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民经略(ID:guominjinglve),作者:凯风,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
最新经济数据揭晓。
近日,深圳发布2022年一季度经济数据,GDP为7064.61亿元,同比增长2.0%,在一线城市中垫底。
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深圳投资保持正增长,而消费、外贸双双下滑。
一季度,深圳全市进出口总额7404.8亿元,同比下降2.8%。其中,出口4076.6亿元,下降2.6%;进口3328.2亿元,下降3.1%。
与此同时,越南一季度外贸创下历史新高。
越南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越南货物进出口总额为1763.5亿美元(约为1.15万亿),同比增长为14.4%。
其中,出口额为891亿美元(5842亿元),同比增长13.4%。
就此而言,越南外贸赶超深圳,并非虚言。
二
这件事不是第一次发生。
早在2019年,越南出口总额就已超过深圳,此后保持领先优势。
毕竟,越南是一个人口近亿的中等国家,而深圳只是一个拥有1700多万人口的副省级城市。
深圳出口连续29年位居全国第一,外贸总额占广东的4成左右,在全国的份额约为9%左右。
换言之,越南外贸固然发展迅猛,但其体量还只有中国的1/10不到,而GDP总量甚至不及相邻的广西,离深圳还有相当大差距。
同时,越南与深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出口结构完全不一样,不具备可比性。
越南是全球产业转移的受益方,但还处于加工贸易阶段,以电子、纺织服装等劳动力密集产业为支柱。
而从2008年开始,广东就通过腾笼换鸟,升级了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制造业向中高端制造业转型,出口也从传统的加工产业,变成了以机电产品为主的高新产业。
换言之,如今的越南,更像是20年前作为加工基地的珠三角。
三
越南固然不值得担忧,但深圳消费、出口为何双双负增长?原因是疫情,但又不只是疫情。
今年以来,深圳、上海两大一线城市,先后遭遇疫情冲击,两地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参阅《全国经济第一大市,要易主了?》)
受此影响,北京对上海的GDP占比创下了历史新高,而广州则进一步拉近与深圳之间的距离。
那么, 深圳GDP增速为何低于上海?
上海之所以还能保持超预期的正增长,原因是疫情主要发生在第二季度,而深圳从1月至今,则遭遇了多波疫情冲击。
这其中,最严重的当属春节之后来自邻城第五波疫情的冲击,让深圳一度按下了长达一周的“慢行键”。
就疫情防控而言,深圳无疑是优秀的,以最快的时间、最小的代价成功按住了疫情。
虽然每一次疫情都能迅速化解于无形,但一波一波的疫情,无疑会让整个社会的经贸、生活、生产等活动受到约束,消费负增长就不令人意外。
可以看到,2022年一季度,托底深圳经济的主要是投资。
深圳一季度,消费同比增速为-1.6%,进出口增速为-2.8%,工业增速为2.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9%。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投资的最大贡献者,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基建或房地产,而是来自制造业。
毕竟,深圳房地产仍在低位盘整,房价回到一年前,二手房成交量甚至一度创下14年来新低。
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52.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40.5%,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84.0%。
这是经济的长期利好所在。
四
外贸为何负增长?
受到疫情、国际形势以及跨境物流锐减的多重影响。深圳是全国最大的外贸城市,进出口总额曾连续27年位居全国第一。
深圳外贸占了广东省4成左右,深圳降速,导致全省外贸形势同样不及预期。
要知道,港深正在处于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两地不仅存在正常的人员来往,还有跨境物流,支撑着大量的港口货物贸易。
多点疫情的散发,不仅让深圳港口贸易受到影响,而粤港之间的跨境物流同样受到冲击,这就导致深圳乃至广东整体外贸形势都受到冲击。
所以,我们看到,2022年一季度,深圳港、广州港、东莞港、佛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全线负增长,这在过去是少有的。(参阅《最新全国各省市GDP排行》)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随着全球多国开启“共存”模式,东南亚等地的供应链开始恢复,对我国的制造业产生一定影响。
同时,随着地缘冲突加剧,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制造业原材料价格随之水涨船高,这也对全球需求产生一定抑制作用。
广东作为我国第一外贸大省,可谓首当其冲。
当然,香港疫情已经缓和,而深圳、广州等地的偶发疫情也被按住,未来外贸将重回高增长轨道。
五
虽然越南与深圳、广东都不具可比性,但越南外贸的崛起仍然值得注意。毕竟,全球产业转移,不是一城一省之事,而关乎整个国家。
越南外贸的崛起,一方面得益于人口红利,劳动力成本是最大优势所在。另一方面,又受到地缘冲突之下的贸易保护浪潮的影响。
部分发达国家为了产业链安全,主动将部分产业转移到不具强势竞争性的地区,越南就是其中之一。
事实上,虽然广东不再依赖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但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依旧有人口优势,也不乏基建优势,与越南形成了直接竞争关系
换言之,越南最大的对手,不是深圳和广东,而是中西部人口大省。
当然,对于深圳和广东来说,如何通过都市圈模式,将更多产业惠及到粤东西北地区,也是需要考虑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民经略(ID:guominjinglve),作者:凯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