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证交所里的屏幕显示美国联储宣布升息的信息。
美联储周三4日)宣布将联邦基准利率提高2码、同时从下个月起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强美元”时代来临,加上中国经济下行,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压力。财信传媒董事长谢金河指出,美元强势,必有大事。这一次中国资金大规模流出,制造业出走、房地产出现泡沫危机,稍不小心,有可能掉入日本失落30年的陷阱。
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贬值3.15%左右,瑞银投资银行亚洲经济研究主管暨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人民币汇率还会进一步贬值。不过预计中国人行在汇率和其他政策目标之间寻求平衡,相信中国央行不会将人民币贬值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工具。
根据财新网报导,5日公布的4月财新中国通用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服务业PMI)录得36.2,较3月下降5.8个百分点,连续第二个月创2020年3月以来新低。而此前公布的4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降至荣枯线以下的46.0。
强美元、出口降、救经济 中国人行若放任人民币贬值恐吓跑资金
资深财经媒体人王剑对本台表示,美元进入加息周期,强势的美元对人民币形成外部压力,内部因素汇率受到经济和贸易的影响。去年得利于各国疫情,订单流入了中国;今年的情况完全相反,世界都开放,只有中国在疫情翻滚,今年出口就会下降,这两个因素都会让人民币面临非常不好的局面。王剑分析,人行最多只能采取“点煞”(时而紧、时而松),让它贬又不能一路贬下去。
“人行是人民币的操盘手,他要考虑两个因素,首先人民币汇率如果持续下跌,会形成辐辏效应,就是各个不利因素聚到一个点会放大效应。人行不想让人民币突然地暴跌,这样会加速资金流出,因为大家如果都预期人民币要下跌肯定吓跑资金。”王剑说。
今年三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为3.199万亿美元,创一年以来的新低。(路透社资料图片)
今年三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为3.199万亿美元,创一年以来的新低。同时,环比减少258亿美元,是连续第三个月下滑。 当时路透社测算,3月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约220亿美元的负向估值效应,因资本暂时外流导致的减少规模约为38亿美元。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王一鸣上个月在一场论坛演说提到,在5月上旬要控制住疫情,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是当务之急,必须采取更强有力的政策举措来力保二季度经济增速“重返5%以上”。
美元大幅升值 恐造成中国经济失落30年?
财信传媒董事长谢金河在个人脸书贴文观察,过去40年美元指数美元汇率每一次大涨,世界就出现巨大变化。第一个点是,80年代美元指数创历史新高,美国与日本签下广场协议,日币升值陷入失落30年。
谢金河进一步分析,这次美元、美债殖利率都走高,资金可能从中国大规模流出,中国经济可能将面临严峻考验,稍不小心有可能掉入日本失落30年的陷阱,近期美元强势,又是一次世界大变局的开端。
邱达生认为,因为观察值有限、时空背景不同,要说中国陷入30年失落陷阱“言之过早”。他解释,决策者与经济学者会参考过去失败的范例,不尽然会走回头路。中国观察过去美日80年代贸易战、以及美苏冷战,应会做出较弹性的决策因应。
“现在中国主要的经济策略是以外循环来拉抬内循环,成为像美国一样内需导向的经济体,这是未来长期规划的策略。这策略跟广场协议之后的日本不太一样。此外,广场协议当时美国是以政策来逼日本升值,现在人民币升值是市场机制。北京政府不会就范于美国施压升值,因为中国对他人民币汇价有所管控。”
王剑同意中国资金外流、制造业出走、房地产泡沫化等危机都成立,但是还要观察程度的不同。他举例,资金外流1千亿与1万亿,或者产业出走1百家与1万家工厂有程度上的分别。王剑说,“看到某个趋势跟看到结果是不一样的。”
看衰市场后洪灏被证实离职 中国经济实情如何?
疑因看淡中国经济而被炸号的知名市场策略师洪灏,周三证实已从交银国际离职。他是在唱空中国,还是如实分析?事实上近日不少分析认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逼近疫情之初,深陷封城泥淖的中国,正在拼清零与救经济之间动辄得咎。
中国数十个大城市几乎处于完全或部分封锁的状态,数亿人坐困家中。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知名市场分析师洪灏周三(5月4日)被证实已从交银国际离职。日前他多次在网络发文,悲观预期中国股市经济,包含资本外逃风险、中企在美国上市为何溃败等,被认为踩到敏感红线,导致社媒帐号被停。
洪灏尚未公开回应离职一事,但其个人推特资料已经更改为“前交银国际人士”(Ex BoCom Int'l)。交银国际发言人周三告诉“CNN 商业”,洪灏是因“个人原因”离职。
洪灏是中国交银董事经理兼国际研究部主管,交银国际是中国交通银行在香港的投资银行部门。他拥有300多万粉丝追踪的微博帐号,以及名为“洪灏的中国市场策略”微信公众号在周末已经遭停用。目前尚不清楚洪灏的哪些言论,导致帐户遭到审查。
路透社报道指出,在中国,市场分析师和评论员对中国经济的负面评论,往往使他们“惹祸上身”。但事实上,近期许多数据与分析指出,中国经济确实正面臨严峻挑战。
经济下行压力逼近疫情之初
由于严格的防疫政策,中国数十个大城市几乎处于完全或部分封锁的状态。数亿人坐困家中,重创消费,分析师纷纷下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
广泛封锁也导致停工停产、扰乱供应链。上周,电动汽车大厂特斯拉表示,上海封控导致其在当地的工厂停产,产量减少了约一个月。外界担忧,中国第二季度的经济将急剧放缓、甚至拖累全球增长。
根据中国《财新》报道,“野村中国”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中国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已接近、甚至超过2020年的第一季度——也就是武汉疫情爆发之时。
他在4月27日的国际金融论坛会议上表示,原因之一是公众对疫情发展不确定性的预期可能已超过当时。当时,民众普遍预期疫情会在该年即结束,现在普遍认为疫情结束似乎遥遥无期。不确定性加强的背景下,居民会减少耐用品消费以及房地产投资。
制造业、服务业活动2年来最低
根据中国国家局4月30日公布的最新统计,中国制造业与非制造业活动皆跌至2年多来的最低水平,几乎逼近武汉疫情爆发之时。
制造业方面,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第二个月收缩,降至47.4%。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指出,“本轮疫情点多、面广、频发,部分企业减产停产”,企业生产明显下降,市场需求继续走低,“甚至出现主要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供应困难、产成品销售不畅、库存积压等情况,上下游相关企业生产经营均受到较大影响。”
非制造业方面,4月非制造业PMI亦跌至41.9,创2020年2月以来新低。当时,武汉爆发疫情全面封城,PMI崩至29.6的低点。
此外,服务业景气水平回落幅度尤其加大,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降至40.0%。赵庆河指出,受疫情严重冲击,该指数连续两个月明显回落。从行业方面来看,在接受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9个出现活动收缩,包含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等接触性聚集性行业。
失业率高于大流行前6%
生产、消费之外,就业问题也拉警报。美国媒体《外交政策》报道,中国城市青年失业率已超过16%,高于大流行前的10%左右。报道警告失业不只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北京当局深谙:失业年轻人正是帮助推动后苏联世界所谓“颜色革命”的那一群人。
宏观来看,中国整体失业率为5.8%,还不算太糟糕,但即便没有的人也正经历著巨大的经济折磨。报道指出,由于缺乏可执行的劳动法,企业倾向于把问题直接转嫁给员工,大幅减薪、甚至数月不发工资是“很常见的”,且“在上海已经发生”。
《外交政策》副主编帕尔默(James Palmer)在报道中指出,中国坚持“清零”政策可能导致长期以来承诺的经济目标变得遥不可及,且可能终究无法避免疫情爆发;但若不为,则将意味著要承受巨大的政治打击,因为政府已多次公开对此防疫战略做出承诺——“习近平如今处于一个没有胜算的境地”。
中国在拼清零与救经济之间动辄得咎?
除了新冠疫情、俄乌战争,中国打击科技巨头——这是中国最具生产力的行业之一——也是损害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
他还说,“中国距离衰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对于一个习惯于快速增长的国家来说,经济停滞尤其痛苦,就像近几十年来一样。”当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尝试朝伟大国家与小康社会的持续前进的同时,也对如洪灏等曾警告经济放缓的国内经济学家进行施压。
中国官媒:分析师称经济5月底前复苏
根据路透社报道,中国人民币汇率4月下跌超过4%,为 28年来的最大单月跌幅,股市则是继俄罗斯受到制裁之后,今年表现第二差。《华尔街日报》则指出,盡管主要基准股指走跌,且有迹象显示经济压力有所增加,许多中国金融公司仍看好中国股市前景。
2022是中国政治敏感的一年,习近平预计在今年秋天的二十大寻求连任。部分分析师认为,政策制定者必须提供更多刺激措施,才能达到官方设下的2022年约5.5%GDP增长目标。
随著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浮上台面,官媒《环球时报》英文网4日的报道持续强调,严格封控“盡管对经济增长产生了短期影响,但有针对性、快速切断传播链的抗疫努力,为中国遏制多起疫情提供了更多空间”。当局正制定更多政策,通过刺激消费和进一步恢复疫区生产来刺激经济活动。
报道引述北京大学经济学家曹和平的话说:“由于受疫情影响的上海已经实现了在社区层面消除新冠病例的目标,我们可以期待(经济)最早在5月底恢复。”他说,鉴于上海的巨大经济活力,一旦上海疫情得到控制,中国的工业和金融中心有望快速反弹。
(外交政策、路透社、华尔街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