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隔离以来你平均每天花多少钱?
和隔离前比是多了还是少了?”

话题下,网友们畅所欲言。
有人说现在需要支出更多钱了,因为公司不再管饭。

相反,也有人觉得自己的支出减小。

这些评论都是直接给出一个结论。


所以我觉得需要一份账单,来详细说明一下问题。
比如网友这样的花销表。

他写得很明白,甚至给出每日油、盐的用量。
大米140克:3元
蔬菜500克:11元
猪肉150克:10元
牛奶250克:6元
小苹果一只:4元
油25克:0.6元
盐5克:0.1元
菜包2个:6元
鸡蛋1个:1.5元
卫生纸10张:0.2元
抽取纸10张:0.5元
保鲜膜1张:0.1元
保鲜袋1个:0.1元
垃圾袋1个:0.5元
一天43.6元*30天=1308元
根据别人的评论,他追加了通讯费、水电费的数据。

总的来说,上海隔离期间,他花在团购的价格达到了1300元。
一眼扫过去,就知道节俭了。
他一天使用一个垃圾袋,我为了防止杂物渗漏,会多套一个。
我为了补充营养,鸡蛋放两个。为了保持“长高”的奢望,牛奶也尽量早晚各一盒。
但其实花销表里最省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卫生纸10张、抽取纸10张”的纸巾用量。
根据网络信息:
一卷卫生纸约150克-200克;一卷卫生纸约300张。


我们可以简单地推算上海网友一年的用纸量了。
假设他隔离一年,他将非常客气地使用7300张卫生纸,也就是24卷的卫生纸。
2提卫生纸。
往大了算也就3提卫生纸,总共五六千克的量,低于我国平均7千克一年的人均卫生纸用量。

为了不拖大家的后腿,这位网友每天得再多用10张纸!
当然谁也不希望被隔离这么久和上那么多次厕所。
不过这位网友还是给大家做出了贡献,像他一样做支出账单,能一目了然知道自己的消费数据和生活方式。
你也可以算算疫情期间自己的开销,看看花钱更多,还是更少了。
02.
网上这些现身说法的资料很丰富。
从疫情收窄了自己的支出而言,很多人窃喜自己少花钱。
一位苏州网友详细记录后知道,家庭开销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三四成,主要省在饮食、健身私教、医美上。

一位上海网友因为男朋友公司派发的免费物资,同样省下了许多钱。

像她们一样的网友其实不少。
一家子一个月能省2000元。

一家子一个月能省3000元。

更有甚者,像这位江苏网友说的,因为3月的疫情,自己在家里待了半个月,支出变少。
通过一个APP的账单显示,她最多省14000元,最少也能省4000元。

这还不算她其他App上的数据,但数额已经够惊人了。
简单看下来,疫情的出现,让他们没地方花钱,于是变相省钱了。
与之相对,很多人痛惜自己的破费。
一位上海网友的微信支付数据显示,4月他环比多花了9000元,主要集中在群里团购的转账上。

一位上海网友吐槽,仅仅吃喝上就花了好几千。

一位吉林市的网友也用自己的账单证明,疫情期间要每月多消费2000元左右。

他们共同提到了隔离期间的团购费用。
大家肯定有所耳闻,买菜价格一度在上海非常离谱。
我刷美团的时候发现一家兰州拉面店还开着,点进去里面不卖牛肉面了只卖洋葱,255块钱15斤。

我发群里,大家都希望我把链接同步给他们,他们要抢。
反正已经没有人在乎255块钱15斤的洋葱价格是否合理了。
那两天加了很多团购群,说实话团购的价格挺贵的,五斤猪肉两百块、四斤牛肉三百块、十斤米158是常有的事情。但只要有人敢卖,几乎都是被疯抢。
大家已经基本不去挑菜或是挑价格了,心态都是“这家还能买到猪肉,快来抢。”、“这家牛奶还能团,快去买。”。

以前上经济课的时候,有同学开玩笑说自己的恩格尔系数是一。而现在,很多人的恩格尔系数真的变成一了。
因为团购高价,因为这钱好赚,我们也就看到了上海疫情期间的倒卖物资现象。

就算没有违法现象出现,封控期间经济成本也在加大。
清华大学等高校联合发表了题为《封控的经济成本有多大》的论文,学者们研究认为,全面封锁会使城市之间和城市内部的工商业成本分别增加67%和144%。

突增的成本肯定是要落在普通居民身上的,结果就是他们花钱如流水,事后自我宽慰:
“觉得应该勒紧裤腰带啦,才发现要买不起裤腰带了。”
那段时间谁也看不懂当时上海的物价。

当然,疫情期间令人痛彻心扉的开销不只是如此,还有股票、基金。

以上就是两股花钱走向的对撞,有人欢喜有人愁,就算如此南辕北辙,它俩也有共同点:
1,恩格尔系数膨胀;
2,不吃肯德基、不喝碳酸饮料、不买新衣服,并不会让天塌下来;3,隔离启发了人们的省钱意识;4,上证指数分布于3000点附近。
03.
疫情封城期间有人花销变多了,有人变少了,这取决于你平时的消费如何。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封城期间绝大部分人的收入都变少了。
“4月1日起日起,职能类70%底薪发放,业务类60%底薪发放。”

“职能人员、业务管理人员及业务线职能人员,薪资总和(底薪+绩效)4折”

想必你也听说过降薪传闻了。
在微博等平台上,随便一搜“工资打折”这四个字,直接出现了大量的打工人的无奈和感慨。
然而,能追讨回来的又有几人。

这可能并不是个例。
根据上述论文的研究显示,如果封控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一个月,将使这些城市的当月收入减少61%。

这意味着居民们所能挣到的钱自然少了很多。
比之更甚的恐怕就是裁员了。
比如,互联网大厂里的年轻人们开年以来便被裁员消息笼罩。

当然为了让他们少点痛苦,一些企业将裁员美其名曰“毕业”。

或者“重生”。

内卷严重的大厂之外,普通年轻人的谋生也不容易。
4月27日,权威部门对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截至4月27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23.6%,低收入家庭等重点群体去向落实率为21.47%。
报道指出,(重庆市)33%的落实率在中西部居于前列。

也就是说,截至2022年4月17日,1000多万高校毕业生里,75%以上的还没落实就业。
暂时不落实就业,不代表他们最终不会签下三方协议。
特别要注意的是,低收入家庭等重点群体毕业求职更难,如此说来,应届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了。
那么,年纪大的、富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处境怎么样呢?
看看两个新闻。
一个是,
上海的一名女子在找工作时,因年纪偏大屡屡被拒,后来她将自己年纪“改小”11岁。但被人发现了。
女子被处以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

一个是,
各地建筑业发布清退令,不允许年纪大的男性女性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作业。后来又说,不让超龄员工不能从事建筑施工作业,而工地其他辅助性岗位,保洁、保安、仓管等不受影响。
但工地的保洁、保安、仓管的岗位数量实在太低,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年纪大也不是篡改身份证年龄的理由,年纪大也不是久留在工地进行高危工作的理由。
这些都在印证了焦虑文学里的那些话:“每个人都活得那么枯燥, 可每个人又都在那么拼命地活着。”
“每个人”指的是普通人。
每个普通人越来越难挣钱,疫情的到来、封控的降临更是加剧。
道理其实很多人都懂。
与之相对,富裕者的情况比较难说,希望不要发生其他国家里的诡异“财富流动”。
根据国际发展及救援的非政府组织“乐施会”一份新的媒体简报,福布斯的数据显示,美国亿万富翁的财富在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增长了62%。
与此同时,根据劳工统计局的平均时薪数据,工人的工资仅上涨了10%,从2020年3月的28.79美元上涨到2022年3月的31.73美元。
04.
形势逼人,那么,我们不如想一些办法,来避免自己的财富缩水。
这些方法其实挺多,包括但不限于:
记账,存钱,掌握一份能远程工作的兼职,不要轻易辞职,也不要轻易去创业。

知乎上,省钱的技巧则更加具体:
有人突发奇想,认为自己借助疫情的生活方式,一年能抠出2平米房产来。

有人尝试通过自家阳台自留地种鸡毛菜,来改善伙食,改变消费结构。

有人被逼无奈,用起了过期的洗发水。

能省点就省点,反正省下的是里子,豁出去的不过是面子。
要知道,疫情中也只有自己能想到照顾自己,而生活本身并不会给出“我要怎么办”“谁可以救救这个生活”的答案。

兰小欢教授著有经济学畅销书《置身事内》,此书雄踞豆瓣读书TOP250。
经过洋洋洒洒23万字科普分析后,他在结束语里也不过是深情地写下最后一句话:
“生活过得好一点,比大多数宏伟更宏伟。”
作为脆弱而平凡的我们何尝不该如此呢?
毕竟能做的也只是把生活过得好一点,稍微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