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北京、上海、广州共5万多人报名参加,其中上海有14065人,最终10个人顺利拿到了免费往返机票。他们被随机安排去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度过一个未知的周末。
在之后采访文章中,这里面有人去漠河看了中国的第一缕阳光,有人去满洲里拍了从俄罗斯开往中国的火车,还有人去兰州计划“认识一位董小姐,并约她吃碗牛肉面”。
远离城市,诗和远方,这些美好的景象,在当时掀起了一阵逃离北上广的风潮。
但很快,第一批离开北上广的人又回来了。用人民日报的话说:
小城市单纯,可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太单一,太不给劲了。
人民日报的说法还是太文艺,关键问题还是年轻人回三四线城市后发现搞不到钱了。有程序员抱怨说,像他这个工种,回到老家降薪一半都找不到合适工作。
活动结束,一篇总结文章下面被点赞最高的评论是:只有离开了,才知道什么是离不开。
如今距离这场活动过去6年了,在224万人关注的百度贴吧“上海吧”里,最近又有很多人提出要离开上海,但这次的原因变成了:
留在上海搞不到钱。
截至目前,上海被封控最久的小区,已经有人59天没迈出过小区大门了。一座2500万人口城市停摆,高菜价,低收入,让一部分人的钱包率先陷入了困境。
搞不到钱的上海,对留在这里的外乡人,意味着什么?
疫情中,又是谁真正“逃离”了上海呢?
01
4月15日,上海举行第154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海市民政局局长蒋蕊介绍了针对无固定住所社会流浪人员的帮扶救助举措:
对符合离沪条件且要求返乡的,资助其返回家乡。
这条针对“流浪者”的措施,传着传着就变成了上海支持外地人有序返乡。
虽然之后“上海发布”及时辟谣,但网上依旧有很多人不理解,认为上海这样做,可能会导致全国各地四散开花。有大量人在上海谋生的安徽省,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恐慌性屯粮。
尽管上海之外的网友普遍持不欢迎态度,但即使那些被困在上海的“非流浪者”,也真的有不少人想离开上海。
具体的理由各不相同。
有人发帖说老婆快生了,但自己正困在小区里出不去,问怎么才能离开上海?
有人说自己信用卡网贷全部逾期,“离开上海,上海怎么资助”?
外来打工者在出不了门的情况下,有人预计自己很快将交不起房租并吃不起饭,想知道到时能不能申请返回老家。
这其中,也有些类似互联网这种可居家办公的人情绪崩溃了。想到自己在上海既没有很好的工作也没有很好的恋人,越来越觉得很孤单,“每天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不知道自己在这的意义是什么。
“上海吧”的官方介绍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在疫情开始之前,也确实有这样的讨论氛围。
上海宣布从3月28日5时封浦东,在此之前,很多人都相信一直是防疫优等生的上海,精准防疫消灭病毒是迟早的事,不影响自己进来赚钱。
所以,直到3月23日,贴吧里还有人问刚拿了陆家嘴一家金融公司的offer,问吧友这家公司靠不靠谱,值不值得自己跑去上海?
几位从事金融的吧友给他提了些建议,有人说这份工作底薪太低,有人说现在金融贷款不容易做,但没有任何一个人告诉他来到上海可能要先被隔离或者还没入职就失业了。
更早两天,有人兴奋地告诉吧友自己在南京东路上找了份卖手机的工作,当晚他顺着南京东路一直走去到外滩,边走边拍,分享了很多照片。
但入职没几天手机店关门,他被居家隔离至今,一个多月前熙熙攘攘的外滩,现在长出了青草。
这两位在疫情初,怀抱着希望和乐观来到上海的人,现在都后悔了。这种想逃离的情绪,也代表了“上海吧”里最近很多发帖人的态度。
“如果不能搞钱,上海这座城市还有什么吸引力呢?”
2016年发起“逃离北上广”活动后,财经作家吴晓波曾在个人公众号旗帜鲜明地反对:
大城市的魅力,就在于它就像一个才华绞肉机,在血肉模糊之中,大部分人会被淘汰,只有少数人会像钻石一样被提炼出来,而这正是青春的野生梦想。
这话听起来很鼓劲。
但现在留在上海,对很多人来说不止是才华绞肉机了,也是金钱绞肉机。很多人还没被才华绞肉机淘汰,就要先因为付不起房租,买不起高价菜,而不得不提前考虑打道回府了。
这不只是个体的心酸,也是这座超级城市之前没经历过的新鲜事。
02
2016年,逃离北上广需要的是一张飞机票,一张高铁票,或者是把你的爱车开上高速。
但现在想离开上海,需要至少满足三个硬性条件:
一是自己所在的小区得是防范区,所谓管控区,简单来说,就是近14天内无新增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
目前,上海累计感染者已经超过了50万,第一条绝大多数人就满足不了。
二是离开前要写一份保证书,保证解封之前不再回上海,否则增加防控难度。
三是你返回所在家乡要愿意接收你。
很多人发现即使满足了这三大条件,却依旧离不开上海,原因是飞机票和高铁票相比要离开的人来说,实在是太少了。
有位吧友连续抢了4天,终于抢到了去杭州的高铁票,结果却发现到虹桥又成了问题。他在贴吧发帖问,“有能去虹桥火车站的司机吗?”
下面即刻有人回答,500。
事实上,贴吧里已经有人专门做起了这种生意。他们大多按公里数收费,有的还会直接在帖子中声明“用车费用很高”。
经常有人爆料,因为着急回家提前转了定金,结果转头车主就杳无音信了。
根据腾讯谷雨新闻统计,截至4月25日,离开上海最多的两大省份分别是江苏和浙江,两大省份合计占了66.35%。
也就是说,平均每3个离开上海的人,有2个还是包邮区的。
为什么江、浙人最容易返乡?
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离家近,但据媒体报道,事实可能不止于此。
公众号“丁祖昱评楼市”,最近采访了一个准备永远离开上海的杭州人。
他介绍自己土生土长在杭州,家境不错,本来根本不需要做沪漂,来上海完全是为了梦想。
作为建筑设计师,他和女朋友俩人,刨去各种开销,每年能存35万。2019年,他把一部分钱拿出来和朋友合伙开了民宿,结果疫情后一直在亏钱。
也正基于此,本想在上海买房落户的他,决定回杭州买房。因为回到杭州后,“买房压力不大”,依旧能保持有不错的生活品质。
2016年,“逃离北上广”成为社会热点,有人把这个问题在《奇葩说》上抛给了何炅,何炅思索了一下说:
“如果有更好的一方就不叫逃离。”
“包邮区”算是中国最富裕的地方之一了。这些人敢于真正逃离上海,除了离家近之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跟上面这位小伙一样:退路不错。
相对于《创业邦》采访的那位在“面包车上睡了28天,还不愿离开上海”的货拉拉司机而言,为了保证生活品质而离开上海,依旧在一部分“沪漂”的考虑范围之内。
更多人则是像那位货拉拉司机一样,陷入了纠结:
一方面返乡后面临隔离,照样不能搞钱,隔离结束后在当地找工作又费劲;另一方面假如不返乡,在上海现在也搞不到钱,还要被迫支出。
没有退路的人,在纠结后,反而更容易选择继续留在上海。
数据显示,上海外来人口数量排名前五的省份,第一名是安徽省,第三名是河南省,第四名是四川,第五名是江西。
但这四个省返乡总人数加起来,还不足江、浙两省返乡人数的一半。
这四个省,都是传统劳务输出大省。
没有退路的人,不敢轻易说“逃离”。
03
2017年,媒体策划的“逃离北上广”第2季活动如期而至。
来自广州的小青年陈子琼,看到文章后马上洗脸刷牙,背着个书包就出发了。直到起飞前一刻,他才告诉了女朋友。
结果飞机降落后,小陈收到了一条微信:
“你总是一意孤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从来不考虑身边人的感受,你说走就走,你知道我有多担心你吗?既然,你选择了逃离,那你就代表逃离了我。我想,我们还是分手吧。今天我就会搬走。祝你好运。也祝你能在大理真正长大。”
小陈想回信息解释,结果迎来了一个大大的红色叹号,他被拉黑了。
最近我在贴吧里又看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
一个ID为“一尘不染”(化名)的网友发帖称,他是和老婆吵架后来上海的,本想在这里“大展宏图”,结果从路上就发现了不对劲。整个徐州站,只有他一个人上了车。
但与小陈后来消极的想法不同,这位网友到上海后确实学会了“真正长大”。
在家里“躺到被老婆白眼的懒人”,到上海后,为避免下车住店被隔离,他直接选择去了中介的地方做了“特保”,也就是很多人看到的“大白”。
做过核酸检测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门卫助理”。主要任务是把小区门外的快递,快餐放到门里的架子上,不让小区里面和外面的人接触。
在他的眼中,你能看到一个不同角度的上海。比如听说浦东要封后,刚结束一份工作的他,第一反应是要马上找下份工作,因为“有工作就安全了,住酒店就要被封控”。
夜晚独自值班时,他说从单元里“跑出来一个就是大事件”。并且还会站在被封的业主角度思考,认为“成年人的崩溃也许差的就是一个双杠或者小太阳”。
做特保体验了一把当交警的感觉,晚上他和另一个人躲在天桥下懂的瑟瑟发抖,正牌交警看的不忍心,专门调了一辆依维柯过来给他们休息。
他会激动地感慨:“盗版的毕竟是盗版,谢谢交警大哥!”
当然,当看到群里到处是方仓医院干一天1000块的广告时,他也会表示“胆子小没敢去”。
说实话,这是我在“上海吧”里看到最让我感动的一个帖子。
因为他让我看到了一个不小心卷入时代洪流中的普通人,是怎样乐观坚韧地活在那个环境中,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养活了自己,还赚钱寄到了家中。
尾声
疫情中,有人真正“逃离”了上海吗?
如果按对工作、生活造成的影响来看,其实没有人能真正“逃离”上海。
只要新冠肺炎还存在一天,我们就很难恢复到2019年前那种生活。
但人之所以人,不是生而为被打败的。正如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所说:
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的,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
相信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