如果感受到痛苦,那就痛苦一会吧。
幸福不幸福的再说吧,先过下去就好。
如果感到痛苦,那就痛苦一会吧
“每天感觉都是在重复《开端》的一天。”
“总觉得没囤够东西,快递一慢就焦虑,害怕食物不够。”
“注意力不集中,一点小事都能让我很烦躁,经常莫名想哭。”
这些情绪让你觉得哪里出了问题,无意识地,你会因此责怪自己:我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我做错了什么?
你想赶走这些“坏”感觉,好让自己“正常”、“积极”起来,但越努力,越做不到。
疫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2020 年一项针对中国居民的在线调查发现,除了焦虑和抑郁,疫情带来的心理影响还包括:
愤怒、恐惧等其他负面情绪,失眠等躯体化症状,回避和强迫行为、社交功能障碍,以及日常感受的变化:比如对风险更加敏感,更频繁担心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更多对生活本身的不满……( Dalila Talevi et al.,2020)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今年 3 月发布的消息,在新冠流行的第一年,全球抑郁和焦虑的患病率增加了 25% 。
而出现这些痛苦的感觉,不是因为我们脆弱,只是因为我们是普通人——这就是一个普通人在变化中做出的自然反应。
每种情绪都是有它的作用的:
愤怒告诉你,你的某些需求需要被满足。
悲伤告诉你,你正在经历某种丧失。
恐惧告诉你,周围可能有危险。
抑郁告诉你,你太累了,需要休息。
接纳承诺疗法( ACT )认为,健康人类的正常思维过程也会自然导致心理痛苦。换句话说,在一个各种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环境中,感觉到痛苦,恰恰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如果我们把这些情绪看作是有问题的,急于消除它,反而容易陷在情绪里出不来。很多时候,伤害我们的不是痛苦,而是对痛苦的不允许:比如对焦虑的焦虑,对恐惧的恐惧。
当痛苦到来,允许自己跟它待会儿。负面情绪没有那么可怕,它只是想告诉你一些事情:有一些对你来说很重要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你的痛苦合情合理。你不是一个人。
要做的是:承认这只是一个想法
跟痛苦待一会,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听任负面情绪的摆布,也不同于“被情绪淹没”。它意味着我们给情绪存在和活动的空间,但不让它伤害我们。
如果你现在就在经历某种情绪,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你房间里的一只小动物。它可以在你周围打滚、跑、跳,发出各种声音,但你仍然可以做自己的事 —— 这就是“跟痛苦共存”的状态。
怎么做到呢?你只需要练习一件事:当让人痛苦的念头出现,承认它只是一个想法。
我们脑子里每天都会闪过数不清的想法。想法是什么?是脑海里的文字。它们有时是真实的,有时是不真实的,大多数时候,也根本谈不上真假对错,只是不同的价值判断/解读罢了。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在痛苦情绪中打转,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这只是一个想法”,而是把脑海里的那个声音当成了事实。
这个时候,要做的是让自己跟想法保持一些距离。方法很简单,当一个让你很痛苦的念头出现,试着在它前面加一句话:我现在有一个想法。
我现在有一个想法:我的生活好糟糕。
我现在有一个想法:我觉得不会好起来了。
我现在有一个想法:没人会喜欢我。
你可以在独处的时候做这个练习,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跟自己聊聊天。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写出来。
你还可以给困扰你的感觉起个名字:比如“我的买菜焦虑”“周一的倦怠感”“对不确定的恐惧”。当类似的感觉出现,你就可以跟自己说:
这是一个有关……的想法……
当我们能够有距离地打量这些想法,就能筛选出哪些想法是真的对我们有帮助、能让我们做出行动的,哪些是放大的焦虑。
如果痛苦没有完美解法,我们要如何在其中自处?
最近跟上海的朋友交流,有一个很强烈的感觉:人是很难被真的困住的。
愤怒、疲惫、孤独、无奈、焦虑……这些情绪都是真实的。在这样的境况中,仍然有人在做事情:
比如有朋友说自己的楼栋里有很多年轻人自发组织起来,互换物品,一起跟物业沟通帮助需要就医的老人。平常隔着门过着各自生活的人,现在有了一种珍贵的联结感。
有人在方舱也没闲着,做志愿者帮忙给大家分饭分物资,拍抖音给大家“方舱解惑”,出方舱之后做外卖小哥给居民送药品……
如果痛苦没有一个完美解法,也许我们应该做的是:承认它的存在,然后为自己仍然重视的、相信的东西,做一点点事情。也就是接纳承诺疗法( ACT )中讲到的“践行你的价值观”。
怎么找到你重视的价值?下面是一些练习:
1. 想象自己的葬礼,你希望收到怎样的评价?
或者想象自己已经80岁了,你会怎么评价自己的一生呢?你会为自己没做什么事后悔呢?
(豆瓣上有个话题:你希望在葬礼上收获怎样的评价?很多留言都很动人,可以去找找灵感。)
2. 生活价值问卷:
找到一个自己很重视的身份,比如:女儿,父亲,写作者。
在这些角色中,你希望自己是什么样子?展现怎样的个人特质?你想要建立什么样的关系?
3. 践行你的价值观:
在找到自己重视的价值之后,问问自己:我今天可以为它做些什么?
看看这件事是不是能马上做到,如果不能,就选择一些更小、更容易做到的事情。
最后想说:
感到痛苦不是问题,它是信号,它在提醒我们:我们被剥夺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又真正在意什么。
而即便是在痛苦中,我们也仍然有能力为“我想成为怎样的人”做出一点事情。能意识到这点,会让人在巨大的不确定面前,感受到一份真切的安定。
参考文献:
1. 【澳】路斯·哈里斯著,邓竹菁、祝卓宏译,《幸福的陷阱》,2018年8月,机械工业出版社
2. Doing What Matters in Times of Stress:An Illustrated Guide,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李歪歪,编辑:ku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